-
题名唐代河西走廊南通吐蕃道考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李宗俊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
文摘
唐代河西走廊以南穿越祁连山有数条道路可直通吐蕃、吐谷浑境。这些道或与丝绸之路东西干道相连,或与丝路羌中道、灵州道相连,为该时期各民族间行军打仗或行人、使节、商旅往来的路径,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史书典籍和敦煌文献的记载与实地调查,对这些道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梳理。
-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唐代
南通吐蕃道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代内地经吐蕃道与印度的佛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云
张钦
-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
出处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4-30,137,共7页
-
文摘
唐初,随着吐蕃的兴起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以及唐蕃友好局面的形成,使得内地经吐蕃出泥婆罗到印度的一条新通道即吐蕃道随之畅通,成为内地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主要表现在:经吐蕃道许多内地僧人不畏艰险到印度求法,印度高僧不远万里来内地弘法,官方使节往来对两地佛教文化交流的推动以及印度佛教和内地佛教在吐蕃的碰撞与交流。
-
关键词
内地
印度
吐蕃道
佛教
文化交流
-
Keywords
Inland China
India
Tubo Route
Buddhism
culture exchanges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玄照法师与经吐蕃道的唐代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 3
-
-
作者
张钦
张云
-
机构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
出处
《中国佛学》
2014年第1期87-100,共14页
-
文摘
公元7世纪初,随着吐蕃的兴起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以及唐蕃友好局面的形成,使得内地经吐蕃到印度的一条新通道即吐蕃道随之畅通,成为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许多内地僧人不畏艰险经吐蕃道到印度求法,曾两度赴印的玄照法师就是其中之一,成为促进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此外,经吐蕃道的中印佛教文化交流还表现在经此道有印度高僧不远万里来内地弘法、官方使节往来、印度佛教和内地佛教在吐蕃的碰撞与交流。
-
关键词
玄照法师
吐蕃道
佛教
文化交流
-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唐代入竺求法僧与吐蕃泥婆罗道
- 4
-
-
作者
梁霞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1-8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多元文明互动中的佛教与文化认同研究”(18BZS169)
-
文摘
公元7世纪初,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和对外交往,吐蕃与唐朝和泥婆罗(尼泊尔)开启友好新篇章,唐朝经吐蕃、泥婆罗至天竺的新通道——吐蕃泥婆罗道得以畅通,在唐初作为中西主要交通通道而兴盛一时。除官方使节外,僧侣也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群体,因吐蕃泥婆道“近而少险阻”的优势,唐初循吐蕃泥婆罗道入竺求法僧侣众多,但据唐初入竺求法僧人记载,此通道亦非常艰险,不少僧侣卒于此通道,据研究或因高原病所致。以往研究者认为,吐蕃道因唐蕃关系破裂而受阻不通,而据唐后期至宋初经行吐蕃泥婆罗道的入竺求法僧情况来看,虽然作为中西交流官方通道的作用下降,唐末至宋初此通道民间依旧在利用通行,是中西官方通道的重要补充,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唐代
西行求法僧
吐蕃道
泥婆罗
文化交流
-
Keywords
Tang Dynasty
westward-bound Dharma-seeking monks
Tubo Road
Nepal
cultural exchange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元代吐蕃驿站略述
被引量:8
- 5
-
-
作者
蔡志纯
-
出处
《西藏研究》
1984年第4期52-56,共5页
-
文摘
元朝在吐蕃建立驿站制度,是元王朝加强对吐蕃地方的统治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极其重要。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驿站,对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无疑起了颇为显著的作用。一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吐蕃地区的统辖,即结束了吐蕃地区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自从九世纪末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在奴隶大起义中瓦解,形成了各地方势力的割据,长期分裂和互相斗争,佛教亦与地方势力结合,教派林立。
-
关键词
吐蕃道
元朝政府
地方势力
中央政府
重要措施
文化交流
宣政院
行政机构
八思巴
元代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杨铭
-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
出处
《藏学学刊》
2007年第1期117-126,232-233,共12页
-
文摘
公元7世纪末到9世纪中叶,吐蕃为了沟通与西域各国的交使和贸易关系,因而与唐朝开展了长期的争夺西域四镇的斗争。其间,吐蕃曾致力于经营一条经由大、小勃律,过护密,东至四镇,西抵吐火罗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吐蕃-勃律道'。这条通道的一部分虽然与闻名中外的僧人'求法中道'重合,但吐蕃经由大、小勃律,架藤桥,筑城堡,北接护密道,无疑对青藏高原经克什米尔、帕米尔去中亚的交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吐蕃-勃律道'在唐代中西交通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中西交通
吐蕃—勃律道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汉藏“金桥”唐蕃古道
- 7
-
-
-
出处
《党的建设》
2009年第8期45-45,共1页
-
文摘
唐蕃古道是唐代由关陇道南线的临洮分剐经河州或兰州进入青海的鄯城(今西宁),再南下直至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的道路。这条道路按照地域和形成时间可分为两段,一段是河湟道,形成较早;一段是吐蕃道,正式畅通于文成公主进藏时(贞观八年前)。通过河湟道可沟通西域,通过吐蕃道可到达尼波罗(今尼泊尔)和印度。唐蕃古道是汉藏人民共同开发的一条道路。
-
关键词
吐蕃道
古道
文成公主
形成时间
共同开发
尼泊尔
中国历史
汉藏
道路
道南
-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季潭宗泐——西行求法的殿军
- 8
-
-
作者
麻天祥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宗教学术史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
-
文摘
自朱士行始,中国僧人以学问欲为驱动,西渡流沙,前仆后继,掀起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求法运动。明代初年,季潭宗泐继慧昙之后,奉旨西出阳关,取道吐蕃,"涉流沙,度葱岭,遍游西天,通诚佛域",备尝艰辛;探河源,宾服阿里,历时五年,往返十四五万里,既求法于异域,亦布国威于邻邦;沿途见闻《西游集》虽佚,却闻名后世。
-
关键词
季潭宗泐
西行求法
吐蕃道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日本西藏历史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 9
-
-
作者
佐藤长
向红笳
-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0-78,共9页
-
文摘
序言在日本,对西藏历史的全面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从很早时期起就对西藏产生了兴趣。1877年,净土宗大谷派僧人小栗栖香顶(1831~1905年)曾撰写了一部三卷本的《喇嘛教沿革》(临犀楼出版),书中详尽地描述了西藏历史,这是第一部由日本人撰写的有关西藏历史的书。
-
关键词
西藏
历史研究
藏传佛教
吐蕃道
藏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
藏文
东洋文库
青海地区
日本人
-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西藏研究四题
- 10
-
-
作者
多杰才旦
-
机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13-14,共2页
-
文摘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是边疆史地研究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分裂与反分裂的复杂斗争形势,使得搞好对西藏的研究更显意义重大。西藏地方自元代以来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本无可非议。制造“西藏独立”,是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挖空心思策划的战略阴谋,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罪恶步骤之一。这一点,从现存的大量史证(包括西方所谓传教士、探险家、外交官、商务人员的“自供状”)中可以再清楚不过地得到反映。然而,时至今日。
-
关键词
西藏研究
“西藏独立”
吐蕃道
丝绸之路
帝国主义列强
边疆史地
殖民主义者
帝国主义者
传教士
商务人员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