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秦丙坤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7,共3页
敦煌和吐鲁番写本《文选》存三十七个写卷 ,其中吐鲁番写卷共有七个 ,残损严重。残存写卷不够系统 ,大多非李善及五臣注本。吐鲁番写本《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从版本上看 ,较今本早且珍贵 ;从文字上看 ,可正今本之失 ,且存在较多... 敦煌和吐鲁番写本《文选》存三十七个写卷 ,其中吐鲁番写卷共有七个 ,残损严重。残存写卷不够系统 ,大多非李善及五臣注本。吐鲁番写本《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从版本上看 ,较今本早且珍贵 ;从文字上看 ,可正今本之失 ,且存在较多俗字、异体字 ,同时也存在误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写本 《文选》 价值
下载PDF
辽对回鹘佛教的影响
2
作者 橘堂晃一 杨富学(译) 单超成(译) 《西夏研究》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辽朝尊崇佛教,尤以密宗、华严宗为盛。辽与回鹘关系密切,辽朝境内有不少回鹘人存在,对契丹社会存在一定影响;从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残卷看,《契丹藏》在高昌回中有所传播,回鹘人中存在诵读汉文佛典的传统,汉文佛典的流行,对回鹘语... 辽朝尊崇佛教,尤以密宗、华严宗为盛。辽与回鹘关系密切,辽朝境内有不少回鹘人存在,对契丹社会存在一定影响;从吐鲁番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残卷看,《契丹藏》在高昌回中有所传播,回鹘人中存在诵读汉文佛典的传统,汉文佛典的流行,对回鹘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辽僧所撰述的最新佛教经典和教义,如辽朝诠明和尚的佛经注疏、辽朝高僧希麟编纂的《续一切经音义》和《龙手鉴》等也流传到了敦煌和吐鲁番,对回鹘佛教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藏 回鹘 辽朝 吐鲁番写本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摭遗校补 被引量:3
3
作者 秦丙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经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显其版本及文献校勘价值。但该文尚有大量异文未予出校,在对原卷校勘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校议》未出校之... 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所藏吐鲁番写本《文选》残卷,经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的整理,已初步彰显其版本及文献校勘价值。但该文尚有大量异文未予出校,在对原卷校勘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校议》未出校之处另出条目进行摭遗校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藏吐鲁番写本 《文选》 摭遗校补
下载PDF
《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商兑补校 被引量:1
4
作者 秦丙坤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74,共4页
文摘德藏吐鲁番写本《文选》六件残卷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的《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专就德藏吐鲁番本中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本进行校勘整理。但该文尚有颇多值得商榷和补充之处。在对原卷校勘整理... 文摘德藏吐鲁番写本《文选》六件残卷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束锡红、府宪展二先生的《德藏吐鲁番本〈文选〉校议》一文,专就德藏吐鲁番本中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本进行校勘整理。但该文尚有颇多值得商榷和补充之处。在对原卷校勘整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校议》一文所出条目进行商兑补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藏吐鲁番写本 《校议》 商兑补校
下载PDF
佛教“四大”与维吾尔医学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富学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维吾尔族古代医学发达,吐鲁番出土回鹘文写本对此多有记载。从中不难看出,其医学深受印度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影响。维吾尔医学之基本理论奠基于古代回鹘人对寒、热、干、湿四种状态的理解与运用,显然是对佛教医学理论中地火水风四大物质... 维吾尔族古代医学发达,吐鲁番出土回鹘文写本对此多有记载。从中不难看出,其医学深受印度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影响。维吾尔医学之基本理论奠基于古代回鹘人对寒、热、干、湿四种状态的理解与运用,显然是对佛教医学理论中地火水风四大物质运动不调而致病学说的借用。这种辨证、施治方法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今天维吾尔医学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维吾尔族 吐鲁番回鹘文写本 佛教
下载PDF
鸠摩罗什失传《贤劫经》译本的新发现——比定自日本书道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吐鲁番写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灿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102,共18页
《贤劫经》是鸠摩罗什不见传于世的三部译作之一,该经的传世本为竺法护所译,而鸠摩罗什译本早在6世纪便已亡佚。本文通过藏汉平行文本、语言等内外部证据,从日本书道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吐鲁番早期写经中比定出两件残片,推定... 《贤劫经》是鸠摩罗什不见传于世的三部译作之一,该经的传世本为竺法护所译,而鸠摩罗什译本早在6世纪便已亡佚。本文通过藏汉平行文本、语言等内外部证据,从日本书道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吐鲁番早期写经中比定出两件残片,推定其应该正是早已佚失的鸠摩罗什本《贤劫经》的珍贵遗存。这两件残片也是鸠摩罗什译经研究史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一次佚作重新发现,为研究五世纪佛教史和翻译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贤劫经》 吐鲁番写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书道博物馆 佛典翻译
原文传递
回鹘摩尼教的消亡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富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0-216,共7页
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 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绝大多数民众都皈依了佛教,摩尼教渐趋消亡。其消亡世纪一般定在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间。近期有人以波斯文《大霍加传》为证,认为摩尼教至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仍在喀什噶尔和叶儿羌一带流行。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关内容应是《大霍加传》作者对前代波斯文文献的转抄,而非对当时摩尼教状况的反映。新疆察合台文献中虽也提到摩尼教,但都不能作为12世纪以后摩尼教在新疆流行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 摩尼教 回鹘文文献 敦煌吐鲁番写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