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旋律“分形结构”分析──为纪念施光南逝世10周年而作 |
姜万通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0 |
11
|
|
2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新疆风情——施光南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特征 |
李海冰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3
|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研究 |
张微微
|
《音乐时空》
|
2013 |
0 |
|
4
|
浅谈施光南的创作特征——以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例 |
胡雪卿
|
《音乐时空》
|
2015 |
0 |
|
5
|
怎样唱好参赛作品——以《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为例 |
王文瑶
|
《音乐教育与创作》
|
2019 |
0 |
|
6
|
谈关牧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风格 |
吴国玲
|
《才智》
|
2010 |
2
|
|
7
|
诺贝尔的葡萄熟了 |
孙焕英
|
《党的生活(青海)》
|
2012 |
0 |
|
8
|
做客吐鲁番 |
阮居平
|
《贵阳文史》
|
2005 |
0 |
|
9
|
不仅仅是缅怀——纪念施光南诞辰75周年主题论坛纪要 |
徐敦广
史志有
储望华
尚德义
陈受谦
韩伟
关牧村
佟铁鑫
孟卓
刘申五
|
《当代音乐》
|
2015 |
0 |
|
10
|
诗情画意写变迁 人文情怀叙发展 |
王海洲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9 |
0 |
|
11
|
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诞辰七十五周年 |
|
《当代音乐》
|
2015 |
0 |
|
12
|
美声唱法向民族唱法吸收之借鉴 |
迂滨燕
|
《北方音乐》
|
2009 |
0 |
|
13
|
施光南天命之年憾别《屈原》 |
韩晓波
|
《歌剧》
|
2005 |
0 |
|
14
|
生活的追捧 伺机崛起的中国制造 |
|
《中国商贸》
|
2013 |
0 |
|
15
|
关牧村的摩梭情怀 |
陈硌
林光华
|
《东南置业》
|
2003 |
0 |
|
16
|
《独唱曲》教学设计 |
刘强
马怡沁
|
《中小学音乐教育》
|
2024 |
0 |
|
17
|
走进吐鲁番,感受“火洲”的风土人情 |
肖溪树
|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
2018 |
0 |
|
18
|
库尔班的后坎儿井时代 |
李瑞英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克里木老汉的核心价值观 |
朱铁志
|
《今日浙江》
|
2014 |
0 |
|
20
|
另一种收获 |
朱昕怡
|
《新读写》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