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短评集锦(五)——评荆州花鼓戏《红荷》
1
作者 《艺海》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胡西北:观看了荆州花鼓戏《红荷》,别有一番风味。该剧以保护红军的后代为主线,把红军家属夏荷花的命运融入革命历史的大洪流之中。整出戏将亲情、爱情、友情有机糅合,步步为营,扣人心弦。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感受有三:首先,编剧在继承... 胡西北:观看了荆州花鼓戏《红荷》,别有一番风味。该剧以保护红军的后代为主线,把红军家属夏荷花的命运融入革命历史的大洪流之中。整出戏将亲情、爱情、友情有机糅合,步步为营,扣人心弦。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感受有三:首先,编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文采飞扬。戏中情节合理铺设自然巧妙,编剧积极向传统学习,并力求创新,值得点赞。第二,导演对于舞台上的处理相当干净,并且把一些戏曲程式运用得恰到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花鼓戏 戏曲程式 红荷 向传统学习 文采飞扬 剧目展演 编剧
下载PDF
边缘乡村的重生——卡米纳达的地方智慧与实践
2
作者 韦诗誉 单军 《世界建筑》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20世纪中叶开始,对工业化与现代化本身的反思,使得"小传统"成为建筑领域被关注的对象。本文以瑞士乡土建筑师卡米纳达在弗林村的实践为例,展示建筑师在为城市化边缘的乡村进行设计和建造时,所承载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智慧,进而... 20世纪中叶开始,对工业化与现代化本身的反思,使得"小传统"成为建筑领域被关注的对象。本文以瑞士乡土建筑师卡米纳达在弗林村的实践为例,展示建筑师在为城市化边缘的乡村进行设计和建造时,所承载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智慧,进而探讨乡土建筑在地方身份认同、文化复兴、经济重构和政治决策中的使命,为推动乡村建立新的人属模式提供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乡村实践 卡米纳达 向传统学习 建筑即生活 经济和政治重构
下载PDF
关于低碳设计创新与实践研究的四个关键词
3
作者 吴文洁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9期77-78,共2页
在低碳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上,通过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能够对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向传统学习,是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稳固贴切、顺应自然的前提下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低碳生活既是... 在低碳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上,通过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能够对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向传统学习,是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稳固贴切、顺应自然的前提下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到其中并为之付出行动。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的设计理念必须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设计研究 学科之间合作 向传统学习 无处不在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在自然中寻找最真实的自己
4
作者 崔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2-85,共4页
画什么?怎么画?是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研究绘画的本体规律是艺术表现的前提和基础,向传统学习、研究大师的作品是绘画继承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阶梯。我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并寻找自己,古典绘画的技法与光影、印象... 画什么?怎么画?是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研究绘画的本体规律是艺术表现的前提和基础,向传统学习、研究大师的作品是绘画继承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阶梯。我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并寻找自己,古典绘画的技法与光影、印象派对光色的执著追求、纳比派诗意的色彩与简洁的画面形式、后印象派对色彩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以及后期各种艺术流派独具一格的表现,都给了我许多艺术上的珍贵启迪,却都不是我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印象派 古典绘画 画面形式 纳比派 在自然中 向传统学习 艺术流派 个性化
原文传递
A biologically inspired model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Eduardo GONZALEZ Hans LILJENSTROM +1 位作者 Yusely RUIZ Guang L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In this paper, a novel bionic model and its performa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model is constructed from a bulb model and a three-layered cortical model, mimicking the main features of... In this paper, a novel bionic model and its performanc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model is constructed from a bulb model and a three-layered cortical model, mimickin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olfactory system. The olfactory bulb and cortex models are connected by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fibers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The Breast Cancer Wisconsin dataset consisting of data from 683 patients divided into benign and malignant classes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capacity of the model to learn and recognize patterns, even when these are deformed versions of the originally learned patter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vel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thre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a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and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classifier. All the ANNs and the olfactory bionic model were tested in a benchmark study of a standard datase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onic olfactory system model can learn and classify patterns based on a small training set and a few learning trials to reflect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factory system Neural network Bionic model Pattern recogn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