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河勇
王跃文
+1 位作者
梁晓东
云建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是达西渗流,主要作用力是浮力,油气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或砂体高部位,主要是寻找圈闭。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和致密储层中,流体的渗流特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理论不再适用,油水不能发...
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是达西渗流,主要作用力是浮力,油气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或砂体高部位,主要是寻找圈闭。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和致密储层中,流体的渗流特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理论不再适用,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流体在超压作用下以幕式排烃方式发生初次运移,石油在储层中运移要以非达西渗流方式通过变形才能缓慢通过,这种运移必然降低流速产生滞留效应导致石油在低部位大量滞留并聚集成连续油藏。这种滞留油藏的产生,可以形成背斜区圈闭含油、斜坡区相对高部位含水、而相对低部位却连续含油的油水倒置现象。由于滞留油藏无需构造和岩性边界圈闭,无需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边界,改变了传统上的圈闭找油模式,拓展了油气藏的概念,形成了低-超低渗透储层、非常规、致密油等成藏研究的理论基础。向斜成藏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石油成藏理论的重要补充,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使油气勘探从构造高部位转向构造低部位,增大了石油资源量,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滞留油
藏
向斜成藏
理论
低-超低渗透储层
非常规
致密油
成
藏
新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压与向斜成藏关系——以古龙地区为例
2
作者
马媛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147-147,共1页
通过对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超压与向斜成藏关系进行研究,得到研究区油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柱压力,表明目前仍有流体自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向葡萄花油层转移。这是向斜成藏的重要物质保障。
关键词
古龙地区
葡萄花油层
超压
向斜成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子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17期120-121,共2页
传统石油成藏理论是建立在中高渗透储层的基础上,其中的流体属于达西流体,油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的部位。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之中流体的渗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不适用于对此种类型的分析。石油在储层中的运移方式主要...
传统石油成藏理论是建立在中高渗透储层的基础上,其中的流体属于达西流体,油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的部位。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之中流体的渗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不适用于对此种类型的分析。石油在储层中的运移方式主要是非达西渗流,由于运移速度较慢进而产生滞留效应导致石油大量聚集于构造较低的部位,长此以往最终形成连续油藏。这种类型的油藏具有背斜区圈闭含有油气、斜坡区呈现油水倒置的现象。向斜成藏理论对传统石油成藏理论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拓宽了油气的勘探领域,由传统构造较高的部位逐渐转向构造的低部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的储量,对未来石油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成藏
理论
滞留油
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6-20,145,共6页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由凹陷中心向四周表现为致密油藏-油水过渡带-常规油藏的特点。通过沉积微相、储层微观孔隙特征、成岩作用、恒速压汞实验、相渗实验研究可知,凹陷中心区以三角州前缘席状砂为主,北部和西部物源交互沉...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由凹陷中心向四周表现为致密油藏-油水过渡带-常规油藏的特点。通过沉积微相、储层微观孔隙特征、成岩作用、恒速压汞实验、相渗实验研究可知,凹陷中心区以三角州前缘席状砂为主,北部和西部物源交互沉积,形成了条带状或透镜状砂体。砂体泥质含量较高,成岩作用较强,储层岩石亲油。凹陷内储层喉道半径大于构造高部位区储层喉道半径,且分选性较差;凹陷区储层孔隙半径小于高部位区储层孔隙半径,且分选性较好。凹陷区储油空间以喉道为主,凹陷区内储层孔隙、喉道数量较少,孔喉半径比相对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差;构造高部位区储油空间以孔隙为主,储层孔隙、喉道数量较多,孔喉半径比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石油成藏动力以喉道毛管力与下伏地层生烃压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致密油
向斜成藏
恒速压汞
毛管力
相渗曲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
11
5
作者
孙雨
于利民
+3 位作者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30,1236,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成藏
单一圈闭
油水分布
成
藏
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潜力分析
6
作者
王二伟
杨薇
龙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5年第9期28-28,共1页
本文通过对前人及其它盆地向斜油藏成藏机理和特征的分析,结合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实际地质特征,认为潜江凹陷具有非常好的向斜成藏条件,一是发育大量有机质丰度高的暗色泥质烃源岩,二是发育大量岩性-断层圈闭,三是凹陷属于中孔中渗-低...
本文通过对前人及其它盆地向斜油藏成藏机理和特征的分析,结合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实际地质特征,认为潜江凹陷具有非常好的向斜成藏条件,一是发育大量有机质丰度高的暗色泥质烃源岩,二是发育大量岩性-断层圈闭,三是凹陷属于中孔中渗-低孔低渗储层,易于发生滞留效应,形成滞留向斜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滞留效应
油
藏
特征
向斜成藏
成
藏
潜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吴河勇
王跃文
梁晓东
云建兵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事业部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文摘
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是达西渗流,主要作用力是浮力,油气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或砂体高部位,主要是寻找圈闭。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和致密储层中,流体的渗流特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理论不再适用,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流体在超压作用下以幕式排烃方式发生初次运移,石油在储层中运移要以非达西渗流方式通过变形才能缓慢通过,这种运移必然降低流速产生滞留效应导致石油在低部位大量滞留并聚集成连续油藏。这种滞留油藏的产生,可以形成背斜区圈闭含油、斜坡区相对高部位含水、而相对低部位却连续含油的油水倒置现象。由于滞留油藏无需构造和岩性边界圈闭,无需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边界,改变了传统上的圈闭找油模式,拓展了油气藏的概念,形成了低-超低渗透储层、非常规、致密油等成藏研究的理论基础。向斜成藏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石油成藏理论的重要补充,拓展了油气勘探领域,使油气勘探从构造高部位转向构造低部位,增大了石油资源量,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滞留油
藏
向斜成藏
理论
低-超低渗透储层
非常规
致密油
成
藏
新理论
Keywords
non-Darcy flow
stagnation accumulation reservoi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eory in syncline
reservoirs with low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tight reservoirs
new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eor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压与向斜成藏关系——以古龙地区为例
2
作者
马媛媛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147-147,共1页
文摘
通过对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超压与向斜成藏关系进行研究,得到研究区油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柱压力,表明目前仍有流体自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向葡萄花油层转移。这是向斜成藏的重要物质保障。
关键词
古龙地区
葡萄花油层
超压
向斜成藏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曹子涵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17期120-121,共2页
文摘
传统石油成藏理论是建立在中高渗透储层的基础上,其中的流体属于达西流体,油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的部位。但是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之中流体的渗流是非达西渗流,传统的石油成藏理论不适用于对此种类型的分析。石油在储层中的运移方式主要是非达西渗流,由于运移速度较慢进而产生滞留效应导致石油大量聚集于构造较低的部位,长此以往最终形成连续油藏。这种类型的油藏具有背斜区圈闭含有油气、斜坡区呈现油水倒置的现象。向斜成藏理论对传统石油成藏理论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拓宽了油气的勘探领域,由传统构造较高的部位逐渐转向构造的低部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的储量,对未来石油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向斜成藏
理论
滞留油
藏
石油地质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福义
机构
神华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6-20,14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云质岩致密油储层微米-纳米孔喉网络体系及其流体耦合流动机理与流动下限"(41372145)
文摘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水关系复杂,由凹陷中心向四周表现为致密油藏-油水过渡带-常规油藏的特点。通过沉积微相、储层微观孔隙特征、成岩作用、恒速压汞实验、相渗实验研究可知,凹陷中心区以三角州前缘席状砂为主,北部和西部物源交互沉积,形成了条带状或透镜状砂体。砂体泥质含量较高,成岩作用较强,储层岩石亲油。凹陷内储层喉道半径大于构造高部位区储层喉道半径,且分选性较差;凹陷区储层孔隙半径小于高部位区储层孔隙半径,且分选性较好。凹陷区储油空间以喉道为主,凹陷区内储层孔隙、喉道数量较少,孔喉半径比相对较小,孔隙连通性较差;构造高部位区储油空间以孔隙为主,储层孔隙、喉道数量较多,孔喉半径比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石油成藏动力以喉道毛管力与下伏地层生烃压力为主。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致密油
向斜成藏
恒速压汞
毛管力
相渗曲线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Putaohua oil layers
tight oil
syncline reservoir
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forc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
11
5
作者
孙雨
于利民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30,123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49)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6081)
文摘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关键词
向斜成藏
单一圈闭
油水分布
成
藏
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syncline
single trap
oil-water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Putaohua reservoir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潜力分析
6
作者
王二伟
杨薇
龙飞
机构
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5年第9期28-28,共1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前人及其它盆地向斜油藏成藏机理和特征的分析,结合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实际地质特征,认为潜江凹陷具有非常好的向斜成藏条件,一是发育大量有机质丰度高的暗色泥质烃源岩,二是发育大量岩性-断层圈闭,三是凹陷属于中孔中渗-低孔低渗储层,易于发生滞留效应,形成滞留向斜油藏。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滞留效应
油
藏
特征
向斜成藏
成
藏
潜力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吴河勇
王跃文
梁晓东
云建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超压与向斜成藏关系——以古龙地区为例
马媛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向斜成藏理论及其石油地质初探
曹子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
1
原文传递
4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
刘福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孙雨
于利民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潜力分析
王二伟
杨薇
龙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