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
施复兴
邱林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2
|
|
2
|
古装剧与文明戏的历史演进——吕家河民歌《童养媳》与《姑恶》比较 |
张晓莉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3
|
吕家河民歌的语言特色研究 |
杨咏梅
陈志刚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1
|
|
4
|
论吕家河民歌的社会文化意义 |
刘晓丽
王芳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5
|
吕家河民歌渊源初探 |
熊金波
|
《品牌》
|
2014 |
0 |
|
6
|
用传统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艺术教育——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进校园为例 |
董丹云
|
《中小学音乐教育》
|
2013 |
2
|
|
7
|
论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刘守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3
|
|
8
|
《葛花梦》与古代武当山地区的传统婚姻文化 |
张晓丽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9
|
《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 |
臧艺兵
赵书峰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0
|
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1) |
臧艺兵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