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理性之刚柔辩证:儒家勇毅的现代义理
1
作者 张方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97,共8页
勇毅之德的直观印象是勇敢、坚毅,而在深层本质上,儒家的勇毅乃是刚柔辩证的实践理性。根据“仁者必勇”和“刚毅近仁”,容易将勇毅之德判为依附于仁义的德性,勇毅之德的相对独立性由此受到削弱,但勇毅本身依然是“自成目的”的道德,这... 勇毅之德的直观印象是勇敢、坚毅,而在深层本质上,儒家的勇毅乃是刚柔辩证的实践理性。根据“仁者必勇”和“刚毅近仁”,容易将勇毅之德判为依附于仁义的德性,勇毅之德的相对独立性由此受到削弱,但勇毅本身依然是“自成目的”的道德,这可以视为“依附性”与“独立性”之辩证关系。儒家将勇敢区分为匹夫之勇、贾盗之勇、士君子之勇等各种不同的类型,探讨了武力之勇、商贾之勇、治理之勇、成人之勇等诸种形态,进而呈现出“勇者不惧”的精神气魄和“君子之勇”的德性底蕴,这可以视为“小勇”与“大勇”之辩证关系。“刚毅”和“扰而毅”可以概括儒家弘毅的两个基本方面:一则勇猛坚强,二则忍耐持守。既要硬脊梁,又要守得住。刚毅之德充实有力,较易彰显;沉毅之德动心忍性,较难发现,这可以视为“刚毅”与“沉毅”之辩证关系。在刚柔辩证的维度探讨勇毅之德的现代义理,是推进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毅之德 仁者之勇 君子之勇 刚毅 扰而毅
下载PDF
先秦儒家视域中的勇者三境界——基于《论语》《孟子》的文本考察
2
作者 李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从境界的角度看取勇者这一问题,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把勇者境界一分为三,即以好勇为特征的匹夫之勇,以知耻为特征的志士之勇,以无欲为特征的君子之勇。境界不同,价值亦有高下之别。先秦儒家轻视乃至否定匹夫之勇,肯定和重视张大个体... 从境界的角度看取勇者这一问题,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把勇者境界一分为三,即以好勇为特征的匹夫之勇,以知耻为特征的志士之勇,以无欲为特征的君子之勇。境界不同,价值亦有高下之别。先秦儒家轻视乃至否定匹夫之勇,肯定和重视张大个体心灵和意志力量的志士之勇,追求使个体心灵和意志力量充满社会关怀、具有浩然之气并佩义与道的君子之勇。先秦儒家所充分肯定、心向往之并竭力打造的勇者境界其实是一种理想的仁、智、勇三位一体的君子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境界 匹夫之勇 志士之勇 君子之勇
下载PDF
“道义之勇”到“为己之勇”:程朱对儒家勇观念的创造性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晶 《济宁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庸》中“勇”与“仁”“知”并称,以知、仁、勇为儒家“三达德”,“勇”从众多德目中脱颖而出,地位迅速上升,同时“勇”的内涵亦有明显变化。从前孔子时代的武夫之勇、武士之勇,逐渐发展到孔孟时期的君子之勇、义勇,从勇行发展为勇... 《中庸》中“勇”与“仁”“知”并称,以知、仁、勇为儒家“三达德”,“勇”从众多德目中脱颖而出,地位迅速上升,同时“勇”的内涵亦有明显变化。从前孔子时代的武夫之勇、武士之勇,逐渐发展到孔孟时期的君子之勇、义勇,从勇行发展为勇德。降至宋明,“勇”的内涵又有一个跳跃式发展:逐渐从孔孟时期的外发性勇德到内收性的自反常直。而这一时期,“勇”的意蕴亦由德行发展为心灵上的自足,“勇”明显倾向于人格上的提升,超越旧俗和生存境域的限制,以自足和自我实现为根本目标,是自我心灵上的安顿。“勇”内涵的变化,凸显“勇”的变体意义,值得探究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夫之勇 血气之勇 君子之勇 颜子大 自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