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君子学”发微 被引量:26
1
作者 黎红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孔子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回归"君子"的原初含义,强调"位"与"德"的结合,从培养合格管理者的角度,揭示孔子"君子学"的真实意蕴;进而探讨君子之"德&quo... 孔子是"君子之师",孔子之学是"君子之学"。回归"君子"的原初含义,强调"位"与"德"的结合,从培养合格管理者的角度,揭示孔子"君子学"的真实意蕴;进而探讨君子之"德",把君子的道德修养作为其从事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并立足于君子之"政",从仁义礼智信"五常德"的角度,展开儒家的"德政"思想。孔子的"君子学"对于任何时代社会管理"精英阶层"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 修己 德政 精英阶层 君子学
下载PDF
周易君子学与生命本体论的积极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咏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8-35,共8页
"君子人格理想建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思想奠基意义上说,这一思想可以直接追溯到《周易》之中。《周易》的君子学说系统而完整,构建了独特的生命本体论观念,对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基于乾坤原则而建立的阴阳... "君子人格理想建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思想奠基意义上说,这一思想可以直接追溯到《周易》之中。《周易》的君子学说系统而完整,构建了独特的生命本体论观念,对中国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基于乾坤原则而建立的阴阳学说、吉凶学说和生生学说,构成了周易君子学的独特思想内涵。从阴阳本体转换为吉凶本体,从吉凶本体转换为德性本体,从德性本体转换为生生本体,《周易》最终建立起系统的生命本体论原则,它对当代的君子学理论建构依然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君子学 阴阳 吉凶 德性 生命本体
下载PDF
周易君子学与古典生命伦理观的奠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咏吟 陈中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8,共6页
"周易君子学"由《易经》奠基并最终在《易传》中系统完成,自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阴阳之变,象征了生命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乾坤之德,确立了"生生"的古典生命伦理原则。在周易君子学理论系统中,乾坤两卦德、八卦德... "周易君子学"由《易经》奠基并最终在《易传》中系统完成,自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阴阳之变,象征了生命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乾坤之德,确立了"生生"的古典生命伦理原则。在周易君子学理论系统中,乾坤两卦德、八卦德、六十四卦德和九卦德,共同确证了君子德性学的生命伦理价值,形成了古典中国独有的生命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周易 君子学 生命伦理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论语·学而篇》中“学”的翻译--以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万佳星 杨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5-18,共4页
该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解析辜鸿铭《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在广义“学”的基础之上,运用阐释学原理,分析该篇章中有关“学”的翻译方法,诠释内里所蕴含的“君子之学”。《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内容涉... 该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解析辜鸿铭《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在广义“学”的基础之上,运用阐释学原理,分析该篇章中有关“学”的翻译方法,诠释内里所蕴含的“君子之学”。《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内容涉猎诸多,多以语录体的形式呈现儒家思想,其中蕴含的哲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经久不衰。该文在对辜鸿铭所译《论语·学而篇》中“学”的英文翻译进行阐释学原理分析后,发现在辜鸿铭的英译中不同情景的“学”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其内涵运用阐释学进行分析后,发现辜鸿铭在翻译时较为注重精神内涵的传达,并以此向英文读者诠释《论语》中立德修身、内圣外王及“君子之学”的传统儒家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阐释 翻译 君子 辜鸿铭
下载PDF
孔子“君子学”的三种境界——《论语》首章集译 被引量:8
5
作者 黎红雷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0,共7页
学界对于《论语》首章的解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采用"集译"的体例,对有代表性的中、英、日多个译本进行辨析和商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语》首章应视为孔子"君子学"的开篇,体现出君子学习的三... 学界对于《论语》首章的解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采用"集译"的体例,对有代表性的中、英、日多个译本进行辨析和商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论语》首章应视为孔子"君子学"的开篇,体现出君子学习的三种境界:一是学习实践,二是相互切磋,三是求之于己。这就从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和学习态度入手,揭开了孔子"君子学"的恢宏篇章。就此而言,《论语》首章开的是"君子学"之宗,明的是"学习三境界"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君子学 习三境界
原文传递
西周的君子之学:道艺与德行
6
作者 李雷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1,共7页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 西周金文和先秦礼书保存了西周教育在阶段、科目、内容等方面的文献。西周小学和大学所习科目和内容各有次第。行冠礼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环节,展示了君子之学的内容和重要功能。容体正、颜色齐和辞令顺贯穿冠礼始终,是冠礼礼仪的三个重要内容,这三事与君子大学阶段的修习科目相适应。这三事属于君子之学的道艺层面,对礼仪礼制义理的体认属于君子之学的德行层面。道艺和德行贯穿于西周教育的始终,它们共同构成了君子之学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君子 道艺 德行
下载PDF
《左传》“君子曰”与儒家君子之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葛志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3,共7页
受春秋时代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孔子提出了儒家的君子概念。《左传》"君子曰"系对所载人物史事所作的史论,《公羊》、《穀梁》二传则多假君子的名义作解经语。虽有如此不同,但它们同属儒家君子之学的内容。君子之学是对儒家... 受春秋时代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孔子提出了儒家的君子概念。《左传》"君子曰"系对所载人物史事所作的史论,《公羊》、《穀梁》二传则多假君子的名义作解经语。虽有如此不同,但它们同属儒家君子之学的内容。君子之学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期望的集中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君子 君子解经语 君子
下载PDF
从君子之境到圣人之境——以《劝学》为例谈语文课堂如何立德树人
8
作者 刘永胜 耿齐苑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第6期11-12,共2页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学中实践和渗透这一目标责无旁贷。笔者拟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逐层剖析《劝学》这篇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并探究如何运用... 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教学中实践和渗透这一目标责无旁贷。笔者拟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和做人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逐层剖析《劝学》这篇文章所包含的哲理,并探究如何运用这一文本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接受 主动 君子 圣人之
下载PDF
论荀子的“君子之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茂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86,共11页
荀子的君子之学,既指君子的道德修养,也指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一套学问。荀子认为,君子是扭转人性自然恶化趋势的关键因素,君子是学习修养和接受教育的结果,其本质特征是守礼法,有理性,君子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等。从荀子的君子观,可以管窥... 荀子的君子之学,既指君子的道德修养,也指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一套学问。荀子认为,君子是扭转人性自然恶化趋势的关键因素,君子是学习修养和接受教育的结果,其本质特征是守礼法,有理性,君子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等。从荀子的君子观,可以管窥儒学在战国末期的新变化,看出国人社会实践和理性认识能力显著增长的一斑。国人理性能力的增长,为秦汉以后建立统一多民族大国提供了坚实基础;"君子之学"则为儒学从诸子学向汉代经学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君子 君子
下载PDF
君子之学的历史演变和超越性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利民 崔维锋 解紫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7-95,共9页
君子之学是儒家人格修养思想的核心,既具有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层次的价值,又突破了一般道德教化的局限,具有神圣性和超越性。君子之学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人格修养追求的目标,并且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生活... 君子之学是儒家人格修养思想的核心,既具有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层次的价值,又突破了一般道德教化的局限,具有神圣性和超越性。君子之学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人格修养追求的目标,并且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价值。在全球化和民族复兴的背景下,重新探讨君子之学的历史演变和超越性意义及其价值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历史演变 超越性意义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狂人”高二适的“君子之学”
11
作者 陈白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0-65,79,共7页
20世纪书法史上,高二适在章草方面的造诣和研究至为深刻。他不仅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还开创了狂草新体,自命为"草圣"而被贴上了"狂人"的标签。考察高二适的书学观念,可发现其理念及方法与理学家曾国藩极为相... 20世纪书法史上,高二适在章草方面的造诣和研究至为深刻。他不仅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还开创了狂草新体,自命为"草圣"而被贴上了"狂人"的标签。考察高二适的书学观念,可发现其理念及方法与理学家曾国藩极为相似。高二适对章草的研究和传习,严谨而率性;在对书家的评论和审美趣味的追求上,他抑怀素而褒杨凝式,推崇的是"中和"的观念,可以说,高二适的书学之道并不是"狂",而是"君子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草 高二适 君子
下载PDF
荀子“学”论思想探析
12
作者 商瑞月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61-164,共4页
自孔子始,儒家历来崇“学”重“教”,强调“学”对于“成人”“为政”的重要作用。孟、荀承继了夫子重“学”之传统,相较于孟子成德之教重“反求诸己”,荀子重“学”的倾向更加明显。荀子直承孔子,博取诸子所长,形成了其以“礼”为主要... 自孔子始,儒家历来崇“学”重“教”,强调“学”对于“成人”“为政”的重要作用。孟、荀承继了夫子重“学”之传统,相较于孟子成德之教重“反求诸己”,荀子重“学”的倾向更加明显。荀子直承孔子,博取诸子所长,形成了其以“礼”为主要内核的“君子之学”。在荀子的思想世界,“人之性恶”决定了人之为学的必要性,“性恶”论也因之成为了荀子论“学”的重要思想基础。荀子之论“学”以“礼”为本,在“学”的内容上,强调“学至乎礼而止”;在“学”的态度上,主张“学至乎没而后止”;在“学”的目的上,提出“学以成人”“积礼义而为君子”,以“学礼”作为养成君子之德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论 “礼”论 君子
下载PDF
儒家人学视域中的荀子君子之学
13
作者 涂可国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192,共10页
荀子就君子的内涵、构成、形态、特点、表征、地位、准则、境界、情感、工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了“君子之学”和“君子之道”这两个核心理念,使之贯穿始终。就君子的本质规定而言,荀子言传的“君子”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即... 荀子就君子的内涵、构成、形态、特点、表征、地位、准则、境界、情感、工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了“君子之学”和“君子之道”这两个核心理念,使之贯穿始终。就君子的本质规定而言,荀子言传的“君子”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即作为多才广识的君子(才)、作为地位显贵的君子(“位”)和作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德”)。就君子的道德品性而言,荀子主要强调君子从公、君子贵当、君子爱人、君子中庸和君子致诚五种意蕴。就君子的价值追求而言,荀子更为彰显君子以“善”为标志符号的道德价值追求,极力倡导君子尚道、积善和必辩。就君子的地位作用而言,荀子大致从君子治百事、君子理天地两个层面加以阐释。就君子的自我修养而言,荀子着力阐发了君子的为学和修身两种修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荀子 君子
原文传递
“好学”何以可能
14
作者 陈科华 韩智丽 《云梦学刊》 2021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好学"思想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构建的基石。先秦儒家从"人禽之辨"的角度赋予了"学"的价值以"学以成人"的存在论肯认,从而为人皆有"好学"之心提供了人性论支撑;孔子从"为己之学&... "好学"思想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构建的基石。先秦儒家从"人禽之辨"的角度赋予了"学"的价值以"学以成人"的存在论肯认,从而为人皆有"好学"之心提供了人性论支撑;孔子从"为己之学"的角度来"劝学",并从"知者利仁"的价值判断出发,赋予了"好学"思想以"好君子之学"和"好知人之知"的内涵,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 以成人 君子 好知 孔子
下载PDF
《荀子》中教育思想对当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15
作者 张雪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本文通过对《荀子》一书中部分教育理念的梳理,分析其思想精华,从教育本质、教师素养、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其教育观对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荀子》 文化教 君子 “师术有四” 因材施教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观
16
作者 林存光 杨美桂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主旨,可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之道,它一般是指由内圣而外王即内修道德性命而外求经世济民的政治思维理路。然而,孔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是一个圣与王分离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追求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主旨,可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之道,它一般是指由内圣而外王即内修道德性命而外求经世济民的政治思维理路。然而,孔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是一个圣与王分离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追求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同时,又不得不正视圣与王分离的现实状况并作出理论上的反思与回应,即一方面呼唤士人君子的奋然兴起,另一方面则强调内圣的道德修养或心性的存养扩充本身所具有的独立自足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 君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