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时期“君子”概念的变化与孔子的“君子政治”
1
作者 荆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诗》《书》《易》所代表的"六经"时代,周人在政权合法性的忧患意识下,将"德"赋予了天子、君王及执政阶层的"君子"。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揭示君子德位分离的现实后,提出了君子德位统一的主张... 在《诗》《书》《易》所代表的"六经"时代,周人在政权合法性的忧患意识下,将"德"赋予了天子、君王及执政阶层的"君子"。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揭示君子德位分离的现实后,提出了君子德位统一的主张。在孔子那里,居于执政地位的公卿大夫——"君子",更应当成为有德的"君子",并发挥道德引导作用。孔子的"君子政治"思想强调,君子要反思并敬畏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德行,使其从政行为具有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君子政治 德位关系
下载PDF
北宋党争中的温情——君子政治与胸怀
2
作者 王英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1期42-43,共2页
北宋立国之初就制定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治国策略;确立了"文治靖国"的祖宗家法。赵宋王朝政治活动的大事莫若王安石变法,而由其引发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义气之争,让昔日的文人志士变成了政坛对手。让人感概... 北宋立国之初就制定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治国策略;确立了"文治靖国"的祖宗家法。赵宋王朝政治活动的大事莫若王安石变法,而由其引发的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义气之争,让昔日的文人志士变成了政坛对手。让人感概和慰藉的是,政治人物的君子风范为党争笼罩着的北宋政坛带来了一抹亮色和欣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争 王安石苏轼 君子政治 君子胸襟
下载PDF
“君主本位”还是“君子本位”:论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两条线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化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6,159,160,共13页
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有两条线索。备受学界关注的“从周”与“正名”的思想线索,接续的是春秋霸政时期以礼维护层级秩序的传统,并非单一维护君主集权。而“小邦君子政治”的思想线索,依托于春秋末期出现的邑宰政治,是由君子在底层担负政治... 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有两条线索。备受学界关注的“从周”与“正名”的思想线索,接续的是春秋霸政时期以礼维护层级秩序的传统,并非单一维护君主集权。而“小邦君子政治”的思想线索,依托于春秋末期出现的邑宰政治,是由君子在底层担负政治责任,以实现良好的政治局面。与孔子维护“君主本位政治”的传统看法不同,这两条思想线索皆为“君子本位”。它们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小邦君子政治”的思路,是孔子政治思想中尤其值得重视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从周” “正名” 小邦君子政治
原文传递
党争背景下的“君子群体政治”与“君子个体政治”——以中晚唐政局为中心
4
作者 钱振宇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4,共8页
中晚唐时期部分较有作为的宰相表现出加强相权的倾向,以解决中晚唐时期的时政问题。宪宗时期宰相李绛和裴度试图以君子群体政治的模式加强相权,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采取君子个体的模式加强相权。本文主要研究这两种政治模式在中晚唐时期... 中晚唐时期部分较有作为的宰相表现出加强相权的倾向,以解决中晚唐时期的时政问题。宪宗时期宰相李绛和裴度试图以君子群体政治的模式加强相权,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采取君子个体的模式加强相权。本文主要研究这两种政治模式在中晚唐时期的命运和影响,及其对宋代朋党理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争 君子群体政治 君子个体政治 中晚唐政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