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君意其人其文
- 1
-
-
作者
姚丹华
-
机构
朗欧文化艺术(上海)中心
-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9年第6期35-35,共1页
-
文摘
沉浸于丰富的个人内心世界,习惯于冥思的人,都更能跳出俗世、冷静而客观地看待周遭,而内心的火热与滚烫,又让她对生活绝不袖手旁观,胡君意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既能与生活拉远距离,又能自觉浸润于平常生活的人。她天生敏感,又深具洞察力,具有一个作家所应具备的所有潜质。《我只想大哭一场》一文借助'只想哭一场'这个作文题,由家庭中母女两人的一段感情冲突入手,强烈地表达了对现行教育'不问理想'一味考试的不满。
-
关键词
生活
冥思
理想
君意
家庭
作文题
洞察力
哀景
远距离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孔、孟、荀对儒道用世的推动
- 2
-
-
作者
方尔加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1期45-49,共5页
-
文摘
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入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
关键词
儒道
君意
用世
操作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董仲舒对儒道用世的推动
- 3
-
-
作者
方尔加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
文摘
儒家之道和君意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大一统局面下,儒道的实现只能以专制君主为平台。董仲舒解决了尊君、造神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又通过将形上之道与形下之事的结合,打开了儒道与民众生活的通道,从而推动了儒家之道的遍行于世。
-
关键词
儒道
君意
用世
形而上
形而下
-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法理学观念溯源
- 4
-
-
作者
钟永圣
-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
-
出处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9-84,共6页
-
文摘
在现代法理学中,关于法律本质的讨论,观察视角都局限在"人"而忽略了"天"。在"法律到底是谁的意志"这个法理学核心问题上,中国传统法理学的核心观念既不是"君权神授论"也不是"圣贤意志论",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天人合一论"。她的逻辑是:天意通过人意表达。如果人意与天意相合,就是"顺之则昌",由此产生的立法、法律和司法具有公正性、权威性、适用性和持久性;如果人意与天意相悖,就是"逆之则亡",由此产生的立法、法律和司法具有偏私性、随意性、龃龉性和短命性。"人意"中的人,其上升为法律的意志如果不合"天意",都不是适当的法律。而在中华文化中,天下人民全体公正的诉求体现的就是天意,公心就是天心,民意就是天意。所以不论"君主"如何产生,"君意"必须顺应民意,君心必须体悟天心,否则就是违反天意,难免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自取衰亡。古有法治和礼治之争,今有法治和德治之争。其实都是盲人摸象式的争论。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经典法理学,不但会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提供一种可能圆融无碍的理论解释,也将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逻辑畅通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理学
天人合一观
君意
天意
民意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旷世经卷: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毛洪东
王灵光
孙艳
-
机构
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
即墨区博物馆
-
出处
《法音》
2021年第7期53-56,共4页
-
文摘
聚沙戏为塔,尚为佛所赞。何况以金银,恭敬书经卷。庆历传至今,几经桑海换。十年劫火烧,幸未遭毁散。感君意殷勤,亲奉与我看。天雨曼陀罗,到眼光烂漫。端庄杂流丽,书法殊精湛。明人补缺处,笔态隔霄汉。谛视亦可珍,精诚有一贯。是为国之宝,不独一市冠。庆此殊胜缘,合掌再三叹。这是1988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观瞻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馆藏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后,敬题一诗,赵朴初会长给予此经以极高的评价。那么这样一部宋代金银写就的经卷是如何发现的呢?
-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赵朴初
中国佛教协会
博物馆馆藏
曼陀罗
君意
经卷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