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 被引量:9
1
作者 葛荣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竞争上要求管理者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者不治小” 君无为而臣有为 “道法自然” “不争之德” 无为而治”
下载PDF
秦汉之际法道二家的“无为而治”理念与政治分工的实效性新探
2
作者 何大海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9-84,共6页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不论是重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还是强调"道生法"的黄老道家,都成为各自历史时期的官方统治思想。二家学说虽有不同,但都提倡"无为而治"中所体现的"君臣不同道",即...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不论是重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还是强调"道生法"的黄老道家,都成为各自历史时期的官方统治思想。二家学说虽有不同,但都提倡"无为而治"中所体现的"君臣不同道",即"君无为而臣有为"这一政治分工理念,因而在中央集权制度框架内,本应对于君权的限制、贤才的重视、治理国家的成本操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政治实效性。但从史实效果来看,秦帝国的二世而亡说明秦朝君臣并没有实践法家学说关于这种分工的合理性政治构建,而汉初"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却反映出汉代君臣在黄老"无为而治"的分工模式下产生的理想效果。政治理论的意义不仅在其创新点上,更需要体现在其政治实效性上,因而这种"无为而治"的分工理念为我们今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黄老道家 君无为而臣有为 政治分工 实效性
下载PDF
试论董仲舒“无为”思想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大海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8,共7页
董仲舒的"无为"思想不能只作来自黄老之学的单向度式概括,其实际包含四个维度:董仲舒在景帝朝任博士时,吸收黄老"无为",寻求儒道整合;景武之际则吸纳诸子"治道"思想,继续完善"君无为而臣有为"... 董仲舒的"无为"思想不能只作来自黄老之学的单向度式概括,其实际包含四个维度:董仲舒在景帝朝任博士时,吸收黄老"无为",寻求儒道整合;景武之际则吸纳诸子"治道"思想,继续完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君臣政治分工模式,并以阴阳学作为理论基础;武帝朝对策时,提出"改制无易道"的思想主张,传承儒家天命观与礼乐制度的因袭和损益之道;针对武帝时代统治阶层奢侈多欲等过度有为情况,提出"调均""致无为"等"无为而治"主张,希冀以"无为"促"善治"。不同时期的"无为"含义变迁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复杂性与整合性,凸显其现实关怀与担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无为 无为而 君无为而臣有为 改制无易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