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廉泉穴对吞咽障碍大鼠下颌舌骨肌肌电动作电位及c-Fos的影响
1
作者 孟健 张玉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廉泉穴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廉泉组、内关组和空白组,每组18只。其中,每组用于生物学检测12只,用于免疫荧光检测6只。大鼠麻醉后,将肌电电极沿肌纤维方向插入各组用于生物学检测... 目的探讨电针廉泉穴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廉泉组、内关组和空白组,每组18只。其中,每组用于生物学检测12只,用于免疫荧光检测6只。大鼠麻醉后,将肌电电极沿肌纤维方向插入各组用于生物学检测大鼠的下颌舌骨肌,通过微量注射泵(3μL/s,30 s)向大鼠咽喉部注射双蒸水,刺激大鼠咽喉区域诱发吞咽。廉泉组大鼠选取廉泉穴,内关组大鼠选取左侧内关穴,均采用电针,连续波波宽2 ms,频率2 Hz、强度2 mA,持续1 min。空白组不予电针干预。各组用于免疫荧光检测的大鼠电针持续20 min,电针参数同生物学检测大鼠,空白组不予电针干预。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大鼠吞咽活动(第1次吞咽潜伏期、吞咽运动次数)及下颌舌骨肌肌电动作电位(振幅、频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延髓疑核区c-Fos表达。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后(损毁前)及电针后(损毁后)廉泉组第1次吞咽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吞咽运动次数增加(P<0.01),下颌舌骨肌肌电振幅、频率明显上升(P<0.01);内关组各项数据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双侧疑核化学损毁后,第1次吞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吞咽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颌舌骨肌肌电振幅、频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电针后(损毁前)及电针后(损毁后)廉泉组第一次吞咽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吞咽运动次数增加(P<0.01),下颌舌骨肌肌电振幅、频率明显上升(P<0.01);内关组各项数据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化学损毁双侧疑核后,第1次吞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吞咽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颌舌骨肌肌电振幅、频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组相比,廉泉组、内关组疑核的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与内关组相比,廉泉组疑核的c-Fos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在延髓疑核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电针廉泉穴可以改善调节吞咽功能,促进吞咽活动,其作用可能与改善下颌舌骨肌肌电动作电位表达,激活疑核区c-Fos神经元有关;但疑核中哪种受体参与电针对吞咽活动调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电针 疑核
下载PDF
高频rTM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EAT-10评分、吞咽安全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啟帆 桂晓彤 +4 位作者 徐晨曦 严雅琪 杨婷 卜玲玲 徐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PSD)患者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EAT-10)评分、吞咽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PSD患...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PSD)患者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EAT-10)评分、吞咽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20例PSD患者分为单一组(n=60)和联合组(n=60),单一组实施吞咽-摄食训练干预,联合组实施高频rTM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EAT-10评分]、吞咽安全性[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渗透误吸量表(PAS)]及吞咽造影评估结果[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91.67%vs 78.33%)(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EAT-10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两组MMASA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两组PA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口腔运送、吞咽反应、咽运送及喉关闭时间均降低,且联合组口腔运送、吞咽反应、咽运送时间低于单一组(P<0.05),但两组喉关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PS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缩短吞咽时间,并提高吞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摄食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
下载PDF
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长磊 刘世伟 邢行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参数、食物下咽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参数、食物下咽情况、日常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药结合 康复功能训练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禹恒 孙飞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sEMGBF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吞咽疗效、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吞咽时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SWAL-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分期取穴针刺法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霄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 目的探究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吞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获得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升高,SSA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模式可改善老年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营养指标与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 分级护理模式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姿势控制结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曹阳袁媛周媛华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镇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江苏省镇江市某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江苏省镇江市某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姿势控制结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评分、中文版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姿势控制结合开窍利咽按摩法,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控制 开窍利咽按摩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刘雅玲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常规针刺),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于上增加舌三针治疗,舌三针加电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基础增加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三组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等指标评估各组的摄食-吞咽功能疗效。结果:舌三针加电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舌三针、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4个周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舌骨上移、前移距离和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BI评分和SWAL-QOL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趋势(P<0.05),上述指标除舌骨上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之外其他指标,三针加电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舌三针组和常规组(P<0.05),舌三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DSA后能提高摄食-吞咽功能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出院准备服务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吴佼洋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出院准备服务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3—11月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出院准备服务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3—11月广东省中医院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当天的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吞咽障碍总有效率、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出院准备服务可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增强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出院准备服务
下载PDF
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在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陈雪华 娄爱丽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n=112)作为研究样本,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n=112)作为研究样本,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收治的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口腔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婴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联合口腔运动训练干预,共训练4周。通过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两组恢复情况(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体格指标(体重、身长、胸围)、吞咽功能[包括喂奶时间、口饲奶量、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NOMAS)]、疼痛行为[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营养状况[儿科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NA)]。结果观察组婴儿住院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婴儿体重、身长、胸围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体重、身长、胸围增长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婴儿口饲奶量和NOM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口饲奶量和NOM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婴儿FLACC评分低于干预前,SGN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4周后,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SG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联合口腔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吞咽困难症状,有利于婴儿快速恢复吞咽功能,增加食物摄取和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缓解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婴儿 口腔运动训练干预 目标导向式护理路径
下载PDF
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鹏 姚玉婷 +4 位作者 贾贤达 肖志娟 郜静 刘敏肖 沈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SG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舌三针疗法,共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移动度、吞咽用时、吞咽功能(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SWAL-QOL)评分、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喉关闭用时、咽运送用时、口腔运送用时、吞咽反应用时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R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电针舌三针辅助SGB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增大舌骨移动度,缩短吞咽用时,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舌三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下载PDF
《老年人吞咽障碍5Ws和1H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2022年)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静静 孙丽凯 +2 位作者 王玫 彭神奕 裴佳诚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从老年人吞咽障碍护理视角对《老年人吞咽障碍5Ws和1H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2022年)进行解读,对推荐意见进行归类整理,以增进我国护理人员对其的理解,提高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老年人 最佳实践 护理
下载PDF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成洋 贺娟 周小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营养状况[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ALB、Hb、TF、PA、SCL-90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SCL-9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B、Hb、TF、PA、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况,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 序贯式营养治疗
下载PDF
早期喉癌术后吞咽障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蕊 曲莉 +2 位作者 尹昕 杨喜科 郑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构建预测早期喉癌术后吞咽障碍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4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吞咽障碍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开展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 目的构建预测早期喉癌术后吞咽障碍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4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吞咽障碍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开展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并基于预测变量构建预测吞咽障碍发生的列线图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并行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154例患者术后发生吞咽障碍49例(31.82%);病例组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咽喉反流性疾病史、手术方式为常规喉裂开术、张口受限程度为3度、术后1周疼痛程度为重度的患者比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手术方式为常规喉裂开术、咽喉反流史、张口受限程度为3度、术后1周疼痛度为重度等5项(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AUC为0.759(95%CI=0.674~0.844),拟合优度HL检验χ^(2)=10.293,P=0.173。结论基于年龄、咽喉反流病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术后1周疼痛度等5项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喉癌 吞咽障碍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揿针 于氏项针
下载PDF
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海涛 王非 张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不同时期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的78.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口腔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腔准备期、口腔期(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快速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口腔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针刺 脑卒中 吞咽康复训练 动脉血流速度 口腔前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贵林 孙素真 王泽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腔感觉训练组和NMES联合组各54例。2组患者均进行抗病毒、降颅内压、去高热、控制惊厥、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口腔感觉训练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NMES联合组在口腔感觉训练基础上进行NMES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吞咽功能[吞咽障碍调查量表(DDS)]、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水平]、营养状况[主观的综合性营养评分量表(SG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NMES联合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的72.22%(P<0.05);NMES联合组口腔期、咽期、食管期DDS评分、SGA评分、SWAL-QOL评分、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口腔感觉训练组(P<0.05)。结论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用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口腔感觉训练 重症病毒性脑炎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 何东梅 唐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观察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鼻留置胃管管饲;观察... 目的观察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鼻留置胃管管饲;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加用多感官刺激方案。3组均干预8周,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观察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以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检查(舌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结果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SWAL-QOL评分以外,其余3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和SWAL-QOL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而观察B组在洼田饮水试验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评分低于其余2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观察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情况方面,干预8周后3组BMI均高于干预前,NRS2002均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3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RS2002方面,观察A组和观察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A组和观察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复合体动度检查方面,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舌骨上移距离,其余3组各项距离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B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高于其余2组(P<0.05),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仅高于对照组,与观察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作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的饮食管理在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敏 李秀川 +3 位作者 周静 石梦宇 林岩 常谢鸿 《天津护理》 202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结果的饮食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96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索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结果的饮食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96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评估及护理基础上增加V-VST,并根据V-VST结果给予对应的饮食管理方案和指导。干预10天观察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变化。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VST结果指导的饮食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生物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治疗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蔷 佟南 +2 位作者 车凤凤 杨丽兰 李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物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治疗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20-01—2023-06收治的101例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生物电刺激联合口... 目的 探讨生物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治疗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20-01—2023-06收治的101例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生物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51例,对照组(口肌训练)50例,2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舌骨复合体移动度以及口运动功能。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6%比78.00%,P<0.05);治疗后,联合组口腔期[(8.94±0.76)分]、咽期[(4.04±0.80)分]、食管期得分[(1.41±0.50)分]以及DDS总分[(14.39±2.01)分]均低于对照组[(10.82±0.80)分、(4.48±0.50)分、(2.02±0.80)分、(17.60±1.50)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舌骨上移[(15.10±2.11)mm]、前移[(10.51±1.07)mm],甲状软骨上移[(22.51±3.00)mm]、前移[(4.51±0.95)mm]范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13.22±1.84)mm、(9.10±1.47)mm、(21.10±1.85)mm、(3.52±1.03)mm](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下颌[(18.61±3.22)分]、唇[(16.51±1.47)分]以及舌运动得分[(15.84±1.10)分]均高于对照组[(16.50±2.84)分、(14.84±1.99)分、(14.10±0.84)分](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联合口肌训练能有效改善5~7岁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吞咽障碍水平、舌骨复合体移动度与口运动能力,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刺激 口肌训练 痉挛型脑瘫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文君 邢晓芳 +4 位作者 刘孝义 康静 徐倩 史梦君 吴玲玲 《循证护理》 2024年第5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2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所在病区将52例病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 目的:探讨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2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所在病区将52例病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试验组实施阶梯式摄食训练方案,两组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体质指数等。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误吸发生率、SSA评分、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评分、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住院时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摄食训练能有效减少老年病人误吸发生率,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训练 增稠剂 老年人 吞咽障碍 食品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