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短剧完成”与《吟风阁杂剧》的艺术创获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桂萍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86,共9页
杨潮观创作的《吟风阁杂剧》问世于短剧创作的高峰时期。经过他的悉心探索,短剧不再仅仅是抒发一己之情的艺术载体,也不仅仅是小品文式的即兴杂感,在强调"假伶伦之声容,阐圣贤之风教"艺术功能的同时,借助其转益多师的戏剧观念... 杨潮观创作的《吟风阁杂剧》问世于短剧创作的高峰时期。经过他的悉心探索,短剧不再仅仅是抒发一己之情的艺术载体,也不仅仅是小品文式的即兴杂感,在强调"假伶伦之声容,阐圣贤之风教"艺术功能的同时,借助其转益多师的戏剧观念,《吟风阁杂剧》显示了对短剧文体发展空间的有力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艺术载体 短剧 艺术功能 戏剧观念 转益多师 杨潮观 小品文
下载PDF
杨潮观杂剧的儒家情结——解读《吟风阁杂剧》中的仁者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盛雪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13,共4页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中许多人物形象都是剧作家心中理想的儒家思想的代言人。他们身上的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概和完美人格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正是...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中许多人物形象都是剧作家心中理想的儒家思想的代言人。他们身上的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概和完美人格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正是剧作家自己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积极入世的儒家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吟风阁杂剧》的价值取向与叙事操作
3
作者 贾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本文从《吟风阁杂剧》所展现的典型的文人内心世界和主体化人格 ,及其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态度 。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价值取向 叙事操作 审美 感情 杨潮观 文化品格
下载PDF
《吟风阁杂剧》妇女观之刍议
4
作者 文珍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共三十二种短剧,而作为故事主角的人物形象有近一半是女性。其中部分形象渗透了他传统的妇女观,还有一些表现其赞赏女性等方面进步的妇女观。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女性形象 传统的妇女观 进步的妇女观
下载PDF
杨潮观与《吟风阁杂剧》
5
作者 魏朗 《文史杂志》 1995年第5期34-35,共2页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清代中叶的四川剧坛,不仅产生过“名动京城”的旦角魏长生,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调元,而且,剧作家杨潮观还在邛州完成了他的剧作集《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1710—1788年),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8年...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清代中叶的四川剧坛,不仅产生过“名动京城”的旦角魏长生,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调元,而且,剧作家杨潮观还在邛州完成了他的剧作集《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1710—1788年),字宏度,号笠湖,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8年)中举,入实录馆供职,后相继出任山西、河南、云南、四川等地的县州官,历十六任。他为政清廉平生雅好著述,成为清代著名的剧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 戏曲理论 李调元 邛州 作品 金钱世界 寄托遥深 吴伟业 见义不为
下载PDF
《吟风阁杂剧》女性情结解析
6
作者 白海英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吟风阁杂剧》是杨潮观的短剧集。但是他不惜笔墨竟在一折的短剧中,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人物进行大书特书,这在明清杂剧中非常少见。一直以来,学界对此没有探讨过。本文从剧作中的几类女性人物特征着手,结合作者的宗教情怀、成长经历,以... 《吟风阁杂剧》是杨潮观的短剧集。但是他不惜笔墨竟在一折的短剧中,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人物进行大书特书,这在明清杂剧中非常少见。一直以来,学界对此没有探讨过。本文从剧作中的几类女性人物特征着手,结合作者的宗教情怀、成长经历,以及社会背景与民族文化积淀等方面,分析这种创作现象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女性
原文传递
《吟风阁杂剧》研究述评
7
作者 白海英 《中华戏曲》 2004年第31期248-260,共13页
杨潮观(1710-1788),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人。从小能诗善文,14岁就有贤俊之名。乾隆元年(1736)考中举人,历任山西、河南、云南三省的七县知县,调升四川简、邛、泸三州知州。他在宦游期间陆续作32种一折短剧,编为《吟风阁... 杨潮观(1710-1788),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人。从小能诗善文,14岁就有贤俊之名。乾隆元年(1736)考中举人,历任山西、河南、云南三省的七县知县,调升四川简、邛、泸三州知州。他在宦游期间陆续作32种一折短剧,编为《吟风阁杂剧》集。每剧前有小序点明题旨,内含微言大义,继承的是《诗经》小序及白居易“新乐府”序的传统。这部杂剧集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与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于清中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述评 《诗经》 “新乐府” 微言大义 艺术手法 杨潮观 白居易 清中叶
原文传递
《吟风阁杂剧》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婴 《文学遗产》 198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吟风阁杂剧》的作者杨潮观民间号为“杨半升”,指他为官清正,断狱迅速,结案不超过半天,“无需再食”。七十岁生辰与夫人重行合卺之礼,一时传为佳话,具有风流倜傥的性格。他生平别无嗜好,独爱音律与花竹。在为邛州令时,重修卓... 《吟风阁杂剧》的作者杨潮观民间号为“杨半升”,指他为官清正,断狱迅速,结案不超过半天,“无需再食”。七十岁生辰与夫人重行合卺之礼,一时传为佳话,具有风流倜傥的性格。他生平别无嗜好,独爱音律与花竹。在为邛州令时,重修卓文君妆楼,又筑吟风阁9,吏民来贺,每人植花木一株,自己则以此杂剧付梨园歌舞庆贺落成,这就是《吟风阁杂剧》命名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杨潮观 民间 生辰 音律
原文传递
论循吏心态与杨潮观的杂剧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桂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208,共7页
杨潮观是清代最著名的戏曲作家之一。统观其一生行事,以循吏为路径所达成的对国计民生的深刻关切,乃努力追求之所在。他的《吟风阁杂剧》多取古譬今,因事感发,专注于君臣遇合、政体兴衰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较深厚的民本意识和强烈的国家观... 杨潮观是清代最著名的戏曲作家之一。统观其一生行事,以循吏为路径所达成的对国计民生的深刻关切,乃努力追求之所在。他的《吟风阁杂剧》多取古譬今,因事感发,专注于君臣遇合、政体兴衰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较深厚的民本意识和强烈的国家观念;艺术上则注重通过语言和典型环境的描写,突出戏剧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表达循吏的人生理念。《吟风阁杂剧》是杨潮观从政济民的循吏心态映射于杂剧创作的生动艺术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吏心态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下载PDF
晚明杂剧六题
10
作者 徐子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2期6-10,共5页
杂剧人明以后,情况即趋复杂,至晚明则连作品存佚辨识亦多成了问题。八十年代台湾陈万鼐氏编《全明杂剧》,集一代文献,创获良多,然局于一隅,不乏遗漏,今特拈出数种,以示学人。一、鸳鸯梦叶小纨撰旦本四折一楔子此系一神仙道化剧... 杂剧人明以后,情况即趋复杂,至晚明则连作品存佚辨识亦多成了问题。八十年代台湾陈万鼐氏编《全明杂剧》,集一代文献,创获良多,然局于一隅,不乏遗漏,今特拈出数种,以示学人。一、鸳鸯梦叶小纨撰旦本四折一楔子此系一神仙道化剧。叙少女惠百芳(字莲香)午后入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杂剧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东方朔 吟风阁杂剧 西王母 祁彪佳 傅惜华 杂剧 神仙道化剧 角色安排
下载PDF
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桂萍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的原因,极有可能与其涉嫌于邛州知州任上押运皇木私带木料有关。凡此种种,彰显出一位更加真实而鲜活的杨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袁枚 生平创作
下载PDF
杨潮观精神世界的艺术透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雪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4-87,共4页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崇高与执著,又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睿智与超旷,以及释家思想的沉着与空漠。剧作家以儒家思想为其处身行事的精神根基,以释道思想为其建构内在精神世界的思想资源,儒释道三家共同维系着剧作家理想...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崇高与执著,又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睿智与超旷,以及释家思想的沉着与空漠。剧作家以儒家思想为其处身行事的精神根基,以释道思想为其建构内在精神世界的思想资源,儒释道三家共同维系着剧作家理想与现实间的微妙平衡,三家和谐一体的思想底蕴共同构筑了杨潮观完满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风阁杂剧
下载PDF
明清南杂剧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中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元、明、清三代的杂剧,是古典戏曲中与传奇相对应的一大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往往重元杂剧研究而轻明清杂剧,以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研究明清杂剧者甚少。近年来。大陆及港台学者都已开始较多地关注明清杂剧的研究,但多数文章又仅... 元、明、清三代的杂剧,是古典戏曲中与传奇相对应的一大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往往重元杂剧研究而轻明清杂剧,以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研究明清杂剧者甚少。近年来。大陆及港台学者都已开始较多地关注明清杂剧的研究,但多数文章又仅仅停留在作家作品的研究考证上,对明清杂剧缺少一种宏观的总体把握。出于这样的想法,本文试就明清南杂剧的发展轨迹作一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明清杂剧 发展轨迹 杂剧 吟风阁杂剧 南曲 南北合套 杂剧创作 杂剧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以意驭事 明心见志——论杨潮观剧作的人生态度和循吏情怀
14
作者 钱成 王汉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3-108,共6页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三十二种,以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活的民间生活基础。作者借事言情、以情度事,在剧作中寄寓了自己达观知命、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其忠孝节义的循吏情怀。
关键词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达观知命 循吏情怀
原文传递
孝与非孝:明清养亲戏曲中的精英意识和民间观念
15
作者 范红娟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70-282,共13页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许慎《说文解字》释孝字"善事父母者",可见孝最基本、最经常的义务就是养亲。孝子事亲"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葬,丧毕则祭。""君子生则敬养,死则...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许慎《说文解字》释孝字"善事父母者",可见孝最基本、最经常的义务就是养亲。孝子事亲"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葬,丧毕则祭。""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都把奉养放在了起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作品 养亲 精英意识 埋剑记 东海记 赵五娘 转天心 琵琶记 《琵琶记》 吟风阁杂剧
原文传递
浅探二郎神形象在历代戏剧中的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1,共4页
提起戏剧舞台上的二郎神,人们熟知的是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所演绎的《宝莲灯》(也叫《劈山救母》)中沉香的舅舅。
关键词 二郎神 灌口二郎初显圣 《宝莲灯》 刘彦昌 吟风阁杂剧 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杨景贤 元明杂剧 斩健蛟
原文传递
明清短剧的衍生形态——组剧述略
17
作者 李黎 《古籍研究》 2009年第Z1期133-141,共9页
明代中期从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发端,出现了许多折数在一折到三折之间,篇幅短小的戏剧形式——短剧①。短剧产生后,除少量作品独立存在,多以集合成组的方式出现,"组剧"俨然成为短剧的衍生形态。本文即从"组剧"... 明代中期从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发端,出现了许多折数在一折到三折之间,篇幅短小的戏剧形式——短剧①。短剧产生后,除少量作品独立存在,多以集合成组的方式出现,"组剧"俨然成为短剧的衍生形态。本文即从"组剧"的角度出发,梳理明清短剧中存在的组剧作品,展示其发展演变的概况,并从中发见短剧作家以集合成组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意图、苦心及其所达到的互文的审美效果。一、组剧之界定近人首先就剧作合集加以论述者为张全恭,他在所著《明代的南杂剧》中提出"套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狼院本 杂剧 明代中期 戏剧形式 青溪笑 大雅堂乐府 吟风阁杂剧 博笑记 女红纱 十三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