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中医学与印度阿育吠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主题和热点,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中医学及阿育吠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文献,利...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中医学与印度阿育吠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主题和热点,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中医学及阿育吠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7可视化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并对比2020-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学与阿育吠陀研究论文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热点。结果: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相较于阿育吠陀相关研究发文数量更多(1177/259)、参与国家更多(74/31)、参与机构更广(610/327)。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主题涉及网络药理学、系统综述、血必净注射液、荟萃分析、人参皂苷、模拟研究、网络分子对接等,研究热点包括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植物药、系统评价、抗病毒、急性肺损伤、天然产物等。阿育吠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主题涉及腺苷-磷酸、病毒感受态、阿育吠陀-64、植物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瑜伽等,研究热点包括提取物、分子对接、睡茄、心叶青牛胆、药用植物、抗病毒活性、水提取物、临床试验、免疫调节活性等。结论:中医学与阿育吠陀均基于各自固有优势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均在防治而非诊断上。相较于阿育吠陀,中医学更擅长引进与吸收新技术方法以筛选具有活性成分的中药,且关注患者的免疫调节。阿育吠陀似乎更重视利用传统方法对患心理健康及创伤后应激的干预。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 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展开更多
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API)7卷在内的全部单味药的要求和分析;二是对前5卷418味单味药(因我们只有第6和7卷药物品种的名录,未得到全书,故暂不分析)与我国有分布和药用的相应传统药物进行主治(疗效)项的比较,同时指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分布地域。结果表明,第1~5卷所载的418味单味药中有299味在我国有分布(含引种或栽培)和药用,包括国际著名的传统药,如番泻叶、檀香、降香、沉香、苏木、诃子和蛇根木等,约占该药典单味药总数(前5卷)的71.5%,其中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正文收载的单味药有56味,另有11味收载于附录;归纳了API所载单味药6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药的发掘、研究、开发和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深远意义。展开更多
在编纂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中提取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和/或拉丁文...在编纂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中提取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和/或拉丁文的对照翻译共计6667条,采用人工查阅词典翻译、电子词典机器翻译、人机互动翻译相结合的办法,将其翻译成汉语,形成梵-拉-英-汉四语对照词典。为保证翻译质量,课题组利用美国杨百翰大学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中国知网CNKI翻译助手对上述词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译文修正,并对原医典的英文翻译部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比较中医学与印度阿育吠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主题和热点,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中医学及阿育吠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7可视化软件,采用引文分析、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并对比2020-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学与阿育吠陀研究论文的分布情况及研究热点。结果: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相较于阿育吠陀相关研究发文数量更多(1177/259)、参与国家更多(74/31)、参与机构更广(610/327)。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主题涉及网络药理学、系统综述、血必净注射液、荟萃分析、人参皂苷、模拟研究、网络分子对接等,研究热点包括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植物药、系统评价、抗病毒、急性肺损伤、天然产物等。阿育吠陀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研究主题涉及腺苷-磷酸、病毒感受态、阿育吠陀-64、植物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瑜伽等,研究热点包括提取物、分子对接、睡茄、心叶青牛胆、药用植物、抗病毒活性、水提取物、临床试验、免疫调节活性等。结论:中医学与阿育吠陀均基于各自固有优势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研究重点均在防治而非诊断上。相较于阿育吠陀,中医学更擅长引进与吸收新技术方法以筛选具有活性成分的中药,且关注患者的免疫调节。阿育吠陀似乎更重视利用传统方法对患心理健康及创伤后应激的干预。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印度阿育吠陀药典》)和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中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或拉丁学名的对照翻译,并翻译成汉语,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结果:完成《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以梵语字母为序;收载阿育吠陀词汇1 743条,其中医学词汇913条,药学词汇791条,医学和药学共用词汇12条,其它词汇27个。词条均由拉丁体梵语、英语或拉丁学名和汉语三部分组成,其中病名附英文对照,生物种药物名附拉丁学名对照。罗列了阿育吠陀三病素、三果药材、药物的特性和作用的梵语和汉语,总结了阿育吠陀梵语词根;阿育吠陀病名的英译体现了传统医学特色和现代研究水平,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结论:《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的素材来源可靠,可为我国学者研究阿育吠陀理论和破解处方组成搭建基础和平台。
文摘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共分两部,第一部7卷,收载单味药540味;第二部2卷,收载成方制剂101个。本文重点简介两部分内容,一是该药典编写内容的体例和特点,整个药典(API)7卷在内的全部单味药的要求和分析;二是对前5卷418味单味药(因我们只有第6和7卷药物品种的名录,未得到全书,故暂不分析)与我国有分布和药用的相应传统药物进行主治(疗效)项的比较,同时指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分布地域。结果表明,第1~5卷所载的418味单味药中有299味在我国有分布(含引种或栽培)和药用,包括国际著名的传统药,如番泻叶、檀香、降香、沉香、苏木、诃子和蛇根木等,约占该药典单味药总数(前5卷)的71.5%,其中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正文收载的单味药有56味,另有11味收载于附录;归纳了API所载单味药6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特点,这对我国传统药的发掘、研究、开发和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深远意义。
文摘在编纂阿育吠陀梵-拉-英-汉四语词典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API)和《印度阿育吠陀处方集》(The Ayurvedic Formulary of India,AFI)中提取阿育吠陀梵语词汇及其英文和/或拉丁文的对照翻译共计6667条,采用人工查阅词典翻译、电子词典机器翻译、人机互动翻译相结合的办法,将其翻译成汉语,形成梵-拉-英-汉四语对照词典。为保证翻译质量,课题组利用美国杨百翰大学语料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和中国知网CNKI翻译助手对上述词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译文修正,并对原医典的英文翻译部分地提出了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