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对杨树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任嘉红 李浩 +2 位作者 刘辉 叶建仁 吴小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3,共8页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对4种主要土壤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并通过Biolog ECO微孔板法分析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在美洲黑杨根际引入JK-SH007菌株后,随着时间延长,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逐渐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在接种后150天接种处理达到峰值(3.36×109cfu·g^(-1)干土;7.50×107cfu·g^(-1)干土;1.14×107cfu·g^(-1)干土),随后显著降低,但仍优于未接种处理;JK-SH007处理后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接种对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AWCD值(除了在接种后30,90天时),接种处理和未接种处理的AWCD值相当,几乎持平;而接种后10,20,60,120,150,180天时接种处理土样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土壤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在接种前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对照几乎持平,120,150,180天时,接种JK-SH007处理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Mc Intosh指数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根际引入JK-SH007对美洲黑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整体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但这些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同时也说明JK-SH007菌株的施入不会对环境中土著微生物构成威胁或威胁较小,符合Bcc菌的安全应用范围,进一步证明该菌株的生物安全性,为将来该菌株的野外应用及生防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吡咯伯克霍尔德 微生物种群 安全性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任嘉红 班虎栋 +1 位作者 叶建仁 李浩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6,共7页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吡咯伯克霍尔德 物质 发酵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产嗜铁素的相关基因克隆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艳彬 韩燕燕 +2 位作者 王斐 叶建仁 任嘉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0-641,共12页
为了明确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是否产嗜铁素,揭示其生防机制,本文通过CAS检测该菌株产嗜铁素的能力,并对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JK-SH007产嗜... 为了明确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是否产嗜铁素,揭示其生防机制,本文通过CAS检测该菌株产嗜铁素的能力,并对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菌株JK-SH007产嗜铁素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JK-SH007具有明显的产嗜铁素能力,其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大小为720 bp,与B. pyrrocinia(EU034001)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两者序列相似性为97%,13个位点出现SNP;另外菌株JK-SH007cep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3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两者一致性为97%。该菌产嗜铁素最优培养时间是15 h、p H 8、转速200r/min、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甘油和氯化铵;PB试验筛选出影响该菌株产嗜铁素的关键性因素分别是p H、加碳量、加氮量;CCD试验结果显示,p H和加氮量的交互作用较明显;最终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出菌株JK-SH007产嗜铁素最佳方案为碳源加入量15.00 g/L、氮源加入量10.50 g/L、温度30℃、pH7.36,优化后菌株产嗜铁素能力由18.59提升到37.86,响应面优化产嗜铁素条件的效果是显著的,嗜铁素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嗜铁素 cepR基因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高GC基因PCR体系的扩增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飞 吴伟 +2 位作者 陈飞飞 叶建仁 任嘉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对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基因组上高GC基因PCR扩增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该菌株基因组进行100℃处理5 min;PCR反应体系为10μL,在体系中使用高保真LA Taq(Mix)酶,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DMSO、2×GC bufferⅠ、2×G... 对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基因组上高GC基因PCR扩增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该菌株基因组进行100℃处理5 min;PCR反应体系为10μL,在体系中使用高保真LA Taq(Mix)酶,并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DMSO、2×GC bufferⅠ、2×GC bufferⅡ,然后选用适当的PCR程序对产几丁质酶基因(bcc1,GC含量71.1%)进行扩增,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体系对产ACC脱氨酶基因(acd S,GC含量66.86%)、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C含量74.71%)、色氨酸单加氧酶基因(iaa M,GC含量6.62%)、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cepR,GC含量64.44%)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片段与PMD19-T vector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进行测序。结果表明:JK-SH007菌株基因组经高温处理后,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10%DMSO可成功扩增出该菌株bcc1基因(2 484 bp)。该体系同样适用于acd S、内切葡聚糖酶、iaa M、cepR等基因,而且测序结果与预期的序列一致。因此,该体系具有广泛性,而且简单可靠,成本低,扩增效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群菌株及其他菌株高GC含量基因的克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基因 测序 高GC PCR扩增
下载PDF
群体感应信号物质对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在杨树内定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欣 张鹏飞 +2 位作者 白变霞 叶建仁 任嘉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9-957,共9页
为了明确杨树溃疡病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群体感应系统是否与其内生定殖相关,本文通过群体感应指示菌紫色杆菌CV026和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确定其群体感应信号物质种类,并利用结晶紫染色、... 为了明确杨树溃疡病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群体感应系统是否与其内生定殖相关,本文通过群体感应指示菌紫色杆菌CV026和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确定其群体感应信号物质种类,并利用结晶紫染色、菌体回收、GFP标记等技术,研究其群体感应信号物质对该菌株生物膜及在杨树苗内的定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K-SH007产生的群体感应信号物质为含8个碳原子酰基侧链的辛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C8-HSL)。群体感应信号物质C8-HSL的添加对该菌株生物膜及在杨树苗内的定殖能力有影响,并且呈现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的规律。C8-HSL的添加与菌株JK-SH007生物膜的OD值和菌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和0.756。当添加1.0%C8-HSL终浓度达到5×10^-8 g/L时,菌株JK-SH007生物膜的形成量达到峰值。荧光显微镜镜检发现,当添加100μL C8-HSL时,杨树组培苗根和茎中GFP荧光标记的菌株JK-SH007的定殖数量明显较CK多。菌株JK-SH007的群体感应与其在杨树内的内生定殖能力密切相关,群体感应信号物质C8-HSL具有增强菌株JK-SH007内生定殖的能力,同时也表明该物质有利于该菌株生防效果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杨树溃疡病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内生定殖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吲哚-3-乙酰胺IAA合成功能及其依赖途径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婉慧 陈飞飞 +3 位作者 叶建仁 王朝恩 康熠 付欢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129,共9页
【目的】探索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合成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并阐明B.pyrrocinia JK-SH007存在色氨酸依赖型的吲哚-3-乙酰胺(indole-3-acetamide, IAM)IAA合... 【目的】探索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合成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并阐明B.pyrrocinia JK-SH007存在色氨酸依赖型的吲哚-3-乙酰胺(indole-3-acetamide, IAM)IAA合成途径。【方法】使用Salkowski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L-色氨酸对B.pyrrocinia JK-SH007合成IAA能力影响的检测;以B.pyrrocinia JK-SH007全基因组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iaaM和iaaH基因,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质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在L-色氨酸处理下的差异表达。【结果】B.pyrrocinia JK-SH007菌株能够合成15.663μg·mL-1的IAA,在以L-色氨酸为前体的条件下其合成IAA的量显著增加,达到了44.404μg·mL-1。iaaM和iaaH基因均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中iaaM基因全长1 782 bp,编码593个氨基酸,属于Aminooxidase super family家族;iaaH基因全长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属于Amidase super family家族。在L-色氨酸的处理下,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B.pyrrocinia JK-SH007具有合成IAA的能力,L-色氨酸对其合成IAA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克隆得到了iaaM和iaaH基因,其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证明B.pyrrocinia JK-SH007中存在吲哚-3-乙酰胺IAA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吲哚-3-乙酸 吲哚-3-乙酰胺途径 色氨酸2-单加氧酶基因 吲哚乙酰胺水解酶基因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产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特性
7
作者 白凤麟 赵波 +1 位作者 叶建仁 任嘉红 《中国饲料》 2024年第17期32-39,共8页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 为提高内生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发酵产脂肪酶的能力,并确定该菌株脂肪酶的酶学性质,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该菌株产脂肪酶的发酵培养条件,初步考察了温度、pH、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JK-SH007菌株产脂肪酶最优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葡萄糖15 g/L,蛋白胨20 g/L,K2HPO42.5 g/L,花生油400μL/50 mL,初始pH 8.0,发酵温度33℃。该脂肪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且在50~60℃条件下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反应最适pH为8.0,在pH 5.0~10.0活性稳定;该脂肪酶对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的耐受性好,具有较高甲醇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对温度和pH均具有较宽的适应度,具有开发成生物催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吡咯伯克霍尔德 发酵条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浩 任嘉红 +1 位作者 叶建仁 王小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是分离自杨树中的一种细菌,其对杨树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有益菌株。为深入了解该菌株的发酵进程,放大发酵规模,并对发酵过程进行最优化控制,笔者对JK-SH007菌株液体分批发酵产生...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是分离自杨树中的一种细菌,其对杨树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有益菌株。为深入了解该菌株的发酵进程,放大发酵规模,并对发酵过程进行最优化控制,笔者对JK-SH007菌株液体分批发酵产生抑菌活性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发酵实验数据,分别选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Luedeking-Piret like方程建立了模拟菌体生长、抑制真菌活性产生和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经拟合分析发现,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可直观反映JK-SH007菌株分批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 发酵特征 模型构建
原文传递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嘉红 吴小芹 +1 位作者 刘辉 叶建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2-880,共9页
对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JK-SH007菌株抗菌蛋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JK-SH007菌株的抗菌粗蛋白对热和蛋白酶K不敏感,碱性环境不利于抑菌蛋白活性的发挥。JK-SH007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经硫酸铵沉淀、... 对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JK-SH007菌株抗菌蛋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JK-SH007菌株的抗菌粗蛋白对热和蛋白酶K不敏感,碱性环境不利于抑菌蛋白活性的发挥。JK-SH007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3.5kD)、冷丙酮沉淀(-20℃)、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层析及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了蛋白组分A-Ⅱ-2,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是单一组分,该复合组分具有明显抑制3种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e)、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吡咯伯克霍尔德 蛋白 分离纯化 拮抗细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发酵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浩 任嘉红 叶建仁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发酵效率。通过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影响JK-SH007菌株生长最重要两因素为玉米浆和葡萄糖,其最佳浓度分别为13.88 g/...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发酵效率。通过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影响JK-SH007菌株生长最重要两因素为玉米浆和葡萄糖,其最佳浓度分别为13.88 g/L和3.37 g/L。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培养该菌浓度可达1.18×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1.35倍,抑菌活性提高2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发酵 响应面法 玉米浆 生防
原文传递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1213产葡聚糖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莱 程睿文 +7 位作者 王富强 徐一人 马景浩 崔梓豪 马艳莉 徐江琪 田进英 范光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8-180,共13页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1213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发酵产葡聚糖酶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培养条件(碳源种类、碳源粒度、碳源质量浓度、氮源种类、氮源质量浓度、转速、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1213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发酵产葡聚糖酶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培养条件(碳源种类、碳源粒度、碳源质量浓度、氮源种类、氮源质量浓度、转速、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时间)进行初步优化,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4个显著影响B1213产葡聚糖酶的因素,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产葡聚糖酶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其最优产葡聚糖酶条件为:40~60目麦麸质量浓度50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8 g/L,初始pH 6.6,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0.15%,曲拉通100质量浓度25 g/L,温度30℃,转速160 r/min和培养时间83 h。在此培养条件下B1213产葡聚糖酶活力达到1230 U/mL。研究结果为细菌B1213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葡聚糖酶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 麦麸
下载PDF
基于嗜铁素介导的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促生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闵莉静 郭璐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2,共8页
【目的】分析吡咯伯克霍尔德菌JK-SH007基于产嗜铁素的促生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萃取、过柱等操作,分离纯化,获得吡咯伯克霍尔德菌JK-SH007所产嗜铁素(简称JK-SH007-嗜铁素)的纯品,通过HPLC和LC-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与病原菌共培... 【目的】分析吡咯伯克霍尔德菌JK-SH007基于产嗜铁素的促生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萃取、过柱等操作,分离纯化,获得吡咯伯克霍尔德菌JK-SH007所产嗜铁素(简称JK-SH007-嗜铁素)的纯品,通过HPLC和LC-MS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与病原菌共培养,测菌丝干质量的方法,分析其对3种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金黄壳囊孢、拟茎点霉和七叶树壳梭孢)的抑制作用,以商品嗜铁素磺酸去铁胺(DFOB)作为对照,比较JK-SH007-细菌重悬液、1.4 mg/mL JK-SH007-嗜铁素溶液对番茄、黄瓜种子的萌发作用,并继续观察对黄瓜幼苗的促生作用和番茄挂果果品改善效果,评估JK-SH007-嗜铁素的直接与间接的促生作用。【结果】与对照相比,JK-SH007-嗜铁素显示出比DFOB更有效的抑制真菌生长的活性,3种病原真菌抑菌率分别为(89±0.9)%,(76±0.6)%和(90±0.7)%。同时,与JK-SH007-菌悬液相比,JK-SH007-嗜铁素溶液对番茄、黄瓜种子和幼苗活力的提高表现更好,而对于黄瓜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和番茄挂果的改善作用,其效果与菌悬液相近。【结论】嗜铁素为促生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主要促生生防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嗜铁素 促生
原文传递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飞飞 黄金思 +2 位作者 王翕韫 刘婉慧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克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pPG),并阐明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G-F、PG-F)克隆Bp PG基因,并对其... 【目的】克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pPG),并阐明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G-F、PG-F)克隆Bp PG基因,并对其全长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B.pyrrocinia JK-SH007接种杨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p PG基因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结果】Bp PG基因全长2 001 bp,编码66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69.23 ku,理论等电点为8.37;Bp PG蛋白有6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属于Glycosyl hydrolases family 28家族,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相符。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p PG与PG(Gen Bank序列号WP 034181566.1)具有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Bp PG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结论】克隆得到Bp PG基因,Bp PG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其极有可能在B.pyrrocinia JK-SH007定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分子克隆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A1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抑菌物质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超 刘爱新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35-339,共5页
对拮抗细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A12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得到抑菌物质粗提物,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A12抗菌物质的产生;胞外抑菌活... 对拮抗细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A12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得到抑菌物质粗提物,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A12抗菌物质的产生;胞外抑菌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及紫外线照射均不敏感,适于在中性条件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发酵 活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根际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璐 万伟杰 +3 位作者 郑通文 龙欣钰 孙正祥 周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YZU-S377(S377)是前期获得的1株水稻根际细菌,对植物病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为探究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潜力,测定了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在棉花植株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作...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YZU-S377(S377)是前期获得的1株水稻根际细菌,对植物病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为探究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潜力,测定了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在棉花植株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相对抑制率为89.22%,盆栽防效为62.53%;经S377无菌滤液处理后,棉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2.22个百分点,棉花幼苗根长增加了27.78 mm,地上鲜质量增加了0.73 g;菌株S377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在OD 600等于0.15和0.25时形成生物被膜强度较显著,在棉花植株根部可以持续定殖21 d,其数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棉花黄萎病 生物防治 盆栽防效 促生作用 定殖动态
下载PDF
两株PGPR菌株的花生定殖及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颖 龙长梅 +1 位作者 蒋标 韩丽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7-247,共11页
为探讨2株根际促生菌耐酪氨酸束村氏菌P9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P10对花生的促生机制。利用GFP及利福平对2个菌株进行标记、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追踪了2株PGPR菌株在花生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并通过16S rRNA全长测序对菌株接种花生根际土壤的... 为探讨2株根际促生菌耐酪氨酸束村氏菌P9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P10对花生的促生机制。利用GFP及利福平对2个菌株进行标记、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追踪了2株PGPR菌株在花生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并通过16S rRNA全长测序对菌株接种花生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福平标记的P9和P10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生长和促生特性与原始菌株基本一致。GFP标记菌株可在花生的根尖及其分生区定殖;利福平标记菌株可稳定定殖在土壤及花生的根、茎部,且接菌30 d后定殖数仍保持在10CFU/g数量级。与未接菌植株根际土壤相比,P9、P10及混合菌株接种组的细菌群落相似性更高;接菌组的Flavihumibacter、unidentified_Rhizob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等的丰度较CK有不同程度增加,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及假黄单胞菌属等的丰度降低。2株PGPR菌株均可通过直接定殖在植株组织中、间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而发挥对花生的促生作用,混合菌株接种效果更优。研究结果明析了2株促生菌的促生机制,并为菌株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酪氨酸束村 吡咯伯克霍尔德 花生 定殖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一株连香树根际促生细菌LWK2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晋婷婷 曹永清 +6 位作者 李云玲 白凤麟 白变霞 任嘉红 孟静 李琳 王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7-1940,共24页
【背景】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是一类位于植物根际并能对植物生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有益菌,在微生物肥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对濒危植物连香树根际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和连香树接种效应评价,挑选对连香树生长促进作用... 【背景】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是一类位于植物根际并能对植物生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有益菌,在微生物肥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对濒危植物连香树根际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和连香树接种效应评价,挑选对连香树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的菌种进行促生特性分析、菌种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促生相关基因分析。【方法】利用相应筛选培养基对连香树根际土壤中解有机磷、溶无机磷和解钾细菌进行分离筛选,通过根际接种验证各菌株对连香树实生苗的促生能力。从中选取促生作用最为显著的细菌,进行解钾能力、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能力测定。利用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全基因组序列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比对进行菌种鉴定。最后利用基因组功能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对该菌株中的植物促生及重金属抗性相关基因进行解析。【结果】从连香树根际土壤中共筛选得到3株解有机磷细菌、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2株解钾细菌,其中解钾细菌LWK2对连香树实生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该菌株能够产IAA和ACC脱氨酶。经鉴定菌株LWK2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LWK2全基因组包括2条染色体和1个质粒,大小分别为3713209、3026422和880277 bp,GC含量分别为66.50%、66.37%和65.69%。其基因组包括IAA、铁载体、硝吡咯菌素合成,以及ACC脱氨酶和溶磷相关基因。上述植物促生相关基因在另外13株植物促生性伯克霍尔德氏菌中普遍存在,但每株菌所含有的IAA合成途径种类及催化各反应相关酶的种类却存在显著的多样性。此外,LWK2基因组还含有大量铜、钴-锌-镉和砷等重金属抗性基因,重金属抗性实验表明该菌株对CuSO_(4)、ZnSO_(4)、CdCl_(2)和CoCl_(2)均具有抗性,对这4种重金属盐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为4、10、3和1 mmol/L。【结论】分离自连香树根际的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LWK2具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能显著促进连香树实生苗的生长,对于濒危植物连香树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LWK2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丰富了目前为数不多的植物促生性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基因组数据库,其基因组序列中植物促生及重金属抗性相关基因的分析,对进一步深入揭示该菌株的植物促生机制,扩展其在重金属胁迫环境下植物促生菌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细 连香树 吡咯伯克霍尔德 全基因组分析 促生特性 重金属抗性
原文传递
Cry3a杀虫蛋白基因的合成优化及在JK-SH007中高效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阳 吴酬飞 +2 位作者 吴小芹 叶建仁 张立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7,共8页
人工合成优化Cry3a杀虫蛋白基因,并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克隆T7表达系统,通过同源重组克隆进PHKT2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导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通过诱导表达,成功指导合成T7 RNA聚合酶且高效表达分子量为70k Da的Cry3a蛋白... 人工合成优化Cry3a杀虫蛋白基因,并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克隆T7表达系统,通过同源重组克隆进PHKT2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导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通过诱导表达,成功指导合成T7 RNA聚合酶且高效表达分子量为70k Da的Cry3a蛋白。通过粗提液对二龄榆蓝叶甲进行生物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粗提液具有高毒性,致死中浓度(LC_(50)=0.63(0.48-0.82)g/L)。成功构建的T7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毒性的Cry3Aa蛋白,为进一步开发杀虫生防菌剂,建立外源基因表达技术平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 Cry3a基因 吡咯伯克霍尔德 杀虫活性 表达
原文传递
3种促生有益微生物在上海梨树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窦承阳 王焱 +2 位作者 张岳峰 江明明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究有益促生微生物对梨树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梨树果实和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为促生有益微生物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在林业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每棵树采用每次根施800 m L稀释液(含100 m L原液)的方式,将吡咯伯克... 【目的】探究有益促生微生物对梨树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梨树果实和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为促生有益微生物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在林业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每棵树采用每次根施800 m L稀释液(含100 m L原液)的方式,将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JK-SH007菌株、根围促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ZB42菌株和水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JZ-GX1菌株等3种促生有益微生物应用于上海地区生长的梨树上,比较分析它们在促进梨树生长、提升叶片生理指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组织中的含水率)、增加树体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果实品质(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的作用。【结果】施菌处理8个月后,3种菌剂均可以明显地增加梨树的地径,以施用JK-SH007菌剂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使地径增加0.34 cm;施菌剂处理5个月后,3种菌剂可提高梨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且以JZ-GX1菌剂的提高最为显著,可以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以SPAD值表示)增加1.8,使叶片含水率增加3.4%;施菌处理8个月后,3种菌剂可增加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以施用JK-SH007的土壤增加最多,增加了42.9mg/kg。施用JK-SH007菌剂可以显著增加6年生梨的平均单果质量,JK-SH007与FZB42菌剂能显著增加6年生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论】JK-SH007菌株对梨树具有促进树体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组织含水率、增加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作用;相比其他两种促生微生物,JK-SH007菌株在6年生梨树上促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 解淀粉芽孢杆 水拉恩 梨树 有益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