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代4-甲苯氧基,化合物的能隙变宽.通过比较还发现,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下载PDF
新型吡唑联吡咯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子时 叶汉韬 +5 位作者 肖丹 马东升 高金胜 于颖慧 侯广峰 闫鹏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7-2062,共6页
为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更环保的新农药杀菌剂,基于杀菌剂氟咯菌腈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联吡咯类杂环化合物,以吡唑环代替氟咯菌腈上原有的苯环,以期提高其杀菌活性.采用1H NMR,FTIR,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等测试手... 为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更环保的新农药杀菌剂,基于杀菌剂氟咯菌腈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吡唑联吡咯类杂环化合物,以吡唑环代替氟咯菌腈上原有的苯环,以期提高其杀菌活性.采用1H NMR,FTIR,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等测试手段对目标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并通过挥发法培养得到了6个目标化合物的单晶.还对其中6个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新农药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咯菌腈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 合成 反应条件 生物活性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