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4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性能评估及应用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彧婕 冯德建 +5 位作者 冯双 侯晓妮 刘明东 吴微 周李华 李怀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果各品牌胶体金试纸条在3种不同类型基质(白菜、苹果和茶鲜叶)中,检出限浓度水平有假阴性出现,其余浓度水平灵敏度较好;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均为阴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考察中,假阳性率为0%,但有假阴性情况出现。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吡虫啉、啶虫脒农药残留时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在蔬菜、水果基质的检测中,判定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在茶叶基质中,由于基质效应的影响,出现假阴性的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啶虫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抗氧化酶系与解毒酶系的影响
2
作者 王丹丹 王星 +1 位作者 张晓婉 刘丹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率,红光熊蜂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是一个多酶系、多基因协同参与的理化过程,褪黑素可提高红光熊蜂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熊蜂 吡虫啉 抗氧化酶 解毒酶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与化学综合实验相融合的实验教学——吡虫啉农药的电化学检测
3
作者 韦庆敏 王蓉 +4 位作者 章表明 陈晓华 罗幼刚 覃利琴 陈冬梅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80-182,176,共4页
将石墨烯与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吡虫啉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对样品中吡虫啉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电分析涉及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多个知识,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吡虫啉农药科学研究实验融入到本科化... 将石墨烯与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吡虫啉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对样品中吡虫啉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电分析涉及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多个知识,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吡虫啉农药科学研究实验融入到本科化学综合实验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化学及分析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农药 电化学传感器 定量分析 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低浓度吡虫啉削弱多异瓢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
5
作者 色晨晨 张涛 +3 位作者 戴长春 张蒙皓 于洪春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相微萃取收集健康棉株和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挥发物成分;进而测试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单一组分的选择行为。【结果】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具有显著的正趋性,但对健康棉株和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健康棉株以及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对比健康棉株,从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中鉴定出8种挥发量显著增加的化合物,分别为月桂烯、柠檬烯、1-癸炔、3-蒈烯、(3E)-4,8-二甲基-1,3,7-壬三烯[(3E)-4,8-dimethyl-1,3,7-nonatriene, DMNT]、β-石竹烯、α-葎草烯、(3E, 7E)-4,8,12三甲基十三碳-1,3,7,11-四烯[(3E, 7E)-4,8,12-trimethyltrideca-1,3,7,11-tetraene, TMTT]。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以上8种物质的嗅觉选择行为发现,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TMTT具有显著的正趋性,对其他7种挥发性化合物无显著趋性,而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8种挥发性化合物均无显著正趋性。在行为选择测试中,低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及单一组分的未选择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低浓度吡虫啉削弱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为新疆棉田多异瓢虫的保护利用及棉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吡虫啉 嗅觉选择行为 挥发物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中吡虫啉的研究
6
作者 赵兴链 杨莉娜 +1 位作者 王媛 董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3,318,共7页
以农业废弃烟秆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烟秆生物炭对IMI的吸附效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00℃烧结2 h的生物炭(BC9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具有较大... 以农业废弃烟秆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烟秆生物炭对IMI的吸附效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00℃烧结2 h的生物炭(BC9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弱的亲水性和极性,对IMI有最佳的吸附效果,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4.87 mg/g;增大BC900投加量以及酸性条件均有利于IMI的吸附,而水中常见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并遵循以下规律:HCO_(3)^(-)>SO_(4)^(2-)> NO_(3)^(-)> Cl^(-)。BC900对IM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机理包括表面吸附、孔隙填充作用、π-π电子受供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 生物炭 吸附 吡虫啉 机理
下载PDF
农田退水中氮磷与吡虫啉的光催化水循环协同净化试验研究
7
作者 胡诗瑶 王沛芳 +3 位作者 胡斌 饶磊 李丹丹 袁秋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7 d后氮磷退水的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5.5%和27.1%;增加光催化的净化技术可加快氨氮硝化,氮磷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26.2%和20.3%;吡虫啉会影响水循环浮床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TiO_(2)光催化复合陶粒对吡虫啉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同时对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有显著净化效果;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降解了58.2%的吡虫啉,水体中氨氮、硝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较未添加吡虫啉的水循环浮床分别提升了72.4%、15.0%和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氮磷 吡虫啉 生态浮床 光催化
下载PDF
硫酸亚铁铵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土壤吡虫啉的研究
8
作者 赵志燊 余磊 +1 位作者 赵杰 武思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酸钠与0.2 mmol硫酸亚铁铵对水稻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率最佳,最高可达98.8%,且前120 min内降解速率较快。3种吡虫啉浓度的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中有机碳与pH越低,越有利于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铵降解土壤中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硫酸亚铁铵 吡虫啉 农作物土壤 降解
下载PDF
纳米银修饰ITO电极快速测定水中吡虫啉
9
作者 张宗元 赵佳 +2 位作者 杨远 罗惠莉 李启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248,共5页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描速率100 mV/s)下,在1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含吡虫啉线性伏安扫描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80 0),LOD值为0.04μ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电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等一系列优点。对河水的添加回收率为90.05%~103.1%,与液相色谱测定的结果相符,表明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和环境保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电化学传感器 吡虫啉 纳米银
下载PDF
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效果评价
10
作者 赵一桐 杨行州 +4 位作者 周冬梅 魏利辉 顾爱国 乐秀虎 冯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_(50)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2至1∶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1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膦 吡虫啉 杀线虫剂 水稻干尖线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处理的研究
11
作者 陆萍萍 漆知非 +3 位作者 陆滢琦 宿程远 罗泽华 罗晓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80%间波动;经过适应期后,氨氮去除率由1~11 d时的19.14%提升为31~39 d的26.39%;TP的平均去除率由55.40%提升到72.03%;且在进水吡虫啉浓度为10 mg/L的情况下,该系统对吡虫啉的平均去除率为96.71%。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为该系统中门水平下的优势菌群,属水平下Enterobacter占比最大(55.6%)。在糖酵解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2)含量为0,推测吡虫啉会使gap2对溶解氧较为敏感;氨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氨单加氧化酶(AMO)和羟胺脱氢酶(Hao)的功能基因并未检测出,说明该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整个戊糖磷酸循环中的每一步均检测出相应作用酶的功能基因,说明吡虫啉的添加不会对该系统中微生物的戊糖磷酸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渗滤系统 吡虫啉 微生态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吡虫啉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合成的影响
12
作者 高二二 骆海燕 +3 位作者 淡清华 任启语 高小博 陆彩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0、200、500、1000μmol/L)的IMI分别处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48 h,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上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酮和雌二醇(E_(2))水平;West... 目的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0、200、500、1000μmol/L)的IMI分别处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48 h,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上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酮和雌二醇(E_(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MI处理后颗粒细胞孕酮合成关键酶甾体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相对表达量;使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与1000μmol/L IMI共处理颗粒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孕酮水平。结果IMI处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48 h,与对照组相比,随着IMI浓度的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孕酮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E_(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IMI处理颗粒细胞48 h后,St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与1000μmol/L的IMI共处理颗粒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LY294002显著降低颗粒细胞基础孕酮的合成水平(P<0.01);与IMI共处理能显著抑制IMI刺激孕酮合成的效果(P<0.001)。结论IMI影响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孕酮的合成,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颗粒细胞 孕酮 PI3K/AKT
下载PDF
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登辉 梁中普 +1 位作者 刘彦 聂运魏 《世界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42-45,60,共5页
开发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筛选适宜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成膜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优选配方:吡虫啉6%... 开发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筛选适宜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成膜剂等助剂种类及其用量,确定了7%吡虫啉·咯菌腈·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优选配方:吡虫啉6%(折百)、咯菌腈0.2%(折百)、嘧菌酯0.8%(折百),润湿分散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W-6001%、乙氧基多聚芳基酚醚磷酸酯铵盐SC 2%、多聚芳基醚硫酸酯FD 3%,防冻剂乙二醇5%,pH调节剂柠檬酸0.2%,成膜剂KMM-013%,警戒色R2002SS 15%,消泡剂6300.5%,防腐剂卡松0.2%,增稠剂黄原胶0.2%、硅酸镁铝2%,珠光粉1618%,抗划痕蜡乳液SC-09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制剂配方悬浮性优,储存稳定性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咯菌腈 嘧菌酯 种子处理悬浮剂 配方
下载PDF
吡虫啉的本土物种敏感性分布及水质基准研究
14
作者 杨虎成 莫春雷 +3 位作者 李亚云 周艳松 王艺霖 郭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吡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环境中吡虫啉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的慢性毒害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吡虫啉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为了构建吡虫啉的水质基准以及评估其对本土水生物种的生态风险,搜集筛选了吡虫啉对我国本土淡水水... 吡虫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环境中吡虫啉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的慢性毒害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吡虫啉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为了构建吡虫啉的水质基准以及评估其对本土水生物种的生态风险,搜集筛选了吡虫啉对我国本土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获得了来自5门14科的共21种急性毒性数据和来自5门11科的共15种慢性毒性数据。选取Log-normal和Log-logistic两种分布模型分别对毒性数据进行拟合以得到吡虫啉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Log-normal分布对急性和慢性数据均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吡虫啉对我国本土水生物种的短期水质基准为6.95μg/L,长期水质基准为0.47μg/L,可作为保护我国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估了吡虫啉在我国主要流域地表水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所包括流域地表水中78.95%的水体为低风险水体,15.79%的水体为中风险水体。本研究结论可为吡虫啉水质标准制定、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电化学聚合L-赖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吡虫啉电化学传感器
15
作者 王蓉 罗幼刚 +3 位作者 曾冬梅 甘源 章表明 陈志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0-1257,共8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 本文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直接一步沉积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L^(-1)ysinePolymer,PLLS)薄膜,制备了对吡虫啉(Imidacloprid,IDP)具有响应的传感电极,并对PLLS聚合条件、溶液pH、富集时间、测定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传感器对IDP的线性响应范围为3~100μmol·L^(-1),检出限为0.9μmol·L^(-1),且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葡萄样品中的回收率为72.20~107.3%,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吡虫啉 电化学传感器 农药检测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吡虫啉的研究
16
作者 王琪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25,30,共5页
在玻碳电极上采用循环伏安法沉积金电层,以吡虫啉为模板物质、邻苯二胺(o-PD)为活性单体制备聚合膜。利用循环伏安分析法(CV)、差分脉冲法(DPV)深入研究了印迹传感器的特性,优化聚合过程因素,包括缓冲溶液pH、聚合圈数、洗脱时间、孵育... 在玻碳电极上采用循环伏安法沉积金电层,以吡虫啉为模板物质、邻苯二胺(o-PD)为活性单体制备聚合膜。利用循环伏安分析法(CV)、差分脉冲法(DPV)深入研究了印迹传感器的特性,优化聚合过程因素,包括缓冲溶液pH、聚合圈数、洗脱时间、孵育时间。在最佳聚合情况下,其电化学传感器的线性区域是1×10^(-4)~1×10^( -12)mol·L^(-1),检测限为1×10^(-12) mol·L^(-1),加标回收率为104.6%~105.7%,RSD为1.52%~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金纳米粒子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吡虫啉可显著削弱熊蜂交尾能力
1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55-55,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发现,吡虫啉可显著降低雄性熊蜂竞争交尾能力,进而削弱熊蜂交尾能力。研究发现10 ng/g的吡虫啉可削弱熊蜂的交尾能力,进一步试验发现,10 ng/g的吡虫啉显著削弱了雄性蜂的竞争交尾能力。然而,暴露于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发现,吡虫啉可显著降低雄性熊蜂竞争交尾能力,进而削弱熊蜂交尾能力。研究发现10 ng/g的吡虫啉可削弱熊蜂的交尾能力,进一步试验发现,10 ng/g的吡虫啉显著削弱了雄性蜂的竞争交尾能力。然而,暴露于同样浓度环境的熊蜂蜂王的交尾选择性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蜜蜂研究所 吡虫啉 熊蜂 交尾 蜂王 削弱 选择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的含量
18
作者 崔倩倩 朱欣欣 +3 位作者 刘璐 周莹莹 贾松涛 赵林萍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含量的方法。方法:用0.1%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试样中的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残留物,采用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含量的方法。方法:用0.1%甲酸乙腈溶液超声提取试样中的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残留物,采用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2~2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回收率在89.2%~97.5%,精密度在1.0%~6.1%。结论: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的优点,可以同时有效地测定水果中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果 噻虫胺 吡虫啉 噻虫嗪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9
作者 裴娟娟 杨惠 陈玲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评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按照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进行测定,构建数学模型,根据JJ... 目的评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按照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进行测定,构建数学模型,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的规定,科学分析量化不确定度,最终计算出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为0.322 mg/kg时,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为0.08689,扩展不确定度为0.0560 mg/kg,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表示为X=(0.322±0.0560)mg/kg(P=95%,k=2)。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前处理操作和检测仪器测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 蔡甸莲藕 吡虫啉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黄铜矿催化电Fenton降解吡虫啉效果及浸出性能
20
作者 赖发英 余文薇 +3 位作者 王国锋 何凯韵 王嵘 何晋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96-2600,共5页
以模拟吡虫啉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天然黄铜矿作为电Fenton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该体系降解吡虫啉的效果和黄铜矿浸出18种元素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阴极和阳极分别为石墨板和钌铱镀层钛电极、黄铜矿用量为60 g/L、溶液初始pH为3、电流密度... 以模拟吡虫啉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天然黄铜矿作为电Fenton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该体系降解吡虫啉的效果和黄铜矿浸出18种元素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阴极和阳极分别为石墨板和钌铱镀层钛电极、黄铜矿用量为60 g/L、溶液初始pH为3、电流密度为40 mA/cm^(2)、极板间距为2.5 cm、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该体系对溶液COD和270 nm处特征峰的吸光度(UV270)的去除率分别达64.37%,84.69%。原子吸收和ICP-MS检测结果表明,反应后溶液中的Cu离子含量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值,但经过加碱沉淀(pH 10)和过滤处理,可以将Cu离子含量降到三级标准值以下。黄铜矿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浸出较高含量的Mn、Cu、Zn、Cd、Pb等有毒重金属,在作为电Fenton催化剂处理废水的运用中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电化学 FENTON反应 吡虫啉 浸出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