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属东印度华人社会的自治与困境——以18—19世纪吧城公堂丧葬管理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欣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论文利用公堂审理华人民事案件和日常管理的档案记录《公案簿》和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原始公堂数字化档案,从华人社会权力管制的视角对公堂的丧葬管理过程、华人丧葬规范以及丧葬背后体现的社会内在矛盾进行了研究探讨。1742年建立的... 论文利用公堂审理华人民事案件和日常管理的档案记录《公案簿》和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藏原始公堂数字化档案,从华人社会权力管制的视角对公堂的丧葬管理过程、华人丧葬规范以及丧葬背后体现的社会内在矛盾进行了研究探讨。1742年建立的吧城公堂是荷属东印度时期荷兰殖民者委任华人甲必丹管理的华人半自治机构,主要处理华人民政事务,其中丧葬事宜便是管理要务之一,包括倡建、购置和经营华人塚地,规范华人葬仪、丧服之礼。然而在西方殖民统治不断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堂在丧葬管理中面临唐吧贸易衰落后甲必丹们义葬观念的转变、闽粤二帮祭祀矛盾、华人美色甘及公堂内部人士对塚地经费管理的质疑以及殖民政府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对塚地的侵蚀等挑战,再加上1900年吧达维亚中华会馆成立后倡导革新婚丧旧俗,公堂的权威地位逐渐遭到削弱,华人社会管理多元化的诉求和实践成为时代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吧达维亚 吧城公堂 华人自治 甲必丹 丧葬管理
下载PDF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
2
作者 沈燕清 朱雨茵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13-21,94,共10页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 华人离散群体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术界对海外华人婚丧文化史的研究多从离散批评的角度探析华人对中国传统婚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忽略了其日益呈现出来的在地化趋势。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是现存稀见多语种未刊华人民间文献,集中反映了荷治时期印尼华人的族群认同与信俗迁移,展现出华族母体文化、西方异域文化、印尼土著文化在华人婚丧文化中杂糅共生、包容互渗的奇特现象。在离散批评的基础上,利用“第三空间”理论对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进行全面解读,无疑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是利用民间文献对华人婚丧文化史展开的深入研究,为华人社会的真实存在提供有力证据并对族群多元文化主义给予直接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批评 第三空间 吧城公堂 婚丧档案
下载PDF
吧城华人公堂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公案簿》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路晓霞 《东南司法评论》 2018年第1期443-458,共16页
在荷印政府以华治华的殖民政策下,吧城华人公堂的纠纷解决实践,兼容了以调解为主要特征的东方经验与近代以审判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智慧,形成了司法调解与审判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吧城华人公堂的诉讼档案为材料,从公堂的官员组织体制、... 在荷印政府以华治华的殖民政策下,吧城华人公堂的纠纷解决实践,兼容了以调解为主要特征的东方经验与近代以审判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智慧,形成了司法调解与审判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吧城华人公堂的诉讼档案为材料,从公堂的官员组织体制、调解机制、审判机制着手,归纳总结了18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荷印殖民统治下吧城华人公堂的纠纷解决机制特征。我们在肯定吧城华人公堂纠纷解决机制合理性的同时,对其'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也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吧城华人公堂 公案簿 纠纷解决机制 以华治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