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聚苯胺纳米棒的成核机理
1
作者 高莹丽 王瑞娟 +1 位作者 刘空 武晓东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1-3,21,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原位追踪了在酸性条件下以Na VO3为氧化剂氧化苯胺制备聚苯胺纳米棒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反应中各主要物种共振吸收峰的信号演变规律及彼此在时域上的关联性,得出聚苯胺纳米棒的成核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诱导期和晶...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原位追踪了在酸性条件下以Na VO3为氧化剂氧化苯胺制备聚苯胺纳米棒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反应中各主要物种共振吸收峰的信号演变规律及彼此在时域上的关联性,得出聚苯胺纳米棒的成核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诱导期和晶种聚集期。相较其它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纤维和纳米管),聚苯胺纳米棒的成核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非常长的诱导期;2由单体组成的胶束在成核前后结构保持不变;3反应初期只生成具有吩嗪结构的寡聚物。较长的诱导期有助于反应前苯胺单体排列成棒状胶束,吩嗪寡聚物中高度共轭的芳环使之容易在反应前期与胶束中的苯胺相互作用,并且最终在棒状胶束的诱导下紧密排列成一维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追踪核磁共振技术 棒状胶束 吩嗪结构寡聚物 π-π重叠作用 聚苯胺纳米棒
下载PDF
原位核磁共振技术考察L-缬氨酸导引下合成花状纳米结构聚苯胺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丽 刘空 +1 位作者 卑凤利 武晓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5-615,共11页
利用~1H-NMR原位追踪在L-缬氨酸存在下合成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此结构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首先在苯胺与缬氨酸构成的类胶束结构内聚合成吩嗪类寡聚物;其次通过p-p重叠作用及胶束融合过程成为片状聚集体;最终通过与缬氨酸形成... 利用~1H-NMR原位追踪在L-缬氨酸存在下合成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此结构的形成经历3个阶段:首先在苯胺与缬氨酸构成的类胶束结构内聚合成吩嗪类寡聚物;其次通过p-p重叠作用及胶束融合过程成为片状聚集体;最终通过与缬氨酸形成氢键组装成花瓣状纳米聚苯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比形成过程中核磁共振图谱及产物形貌的变化发现花状纳米聚苯胺的形成有如下特征:反应初期L-缬氨酸作为缓冲试剂可以避免苯胺的骤然质子化,有利于生成具有吩嗪结构的寡聚物;反应前苯胺单体与缬氨酸形成稳定的反应环境保证寡聚物始终在其内聚集生长,有效避免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嗪结构寡聚物 纳米片 氢键 π-π重叠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