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2-乙基己基)磷酸从含氟稀土硫酸溶液中萃取铈的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龙志奇 黄小卫 +1 位作者 黄文梅 张国成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研究了二 ( 2 乙基己基 )磷酸 (DEHPA) 磺化煤油体系从氟碳铈矿氧化焙烧 硫酸浸出液中萃取Ce4 + 的机制 ,发现水相中F- 和Ce4 + 同时被萃入有机相 ,通过斜率法和研究平衡有机相中cF- cCd4 + 和初始水相酸度、初始水相氟离子浓度、有... 研究了二 ( 2 乙基己基 )磷酸 (DEHPA) 磺化煤油体系从氟碳铈矿氧化焙烧 硫酸浸出液中萃取Ce4 + 的机制 ,发现水相中F- 和Ce4 + 同时被萃入有机相 ,通过斜率法和研究平衡有机相中cF- cCd4 + 和初始水相酸度、初始水相氟离子浓度、有机相浓度之间的关系 ,推测出F- 和Ce4 + 以CeF2 A2 形式被DEHPA萃入有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二磷酸 含氟稀土硫酸溶液 侵出
下载PDF
含氟稀土精矿焙烧逸出气体中氟化物的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志颖 吴文远 +2 位作者 孙树臣 边雪 涂赣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应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氟稀土精矿焙烧逸出气体中的氟化物。焙烧逸出气体经过NaOH溶液吸收,三甲基氯硅烷衍生气化,生成气态氟硅烷(TMFS),在气相色谱仪中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峰高外标法测定其氟含量。实验表明,在... 应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氟稀土精矿焙烧逸出气体中的氟化物。焙烧逸出气体经过NaOH溶液吸收,三甲基氯硅烷衍生气化,生成气态氟硅烷(TMFS),在气相色谱仪中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峰高外标法测定其氟含量。实验表明,在500μg/mL范围内,FID检测器的响应值与TMFS的浓度成正比,其相关系数r=0.99941;且在合理选择吸收气体流量的前提下,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3%,加标回收率在96.9%~103.3%之间,其RSD为2.75%,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此法也可用于稀土矿物中含氟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稀土精矿 焙烧 衍生气化 气相色谱 氟含量
下载PDF
碱熔-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 王素梅 王丹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101,共5页
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含量为1%~8%(质量分数),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样品时操作繁琐不易掌握。实验选择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熔剂高温(750℃)熔融样品10min,再用水浸取过滤,使氟全部转至滤液中并与稀土分离,调节酸度为pH 2左右以过量... 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含量为1%~8%(质量分数),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样品时操作繁琐不易掌握。实验选择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熔剂高温(750℃)熔融样品10min,再用水浸取过滤,使氟全部转至滤液中并与稀土分离,调节酸度为pH 2左右以过量镧沉淀氟,煮沸1~2min,在六次甲基四胺-盐酸缓冲体系下用EDTA滴定剩余镧,间接测定样品中氟含量。实验方法用于测定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中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8%~2.9%;方法用于标准样品抛光粉GSB04-3426-2017中氟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分别按照实验方法和国标GB/T 20166.2—2006中的方法对标准样品GSB04-3426-2017和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实际样品中氟进行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 碱熔融 EDTA滴定
下载PDF
氟化方式对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弥宁 杨来东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共4页
通过加入氢氟酸对铈基碳酸稀土进行氟化,得到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前躯体,再经高温焙烧、粉碎分级,得到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研究了两种氟化方式对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的物相结构、粒度大小及分布、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方式对铈... 通过加入氢氟酸对铈基碳酸稀土进行氟化,得到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前躯体,再经高温焙烧、粉碎分级,得到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研究了两种氟化方式对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的物相结构、粒度大小及分布、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方式对铈基稀土抛光粉的抛光能力影响不大,但先碳酸氢铵沉淀后氢氟酸氟化所制备前驱体和抛光粉的粒度显著减小,粒度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铈基稀土抛光粉 铈基碳酸稀土 氟化方式 抛光性能 粒度
下载PDF
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和部分氧化反应机理的原位及非原位谱学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翁维正 龙瑞强 +1 位作者 陈明树 万惠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采用原位红外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及 XPS、吡啶 (Py)吸附的漫反射 UV谱、Py-TPD、CO2 - TPD等方法对含氟稀土基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 (OCM)反应活性氧物种、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考察 .在 O2 预处理和 /或工作条件下的 Sr F2 / L... 采用原位红外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及 XPS、吡啶 (Py)吸附的漫反射 UV谱、Py-TPD、CO2 - TPD等方法对含氟稀土基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 (OCM)反应活性氧物种、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考察 .在 O2 预处理和 /或工作条件下的 Sr F2 / L a2 O3 ,Sr F2 / Nd2 O3 ,L a OF,Ba F2 / L a OF和 Ba F2 / Ce O2 等催化剂上原位观测到超氧物种 (O-2 ) ,并在其中前 4种催化剂上检测到 O-2 物种与CH4 反应生成的气相 C2 H4 ,CO2 和表面碳酸盐等 OCM反应主、副产物 .这些结果为 O-2 是相应催化剂上 OC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首次提供了直接的光谱证据 .研究结果还表明 ,催化剂的 OCM反应性能与其表面酸碱性的强弱并无简单的对应关系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对 Si O2 和γ- Al2 O3 负载的 Rh、Ru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 (POM)制合成气反应的研究表明 ,由 CH4 直接氧化生成 CO和 H2 是 Rh/ Si O2 上 POM反应的主要途径 ,而燃烧 -重整机理是 Ru/ γ-Al2 O3 和 Ru/ Si O2 上 CO和 H2 生成的主要途径 ,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 (O2 -)物种浓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这两种催化剂体系上 POM反应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其本质可能源于 Rh和 Ru对氧的亲合力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部分氧化 氧物种 反应机理 原位红外光谱 原位显微Raman光谱 含氟稀土 基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