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油包裹体在线激光剥蚀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荣 张渠 +2 位作者 席斌斌 施伟军 饶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全新开发的流体包裹体激光剥蚀成分分析系统,利用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对单个含油包裹体宿主矿物(如石英)进行剥蚀,释放其中包含的油气组分;通过在线冷阱富集后导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够得到单个流... 全新开发的流体包裹体激光剥蚀成分分析系统,利用波长为193nm的准分子激光对单个含油包裹体宿主矿物(如石英)进行剥蚀,释放其中包含的油气组分;通过在线冷阱富集后导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够得到单个流体包裹体中捕获的原油组成地球化学信息,类似于原油、烃源岩等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包括轻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均能够从含油包裹体在线激光剥蚀GC-MS分析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包裹体 激光剥蚀 色谱-质谱 在线分析
下载PDF
含油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与地质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SimonCGEORGE HerbertVOLK ManzurAHMED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9-1332,共14页
利用含油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与原油和源区常规分析同等质量的可靠地球化学数据.细致而又小心谨慎地对待各测试步骤(如样品清洗、背景空白等)是成功进行包裹体油气成分分析的基础.从技术上来说,每一分析步骤都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能按... 利用含油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与原油和源区常规分析同等质量的可靠地球化学数据.细致而又小心谨慎地对待各测试步骤(如样品清洗、背景空白等)是成功进行包裹体油气成分分析的基础.从技术上来说,每一分析步骤都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能按步骤循序渐进,就不仅能够分析那些含有大量石油包裹体的样品(如当今或古油藏样品),而且可以测试含极少量石油包裹体的样品(如迁移路径或极古老岩石样品).包裹体中可被测试的碳氢化合物多种多样,包括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n-链烷、类异戊二烯、生物标志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流体包裹体内石油成分分析在地质上有广泛应用,比如可以更好地重建储集区石油重注史、确定盆地中以前未知的活性源岩.在储集区内由生物降解造成的石油再造和(或)水洗作用经常被抹去,流体包裹体分析则可以解释储集区复杂成油阶段,当然更可以去除钻孔泥浆添加剂或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此外,也可以获知地球早期生物圈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及多样性,以及在勘探区或盆地进行二次迁移路径填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包裹 地球化学 碳氢化合物 活性源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叠合盆地储层油气包裹体GOI成因与应用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小敏 曹剑 +4 位作者 胡文瑄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4-842,共9页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但由于油气成藏的多期复合、油气水界面的多期变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借鉴文献中提出的1%和5%等指标来判断油气水层,而是应该结合地质背景,首先仔细分析其成因,再深入讨论应用。文中利用GOI对莫索湾地区的油气运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运移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 油气运移 叠合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仰云峰 李贤庆 +3 位作者 董鹏 彭德华 陈琰 韩秦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1-599,共9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存在盐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裂隙、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中,但个体一般较小,主要为5~10μm。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较低,绝大多数样品GOI值分布在2.0%~10.5%之间,约40%样品的GOI值超过5%。包裹体均一温度在不同油气储层样品中差异较大,说明这些包裹体可能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实测结果,结合沉积埋藏-热演化史的资料,认为柴北缘地区南八仙构造和马北1号构造均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成藏,前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N21沉积期、N22—N23沉积期,后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沉积期、N1末—N2沉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包裹 均一温度 含油包裹体丰度 成藏期次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藏成藏时间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贤庆 董鹏 +5 位作者 仰云峰 王康东 孔龙玺 冯松宝 彭德华 陈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8,共5页
依据流体包裹体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及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尖顶山构造古-新近系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藏成藏时间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分布不均... 依据流体包裹体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及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跃进一号、尖顶山构造古-新近系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藏成藏时间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分布不均一,个体较小,大多数包裹体小于20μm。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GOI)值较低,大多数样品GOI值分布在1%~10.0%之间,约35%样品的GOI值超过5%。根据实测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果,结合埋藏-热演化史,综合分析了跃进一号、尖顶山油藏成藏时间。研究认为,跃进一号、尖顶山油藏均具有晚期成藏特征,前者主要成藏时间为N12-N23,后者主要成藏时间为N22-N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 含油包裹体丰度(GOI) 均一化温度 成藏时间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安来 金之钧 张大江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冰点可以确定地层水的演化及确定油藏储量。此外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冰点可以确定地层水的演化及确定油藏储量。此外流体包裹体还可以确定油气藏的演化程度、油气运移通道及盆地异常压力的研究中。文中还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 含油包裹体颗粒GOI 包裹分子组成MCI 均一化温度 冰点 油气藏
下载PDF
含油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与地质应用
7
作者 周子智 《化工管理》 2013年第14期222-222,共1页
在当前地质领域研究中,对含油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对于地球化学分析或者是地质来说,含油流体包裹体能够提供可靠准确的地质学数据。它有助于了解油气藏出现以及形成的过程,对其冰点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地层水的演... 在当前地质领域研究中,对含油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对于地球化学分析或者是地质来说,含油流体包裹体能够提供可靠准确的地质学数据。它有助于了解油气藏出现以及形成的过程,对其冰点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地层水的演化过程还有油藏储量等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根据含油流体包裹体对所处的地质进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包裹 地球化学 地质
下载PDF
塔北地区志留系典型油气藏古油水界面恢复 被引量:20
8
作者 姜振学 王显东 +2 位作者 庞雄奇 张俊 田丰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对研究区作出较...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对研究区作出较为准确的资源评价.应用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方法和定量颗粒荧光(QGF)技术对塔北地区典型油气藏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古油水界面的位置低于现今沥青砂岩段底界的位置,沥青砂岩段底界并不是古油层的底界,在沥青砂岩段之下还有一段古油柱,在油藏破坏过程中,这部分原油运移到构造的高部位了,没有在原地留下沥青;沥青砂的厚度小于古油柱的厚度,这意味着古油藏的规模要大于现今油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地区 志留系 古油水界面恢复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D 定量颗粒荧光(QGF)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伟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海平 韩立国 王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40,共9页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主要利用储层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和储层热解资料,确定了现今油水界面;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特征分析,推测出古油水界面的位置,分析了古今油水界面的变化,认为中部Ⅰ区块...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主要利用储层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和储层热解资料,确定了现今油水界面;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特征分析,推测出古油水界面的位置,分析了古今油水界面的变化,认为中部Ⅰ区块各油藏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各油藏经历过后期的调整,现今油藏为调整型或残留型油藏,油藏调整是车—莫古隆起演化的结果;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成分对比,表明征1井储层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比较接近,而且甾烷系列化合物指纹和五环三萜烷指纹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庄1井、沙1井的储层含油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中各种生标参数差别相对较大。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庄1井和沙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具有多源多期油气注入的特点,早期油气主要来自于北部盆1井西凹陷,晚期混入了来自于南部昌吉凹陷的油气;征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古油水界面 含油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参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贤庆 钟宁宁 +4 位作者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1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高(多数为4%~10%),颗粒荧光强度也高(多大于50 pc);南翼山和尖顶山构造发生较有限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2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较低(大多数样品不超过4%),颗粒荧光定量强度也较低(多小于50 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充注 含油包裹体丰度 颗粒荧光定量 包裹均一温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2 位作者 王显东 张俊 李宏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不含沥青层段。弄清“白砂”中曾经是否有油气进入,对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沥青含量、古油藏油气储量的计算及志留系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志留系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分别取样,采用物性测定、显微镜下岩性观察、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数据观测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测定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砂岩段的“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时应剔除“白砂”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沥青砂岩 有效厚度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 定量颗粒荧光(QGF)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气来源及成藏机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董焕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9,共8页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南屯组原油的成熟度稍高于大磨拐河组,但均属于成熟原油,并且这两个层位的原油均主要来自南屯组烃源岩。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不具伴生性,以及储层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原油成熟度变化表明,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时期晚于南屯组油藏,为南屯组古油藏调整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乌南原油具有"两期成藏、早聚晚调"的成藏特征,在伊敏组沉积中期,南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短距离侧向运移,受断层遮挡聚集在同层的储层中;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抬升回返,乌南次凹发生褶皱式反转作用,东翼断层活动强烈,南屯组油藏破坏,原油被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故大磨拐河组油主要富集在反转构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大磨拐河组 有机包裹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 次生油藏 反转构造带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建良 姜振学 +1 位作者 李峰 王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迪北地区 侏罗系 阿合组 含油包裹体丰度法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古油水界面识别 古油藏模式
下载PDF
利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研究库车坳陷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可欣 李贤庆 +3 位作者 魏强 梁万乐 李剑 张光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9-1300,共12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多种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储层古流体特征、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埋藏史恢复了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研究... 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多种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储层古流体特征、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埋藏史恢复了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研究表明,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发育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6~4Ma的凝析油充注,该期充注被蓝白色荧光液态烃包裹体记录下来,QGF波长峰值也显示凝析油的特征,QGF指数分布在1.7~24之间,表明凝析油在大北古构造内形成有效充注,聚集形成古油层,库车中期凝析油沿穿盐断裂大量散失;第二期为3Ma至今的天然气充注,灰黑色的气态烃包裹体记录了该期充注,QGF-E谱图显示烃类流体整体偏轻,轻质的烃类流体充注与晚期的油气快速充注是该地区含油包裹体丰度偏低的原因。库车组沉积晚期以来天然气持续充注、优良储盖组合与构造演化的时空配置使该时期成为大北气田的主要成藏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北气田 包裹 均一温度 含油包裹体丰度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 油气充注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