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松辽盆地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及古河流再造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杜小弟
王璞珺
王东坡
-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5-21,共7页
-
文摘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早期地层,为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一套含轮藻、瓣鳃类、介形虫、叶肢介及陆生植物化石为主的红色陆屑组成,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最大厚度可达2000m。在泉头期,河流相沉积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河流相沉积特征研究及古河流的再造,无疑对确定河流砂体规模、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一。
-
关键词
河流相
泉头组
沉积特征
主要含油层位
油气勘探
辫状河
中白垩世
测井曲线特征
侧向加积
成分成熟度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伯弗特海—麦肯基三角洲驯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
- 2
-
-
作者
张哨楠
V.Schmidt
-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
-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
文摘
加拿大伯弗特-麦肯基盆地是加拿大北部的一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下第三系驯鹿组砂岩是主要含油层位之一。驯鹿组为一套由泥岩、粉砂岩、硅岩和少量砾岩及煤层组成的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根据该组岩石的沉积特征及组合特征,可以划分出前三角洲沉积、
-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砂岩体
三角洲沉积
含油气盆地
主要含油层位
下第三系
沉积特征
次生孔隙
组合特征
麦肯
-
分类号
P59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
-
题名港西二区注聚区剩余油研究
- 3
-
-
作者
曹亭
-
机构
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
-
出处
《化工管理》
2016年第8期133-,共1页
-
文摘
1区块概况港西二区位于港西开发区中北部,构造形态为受港西9号断层制约,被15、16号断层所切割的鼻状构造。主要发育含油层位为明化、馆陶组,储层胶结疏松、易出砂,油层埋深694m^1450m,含油面积4.4km2,上报地质储量743×104t。港西二区是港西油田的第一个实施二次开发的单元,从1965年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以来,经历了7个开发阶段。
-
关键词
剩余油研究
油层埋深
注聚井
含油层位
馆陶组
鼻状构造
胶结疏松
明化
天然能量
出砂
-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转变思想,敢于试验,浅谈区块措施效果及认识
- 4
-
-
作者
苗川霞
-
机构
吉林油田公司扶余采油厂
-
出处
《化工管理》
2016年第20期78-,共1页
-
文摘
1区块地质特征西7-3区块位于扶余油田西三区八家子北高点,该区块被两条近南北向的大断层所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块,构造特点东高西低。该区主要含油层位是泉头组第四段的扶余油层,泉头组第三段的杨大城子油层仅发育14号小层,且不连续。油层埋藏深度390-460m,主力油层12、9、7、6号小层。该区块含油面积为2.809 km^2,有效厚度为13.1m,地质储量为515.2×104t,采出程度29.8%。
-
关键词
泉头组
主要含油层位
扶余油层
主力油层
有效厚度
采出程度
地质特征
构造特点
含油面积
地质储量
-
分类号
TE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几丁虫简介
- 5
-
-
作者
高联达
-
出处
《化石》
1989年第2期26-26,共1页
-
文摘
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非洲的撒哈拉地区开始大规模石油勘探,当钻孔取出的岩芯流出了黑色的金子——石油时,专家们迫切需要知道含油层位是什么时代形成的。在取出的岩芯样中,没有发现用肉眼可见的大化石,只有借助于微体化石了。经过酸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奇迹出现了,许多似花瓶状或近似于瓶状的黑色不透明的微体化石展现在视野中。小化石的出现,石油形成的地质时代得以解决,这些瓶状小化石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几丁虫(Chitinozoans)或几丁壳。几丁虫最早是在1931年由埃森纳克从欧洲波罗的海地区距今四亿多年的奥陶-志留系沉积中发现的一群有机壳体命名的。几丁虫的构造,如图所示,外形瓶状,下部的膨大部分叫腹部,上部较细部分叫颈部,颈部的顶端叫颈口,颈口边缘加厚部称颈环。
-
关键词
几丁虫
瓶状
含油层位
石油勘探
颈口
颈环
植物群
介形类
地质时代
早奥陶世
-
分类号
Q9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