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东油区含油泥砂现状及处理途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郭雄华 黄煦 《河南石油》 2005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前孤东采油厂日产油泥砂60m3以上,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污染源。通过开展孤东油区含油泥砂处理途径探索,基本确定了孤东油区含油泥砂三种处理途径,其中含油泥砂应用于油田封堵工艺在现场取得阶段效果,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含油污泥砂 孤东油区 污泥处理 效益
下载PDF
含油泥砂生物法处理室内研究
2
作者 耿雪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5-267,共3页
从孤东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驯化、培养出3株烃氧化菌,代号为GD-1、GD-2和GD-3,在20℃下测定的BOD5值分别为165、145和175(对照样为100),在油泥砂培养基中于35℃培养48 h后,发酵液变褐色,含菌>6.0×107个/mL,发酵液滤液... 从孤东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驯化、培养出3株烃氧化菌,代号为GD-1、GD-2和GD-3,在20℃下测定的BOD5值分别为165、145和175(对照样为100),在油泥砂培养基中于35℃培养48 h后,发酵液变褐色,含菌>6.0×107个/mL,发酵液滤液的表面张力比对照样(65.0 mN/m)分别降低47.2%,45.4%,51.1%。GD-1和GD-2产出的表面活性剂经鉴定属于脂肽类,GD-3产出的属于脂多糖类。3种菌混合液与油泥砂按5∶1混合,按85mg/L和15 mg/L加入氮源和磷源,在35℃通气培养过程中,油泥砂含油量(12.3%)下降,10天后下降趋缓,30天后降至2.9%;菌数迅速上升,4天达最高,10天后趋于下降,显示氮源和磷源不足;加入0.01%某表面活性剂后,在相同条件下菌数达最高的时间缩短为3天,其余变化相同。讨论了该降解烃、产表面活性剂混合菌的除油机理及菌产和外加表面活性剂在除油中的增效作用。该混合菌可用于油田含油污泥砂的除油处理。图2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砂 污泥除油 生物处理 烃降解菌 产表面活性剂菌 混合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