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例中国正常汉族人不同的汉语听觉任务时fMRI中Wer nicke区激活的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南 王健 +4 位作者 谢兵 朱刚 陈志 吴国材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筛选能够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上稳定激活Wernicke区的汉语听觉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中国汉族人10例,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进行不同的汉语语言听觉... 目的筛选能够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上稳定激活Wernicke区的汉语听觉任务刺激模式。方法选用正常右利手中国汉族人10例,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1.5TMRI分别进行不同的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下的脑功能成像,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分2组:词汇理解组、段落理解组。同时以音乐组作为单纯听觉刺激对照。图像资料经处理后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音乐组可见双侧颞横回激活,激活以右侧颞叶为主;词汇理解组与段落理解组10例均可见以左颞叶为主的激活(Wernicke区),其中段落理解组激活信号更加强烈,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稳定。结论汉语的段落理解任务可以作为临床观察fMRI中激活Wernicke区的听觉语言任务刺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Wernicke区 汉语语言 听觉任务
下载PDF
听觉任务下汉语母语者对不同类型时间句的加工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恒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7-624,共8页
采用听觉刺激-口头问答任务考察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的加工。结果表明:(1)对指示性时间句,被试的加工不受听觉刺激的呈现位置影响,时间概念与空间知觉之间无法形成对应的自动化联结;(2)对顺序性时间句,汉语母语者对... 采用听觉刺激-口头问答任务考察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的加工。结果表明:(1)对指示性时间句,被试的加工不受听觉刺激的呈现位置影响,时间概念与空间知觉之间无法形成对应的自动化联结;(2)对顺序性时间句,汉语母语者对出现在前方的"较早"事件和出现在后方的"较晚"事件反应快,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即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用"前"表示过去,用"后"表示未来。整个研究表明,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两大时间隐喻系统都具有心理现实性,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运动经验参与,并由此造成汉语母语者在听觉任务中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加工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母语者 时间隐喻 指示性时间句 顺序性时间句 听觉任务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参照效应的性别差异实验研究——来自听觉任务呈现方式的证据
3
作者 谢威士 《社会心理科学》 2013年第11期73-77,共5页
研究采用听觉呈现方式和口头报告的任务完成方式,采用4参照条件(自我、父亲、母亲、他人)×2形容词效价(积极与消极)组内实验设计,比较自我、父亲、母亲和他人参照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 研究采用听觉呈现方式和口头报告的任务完成方式,采用4参照条件(自我、父亲、母亲、他人)×2形容词效价(积极与消极)组内实验设计,比较自我、父亲、母亲和他人参照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均显著优于参照他人的记忆;男生在参照父亲的记忆成绩高于女生,而在参照母亲记忆成绩低于女生。这支持了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中纳入了父亲的更多成分,女大学生的自我感念中纳入了母亲的更多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效应 父亲参照 母亲参照 听觉任务呈现方式
下载PDF
执行37分钟听觉Odd-ball任务中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与注意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朴春花 桑德春 +2 位作者 下野昌幸 岩永胜 蜂须贺研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5013-5019,共7页
背景:许多报道只是分别观察了执行Oddball任务完成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没有结合实验任务模式全面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目的:通过测定健康人在执行连续37min听觉辨别Odd-ball任务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 背景:许多报道只是分别观察了执行Oddball任务完成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没有结合实验任务模式全面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及其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目的:通过测定健康人在执行连续37min听觉辨别Odd-ball任务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特征与注意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经典的37min持续Oddball听觉辨别任务及盲法评估试验,于2003-04/2007-07在日本北九州产业医科大学康复科完成。对象:20名健康在读大学生,全部为右利手,试验前所有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观察以10%的概率出现的2kHz短音靶刺激,靶刺激是随机分布于以90%的概率出现的1kHz短音非靶刺激之间,全部实验过程为37min,包括1214个声音刺激。前4min为练习阶段,让学生熟悉任务,之后开始真正的实验过程,将其划分为阶段1,阶段2,阶段3,每阶段为10.9分。主要观察指标:在额叶、顶叶和额顶中点采集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非靶刺激包括靶刺激之前第1个和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除了用传统的平均加权法进行研究外,同时进行了单次P3成分分析。实验结束后,所有学生填写问卷,要求填写在各个实验阶段中的主观感受包括他们的清醒度、注意程度和对实验的兴趣程度等。结果:①各反应电位在不同实验阶段的变化: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靶刺激N2的波幅及靶刺激P3的波幅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发生显著变化。②不同反应电位之间的比较: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1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和靶刺激的N1(实验阶段2、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潜伏期(实验阶段2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位置上和实验阶段3的额叶);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的波幅显著小于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的P2波幅(实验阶段2的额顶中点、在实验阶段3的额叶、额顶中点和顶叶);认知电位变化最敏感区在额叶。③总的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前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有正负(N1-P2)波峰复合波形,而且在刺激启动后300ms回到基线水平,而总平均加权的靶刺激之后第1个非靶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的正负(N1-P2)复合波峰的连续负波在刺激启动后450ms之后回到基线水平(额叶和额顶中点)。④事件相关电位的单次分析显示类型2(非P3成分)出现的百分率在额叶位置上显著大于在顶叶位置(实验阶段1,2和3);类型2出现的百分率在实验阶段3的显著大于在实验阶段1(额叶和额顶中点)。⑤在各个实验阶段中,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⑥根据问卷调查,所有的被测试者均认为试验任务非常简单,测试早期处于紧张、全神贯注的状态,随着试验的进展感到轻松、单调和机械化的完成任务,注意力时有分散,但未在测试过程中入睡。结论:在执行37min听觉辨别任务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各成分的变化是认知调整的结果,各成分的变化存在内在的联系,推测这种变化与被检者适应过程有关,并直接反映注意不同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听觉Oddball任务 注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