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0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书写与听觉文化传播
1
作者
刘臻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9期160-162,共3页
声音是构成动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维度。近年来,作为极具魅力的文化视点之一,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景观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运用声音景观理论,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抒写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构设、听觉想象和文化传播。...
声音是构成动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维度。近年来,作为极具魅力的文化视点之一,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景观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运用声音景观理论,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抒写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构设、听觉想象和文化传播。中国动画电影所形塑的独特声音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听觉表达的内涵,拓展了听觉文化的外延。因此,建立声景创作观念,挖掘声音的文化属性和表征功能,并着眼于具有生命力的视听艺术呈现,是当下中国动画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美学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动画艺术创作
中国动画电影
声音景观
视听艺术
声景
文化
属性
文化
视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听觉文化浪潮下两岸播客的新发展
2
作者
谢杭萍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视觉媒介的环绕使人们进入视觉疲劳阶段,听觉文化正经历一场复兴浪潮。作为声音媒介的新兴产业,播客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下,开始在各类互联网平台涌现,中文市场下的两岸播客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听觉文化浪...
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视觉媒介的环绕使人们进入视觉疲劳阶段,听觉文化正经历一场复兴浪潮。作为声音媒介的新兴产业,播客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下,开始在各类互联网平台涌现,中文市场下的两岸播客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听觉文化浪潮下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播客(Podcast)发展现状,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新时代下听众使用播客的收听意图,并讨论听觉文化浪潮下两岸播客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两岸播客
PODCAST
互动仪式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听觉文化视域下的山水美感生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岳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198,共11页
早期听觉体验先于视觉体验,对于山水美感的生成而言至关重要。上古时期,古人主要以乐舞的方式表达对上帝的礼敬和自然的崇拜,展现出以听觉体验为主的天人感应关系。到了汉朝,春秋时期以来的山水听觉意象转变为儒家圣贤的道德象征;同时,...
早期听觉体验先于视觉体验,对于山水美感的生成而言至关重要。上古时期,古人主要以乐舞的方式表达对上帝的礼敬和自然的崇拜,展现出以听觉体验为主的天人感应关系。到了汉朝,春秋时期以来的山水听觉意象转变为儒家圣贤的道德象征;同时,表现出以“悲哀”为美的情感取向,尤以《七发》山水—乐器—审美体验的写作模式为代表。至魏晋时期,在以嵇康“声无哀乐”为代表的道家听觉美学以及道教养生思想场域下,山水之听觉美感在与琴乐的共鸣中生成,并开始出现视觉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山水美感
听觉
审美
山水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听觉文化回归背景下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路径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丛挺
李锦田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37,共7页
近年来,由于技术革新与现代化的情感依赖需求,听觉文化凭借其亲近、陪伴、深入等特质逐步解构视觉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中文播客以此为契机迎来了复兴,其内容生态呈现出知识化、生活化、品牌化、叙事化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技术革新与现代化的情感依赖需求,听觉文化凭借其亲近、陪伴、深入等特质逐步解构视觉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中文播客以此为契机迎来了复兴,其内容生态呈现出知识化、生活化、品牌化、叙事化的特点。文章从中文播客的内容生态样式出发,探究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应朝向拓宽多元场景、深耕知识付费、构建品牌合作三个方面进行发展,以期促进中文播客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中文播客
数字化营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场景的赋能:当代听觉文化的有效传播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君如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1期11-17,共7页
互联网时代的“耳朵复苏”,使听觉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呈现新的演进态势,听觉特殊的灵敏性、情感性、包容性已然被媒介所捕捉、利用,声音的在场显然能够左右场景文化的有效传播。在媒介场景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当代,听觉场景的多模态搭建一定...
互联网时代的“耳朵复苏”,使听觉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呈现新的演进态势,听觉特殊的灵敏性、情感性、包容性已然被媒介所捕捉、利用,声音的在场显然能够左右场景文化的有效传播。在媒介场景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当代,听觉场景的多模态搭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判断。研究从场景赋能的三个维度切入,分别探讨物质层面下场景如何帮助人们逃避“拟真”景象,认知层面下人们如何在场景中获得“暂时”性体验,实践层面下场景的符号构建如何指向特定文化,进一步厘清了场景在当代听觉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赋能作用。以听觉场景的演进及表征来阐释当代人在时间观念认知、片刻性在场身份认同方面的颠覆性重塑,由此启发听觉文化的更深度场景化开发路径,打造与媒介相适配的声音景观,最终推动听觉文化的有效传播,打造听觉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赋能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声音媒介
文化
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播客:“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化的新样态
被引量:
1
6
作者
常晓涵
顾雪馨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49-52,共4页
【目的】播客作为网络媒介时代产生的新声媒产品,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展现了“耳朵经济”的复苏,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听觉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方法】文章以播客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
【目的】播客作为网络媒介时代产生的新声媒产品,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展现了“耳朵经济”的复苏,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听觉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方法】文章以播客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与身体感官、社会时代互动中产生的影响。【结果】播客的复兴呈现出了听觉文化更多的可能性,呈现了新的社会文化版图,重新定义了大众的媒介生活。【结论】播客作为移动技术与听觉文化的新结合,打破了视觉文化的绝对地位,丰富了“耳朵经济”市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客
耳朵经济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移动音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时代声音媒介的空间建构与听觉文化转向
7
作者
佘雅婷
《视听》
2023年第5期21-24,共4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像霸权”局面。声音符号流动于空间中,声音媒介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在数字时代建构私密性的听觉空间、社会性的听觉空间与流动性的听觉空间。在数字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听觉文化实践,参与塑造了新的媒介文化,呈现出互动性、符号性、涉身性的特质。然而,从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看,还需思考和警惕听觉文化消费主义陷阱以及“声音/发声”视角下声音与话语权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媒介
声景理论
听觉文化
空间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向听觉文化
被引量:
14
8
作者
曾军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16,共11页
中国的“听觉转向”提法源于文学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内学者的倡导。这个词更多侧重的是对声音美学或听觉文化研究重要性的强调。与之相关的西方理论资源也表明,对听觉文化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要生造出“视觉霸权”作为批判的对象。因此...
中国的“听觉转向”提法源于文学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内学者的倡导。这个词更多侧重的是对声音美学或听觉文化研究重要性的强调。与之相关的西方理论资源也表明,对听觉文化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要生造出“视觉霸权”作为批判的对象。因此,从“转向听觉文化”的角度来看,听觉文化有其特定的基于现代听觉技术而出现的听觉文化现象这一逻辑起点,并形成了侧重于声音和听觉的当代文化批评的“造声”“听音”“声景”的问题域。听觉文化研究关注的是“视听杂交”和“视听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听觉
转向
转向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
47
9
作者
王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文化理论、文化研究中的"听觉"或"声音"议题,尽管在文艺理论、传媒学、艺术史等的互动之下逐渐受到关注,但能够用来展开有效讨论的话语框架仍然匮乏。当务之急是进行基本的话语建构。对声音和听觉这两个关键词语的...
文化理论、文化研究中的"听觉"或"声音"议题,尽管在文艺理论、传媒学、艺术史等的互动之下逐渐受到关注,但能够用来展开有效讨论的话语框架仍然匮乏。当务之急是进行基本的话语建构。对声音和听觉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辨析、取舍,就是话语建构的关键课题。对声音、听觉研判所得出的结论是:听觉性议题比声音性议题更有讨论的价值,声音问题包含在听觉问题之内。理由有二:一、从语词分析上看,在词语、概念和话语层面来辨析有关声音与有关听觉的表述,可以看出后者更为不可或缺;二、从术语解剖上看,通过集中解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声音景观"所负载的语境历史以及内在张力,可以看出听觉文化研究话语建构的方向在听觉而不是在声音。从范式类比角度,以视觉文化研究话语框架为鉴,在听觉文化研究中分清"听觉"与"声音",就如同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分清"视觉"与"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
声音
声音景观
听觉文化
研究
视觉
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听觉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添加“音轨”
被引量:
22
10
作者
王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听觉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它考察人们生活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声音环境里,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关系。现代听觉与以往听觉的断裂,私人听觉空间与公共听觉空间的分割,和听觉文化的现代、后现代转型等文化现象...
听觉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它考察人们生活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声音环境里,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关系。现代听觉与以往听觉的断裂,私人听觉空间与公共听觉空间的分割,和听觉文化的现代、后现代转型等文化现象,一方面同构于社会发展的总体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又具体而微地体现着历来被文化研究所忽略的一些关系和因素。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我国,需要通过借鉴国外前沿的听觉文化研究和展开本土研究实践,形成一套有效的听觉文化本土表述话语。目前,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与音乐学、文化史和传媒学等学科话语的整合来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研究
音乐学
文化
史
传媒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
18
11
作者
陆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99,共5页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视觉文化的传播来完成。到了21世纪,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又出现了听觉转向,取代了视觉转向,听觉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说,听觉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听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视觉文化的传播来完成。到了21世纪,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又出现了听觉转向,取代了视觉转向,听觉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说,听觉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听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古已有之,中西文化史上都是如此。研究听觉文化主要有三层价值: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象与音都是语言符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听觉文化研究可以引起人们对音的关注;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可以消除视觉文化研究的弊端;最后,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听觉的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播
视觉
文化
听觉
转向
听觉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耳朵的苏醒:场景时代下的声音景观与听觉文化
被引量:
28
12
作者
许加彪
张宇然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7,23,共7页
移动媒介的勃兴,使读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同时也唤醒了耳朵,各种音频产品层出不穷,声音在场景时代重新焕发了活力,再造着移动的声音景观。听觉文化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视觉文化带给大众的压迫,但其依旧是消费主义语境下的"...
移动媒介的勃兴,使读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同时也唤醒了耳朵,各种音频产品层出不穷,声音在场景时代重新焕发了活力,再造着移动的声音景观。听觉文化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视觉文化带给大众的压迫,但其依旧是消费主义语境下的"解放神话"。文章从技术变革、时空关系、二重矛盾以及深层焦虑四方面对场景时代下出现的声音景观和听觉文化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厘清由媒介所主导的这一听觉转向发生的原因、呈现的表征、内里的矛盾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地达到感官平衡,实现人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时代
声音景观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在时空中的听觉文化与声音景观
被引量:
12
13
作者
周志高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34,共7页
听觉是人类最初获得的感官,从文化角度考察听觉是为凸显其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听觉必然牵涉发声者与聆听者,声音的大小决定了声音传播的距离,从而建构出不同的听觉场域。听觉媒介的发展、声音政治的变迁、视听技术的不断融合致使听...
听觉是人类最初获得的感官,从文化角度考察听觉是为凸显其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听觉必然牵涉发声者与聆听者,声音的大小决定了声音传播的距离,从而建构出不同的听觉场域。听觉媒介的发展、声音政治的变迁、视听技术的不断融合致使听觉文化和声音景观在不同时空中产生变化,其要义也需放在具体的时空中进行研究才能被精准把握。声音的意义也取决于聆听者与声音景观之间的关系,由聆听者来判定。这些都能从叙事作品中反映出来,因此分析叙事作品中的听觉信号与声音景观,我们既能激活历史的回响,又能把握时代脉搏。只有从社会关系的范畴去分析听觉和声音景观,才能从感官角度感触社会关系的动态历史变迁,才能理解听觉研究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社会关系
时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媒介环境听觉文化复兴的可能
被引量:
17
14
作者
隋欣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7,共3页
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视听失衡,文化研究领域倡导听觉文化应有自己的地位,以促进理性文明与情感体验的互融相通。在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中,听觉文化环境与景观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尝试从三个维度解读新媒介环境中的听觉文...
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视听失衡,文化研究领域倡导听觉文化应有自己的地位,以促进理性文明与情感体验的互融相通。在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中,听觉文化环境与景观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尝试从三个维度解读新媒介环境中的听觉文化:虚拟空间构建新的听觉体验;私人听觉空间的意义凸显;听觉促进感性维度文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环境
听觉文化
复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触觉文化还是听觉文化:也谈视觉文化之后
被引量:
11
15
作者
刘连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随着视觉文化霸权的不断扩张,"视觉文化之后"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和诠释学转向"倾听",倡导听觉文化,而以麦克卢汉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则转向"触感",倡导...
随着视觉文化霸权的不断扩张,"视觉文化之后"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和诠释学转向"倾听",倡导听觉文化,而以麦克卢汉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则转向"触感",倡导触觉文化。但用听觉文化来替代视觉文化并未跳出西方传统思维模式,容易从"专制霸道"的一个极端走向"逆来顺受"的另一个极端。而相比于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触觉文化具有更强的自我反思能力,更不容易形成专制主义,并呼应着当代文化的身体转向,因此有着更为积极的时代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文化
听觉文化
触觉
文化
麦克卢汉
德里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播客:新型口语传播形态的发展与听觉文化的回归
被引量:
11
16
作者
夏德元
周伟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1期65-74,114,共11页
随着人类认知方式的图像化和社会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图像与视频不断稳固其主流地位,"播客"作为声音媒介的新样态,试图挑战"图像霸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听觉文化的回归,并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网络空间的线上公...
随着人类认知方式的图像化和社会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图像与视频不断稳固其主流地位,"播客"作为声音媒介的新样态,试图挑战"图像霸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听觉文化的回归,并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网络空间的线上公共空间。播客的RSS分发逻辑赋予其"去平台化"的特性,信息传播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了播客搭建"播客社区"的效率,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则为播客的移动场景适配提供了机会。在此基础上,播客以其特有的口语特征构造了新型口语传播形态,并依靠主播在场的媒介想象和情感互动呈现出特有的声觉景观。听众在主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体性回归、身体性感知和公共性参与。同时,作为媒介化社会电子网络节点的"电子媒介人"在图像化生存状态下所面临的主体迷失等困扰,在听觉文化氛围中同样存在,为播客文化现象的批判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客
听觉文化
新型口语
文化
传播形态
深度媒介化社会
电子媒介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到声音: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说唱音乐传承实践
被引量:
2
17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q...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无论是"单诗行同曲体"(stichic),还是"多诗行异曲体"(strophic),在《格萨尔》史诗说唱中都有更加多样性的呈现,并混融存在。"视觉中心主义"的"读图时代"将人们带入单一的理性塑造中,过分主导"看""被看"的书面语传统,消解了人类听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口语之美、聆听之美,从而也大大桎梏了人们对口耳相传的口头诗歌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领略。"回到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及其背后的听觉文化意义。无论是宣叙调"音乐的演讲",还是朗诵调"说话的音乐",通过声音感知,以及听觉文化维度的研究和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探寻,无疑可以为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声音
《格萨尔》
说唱音乐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频内容产业发展与听觉文化觉醒
被引量:
11
18
作者
李秀丽
《新闻传播》
2018年第15期26-27,共2页
音频内容产业的爆发改变了过去媒体二次售卖的经营模式,大幅提高了商业经营的天花板。背后是声音符号为最俭省的信息工具、声音的保存与远距离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声音本身具有情感属性。主动的聆听意识是音频内容消费与生产的...
音频内容产业的爆发改变了过去媒体二次售卖的经营模式,大幅提高了商业经营的天花板。背后是声音符号为最俭省的信息工具、声音的保存与远距离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声音本身具有情感属性。主动的聆听意识是音频内容消费与生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付费
音频产业
内容产业
声景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听觉文化拓展阅读边界声音传播赋能出版革新
被引量:
1
19
作者
陈丹
王元欣
《出版参考》
2022年第9期1-1,共1页
声音,是人类在口语传播时代进行信息传递活动的主要媒介。在步入书写文明之前,阅读活动主要依赖听觉感知而开展。虽然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开启了视觉主导的阅读时代,但“重回听觉文化”的呼吁从未停歇。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
声音,是人类在口语传播时代进行信息传递活动的主要媒介。在步入书写文明之前,阅读活动主要依赖听觉感知而开展。虽然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开启了视觉主导的阅读时代,但“重回听觉文化”的呼吁从未停歇。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声音传播在技术加持下再度复兴,有声读物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拓展阅读边界,赋能出版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阅读
口语传播
有声读物
声音传播
听觉文化
信息传递
听觉
感知
印刷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诠释学美学视野下的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吴海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既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性因素,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自成风格与体系,是现代诠释学美学研究的一个理想对象。现代哲学应该运用诠释学美学的手段,在音乐文本的数度创作、“存在的确证”和审美经验历史性等方...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既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性因素,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自成风格与体系,是现代诠释学美学研究的一个理想对象。现代哲学应该运用诠释学美学的手段,在音乐文本的数度创作、“存在的确证”和审美经验历史性等方面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现象及本质进行探讨,为音乐美学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视角和理念。应当吸取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的高远哲学境界(包括发掘和阐释中国天人相分的思想),同时,又要避免其不重主客关系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方法论的缺点,汲取并整合西方近现代科学的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进而丰满诠释学美学其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美学
西南民族地区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书写与听觉文化传播
1
作者
刘臻
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出处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9期160-162,共3页
基金
2022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动画声音设计与听觉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SKGH158)的研究成果
202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高校听觉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编号:230907273193007)的研究成果。
文摘
声音是构成动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维度。近年来,作为极具魅力的文化视点之一,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景观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运用声音景观理论,以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声音抒写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构设、听觉想象和文化传播。中国动画电影所形塑的独特声音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听觉表达的内涵,拓展了听觉文化的外延。因此,建立声景创作观念,挖掘声音的文化属性和表征功能,并着眼于具有生命力的视听艺术呈现,是当下中国动画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美学愿景。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动画艺术创作
中国动画电影
声音景观
视听艺术
声景
文化
属性
文化
视点
分类号
J9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觉文化浪潮下两岸播客的新发展
2
作者
谢杭萍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基金
2021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关于加强两岸新媒体合作传播研究”(项目编号:FJ2021Z0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视觉媒介的环绕使人们进入视觉疲劳阶段,听觉文化正经历一场复兴浪潮。作为声音媒介的新兴产业,播客在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下,开始在各类互联网平台涌现,中文市场下的两岸播客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听觉文化浪潮下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播客(Podcast)发展现状,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新时代下听众使用播客的收听意图,并讨论听觉文化浪潮下两岸播客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听觉文化
两岸播客
PODCAST
互动仪式链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听觉文化视域下的山水美感生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岳进
机构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198,共11页
文摘
早期听觉体验先于视觉体验,对于山水美感的生成而言至关重要。上古时期,古人主要以乐舞的方式表达对上帝的礼敬和自然的崇拜,展现出以听觉体验为主的天人感应关系。到了汉朝,春秋时期以来的山水听觉意象转变为儒家圣贤的道德象征;同时,表现出以“悲哀”为美的情感取向,尤以《七发》山水—乐器—审美体验的写作模式为代表。至魏晋时期,在以嵇康“声无哀乐”为代表的道家听觉美学以及道教养生思想场域下,山水之听觉美感在与琴乐的共鸣中生成,并开始出现视觉转向。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山水美感
听觉
审美
山水艺术
Keywords
auditory culture
landscape beauty
auditory aesthetics
landscape art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觉文化回归背景下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路径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丛挺
李锦田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3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项目编号:2021YFF0900400)
上海哲社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BTQ001)的研究成果。
文摘
近年来,由于技术革新与现代化的情感依赖需求,听觉文化凭借其亲近、陪伴、深入等特质逐步解构视觉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中文播客以此为契机迎来了复兴,其内容生态呈现出知识化、生活化、品牌化、叙事化的特点。文章从中文播客的内容生态样式出发,探究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应朝向拓宽多元场景、深耕知识付费、构建品牌合作三个方面进行发展,以期促进中文播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听觉文化
中文播客
数字化营销
分类号
G22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场景的赋能:当代听觉文化的有效传播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君如
机构
郑州大学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1期11-17,共7页
文摘
互联网时代的“耳朵复苏”,使听觉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呈现新的演进态势,听觉特殊的灵敏性、情感性、包容性已然被媒介所捕捉、利用,声音的在场显然能够左右场景文化的有效传播。在媒介场景化特征日益显著的当代,听觉场景的多模态搭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判断。研究从场景赋能的三个维度切入,分别探讨物质层面下场景如何帮助人们逃避“拟真”景象,认知层面下人们如何在场景中获得“暂时”性体验,实践层面下场景的符号构建如何指向特定文化,进一步厘清了场景在当代听觉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赋能作用。以听觉场景的演进及表征来阐释当代人在时间观念认知、片刻性在场身份认同方面的颠覆性重塑,由此启发听觉文化的更深度场景化开发路径,打造与媒介相适配的声音景观,最终推动听觉文化的有效传播,打造听觉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生态图景。
关键词
场景赋能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声音媒介
文化
传播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播客:“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化的新样态
被引量:
1
6
作者
常晓涵
顾雪馨
机构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第12期49-52,共4页
文摘
【目的】播客作为网络媒介时代产生的新声媒产品,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展现了“耳朵经济”的复苏,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听觉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方法】文章以播客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与身体感官、社会时代互动中产生的影响。【结果】播客的复兴呈现出了听觉文化更多的可能性,呈现了新的社会文化版图,重新定义了大众的媒介生活。【结论】播客作为移动技术与听觉文化的新结合,打破了视觉文化的绝对地位,丰富了“耳朵经济”市场空间。
关键词
播客
耳朵经济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移动音频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声音媒介的空间建构与听觉文化转向
7
作者
佘雅婷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出处
《视听》
2023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摘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像霸权”局面。声音符号流动于空间中,声音媒介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在数字时代建构私密性的听觉空间、社会性的听觉空间与流动性的听觉空间。在数字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听觉文化实践,参与塑造了新的媒介文化,呈现出互动性、符号性、涉身性的特质。然而,从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看,还需思考和警惕听觉文化消费主义陷阱以及“声音/发声”视角下声音与话语权的建构。
关键词
声音媒介
声景理论
听觉文化
空间性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向听觉文化
被引量:
14
8
作者
曾军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1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欧美左翼文论中的中国问题”(项目编号:15AZW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的“听觉转向”提法源于文学叙事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内学者的倡导。这个词更多侧重的是对声音美学或听觉文化研究重要性的强调。与之相关的西方理论资源也表明,对听觉文化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要生造出“视觉霸权”作为批判的对象。因此,从“转向听觉文化”的角度来看,听觉文化有其特定的基于现代听觉技术而出现的听觉文化现象这一逻辑起点,并形成了侧重于声音和听觉的当代文化批评的“造声”“听音”“声景”的问题域。听觉文化研究关注的是“视听杂交”和“视听均衡”。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听觉
转向
转向
听觉文化
Keywords
Auditory Culture
The Auditory Turn
The Turn to Audi-tory Culture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
47
9
作者
王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听觉文化研究"(14WYB03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化理论、文化研究中的"听觉"或"声音"议题,尽管在文艺理论、传媒学、艺术史等的互动之下逐渐受到关注,但能够用来展开有效讨论的话语框架仍然匮乏。当务之急是进行基本的话语建构。对声音和听觉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辨析、取舍,就是话语建构的关键课题。对声音、听觉研判所得出的结论是:听觉性议题比声音性议题更有讨论的价值,声音问题包含在听觉问题之内。理由有二:一、从语词分析上看,在词语、概念和话语层面来辨析有关声音与有关听觉的表述,可以看出后者更为不可或缺;二、从术语解剖上看,通过集中解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声音景观"所负载的语境历史以及内在张力,可以看出听觉文化研究话语建构的方向在听觉而不是在声音。从范式类比角度,以视觉文化研究话语框架为鉴,在听觉文化研究中分清"听觉"与"声音",就如同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分清"视觉"与"图像"。
关键词
听觉
声音
声音景观
听觉文化
研究
视觉
文化
研究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觉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添加“音轨”
被引量:
22
10
作者
王敦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风东渐下的中国都市听觉文化:从晚清到现代”(09YJC75108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听觉文化在中国的兴起”(09R-05)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听觉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它考察人们生活在怎样的历史和现实的声音环境里,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去听,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关系。现代听觉与以往听觉的断裂,私人听觉空间与公共听觉空间的分割,和听觉文化的现代、后现代转型等文化现象,一方面同构于社会发展的总体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又具体而微地体现着历来被文化研究所忽略的一些关系和因素。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我国,需要通过借鉴国外前沿的听觉文化研究和展开本土研究实践,形成一套有效的听觉文化本土表述话语。目前,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与音乐学、文化史和传媒学等学科话语的整合来启动。
关键词
听觉文化
研究
音乐学
文化
史
传媒学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
18
11
作者
陆涛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5-99,共5页
文摘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视觉文化的传播来完成。到了21世纪,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又出现了听觉转向,取代了视觉转向,听觉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说,听觉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听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古已有之,中西文化史上都是如此。研究听觉文化主要有三层价值: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象与音都是语言符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听觉文化研究可以引起人们对音的关注;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可以消除视觉文化研究的弊端;最后,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听觉的世界中。
关键词
文化
传播
视觉
文化
听觉
转向
听觉文化
研究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耳朵的苏醒:场景时代下的声音景观与听觉文化
被引量:
28
12
作者
许加彪
张宇然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7,23,共7页
文摘
移动媒介的勃兴,使读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同时也唤醒了耳朵,各种音频产品层出不穷,声音在场景时代重新焕发了活力,再造着移动的声音景观。听觉文化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视觉文化带给大众的压迫,但其依旧是消费主义语境下的"解放神话"。文章从技术变革、时空关系、二重矛盾以及深层焦虑四方面对场景时代下出现的声音景观和听觉文化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厘清由媒介所主导的这一听觉转向发生的原因、呈现的表征、内里的矛盾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地达到感官平衡,实现人的回归。
关键词
场景时代
声音景观
听觉文化
Keywords
scene era
sound landscape
auditory culture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在时空中的听觉文化与声音景观
被引量:
12
13
作者
周志高
机构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3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虚构叙事中的声音景观研究"(16BWW003)
文摘
听觉是人类最初获得的感官,从文化角度考察听觉是为凸显其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听觉必然牵涉发声者与聆听者,声音的大小决定了声音传播的距离,从而建构出不同的听觉场域。听觉媒介的发展、声音政治的变迁、视听技术的不断融合致使听觉文化和声音景观在不同时空中产生变化,其要义也需放在具体的时空中进行研究才能被精准把握。声音的意义也取决于聆听者与声音景观之间的关系,由聆听者来判定。这些都能从叙事作品中反映出来,因此分析叙事作品中的听觉信号与声音景观,我们既能激活历史的回响,又能把握时代脉搏。只有从社会关系的范畴去分析听觉和声音景观,才能从感官角度感触社会关系的动态历史变迁,才能理解听觉研究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听觉文化
声音景观
社会关系
时空
Keywords
acoustic culture
soundscape
social relation
time-space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媒介环境听觉文化复兴的可能
被引量:
17
14
作者
隋欣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摘
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视听失衡,文化研究领域倡导听觉文化应有自己的地位,以促进理性文明与情感体验的互融相通。在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中,听觉文化环境与景观正在发生变化,本文尝试从三个维度解读新媒介环境中的听觉文化:虚拟空间构建新的听觉体验;私人听觉空间的意义凸显;听觉促进感性维度文化的创新。
关键词
新媒介环境
听觉文化
复兴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触觉文化还是听觉文化:也谈视觉文化之后
被引量:
11
15
作者
刘连杰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梅洛-庞蒂晚期肉身存在论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20024]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少数民族美学与审美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视觉文化霸权的不断扩张,"视觉文化之后"已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和诠释学转向"倾听",倡导听觉文化,而以麦克卢汉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则转向"触感",倡导触觉文化。但用听觉文化来替代视觉文化并未跳出西方传统思维模式,容易从"专制霸道"的一个极端走向"逆来顺受"的另一个极端。而相比于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触觉文化具有更强的自我反思能力,更不容易形成专制主义,并呼应着当代文化的身体转向,因此有着更为积极的时代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视觉
文化
听觉文化
触觉
文化
麦克卢汉
德里达
Keywords
visual culture
auditory culture
tactile culture
Marshall Mcluhan
Jacques Derrida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播客:新型口语传播形态的发展与听觉文化的回归
被引量:
11
16
作者
夏德元
周伟峰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1期65-74,114,共11页
文摘
随着人类认知方式的图像化和社会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图像与视频不断稳固其主流地位,"播客"作为声音媒介的新样态,试图挑战"图像霸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听觉文化的回归,并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网络空间的线上公共空间。播客的RSS分发逻辑赋予其"去平台化"的特性,信息传播技术的智能化提高了播客搭建"播客社区"的效率,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则为播客的移动场景适配提供了机会。在此基础上,播客以其特有的口语特征构造了新型口语传播形态,并依靠主播在场的媒介想象和情感互动呈现出特有的声觉景观。听众在主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主体性回归、身体性感知和公共性参与。同时,作为媒介化社会电子网络节点的"电子媒介人"在图像化生存状态下所面临的主体迷失等困扰,在听觉文化氛围中同样存在,为播客文化现象的批判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播客
听觉文化
新型口语
文化
传播形态
深度媒介化社会
电子媒介人
Keywords
podcast
auditory culture
new spoken culture
the form of communication
media society
cyber-mediator
分类号
G209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到声音: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说唱音乐传承实践
被引量:
2
17
作者
丹珍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文摘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无论是"单诗行同曲体"(stichic),还是"多诗行异曲体"(strophic),在《格萨尔》史诗说唱中都有更加多样性的呈现,并混融存在。"视觉中心主义"的"读图时代"将人们带入单一的理性塑造中,过分主导"看""被看"的书面语传统,消解了人类听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口语之美、聆听之美,从而也大大桎梏了人们对口耳相传的口头诗歌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领略。"回到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及其背后的听觉文化意义。无论是宣叙调"音乐的演讲",还是朗诵调"说话的音乐",通过声音感知,以及听觉文化维度的研究和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探寻,无疑可以为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关键词
回到声音
《格萨尔》
说唱音乐
听觉文化
Keywords
Back to Sound
Gesar Epic
Music of Story-Singing
Auditory Culture
分类号
J64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频内容产业发展与听觉文化觉醒
被引量:
11
18
作者
李秀丽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新闻传播》
2018年第15期26-27,共2页
文摘
音频内容产业的爆发改变了过去媒体二次售卖的经营模式,大幅提高了商业经营的天花板。背后是声音符号为最俭省的信息工具、声音的保存与远距离传播丰富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声音本身具有情感属性。主动的聆听意识是音频内容消费与生产的基础。
关键词
知识付费
音频产业
内容产业
声景
听觉文化
分类号
G206-F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听觉文化拓展阅读边界声音传播赋能出版革新
被引量:
1
19
作者
陈丹
王元欣
机构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
出处
《出版参考》
2022年第9期1-1,共1页
文摘
声音,是人类在口语传播时代进行信息传递活动的主要媒介。在步入书写文明之前,阅读活动主要依赖听觉感知而开展。虽然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开启了视觉主导的阅读时代,但“重回听觉文化”的呼吁从未停歇。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声音传播在技术加持下再度复兴,有声读物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拓展阅读边界,赋能出版革新。
关键词
拓展阅读
口语传播
有声读物
声音传播
听觉文化
信息传递
听觉
感知
印刷术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诠释学美学视野下的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
1
20
作者
吴海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0期132-133,共2页
文摘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既蕴涵着浓郁的民族性因素,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自成风格与体系,是现代诠释学美学研究的一个理想对象。现代哲学应该运用诠释学美学的手段,在音乐文本的数度创作、“存在的确证”和审美经验历史性等方面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现象及本质进行探讨,为音乐美学研究提出一些不同的视角和理念。应当吸取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的高远哲学境界(包括发掘和阐释中国天人相分的思想),同时,又要避免其不重主客关系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方法论的缺点,汲取并整合西方近现代科学的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进而丰满诠释学美学其本身。
关键词
诠释学美学
西南民族地区
听觉文化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声景书写与听觉文化传播
刘臻
《文化产业》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听觉文化浪潮下两岸播客的新发展
谢杭萍
《东南传播》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早期听觉文化视域下的山水美感生成
岳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听觉文化回归背景下中文播客数字化营销路径探析
丛挺
李锦田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场景的赋能:当代听觉文化的有效传播
张君如
《新媒体研究》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播客:“耳朵经济”视域下听觉文化的新样态
常晓涵
顾雪馨
《中国传媒科技》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数字时代声音媒介的空间建构与听觉文化转向
佘雅婷
《视听》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转向听觉文化
曾军
《文化研究》
CSSCI
201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
王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听觉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添加“音轨”
王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
陆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耳朵的苏醒:场景时代下的声音景观与听觉文化
许加彪
张宇然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流动在时空中的听觉文化与声音景观
周志高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新媒介环境听觉文化复兴的可能
隋欣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触觉文化还是听觉文化:也谈视觉文化之后
刘连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播客:新型口语传播形态的发展与听觉文化的回归
夏德元
周伟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2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回到声音: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说唱音乐传承实践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音频内容产业发展与听觉文化觉醒
李秀丽
《新闻传播》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听觉文化拓展阅读边界声音传播赋能出版革新
陈丹
王元欣
《出版参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现代诠释学美学视野下的西南民族地区听觉文化研究
吴海
《北方音乐》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