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在听力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萍 刘移民 +1 位作者 王海涛 周枫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长期接触噪声并听阈明显下降的108名患者及108名正常体检人员进行纯音测听和ABR测试。结果听力损伤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测试,所有频... 目的探讨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长期接触噪声并听阈明显下降的108名患者及108名正常体检人员进行纯音测听和ABR测试。结果听力损伤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测试,所有频区听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语频听阈区,P<0.05;高频听阈区,P<0.01),以高频区听阈下降为主;108名患者216只耳中有172只耳ABR测听阈值结果与纯音测听阈值水平基本一致,占7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只耳纯音测听高频听阈值高于ABR测听阈值,相差15(dB)以上,占12.96%;纯音测听高频听阈值低于ABR测听阈值的有16只耳,占7.41%;高频听阈值与ABR测听阈值进行相关性检验(r=0.57,P<0.01),呈正相关,而与语频听阈无相关性。结论噪声可造成听力损伤,ABR测试对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反应 听力损伤 听阈
下载PDF
噪声性听力损伤者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乔秀艳 李敏 +1 位作者 丁桂英 徐兆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 观察噪声性听力损伤者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的变化。方法 对长期接触噪声听阈明显下降的 75名工人 ,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测定。结果  14 0只耳中有 85只耳主观测听的高频听阈与客观测听反应阈值水平基本一致 ,占 61%。 3 6只... 目的 观察噪声性听力损伤者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的变化。方法 对长期接触噪声听阈明显下降的 75名工人 ,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测定。结果  14 0只耳中有 85只耳主观测听的高频听阈与客观测听反应阈值水平基本一致 ,占 61%。 3 6只耳为纯音主观测听高频听阈高于客观测听反应阈值 (相差 15dB以上 ) ,占 2 6%。主观测听高频听阈低于客观测听反应阈值的有 19只耳 ,占 13 %。在 75例工人中有 5名因两侧耳不对称未做分析。结论 研究表明听觉脑干诱发电反应的变化对估计噪声性听力损伤者的听力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反应 噪声性听力损伤 听阈
下载PDF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对人工耳蜗术后听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亮 董明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以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对人工耳蜗术后听功能进行评估,测试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波形特点及正常数值,并评价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功能。方法:测试于2002-07/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测听室进行。对53例Nucleus24型... 目的:以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对人工耳蜗术后听功能进行评估,测试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波形特点及正常数值,并评价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功能。方法:测试于2002-07/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测听室进行。对53例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测试,刺激率≤100Hz,脉冲宽度:25,50,75μs/相。结果: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交替极性刺激较单一极性伪迹小。对侧记录较同侧记录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伪迹小。②随刺激频率增加,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各波潜伏期逐渐延长。改变高截止频率,Ⅴ波潜伏期缩短缩短(1.5~3kHz)或保持不变(3~25kHz);改变低截止频率(100~0.002Hz),Ⅴ波潜伏期保持稳定。③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阈值随刺激脉宽增加渐降低,在20电极较3,10电极低(P<0.01),3,10电极间无差异(P>0.05)。④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Ⅲ波、Ⅴ波潜伏期在3电极较10,20电极长(P<0.01);在10电极较20电极长(P<0.01)。⑤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测试波形出现率为96.22%。结论:①建立了合适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测试模式。②刺激耳蜗不同部位电极时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R阈值、潜伏期存在差异。③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是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人工耳蜗 听功能
下载PDF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2335-2337,共3页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人工耳蜗 听觉干植入
下载PDF
中青年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玲 李飞 谷德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偏头痛组15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 目的研究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偏头痛组15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偏头痛组行BAEP检查,测定I、III、V波潜伏期及I-III、III-V峰间期。结果双侧MCA、ACA、PCA、BA的Vm增快。偏头痛组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表现为III、V波潜伏期及I-III、III-V波峰间期延长。结论TCD、BAEP相结合,有助于偏头痛的诊断及脑功能情况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颅多普勒 听觉诱发
下载PDF
人工耳蜗术后客观调机过程中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电诱发蹬骨肌反射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亮 董明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电诱发蹬骨肌反射指导人工耳蜗术后客观调机的可行性。方法:测试于2002-07/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测听室进行。①对53例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主观阈值以... 目的:探讨使用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电诱发蹬骨肌反射指导人工耳蜗术后客观调机的可行性。方法:测试于2002-07/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测听室进行。①对53例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主观阈值以及最大舒适阈值测试,同一天进行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电诱发蹬骨肌反射测试。②将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根据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推测得出的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与实际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3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和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与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相关(r=0.585,0.555,0.592,0.630,P<0.001)。②3种检测的阈值在不同患者间变异均较大。但所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阈值和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均大于主观阈值,所有电诱发蹬骨肌反射阈值均低于不舒适阈值。③由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推测得出的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与实际值均显著相关(r=0.918,0.924,0.934,0.883,P<0.001)。结论: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电诱发蹬骨肌反射测试可用于指导人工耳蜗植入者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阈值的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言语处理器调试 诱发听觉干反应 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 诱发镫骨肌反射
下载PDF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与听觉脑干植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董明敏 张道行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brainstemresponse ,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 ,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 :3波反应型和 2波反应型 ,同时可... 听觉脑干植入能够使听神经受损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brainstemresponse ,EABR)测试用于术中定位耳蜗核位置 ,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耳蜗核时出现的EABR波形有两种类型 :3波反应型和 2波反应型 ,同时可记录到潜伏期较长的肌反应。手术中最佳的EABR测试参数为双相方波脉冲电流、刺激强度 3mA、刺激频率 5 0Hz、植入电极板上间距最大的电极做配对刺激、带通滤波 10~ 30 0 0Hz。EABR作为探讨电听觉整体效果的指标 ,将在听觉脑干植入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听觉干植入 术中监测 测试参数
下载PDF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亮 董明敏 张道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人工耳蜗植入术 调试 T值 言语处理器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和复合动作电位测定
9
作者 王亮 董明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5-957,共3页
目的:对比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功能评估中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及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的作用。方法:对53例Nucleus24R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第10电极EABR及ECAP测试。EABR测试参数:刺激频率48Hz,脉宽25μs/相。ECAP测试参数:脉宽25... 目的:对比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功能评估中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及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的作用。方法:对53例Nucleus24R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第10电极EABR及ECAP测试。EABR测试参数:刺激频率48Hz,脉宽25μs/相。ECAP测试参数:脉宽25μs/相,刺激频率900Hz。比较EABR和ECAP波形出现率。结果:EABR波形出现率为96.22%,高于ECAP波形出现率(88.68%,χ2=61.3,P<0.05)。结论:EABR是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的有效方法,在对人工耳蜗术后听功能评价方面优于ECAP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诱发复合动作 人工耳蜗
下载PDF
麻醉监测诱发脑电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烈平 莫玮 《广西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264-268,共5页
阐述相干平均技术、加权平均技术和小波变换技术用于麻醉监测诱发脑电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 ,通过仿真实验实现用这 3种方法来滤除被测信号的强噪声成分 ,提取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 .相干平均技术简单明了 ,硬件容易实现 ;... 阐述相干平均技术、加权平均技术和小波变换技术用于麻醉监测诱发脑电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 ,通过仿真实验实现用这 3种方法来滤除被测信号的强噪声成分 ,提取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 .相干平均技术简单明了 ,硬件容易实现 ;加权平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叠代次数 ,但它们都需要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刺激才能提取出有效的诱发脑电信号 ,得到的信号有时还可能是畸变信号 ;而小波变换技术则在单次刺激的情况下 ,就能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及满意的波形特征 ,得到的信号的噪声仍然是白噪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监测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 相干平均 加权平均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诱发脑电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烈平 牛秦洲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针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的特点,利用信号和噪声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分解尺度上的不同特性来滤除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中的EEG强噪声成份,重构出真实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技术,可... 针对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的特点,利用信号和噪声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在分解尺度上的不同特性来滤除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中的EEG强噪声成份,重构出真实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信号。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取信号,为信号特征选取提供可靠的特征分析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 奇异性 噪声 信号提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麻醉监测诱发脑电信号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烈平 莫玮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年第3期97-100,共4页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麻醉监测脑电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基于小波变换系数的奇异值分解构造特征向量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麻醉状态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的特征, 并用BP网络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 从而实现麻醉深度的估计, 实验仿真结...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麻醉监测脑电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基于小波变换系数的奇异值分解构造特征向量的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麻醉状态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脑电的特征, 并用BP网络分类器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 从而实现麻醉深度的估计, 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外科手术 中潜伏期诱发 听觉诱发脑电 麻醉深度 麻醉监测 诱发信号分析 奇异值分解 特征提取法 特征聚类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伴耳鸣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及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晓会 王斌 +2 位作者 曹克利 高志强 魏朝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伴耳鸣耳聋患者术中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ABR)的特点,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对耳鸣的抑制效果及与听觉诱发电位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2015年行CI的成人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28例(耳鸣组),另选择相同耳聋时间的不伴耳鸣患... 目的:探讨伴耳鸣耳聋患者术中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ABR)的特点,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对耳鸣的抑制效果及与听觉诱发电位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2015年行CI的成人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28例(耳鸣组),另选择相同耳聋时间的不伴耳鸣患者10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听力学、影像学及耳鸣病史等资料,术中采用EABR检测各级听觉中枢功能,分析其电生理特点;术后随访开机调试结果,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耳鸣变化情况,将EABR结果和TH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术中电极全部植入耳蜗内,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脑膜炎等手术并发症,术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电听性反应;术中EABR结果经最小显著性t检验:Ⅲ波波幅、Ⅴ波波幅及Ⅴ波潜伏期在耳鸣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Ⅲ波波幅大于Ⅴ波波幅(P<0.05);两组患者开机12个月调机平均C值(162.78±24.57)CL和术中EABR平均阈值(158.62±10.31)CL,经直线相关分析呈明显相关(r=0.903,P<0.01);28例耳鸣患者CI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三个时间点THI总分分别为65.00±14.93,55.00±15.93,36.00±21.02,经方差分析术后1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EABR波形Ⅲ波波幅和术后1年THI变化直线相关分析有显著相关性(r=0.873,P<0.05)。结论:伴耳鸣的耳聋患者术中EABR与不伴耳鸣患者有明显差异,人工耳蜗电刺激对神经性耳鸣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术中EABR为研究人工耳蜗抑制耳鸣提供了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耳蜗植入术 刺激听觉诱发
原文传递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1 位作者 陈小宏 黄青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ms,4.02±0.19ms,3.70±1.21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 人工耳蜗 阈值 刺激模式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术前EABR检测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斌 郭晓会 +3 位作者 曹克利 魏朝刚 高志强 王素菊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采用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ABR)检测方法评估听觉通路的可行性及患者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收集2008年~2018年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手术的WS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采用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ABR)检测方法评估听觉通路的可行性及患者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收集2008年~2018年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手术的WS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听力资料、合并眼病情况,术前行EABR检测听觉通路功能,随访术后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测试结果及开机调试结果,使用听力植入体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评估植入者术后生活质量。另选择相同听觉年龄的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WS合并双侧极重度神经性聋患者术前EABR测试听觉通路功能好,EABR波形分化2~4级,植入不同类型人工耳蜗,V波平均阈值179.35±12.21 CL,平均动态范围26.28±11.45 CL,Ⅴ波I/O曲线斜率0.026±0.015和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20例患者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10例WS患者术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电听性反应,开机测试NRT引出率30%,低于对照组90%;开机12月平均调机C值WS组177.57±20.45 CL;对照组167.85±22.38 CL(P<0.05);两组患者的EABR阈值和开机C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WS组患者在父母期望、家庭影响及生活质量3方面得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CuHIQol评分术前总分37.55±7.81,术后59.04±7.63(P<0.05)。两组患者术前EABR检测V波I/O曲线斜率和术后CuHIQol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Waardengburg综合征伴双侧极重度神经性聋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差,人工耳蜗植入术前EABR检测可以筛选手术适应症,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生活质量显著好于术前,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耳聋 人工耳蜗 刺激听觉诱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ICA去除人工耳蜗EABR信号的FNS伪迹研究
16
作者 胡红梅 李楠 《电子科技》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在其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评估效果,针对脑电信号在叠加平均法等预处理后出现的面部神经刺激伪迹(FNS),提出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的方法去除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中的面部神经刺激伪迹,通过优化... 为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在其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评估效果,针对脑电信号在叠加平均法等预处理后出现的面部神经刺激伪迹(FNS),提出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CA)的方法去除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中的面部神经刺激伪迹,通过优化算法寻求一个分解矩阵,使目标函数最优,将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按统计独立原则分解为若干独立信号源成分,完成伪迹的去除。对比处理前后的信号波形图,结果表明,采用ICA方法能有效地去除人工耳蜗中的FNS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听觉干反应信号 人工耳蜗 面部神经刺激伪迹 独立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姜伟浩 任鸿翔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听觉脑干反应(ABR)监测是临床常用的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及其他后颅窝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多种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如术中耳蜗电图、直接听神经动作电位、电诱发听觉脑干反... 听觉脑干反应(ABR)监测是临床常用的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及其他后颅窝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多种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如术中耳蜗电图、直接听神经动作电位、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等可作为ABR的替代方法或补充,这些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本文聚焦ABR以外的多种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技术,将其监测方法、有效性及应用价值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觉生理 耳蜗 后颅窝手术 听神经动作 监测技术 诱发听觉干反应 神经外科术
原文传递
耳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和电生理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玉宇 程岚 +3 位作者 杨军 黄琦 沈敏 陈建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9-735,共7页
目的:探讨耳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应用CT、MRI、功能性磁共振(fMRI)及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评价听觉通路、听皮层功能和耳蜗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方法:6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4例CT显示双侧内... 目的:探讨耳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应用CT、MRI、功能性磁共振(fMRI)及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评价听觉通路、听皮层功能和耳蜗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方法:6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4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1例单侧内听道狭窄,余1例内听道无狭窄;3例内听道斜矢状位MRI重建双侧仅见面神经和前庭神经。6例患儿影像学诊断为CND。其中3例行fMRI,3例行EABR检查。全部患儿接受单侧CI,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随访至少1年。结果:3例CND并接受fMRI检查的患儿,其中1例左耳给声后,fMRI影像示右侧听皮层被激活,右耳给声,左侧听皮层未见激活;1例左耳、右耳及双耳2000Hz给声,双侧颞横回均激活;另1例双侧均无激活。2例患儿EABR检测引出V波。6例患儿于CI术后1、6、12个月接受听力学及言语评估,其中4例患儿术后6个月内听力改善,声场听阈为(48.15±6.60)dBHL,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和CAP评分改善,3例患儿SIR评分改善有限。1例患儿的听力提高,但因年龄偏大,言语康复不佳。结论:术前综合应用影像学、电生理评估CND患儿,可更准确地评估其听觉通路的完整性、了解耳蜗神经功能,对于是否实施手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CND患儿CI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 耳蜗神经发育不良 功能性磁共振 诱发听觉干反应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acupuncture on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depress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永辉 段志刚 +4 位作者 曾胜 万思 曹雅琼 刘泰 WANG Fa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3年第3期39-41,4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s of acupuncture on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s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depression. Methods Forty cases of primary depression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t Baihui (百会 GV 20), Y...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s of acupuncture on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s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depression. Methods Forty cases of primary depression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t Baihui (百会 GV 20), Yinatng (印堂 GV 29), DazhuT (大椎 GV 14), bilateral Shenmen (神门 HT 7), bilateral Taichong (太冲 LR 3), bilateral Neiguan (内关 PC 6) and SanyTnjiao (三阴交 SP 6). The needles were retained for 30 m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every two days, three treatments a week. Th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and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were observed in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hange in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ore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depression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VEP wave latency was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of depression (P〈0.05), BAEPIII wave latency was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score of HAMD was decreased apparently in the depress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e stressability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as decreased in the patients of depression. Acupuncture shortens remarkably the brainstem evoked potentials latency in the patients of depression and achieves the effective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ACUPUNCTUR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BA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Jǐng Jiājǐ”(颈夹脊) on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hreshold of guinea pigs with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种泰 崔丽娜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Jing Jiaji" (颈夹背) on sudden hearing loss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threshold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of deaf guinea pigs. Methods Sixty h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Jing Jiaji" (颈夹背) on sudden hearing loss by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the threshold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of deaf guinea pigs. Methods Sixty healthy guinea pigs were selected, with computer randomization, 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 (group A), while the rest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a model group (group B) and an acupuncture group (group C) when turned deaf after gentamycin sulfate and furosemide were administered. No treatment was administered for either the group A or the group B, while acupuncture at "Jing Jiaji" was given for the group C for 30 days. The ABR thresholds of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separately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15 days and 30 days. Results The ABR threshold in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5 days (P〈O.05). After the treatment of 30 days, the ABR threshold in the group C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P〈0.01), and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acupuncture (P〈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Jing Jiaji" has definit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hearing of deaf guinea p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hearing loss Jing JiQji guinea pigs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