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历史课中的启发式教授法
1
作者 赵恒烈 《史学月刊》 1965年第7期41-44,共4页
启发式教授法的主要特点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孔夫子就提倡愤启悱发,举一反三,他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应该开动脑筋,用心思索。但是孔夫子提倡的启发式教授法是为培养剥削阶级的人材服务的;他的循循善诱只... 启发式教授法的主要特点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孔夫子就提倡愤启悱发,举一反三,他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应该开动脑筋,用心思索。但是孔夫子提倡的启发式教授法是为培养剥削阶级的人材服务的;他的循循善诱只是对少数有天才的学生,“举一隅下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主席 历史事件 革命斗争 启发式教授 国民党 政党 中国革命 清政府 同盟会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学贯彻启发式初探
2
作者 山河 李淑先 《齐鲁学刊》 1978年第2期77-80,共4页
语文教学如何贯彻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在华主席领导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贯彻十一大路线,抓纲治国,迎头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重新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深入地研究、贯彻,... 语文教学如何贯彻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在华主席领导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贯彻十一大路线,抓纲治国,迎头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重新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深入地研究、贯彻,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启发式教授法,是十大教授法的第一条。我们理解,它的目的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地讲,就是启发、调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独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启发式教授 十大教授 引导学生 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毛主席 中学语文教学 思维活动 注入
下载PDF
几种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与識记和保持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自杰 周樹雲 陈瑞瑛 《心理学报》 1965年第4期299-306,共8页
問題 关于小学儿童错别字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解放后已有人作过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关于小学儿童错别字的纠正方法,及其与识记和保持的关系,研究的尚少。特別是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如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启发式教授法等来进行研... 問題 关于小学儿童错别字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解放后已有人作过比较详细的研究。但关于小学儿童错别字的纠正方法,及其与识记和保持的关系,研究的尚少。特別是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如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启发式教授法等来进行研究的更不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精神,研究几种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与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为语文教学改革及有关记忆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别字 语文教学改革 讲练结合 记忆问题 识记 小学儿童 启发式教授 纠正方法 参考资料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我们是怎样运用启发式的
4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65年第2期35-36,共2页
毛主席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教学要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我们的教学实践生动地证明了启发式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下面谈谈我们在俄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从两个实际出发 为了正确运用启发式教授... 毛主席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教学要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我们的教学实践生动地证明了启发式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下面谈谈我们在俄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从两个实际出发 为了正确运用启发式教授法,更好地贯彻“少而精”原则,教师必须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对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都要进行研究。 1.从教材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教师弄清教材的知识范围,把握住教材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引导学生 “少而精” 正确运用 教学实践 启发式教授 知识范围 俄语教学 学得 积极主动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106-107,共2页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存在着针对性不强 ,实效性差的状况 ,为改变这一现象 ,就应当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从教学观念到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充分体现时代性 ,应充分考虑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 ,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存在着针对性不强 ,实效性差的状况 ,为改变这一现象 ,就应当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从教学观念到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充分体现时代性 ,应充分考虑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 ,树立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展 启发式教授 案例教学 同步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