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梅琼林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6-41,共6页
-
文摘
胡风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鲁迅的文学精神,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其中心问题是强调“写真实”,理论内涵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观和疗救“精神奴役的创伤”、对农民文化的批判之文化观。
-
关键词
胡风理论
启蒙现实主义
写真实
文艺观
文化观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 2
-
-
作者
梅琼林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67-73,共7页
-
-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理论
胡风现象
“主观战斗精神”
人格力量
创作主体
精神奴役的创伤
真实性
自我扩张
-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启蒙现实主义:胡风文艺理论的探索向度
- 3
-
-
作者
梅琼林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3期1-7,共7页
-
-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理论
文艺理论
“主观战斗精神”
人格力量
精神奴役的创伤
真实性
创作主体
鲁迅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 4
-
-
作者
梅琼林
颜敏
-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0-36,共7页
-
文摘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胡风曾以其极为鲜明的“异端”色彩震惊和影响了中国文艺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声讨声中苏醒过来并开始对胡风理论进行理性反思的时候,却感到了胡风理论的独特性质及其命名的巨大困难。在包罗万象的“无边...
-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理论
胡风现象
人格力量
“主观战斗精神”
真实性
创作主体
精神奴役的创伤
自我扩张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历史转型与文学潮涌的共谋——试论启蒙现实主义
- 5
-
-
作者
路晓冰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现实主义文学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为准则。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要求与启蒙现实主义文学所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恰恰在现实主义的这一准则下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启蒙现实主义文学以文化批判为手段,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力图挖出国民的劣根性以警示国人。20年代早期的乡土文学文化批判色彩浓厚,充分体现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随着启蒙主义的落潮,后期的乡土文学渐渐走出了启蒙现实主义文学的笼罩,表现出新的文学质素。
-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文化批判
革命现实主义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 6
-
-
作者
梅琼林
-
机构
湖北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
出处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4期55-59,共5页
-
-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现象
胡风理论
精神奴役的创伤
“主观战斗精神”
真实性
人格力量
启蒙主义
文化观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启蒙现实主义:七月派翻译家群体的根本特征
- 7
-
-
作者
桂清扬
-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译苑新谭》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七月派翻译群体特征研究”(11BYY019)的相关研究成果
-
文摘
通过对胡风文艺理论中核心元素——启蒙现实主义及其对七月派译介主张形成的影响之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胡风启蒙现实主义以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主客观化合论为基本内容,视文艺为一种解释人生、表现人生、追求人生、做深刻精神斗争的武器;而七月派翻译家群体因此形成了为时代而翻译、为人生而翻译、为启蒙大众而翻译、为促进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而翻译、为发展民族文学而翻译为基本内容的译介主张。通过对胡风、满涛、绿原和吕荧等翻译家的案例分析,证明七月派翻译家兼具鲜明的译介主张和辉煌的翻译成就,理应在中国翻译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们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整体,都值得我们重新认识,做出更合理、更充分的评价。
-
关键词
胡风
启蒙现实主义
主观战斗精神
七月派翻译家
群体特征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