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理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务实精神相结合的经典之作——王治河、樊美筠的《第二次启蒙》
1
作者 韩秋红 《唐都学刊》 2013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近日拜读王治河、樊美筠教授的《第二次启蒙》,初读便被作者深沉执著的现代性反思与对未来命运关注和忧心的人类性胸怀所感动,仔细品味又从中读出一缕悠长的历史之思——启蒙故事的重述,或许这更是作者提出“第二次启蒙”的本意。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务实精神 启蒙理想 治河 现代性反思 人类性 作者 胸怀
下载PDF
女性启蒙理想的失落——谈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秀禾命运的叙述
2
作者 郭玉琼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电视剧《橘子红了》建构"乡村与城市"、"拯救与陷落"、"终结与延续"等一系列对立话语来叙述秀禾的命运,凸显了女性启蒙理想实现的艰难,渲染了对这种启蒙理想最终失落的无限哀婉感伤情绪,深化了对女性...  电视剧《橘子红了》建构"乡村与城市"、"拯救与陷落"、"终结与延续"等一系列对立话语来叙述秀禾的命运,凸显了女性启蒙理想实现的艰难,渲染了对这种启蒙理想最终失落的无限哀婉感伤情绪,深化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子红了》 秀禾 女性 启蒙理想 失落
下载PDF
启蒙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 世俗追求——论20 世纪80 年代小说中的三类女性婚恋观念
3
作者 徐洪军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5-86,共12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女性婚恋观念。一种是对“真爱”的追求。这种婚恋观体现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幸福理想:充分张扬与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由于这种理想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较大分歧,因... 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女性婚恋观念。一种是对“真爱”的追求。这种婚恋观体现了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幸福理想:充分张扬与肯定人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由于这种理想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较大分歧,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很难落实。第二种是“社会主义新人”式的爱情。这种婚恋观体现的是官方的幸福主张:在物质生活充分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在精神领域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爱情观念最终因为官方的理论追求与传统观念之间的纠缠以及与80年代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也难以实现。第三种是永恒而又世俗的婚姻。它体现的是普通民众的幸福理解: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不太考虑精神层面而主要侧重于物质追求的婚恋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这种婚恋观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而且,由于其缺少对情感生活的积极体验和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问,在追求真正幸福的道路上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婚恋观念 启蒙理想 社会主义精神 世俗追求
下载PDF
“普世理想”与民族性——探讨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出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韬 《学海》 200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们的“绝望”意识在近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当代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绝望的载体 ,大致有这样几种模式 :割裂了历史的现代精神 ;缺乏整体民族意识的民俗 ;失却了生命豪情仅作为纯欲望存在的个体。在当前这个全... 中国现当代作家们的“绝望”意识在近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当代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绝望的载体 ,大致有这样几种模式 :割裂了历史的现代精神 ;缺乏整体民族意识的民俗 ;失却了生命豪情仅作为纯欲望存在的个体。在当前这个全球化时代 ,西方强势文化已确实对中国文学形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制约 ,即来自于传统启蒙理想、后现代主义和欧美大众文化的三重束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就此结束“一切乞灵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把构建汉民族文化体系 ,呼唤汉民族自身的文艺复兴作为创作和批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理想 民族性 文艺复兴运动 文学史 民族意识 启蒙理想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思维方式 民族文化体系 欧洲 美国
下载PDF
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
5
作者 刘虹利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0,共9页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1978:激情岁月》《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等重要书稿的实践,奠定了他文学批评的整体史观、“大文学”方法及理想主义情怀,他对《废都》的批评及再评价也是内在于这一学术理路之中的。通过重返“《废都》批判”事件现场,复现1990年代文学文化生产的复杂状况,凸显学院派批评理路中的启蒙理想这一精神维度,及文化转轨时期一代批评家各据学理、激情四溢的文化精神与学术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繁华文学批评 1990年代 启蒙理想 “《废都》批判”事件
下载PDF
知识分子引领共同理想构建的新思路
6
作者 董忠云 《科教导刊》 2012年第32期250-252,共3页
一个国家,社会,群体离不开共同理想引导。共同理想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稳定社会生活,增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时... 一个国家,社会,群体离不开共同理想引导。共同理想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稳定社会生活,增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时期,共同理想的弱化现象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知识分子如何完成历史使命,启蒙社会成员对共同理想的正确理解和认同,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知识分子应积极发挥价值范导作用,启蒙广大民众理性思考,探索引导民众认同和接受共同理想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理想知识分子理性启蒙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1,共6页
与后现代美学理解现代性的角度不同,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主要是指它从古代转入现代的发展问题。现代性范畴的运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个范畴所特有的历史贯通感和明确的价值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美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片面... 与后现代美学理解现代性的角度不同,中国美学的现代性主要是指它从古代转入现代的发展问题。现代性范畴的运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个范畴所特有的历史贯通感和明确的价值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美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对现代性的片面理解也有可能对中国美学产生全局性的误导。实际上,在启蒙理想、审美对峙和审美特性等重大问题上,后一方面的影响已经出现,这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中国美学 审美特性 价值意识 启蒙理想 现代美 两面性 全局性
下载PDF
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宁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6,共21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史 学术传统 文化思潮 启蒙理想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学理论》 作品艺术性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价值个体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玲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和看法,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赠给我们关于个人自由、价值、个性以及道德进步等启蒙理想和意义系统。然而,在启蒙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结合下,现代社会在促进人的进步和提升人的自由的同时,却将个体推至无以复加的程度,个体成了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独立存在物,个体的行为丧失了任何外在的禁忌,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其排他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行为方式。现代性文化将自我实现作为生活的主要价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纵和利己主义将道德理想只是当作理性不可能改变的欲念投射。在资本的渗透下,现代性文化实践着一种正在彻底堕落的启蒙理想:个体成了自我实现、自我忠实、自我定义、自我创造、自我占有和欲望至上的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启蒙理想 价值个体主义
下载PDF
绽放在理学藩篱外的一株纯净之花——《牡丹亭》春香形象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彩霞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她与剧中人物丽娘相互呼应,成为作品中另一个理想角色。她身上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剧中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作家启蒙思想的另一个承载者。
关键词 《牡丹亭》 春香 人性"真"美 启蒙理想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梦境建构
11
作者 邱海玲 阮传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梦境是非真实的表达,具有跨越、扩展和开放的特性,梦在蒲松龄的人生和小说中具有同构的性质和深层的寄寓。《聊斋志异》的梦境还原了现实,突破了现实,并完成了对现实的重构;《聊斋志异》的梦是向未来敞开的,它展示苦难,质疑现实,又有融... 梦境是非真实的表达,具有跨越、扩展和开放的特性,梦在蒲松龄的人生和小说中具有同构的性质和深层的寄寓。《聊斋志异》的梦境还原了现实,突破了现实,并完成了对现实的重构;《聊斋志异》的梦是向未来敞开的,它展示苦难,质疑现实,又有融化消解苦难的求索与批判。梦境里坚实的生存意志、突破逆境把握未来的生命愿望以及寻求身心和谐的种种理想架构,不仅撼动着平庸僵化的现实,也发出了救赎重建生命和生活价值的理性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叙事 象征寓意 检讨与超越 启蒙理想
下载PDF
论启蒙及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德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8,共15页
一、问题的提出 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 一、问题的提出 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由于从西方的经验来看,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启蒙思想的产物,或者说启蒙理想反映着现代性的基本要求,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实现现代化,因此如何看待启蒙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是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如何继续推进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事业 命运问题 启蒙思想 启蒙理想 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互文性:名著改写的后现代文本策略——《大话西游》再思考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瑾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2期62-73,共12页
《大话西游》是按照后现代主义原则对《西游记》进行改编的范例,它的出现符合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和香港受众群体的需求,其中戏拟、滑稽反串、拼帖等互文性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大话西游》这部后现代文本在阐... 《大话西游》是按照后现代主义原则对《西游记》进行改编的范例,它的出现符合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和香港受众群体的需求,其中戏拟、滑稽反串、拼帖等互文性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大话西游》这部后现代文本在阐释上的开放性恰恰契合了网络媒体的互文性特征,可以说,正是网络成就了《大话西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后现代文本 《大话西游》 《西游记》 后现代主义原则 启蒙理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