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立场与场域越界——论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楚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2期82-87,共6页
在艺术社会学视域下,可以发现,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政治指向性的理论命题。在文化场域,蔡元培从启蒙主义的精神立场出发,通过考察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以及基督教与欧洲文学艺术的演变,倡导以纯粹... 在艺术社会学视域下,可以发现,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政治指向性的理论命题。在文化场域,蔡元培从启蒙主义的精神立场出发,通过考察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以及基督教与欧洲文学艺术的演变,倡导以纯粹之美育取代宗教中的美育原素。但将美学场域内部的理论命题"以纯粹之美育取代宗教中的美育原素"极度简化为涉及不同的场域"以美育代宗教"命题,这其实违背了现代性工程的场域伦理,并最终产生了场域越界问题。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一出,林风眠、陈独秀、梁漱溟等人"以xx(艺术、科学、礼乐等)代宗教"的说法随之而至。事实上,他们的话语方式不自觉地陷入到蔡元培设定的"叙述圈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启蒙立场 场域伦理
下载PDF
启蒙立场与中国现代杂文文体的确立——《新青年》《语丝》与《申报·自由谈》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林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8期143-150,180,共9页
《新青年》开创的启蒙立场,在思想革命和文学启蒙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丝》在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领域生成文体自觉意识,同后来改版后的《申报·自由谈》,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杂文文体确立的期刊序列。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们... 《新青年》开创的启蒙立场,在思想革命和文学启蒙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丝》在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领域生成文体自觉意识,同后来改版后的《申报·自由谈》,一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杂文文体确立的期刊序列。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秉承以下的思想品格:以文学推动启蒙的坚定性;创作和批评队伍的团结性;言说空间建构中的进取性。应当说,启蒙立场是中国现代杂文文体得以确立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立场 杂文文体 言说空间 知识分子话语
下载PDF
知识分子 的启蒙立场与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贺仲明 《粤海风》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1995年盛极一时的“人文精神”讨论曾集中关注过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未来走向问题。然而,正如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讨一样,“人文精神”讨论也不了了之,知识分子问题讨论更是含混而过、草草收兵,只不过多了一些人借助于对“人文... 1995年盛极一时的“人文精神”讨论曾集中关注过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未来走向问题。然而,正如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讨一样,“人文精神”讨论也不了了之,知识分子问题讨论更是含混而过、草草收兵,只不过多了一些人借助于对“人文精神”的有意曲解,更肆无忌惮地嘲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而已。众多的知识分子依然陷身在传统知识分子位置上和角色失落之后对自身和对社会的两难之中,他们既不满于现实的精神衰退、物欲横流,同时又深深地自疑,对自己在这商品化的时代日益沦为“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当代知识分子 启蒙立场 人文精神 社会现实 中国知识分子 西方文明 政治法律制度 九十年代 理性文化
下载PDF
论晚清小说期刊译介的启蒙立场与消闲趣味
4
作者 杜慧敏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3期237-238,共2页
晚清小说期刊在域外小说译介中将其读者定位为需要启蒙、需要教育的社会群体,表现出非常普遍的启蒙立场和现实关怀;而小说期刊读者却要求域外小说译介仍然按照通俗文学的消闲定位来发展。两者的相互"协商",实际上使晚清小说... 晚清小说期刊在域外小说译介中将其读者定位为需要启蒙、需要教育的社会群体,表现出非常普遍的启蒙立场和现实关怀;而小说期刊读者却要求域外小说译介仍然按照通俗文学的消闲定位来发展。两者的相互"协商",实际上使晚清小说期刊译介具有了"以无功利心的审美消闲为主、兼及风教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小说期刊 译介 启蒙立场 消闲趣味
下载PDF
梁启超:启蒙立场宣教与“文学革命”阐释
5
作者 韩苗苗 令狐兆鹏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8-86,共9页
梁启超的"文学革命"以启蒙宣教为核心。"诗界革命"主张"新意境""新语句",引进西方的启蒙思想,而"以古人风格入诗",则以中国诗歌传统规约诗歌,限制了诗界革命的成就。梁启超取诗歌的... 梁启超的"文学革命"以启蒙宣教为核心。"诗界革命"主张"新意境""新语句",引进西方的启蒙思想,而"以古人风格入诗",则以中国诗歌传统规约诗歌,限制了诗界革命的成就。梁启超取诗歌的广义内涵,在报刊上开辟诗歌专栏,语言通俗,注重散文化、通俗化,对白话诗的发展功不可没。"文界革命"以新文体进行思想启蒙,用情感饱满、充满魔力的文笔为中国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弘扬民权、自由、国家主义精神,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导引作用,开辟了晚清政治的公共空间。"小说界革命"深受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旨在将小说作为启蒙救国的工具,小说的审美性特征被悬置,推进了晚清小说的繁荣,提升了小说的思想价值。五四时期梁启超对早期启蒙宣教进行反思,以审美现代性批判启蒙现代性,抛弃进化论思想,强调文艺的审美价值,从而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启蒙立场 文学革命 审美价值
下载PDF
20世纪戏曲生态嬗变的路径抉择——启蒙立场、移风易俗与现代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3期24-44,共21页
戏曲现代化,是20世纪戏曲生态沿革的核心主旋律。然而何为现代化,如何现代化,长期以来,各方解释并不明晰,甚至常常出现互相矛盾、互相攻击的混乱局面。在此基础上,否定和怀疑现代化的观点也层出不穷。由于前者的混乱,后者的否定和怀疑... 戏曲现代化,是20世纪戏曲生态沿革的核心主旋律。然而何为现代化,如何现代化,长期以来,各方解释并不明晰,甚至常常出现互相矛盾、互相攻击的混乱局面。在此基础上,否定和怀疑现代化的观点也层出不穷。由于前者的混乱,后者的否定和怀疑往往也显得更加混乱。在一片混乱的争吵声中,付出的惨痛代价就是戏曲艺术生态的不断弱化和边缘化。事实上,戏曲艺术不是一个最小的分析单元,因此戏曲现代化本身就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 戏曲生态 启蒙立场 移风易俗 戏曲艺术 分析单元 惨痛代价 路径抉择
原文传递
论《呼兰河传》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
7
作者 陈杨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15,共2页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 萧红的作品近年来很受关注,《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散文体的诗化小说。《呼兰河传》体现了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启蒙与民间的双重立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得《呼兰河传》刚柔并济,既有批判的力量,又有对民间、对故乡的柔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立场 民间的立场 双重变奏
下载PDF
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 被引量:48
8
作者 陈思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6-55,共10页
通过对《生死场》的分析阐明 ,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 ,使萧红的创作非常贴近中国民间的存在现实。她在坚持启蒙立场 ,揭发民间的愚昧、落后、野蛮和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死的挣扎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这证明萧红应列于中国现... 通过对《生死场》的分析阐明 ,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 ,使萧红的创作非常贴近中国民间的存在现实。她在坚持启蒙立场 ,揭发民间的愚昧、落后、野蛮和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死的挣扎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这证明萧红应列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优秀作家之林。同时 ,她那带有诗意的笔致、抒情的句子和回旋的情感 ,同样证明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立场 民间生命力 文体风格
下载PDF
莫言的乡村立场和文学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贺仲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中国新文学作家书写乡村大致有这么几种立场:一是站在启蒙立场上的乡村批判。代表作家有鲁迅等。他们主要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审视和批判乡村文化的弊端,借之以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二是现代文明反思立场上的乡村文化怀恋。... 中国新文学作家书写乡村大致有这么几种立场:一是站在启蒙立场上的乡村批判。代表作家有鲁迅等。他们主要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审视和批判乡村文化的弊端,借之以对整个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二是现代文明反思立场上的乡村文化怀恋。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文学意义 批判性反思 莫言 代表作家 现代文明 新文学作家 启蒙立场
下载PDF
革命·启蒙·民间——当代家族母题叙事模式的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书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作为当代家族叙事创作的经典,它们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上都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话语讲述的年代与讲述话语的年代的不同,同一个创作母题在当代小说中呈现三种不同的讲法,即革命话语中家...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作为当代家族叙事创作的经典,它们在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上都存在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话语讲述的年代与讲述话语的年代的不同,同一个创作母题在当代小说中呈现三种不同的讲法,即革命话语中家族复仇的隐形结构,父子之间的精神相继,爱憎分明的叙事情感;启蒙话语中家国之间异形同构的结构形式,对乡村宗法社会历史与人性悲剧的理性审视,对人间苦难的悲悯情怀;民间话语中多条线索经纬交织的网状式结构设置,对村落家族文化的重新定位以及叙事中流露的挽歌情调。借助对三部经典不同叙事模式的阐释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代家族母题小说创作叙事策略的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母题 隐形结构 启蒙立场 悲悯情怀 挽歌情调
下载PDF
启蒙者如何面对革命——鲁迅革命观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献贞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7,共6页
立人是鲁迅衡量革命合法性的准则,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革命理想;他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但反对利己的夺权革命;鲁迅支持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但也看到了阶级革命内部出现新的集权萌芽的危险;因此在拥护革命的同时,更坚持思想启... 立人是鲁迅衡量革命合法性的准则,人的解放和自由是其革命理想;他肯定了政治革命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但反对利己的夺权革命;鲁迅支持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但也看到了阶级革命内部出现新的集权萌芽的危险;因此在拥护革命的同时,更坚持思想启蒙。鲁迅的革命态度和对启蒙立场的坚守代表了启蒙者在革命面前应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革命观 启蒙立场 立人准则
下载PDF
试论周作人研究民俗文化的立场和态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兴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0-250,共11页
关键词 周作人研究 知识分子 民间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启蒙立场 价值取向 文化精神 文化传统 民俗学
下载PDF
刘小枫学术转向批判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新勇 翟崇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37-43,共7页
刘小枫是一位影响相当大的当代学者,三十多年来,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神学、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领域,其治学善“变”是其为学的特点。尤其近年来,刘小枫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的古典立场,与其上世纪末总体的启蒙立... 刘小枫是一位影响相当大的当代学者,三十多年来,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神学、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领域,其治学善“变”是其为学的特点。尤其近年来,刘小枫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的古典立场,与其上世纪末总体的启蒙立场形成了较大反差,引发不少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学术转向 批判 政治哲学 学术研究 社会理论 启蒙立场 心理学
下载PDF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科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成功,关键在于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服膺于周扬提炼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政治主题,从而将一个有多重语义发展可能性的民间传奇纳入“阶级压迫和反抗压迫”的叙事框架。同时,鲁艺文艺工作者对...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成功,关键在于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服膺于周扬提炼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政治主题,从而将一个有多重语义发展可能性的民间传奇纳入“阶级压迫和反抗压迫”的叙事框架。同时,鲁艺文艺工作者对这一新民间传奇的想象与改造,仍有承续“五四”新文化精神的立场,并通过“民间”的话语形式来达到参与建构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随着这部歌剧不断的修改和演出,在各个解放区战场上,它不仅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效应,而且也成为那个时代妇孺皆知的一部“红色”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歌剧 政治主题 启蒙立场 “红色”经典
下载PDF
语丝作家群:地域色彩与文化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嘉良 罗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6,共6页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政治态度,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由此确定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作家群 浙江潮 启蒙立场 平民姿态 书生论政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宗教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传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7-103,共7页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奠基性、开拓性的作家与思想家,鲁迅有着广博深厚的文化学养,包括对佛教、基督教、道教及民间宗教的涉猎乃至深入研究,并由此塑造出具有独特性格和审美价值的宗教人物形象。鲁迅坚实的现代启蒙立场使很多宗教人物...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奠基性、开拓性的作家与思想家,鲁迅有着广博深厚的文化学养,包括对佛教、基督教、道教及民间宗教的涉猎乃至深入研究,并由此塑造出具有独特性格和审美价值的宗教人物形象。鲁迅坚实的现代启蒙立场使很多宗教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批判意识,彰显"立人"理想。鲁迅健旺的审美意识亦使宗教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格内涵与审美价值。从文学史视域来看,鲁迅塑造宗教人物形象的两种基本路向,即启蒙与审美皆有其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宗教人物形象 启蒙立场 审美建构
下载PDF
鲁迅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学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86-91,共6页
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满足于表面上的宣传,不能激发民众真正的参与热情,流于形式;一是陶醉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讲述,难以与现实社会生活有效对接,疏于清谈。解决之道在于找到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全民族共同的文... 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满足于表面上的宣传,不能激发民众真正的参与热情,流于形式;一是陶醉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讲述,难以与现实社会生活有效对接,疏于清谈。解决之道在于找到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又能够超越时代局限与当下社会语境产生共振。鲁迅思想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克服急功近利观念与形式主义作风;鲁迅坚定的"立人"启蒙立场,尤其值得当代知识分子效仿,用以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与民主精神,真正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继承鲁迅思想,发扬鲁迅精神,对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廉政文化建设 国民劣根性 启蒙立场 韧战
下载PDF
从“语言说我”到“我说语言”——韩东、于坚的诗歌作品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弗.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对语言作为一种潜在的“霸权”有着深刻的认识。“语言说我”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启蒙的立场,创作主体缺乏对即定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比如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写作;“我说语言”却以一种反... 弗.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对语言作为一种潜在的“霸权”有着深刻的认识。“语言说我”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启蒙的立场,创作主体缺乏对即定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比如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写作;“我说语言”却以一种反启蒙、反文化的姿态去言说自我,张扬个体生命体验,凸现出强烈的逃脱“语言工具论”牢笼的渴望,如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写作。但是任何一种知识体系说到底都是现实中的一种权利关系,一种语言的结构其规范和规则系统都先于言语行为。由此这种对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和语言自身的特征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同时也造成了新诗写作悖论性困境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启蒙立场 张力 悖论 韩东 于坚 诗歌作品
下载PDF
楼下的石材 园中的泥土——论韦素园的诗文创作
19
作者 张登林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8-81,87,共5页
韦素园的诗文创作与时代思潮同步,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现实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同时也抒写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情绪,其真挚、简约、朴实的文笔,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的表达方式及其散发出来的悲剧美感,显示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关键词 韦素园 启蒙立场 自叙传 悲剧美
下载PDF
一代文星陨汉皋——悼念萧萐父先生
20
作者 杨正苞 《文史杂志》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萧差父教授于2008年9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长江日报》社评称“萧蓬父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哲学史家……是在人类进步和社会革新的尺度上发现中国思想史失踪的部分……他以坚定的启蒙立场,探寻中国现...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萧差父教授于2008年9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长江日报》社评称“萧蓬父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哲学史家……是在人类进步和社会革新的尺度上发现中国思想史失踪的部分……他以坚定的启蒙立场,探寻中国现代的内在思想根芽,开掘一个古老文明拥抱世界价值的源头活水。武汉为先生所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悼念 《长江日报》 中国思想史 著名学者 启蒙立场 人类进步 哲学史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