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视角下的新世纪乡土文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
新世纪乡土文学接续了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中剖析、批判"国民性"的传统,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种种劣根性以及在政治生活中的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与过去情感态度的单一不同,新世纪乡土文学作家关注乡村的... 新世纪乡土文学接续了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中剖析、批判"国民性"的传统,对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种种劣根性以及在政治生活中的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与过去情感态度的单一不同,新世纪乡土文学作家关注乡村的目光是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立场与平民的姿态,使他们在对乡村批判的同时,又多了一些感慨与同情。而如何超越和重建民族性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启蒙视角 民族性格 超越重建
下载PDF
论现代文学启蒙视角下的“城俗”叙事
2
作者 梁建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现代文学启蒙思潮下的城市文学文本中,"城俗"叙事并没有展现城市物质与精神生活风貌,相反,在启蒙精英的笔下,他们所极力摇旗呐喊的批判思想来源还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活秩序与文化传统,"城俗"叙事被置... 在现代文学启蒙思潮下的城市文学文本中,"城俗"叙事并没有展现城市物质与精神生活风貌,相反,在启蒙精英的笔下,他们所极力摇旗呐喊的批判思想来源还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活秩序与文化传统,"城俗"叙事被置换成了恶俗叙事,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风俗自身的特性认识不足,无视社会习俗的传承性以及民俗自身演变规律,急于破旧立新以此凸显出"城俗"作为时代武器与政治利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启蒙视角 城俗
下载PDF
《她们》:女性经验、男性书写与启蒙视角的限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怀昭(整理) 《关东学刊》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阎连科十年磨一剑,于2020年出版了长篇非虚构作品《她们》。《她们》上承《我与父辈》,讲述了河南农村女性生命中的温情与追寻、苦痛与挣扎。本次读书会以“女性经验、男性书写与启蒙视角的限度”为主题对文本展开讨论。汤昭璇(中山大... 阎连科十年磨一剑,于2020年出版了长篇非虚构作品《她们》。《她们》上承《我与父辈》,讲述了河南农村女性生命中的温情与追寻、苦痛与挣扎。本次读书会以“女性经验、男性书写与启蒙视角的限度”为主题对文本展开讨论。汤昭璇(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在许多女性文本刻意回避女性生命经验,希望借助“超性别”视角观照现实时,阎连科以男性作家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生命 阎连科 男性作家 女性文本 启蒙视角 男性书写 超性别
下载PDF
启蒙视角下的新世纪乡土文学研究
4
作者 张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第12期10-11,共2页
新世纪乡土文学是对于现代启蒙主义文学的延续与发展,将现代启蒙主义中对于农民某些国民性的传统进行批判,农民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目光短浅的行为时常存在。相较于以往的单一的情感态度的不同,新世纪乡土文学... 新世纪乡土文学是对于现代启蒙主义文学的延续与发展,将现代启蒙主义中对于农民某些国民性的传统进行批判,农民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目光短浅的行为时常存在。相较于以往的单一的情感态度的不同,新世纪乡土文学对于乡村的感情是复杂的,批判与感慨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民族性格 启蒙视角 新世纪
下载PDF
启蒙者:赵树理社会角色的自塑
5
作者 袁栋洋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崛起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赵树理,出于对农民的深刻了解,产生了启蒙民众的独特方式,其主要表现为赵树理的启蒙感情、“问题小说”的推崇和启蒙视角的创新性处理。
关键词 赵树理 启蒙感情 问题小说 启蒙视角
下载PDF
比较哲学的元问题及道德形态学方法再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海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3,共9页
哲学形态的"一与多""古与今""中与西",是人们理解比较哲学及其方法时绕不过去的元问题。以抽象模型为指引,分析儒家伦理与现代性的比较哲学论题中的普遍性理论预设,会敞开道德形态学方法的问题意识。该... 哲学形态的"一与多""古与今""中与西",是人们理解比较哲学及其方法时绕不过去的元问题。以抽象模型为指引,分析儒家伦理与现代性的比较哲学论题中的普遍性理论预设,会敞开道德形态学方法的问题意识。该问题意识包括形态学的视角,开放总体性的理念,以及"比较性思维与伦理思维"相契合的思维方式。反思比较哲学开出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要回应启蒙视角上的三问:我们如何定义"普遍性"?我们如何避免视角之误置?我们如何敞开一种形态学的远见?由此得出结论:道德形态学方法作为比较哲学方法引入道德哲学,将拓展启蒙视野的广度;当前中国道德探究亟需在文化政治和观念史批判中开启道德形态学的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哲学 元问题 启蒙视角 道德形态学
下载PDF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三重空间与性别反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红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0,23,共8页
空间研究的兴起,为更多经典作品增加了新的阐释向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作,《伤逝》意蕴丰富而复杂、情绪纷繁。既往研究从现实经济、启蒙视角、现代性、女性意识、空间视角、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加以分析,成果卓著。然而,因其文本... 空间研究的兴起,为更多经典作品增加了新的阐释向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作,《伤逝》意蕴丰富而复杂、情绪纷繁。既往研究从现实经济、启蒙视角、现代性、女性意识、空间视角、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加以分析,成果卓著。然而,因其文本所具有的无限延展性和开放性,它依然拥有可继续深入阐释的广阔空间。从空间文化视域下来看,小说中吉兆胡同、书馆、"孽风中"三重空间意象具有独特的性别特征及其反讽意味。"吉兆胡同"并不吉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空间 《伤逝》 反讽意味 启蒙视角 空间意象 文化视域 性别特征 延展性
下载PDF
沟通民间的叙事策略——论乡土叙述者文学史意义
8
作者 傅异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1-146,共6页
乡土人物取代知识分子成为叙述者是1990年代后乡土叙事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90年代知识分子身份反思在文学文体上的应证。乡土叙述者的叙述语言打开了一扇通往乡土世界的大门,是对知识分子启蒙视角中知识分子眼光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和颠... 乡土人物取代知识分子成为叙述者是1990年代后乡土叙事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90年代知识分子身份反思在文学文体上的应证。乡土叙述者的叙述语言打开了一扇通往乡土世界的大门,是对知识分子启蒙视角中知识分子眼光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和颠覆,而这其中《秦腔》中引生这个叙述人的出现尤其具有文学史意义,它基本上实现了叙述意义从民族国家寓言向乡土生活本身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述者 挑战或颠覆 知识分子启蒙视角
下载PDF
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探究幼儿舞蹈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第8期82-82,共1页
幼儿舞蹈形式简单优美,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意识,提升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内在气质,陶冶幼儿的品德与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幼儿舞蹈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启蒙教育视角 幼儿 舞蹈教学
原文传递
启蒙的遗产
10
作者 萧莎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法国 启蒙思想 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判 文学思想史 启蒙运动留下了什么? 一个后现代问题》 《后现代主义与启蒙运动:研究18世纪法国思想史的新视角
原文传递
现实乡愁的困境与精神故乡的皈依
11
作者 樊嘉亮 《阿来研究》 202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故乡书写早已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文学中的故乡情结书写也发生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愁多表现为游子在难以返乡的现实下对故土的思念。五四时期,既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视角下对传统乡愁... 故乡书写早已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文学中的故乡情结书写也发生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愁多表现为游子在难以返乡的现实下对故土的思念。五四时期,既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视角下对传统乡愁的解构,也出现了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对故乡乌托邦的追寻和赞美。新时期以来,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新时期以来 故乡情结 中国文学传统 精神故乡 启蒙视角 沈从文 乡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