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5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潘爱平 靳晓萍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非布司他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片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1个月时关节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1β(IL-1β)、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AL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7%vs.69.77%,χ^(2)/P=4.497/0.034);治疗2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324/<0.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UA及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081/0.003、2.692/0.009);2组血清IL-1β及NALP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587/<0.001、2.465/0.016);2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DA降低,且观察组高于/低于对照组患者(t/P=3.709/<0.001、3.655/<0.001、3.653/<0.001);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t/P=4.025/<0.001);观察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vs.18.60%,χ^(2)/P=0.816/0.366)。结论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肾功能改善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非布司他 吲哚美辛 尿酸 疼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吲哚美辛二元醇质体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
2
作者 于秋菊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8-64,68,共8页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药效学研究和稳定性考查。方法:以平均粒径Y1和包封率Y2为因变量,磷脂用量X1、混合醇用量X_(2)、丙二醇用量X_(3)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ND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吲哚美辛(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药效学研究和稳定性考查。方法:以平均粒径Y1和包封率Y2为因变量,磷脂用量X1、混合醇用量X_(2)、丙二醇用量X_(3)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IND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并与卡波姆凝胶基质以1∶1比例研和制备IND二元醇质体凝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查IND凝胶、纳米乳与二元醇质体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并进行IND二元醇质体的初步稳定性考查;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考查IND三种制剂的体内镇痛作用。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IND0.50g,磷脂0.46g,混合醇8.45mL,丙二醇2.15mL,制备的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平均粒径为(81.80±1.04)nm,包封率为(72.61±1.0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2.36%、2.29%。IND二元醇质体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常数为(0.646 7±0.007 30)μg·cm^(-2)·h^(-1),是普通凝胶的2.16倍,纳米乳的1.43倍;IND二元醇质体凝胶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热板添足反应和醋酸扭体反应。结论:制备的IND二元醇质体凝胶剂粒径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和体内镇痛作用,稳定性良好,为IND用于局部炎症治疗的新剂型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二元醇质体凝胶 星点-效应面法 经皮渗透 稳定性
下载PDF
吲哚美辛不同给药时间对食管癌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
3
作者 王凯 杨惠珍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不同给药时间对食管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RCP术的107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术后2 h内经直肠注入吲哚美辛配合治疗,观察组术前预先...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不同给药时间对食管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RCP术的107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术后2 h内经直肠注入吲哚美辛配合治疗,观察组术前预先经直肠注入吲哚美辛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的血清淀粉酶(AMS)水平,炎症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 h、12 h、24 h的AM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IL-6、CRP、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先经直肠注入吲哚美辛配合ERCP治疗,能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抑制各类炎性指标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吲哚美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吲哚美辛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超 叶伦河 高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吲哚美辛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课题拟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随机对照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血必净治疗为对照组,给予联... 探讨吲哚美辛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课题拟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随机对照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血必净治疗为对照组,给予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PaO2升高,PaO2减少,而且肺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治疗后,所有的指标都比对照组要好,比较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1β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炎性因素的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结论 应用吲哚美辛和血液净化治疗SAP,既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又能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血必净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下载PDF
吲哚美辛共晶和共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莹 刘晶晶 邓月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吲哚美辛是一种经典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在不断扩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存在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共晶和共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因此,通过对相... 吲哚美辛是一种经典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近年来,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在不断扩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存在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共晶和共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因此,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介绍了吲哚美辛共晶、共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共晶 共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联合专科护理预防高风险患者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经验
6
作者 陈霖 陈丽君 +2 位作者 饶龙华 徐亚运 吴旭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联合专科护理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ERCP的患者(n=480),由操作医师和专科护士联合评估,对存在PEP...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栓联合专科护理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ERCP的患者(n=480),由操作医师和专科护士联合评估,对存在PEP高风险患者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并以2021年同期的ERCP患者为对照(n=457),比较分析应用吲哚美辛栓预防PEP的临床效果。结果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主要发生于PEP高风险患者中:2021年发生的62例术后高淀粉酶中57例来自高风险组(169例)患者,30例PEP中26例来自高风险组;2022年480例ERCP患者中发生40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其中34例来自高风险组(164例)患者;14例PEP中13例来自高风险组。与2021年相比,2022年高淀粉酶血症[8.3%(40/480)vs 13.6%(62/457),P=0.012]和PEP[2.9%(14/480)vs 6.6%(30/457),P=0.009]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2年164例使用吲哚美辛栓的PEP高风险患者中7例出现副作用,主要为头痛、头晕,多自行好转。结论专科护理中针对PEP高风险患者使用吲哚美辛栓可以显著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的发生,并且安全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ERCP术后胰腺炎 临床疗效 副作用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载吲哚美辛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促伤口愈合性能
7
作者 何香 王晶 +3 位作者 邢梓鑫 刘哲鹏 王淑仪 聂丽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9-1638,共10页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等药理作用。然而,吲哚美辛的低水溶性、低生物利用率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以尤特奇RS1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缓释基质,利用静电纺丝技...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等药理作用。然而,吲哚美辛的低水溶性、低生物利用率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以尤特奇RS1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缓释基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双相释放药物性能的载吲哚美辛核壳结构纳米纤维。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电压16.94 kV,接收距离11.02 cm,流速1.44 mL/h。该载药纳米纤维直径多分布于600~800 nm间,平均直径为(675±177)nm,形貌良好,呈现同轴结构,有利于吲哚美辛的双相释放。体外释放及初步药效学研究表明该载药纳米纤维能够持续释放25 h,仅需不到2 h即可释放出累计释放量的50%,具有速释、缓释双相释药性能,抗炎镇痛作用优良,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期望本研究能够为医用新型创伤敷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吲哚美辛 缓释系统 创伤敷料 双相释药
下载PDF
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环 刘文 +6 位作者 伍天苔 李和蓉 金阳 张明 杜华康 王守莉 石惠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4,I0019-I0025,共13页
目的 研究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kg)、戊己丸低、中、高(2.52、5.04、10.08 g/kg生药量)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 目的 研究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kg)、戊己丸低、中、高(2.52、5.04、10.08 g/kg生药量)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水溶液,1次/d,连续7 d,于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吲哚美辛(60 mg/kg)灌胃造模;6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胃组织。通过改良Guth法计算胃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试剂盒测定胃组织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TUNEL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部分结构受损,胃溃疡指数和胃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MDA、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COX-1、NO、IL-10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COX-2和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改善胃组织损伤状况;戊己丸中、高剂量组和奥美拉唑组均能显著降低(P<0.01)胃溃疡指数和升高溃疡抑制率,升高COX-1、NO、IL-10水平,降低MDA、COX-2、TNF-α、IL-6和NF-κB(p65)水平,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其中戊己丸中剂量组表现出良好的作用。结论 戊己丸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丸 胃溃疡 吲哚美辛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吲哚美辛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李希 于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由髓样前体细胞克隆性扩张引起的,以CD1a^(+)/CD207^(+)的树突状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的炎性髓系肿瘤[1]。LCH临床表现多变,发病高峰年龄为1-4岁,确诊中位年龄为3岁...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由髓样前体细胞克隆性扩张引起的,以CD1a^(+)/CD207^(+)的树突状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的炎性髓系肿瘤[1]。LCH临床表现多变,发病高峰年龄为1-4岁,确诊中位年龄为3岁,患儿男女比例1.2∶1~2.0∶1,发病率为4/1 000 000~8/1 000 000。LCH可浸润或累及全身多种组织器官,根据病变部位及浸润风险器官(risk organ,RO)分为单系统LCH(single systemLCH,SS-LCH)、RO-多系统LCH(RO-MS-LCH)和RO+多系统LCH(RO+MS-LCH)。LCH治疗反应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包括从自愈性病变到危及生命的多器官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异常增生 治疗反应 吲哚美辛 CD1A LANGERHANS 树突状细胞 体细胞克隆
下载PDF
口服吲哚美辛联合放射治疗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骨化复发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智琨 陈红 +1 位作者 叶佳亮 谢亮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行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以口服... 目的观察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行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以口服吲哚美辛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的另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术后12个月骨化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药物治疗疗程介绍后两组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均P<0.05)。随访12个月骨化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患者中,以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联合口服吲哚美辛,相比单独药物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促进术后肘关节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吲哚美辛 肘关节异位骨化 骨化复发
下载PDF
吲哚美辛预防肘关节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蔡蔚 付帅洲 赵进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吲哚美辛预防肘关节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吲哚美辛预防肘关节骨折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吲哚美辛。比较两组HO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O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度、疼痛程度、日常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度、疼痛程度、日常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吲哚美辛应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中,可以有效降低HO发生率,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分,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炎症 异位骨化
下载PDF
昆仙胶囊联合吲哚美辛通过抑制BMP4/Smad5信号通路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模型大鼠的研究
12
作者 吴静泽 王晔恺 +1 位作者 陈位 金丹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703-707,共5页
目的 探讨昆仙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通过切断跟腱和破坏踝关节建立骨化性肌炎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每组24只;术后当天,对照组、... 目的 探讨昆仙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通过切断跟腱和破坏踝关节建立骨化性肌炎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每组24只;术后当天,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分别给予0.2 g/50 mL安慰剂、0.3 g/50 mL昆仙胶囊粉剂溶液、0.1 g/50 mL吲哚美辛粉剂溶液、0.3g/50 mL昆仙胶囊粉剂和0.1 g/50 mL吲哚美辛粉剂混合溶液进行灌胃,每天1次,每次2 mL,时间2~8周。在术后2、4、6、8周,每组各断颈处死6只大鼠,测量踝关节肿胀厚度,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取跟腱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骨成型蛋白4(BMP4)和Smad5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中西药联合组4周时[(10.77±0.88)mm比(13.78±0.91)mm,P<0.05],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6周[(11.82±1.08)mm、(11.34±0.88)mm、(8.97±0.53)mm比(12.97±0.51)mm,P均<0.05]、8周时[(9.39±0.90)mm、(9.47±0.45)mm、(8.47±0.38)mm比(12.25±0.89)mm,P均<0.05]踝关节肿胀厚度均降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4周[(374.33±31.48)ng/L、(331.83±47.11)ng/L、(337.66±46.86)ng/L比(453.16±53.11)ng/L,P均<0.05]、6周[(346.66±47.84)ng/L、(304.50±26.25)ng/L、(277.33±44.79)ng/L比(417.00±32.58)ng/L,P均<0.05]、8周[(307.16±24.46)ng/L、(283.33±34.85)ng/L、(169.50±31.64)ng/L比(384.83±42.22)ng/L,P均<0.05]血清TGF-β浓度均降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4周时[(148.18±15.88)、(146.01±14.33)比(189.41±14.40),P均<0.05]、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6周[(137.00±8.95)、(123.15±22.93)、(112.53±35.93)比(172.98±7.56),P均<0.05]、8周时[(128.21±12.85)、(117.58±21.34)、(96.04±21.33)比(157.95±10.41),P均<0.05]跟腱组织BMP4平均光密度(AOD)均降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4周[(92.65±12.96)、(96.97±12.85)、(93.61±11.44)比(121.01±10.23),P均<0.05]、6周时[(85.23±12.73)、(87.73±13.07)、(76.96±12.71)比(114.18±10.29),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8周时[(79.91±13.19)、(76.17±21.18)比(94.74±19.93),P均<0.05]跟腱组织Smad5AOD均降低。结论 昆仙胶囊联合吲哚美辛对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抑制效果有增益作用,其机理可能和调控BMP4/Smad5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化性肌炎 昆仙胶囊 吲哚美辛 骨成型蛋白4 SMAD蛋白
下载PDF
直肠用吲哚美辛致产妇精神行为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宋倩华 王汉峰 宋晓花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1期3778-3780,共3页
该文介绍了1例使用吲哚美辛栓后出现严重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并对近年来有关吲哚美辛栓致精神行为异常的国内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及总结吲哚美辛栓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使用剂量、发生时间等,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吲哚美辛提供建议。吲... 该文介绍了1例使用吲哚美辛栓后出现严重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并对近年来有关吲哚美辛栓致精神行为异常的国内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及总结吲哚美辛栓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使用剂量、发生时间等,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吲哚美辛提供建议。吲哚美辛栓引起精神行为异常的病情进展迅速,最快10 min内发生,且多见于女性患者,临床应尽量小剂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不良反应 精神行为异常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吲哚美辛联合奥曲肽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强 《天津药学》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奥曲肽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ERCP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h便开始静脉滴注奥曲肽,持续1 d...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奥曲肽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ERCP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1 h便开始静脉滴注奥曲肽,持续1 d,1 mg/(kg·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0.5 h予以吲哚美辛,取栓剂1枚塞于肛门。两组术后均予以补液、抗感染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另外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前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淀粉酶、CRP水平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胰腺炎和术后不同时点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吲哚美辛联合奥曲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可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酶和CRP水平,缓解疼痛,降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吲哚美辛 奥曲肽 术后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吲哚美辛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15
作者 王璐 杜启璐 曹桂红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142-143,150,共3页
目的:采用Waters C18柱(5μm,4.6*250 m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铵11.5 g,加适量水使其溶解,加磷酸1 m L,用水稀释至1000 m L)-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2,柱温为30℃条件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目的:采用Waters C18柱(5μm,4.6*250 m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铵11.5 g,加适量水使其溶解,加磷酸1 m L,用水稀释至1000 m L)-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2,柱温为30℃条件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方法。结果表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进样量在20.272~141.90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1153x-0.0162(R=0.9999),方法回收率为99.19%~101.68%之间,RSD为0.9%。6批样品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在98.97%~101.58%之间;结论:此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准确度较高,可用于该制剂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吲哚美辛 马来酸氯苯那敏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吲哚美辛栓治疗尿石症急性肾绞痛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刘丰 魏尧 +5 位作者 邓超 宋明霞 方秀鹏 唐华 戚与仪 郑闽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4期3708-3713,共6页
目的研究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在尿石症急性肾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泌尿系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8例,... 目的研究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在尿石症急性肾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泌尿系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8例,观察组采取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照组则接受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P物质、盐酸哌替啶使用率、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存在时间、组间、交互效应(F_(时间)=130.020,P_(时间)<0.001;F组间=9.030,P_(组间)<0.001;F_(交互)=1291.230,P_(交互)<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中VA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证候积分、GQOLI-74评分及IL-6、CRP、TNF-α、5-羟色胺、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IL-6、CRP、TNF-α、5-羟色胺、P物质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盐酸哌替啶使用率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针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及吲哚美辛栓治疗尿石症急性肾绞痛的效果较理想,可快速降低疼痛,且镇痛作用持久,可促进症状减轻,同时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盐酸哌替啶的使用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症 急性肾绞痛 穴位埋针 氢溴酸山莨菪碱 吲哚美辛
下载PDF
喂养方案对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17
作者 陈可星 刘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喂养方案对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接受吲哚美辛治疗且胎龄<37周的PDA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奶量喂养组(60例)... 目的探究喂养方案对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接受吲哚美辛治疗且胎龄<37周的PDA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奶量喂养组(60例)和高奶量喂养组(6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PDA疗效、治疗前后肺动脉端内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液和尿液中前列腺素E_(2)(PGE_(2))变化。结果低奶量喂养组与高奶量喂养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奶量喂养组与高奶量喂养组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累计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的肺动脉端内径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肺动脉端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74,P<0.05);②两组患儿肺动脉端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1,P<0.05);③两组患儿肺动脉端内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39,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的血液、尿液PGE_(2)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PG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69和8.963,均P<0.05);②两组患儿血液、尿液PGE_(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4和9.754,均P<0.05);③两组患儿血液、尿液PGE_(2)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81和9.276,均P<0.05)。高奶量喂养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奶量喂养组(P<0.05)。结论喂养方案不影响吲哚美辛治疗PDA早产儿效果,但低奶量喂养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喂养方案 吲哚美辛 早产儿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单志斌 林丽香 +3 位作者 严子建 周立群 曾海波 梁明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901-2905,共5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且行TACE治疗的50例晚期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且行TACE治疗的50例晚期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ACE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临床症状评分、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TBIL水平分别为(40.14±11.58)U/L、(40.02±7.57)U/L、(67.20±12.55)U/L、(10.36±2.1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1±10.62)U/L、(45.15±9.63)U/L、(72.09±14.10)U/L、(13.01±2.3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泻、发热的症状评分分别为(0.55±0.18)分、(0.62±0.17)分、(0.50±0.15)分、(0.55±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0.32)分、(0.90±0.25)分、(0.73±0.23)分、(0.91±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8.14±4.06)%、(34.61±2.23)%、(43.64±4.13)%、1.94±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3±3.37)%、(30.32±2.38)%、(37.41±3.92)%、1.41±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略低于对照组的2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00%,略高于对照组的8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PLC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还原型谷胱甘肽 吲哚美辛 肝功能 疗效
下载PDF
吲哚美辛联合头孢他啶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韩曼曼 王桂周 代子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头孢他啶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头孢他啶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随机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吲哚美辛治疗。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胃蠕动次数;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术前后患者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胃肠功能恢复、术后胰腺炎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胃蠕动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2组AMS、WB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术后胰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头孢他啶可以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AMS、WBC,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头孢他啶 首次排气时间 胆总管结石 胰腺炎
下载PDF
吲哚美辛通过恢复自噬流减轻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
20
作者 楼立君 李人龙 +4 位作者 李雁 李静 康晓宇 王向平 潘阳林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究吲哚美辛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将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吲哚美辛组、雨蛙素组、雨蛙素+吲哚美辛组,通过雨蛙素(50μg/kg)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AP模型,雨蛙素+吲哚美辛组在第一次雨蛙素注射前6 ... 目的探究吲哚美辛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将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吲哚美辛组、雨蛙素组、雨蛙素+吲哚美辛组,通过雨蛙素(50μg/kg)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AP模型,雨蛙素+吲哚美辛组在第一次雨蛙素注射前6 h和0.5 h给予2次吲哚美辛(8 mg/kg)腹腔注射。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水平;免疫组化检测髓过氧化物酶阳性(MPO+)细胞数;q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电镜检测各组自噬空泡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与P6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雨蛙素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P<0.05);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明显升高(P<0.05);MPO+细胞数及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自噬空泡增多,LC3-Ⅱ与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雨蛙素组相比,雨蛙素+吲哚美辛组胰腺组织炎症样变减轻,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与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MPO+细胞数及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异常堆积的自噬空泡减少,LC3-Ⅱ与P62蛋白的表达也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吲哚美辛可以减轻雨蛙素诱导的小鼠胰腺组织损伤并改善AP时受损的自噬流,提示吲哚美辛可能通过恢复受损的自噬流发挥其对小鼠A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吲哚美辛 雨蛙素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