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人黄斑部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朝霞 郭希让 尹卫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眼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  ( 1)ICGA最早荧光出现时 ,脉络膜动脉在黄斑部最早荧光充盈 ,可在黄斑中心上下方或上下外侧方 ,也可与视盘周围脉络膜动脉同... 目的 研究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对 5 0例正常人眼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结果  ( 1)ICGA最早荧光出现时 ,脉络膜动脉在黄斑部最早荧光充盈 ,可在黄斑中心上下方或上下外侧方 ,也可与视盘周围脉络膜动脉同时充盈 ,血管呈树状外观。 ( 2 )ICGA强荧光时期黄斑部可表现黄斑中心非强荧光区或横贯黄斑的水平非强荧光带 ( 32眼 ,占 6 4% ) ;也可表现黄斑部与眼底后部融为一体的强荧光 ( 18眼 ,占 36 % )。 ( 3)ICGA荧光减弱期到荧光消退期 ,黄斑部渐呈现相对圆形低荧光暗区。结论 眼底黄斑部脉络膜动脉血流灌注最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 黄斑部 脉络膜 血循环 ICGA
下载PDF
荧光素纳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小秋 黄颖 +3 位作者 郑燕 周容 周挺业 林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5-91,共7页
目的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475例患者... 目的分析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ICGA)的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过敏试验结果阴性并行FFA和ICGA检查的31475例患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检查项目、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种类、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共467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轻度4367例(13.87%),中度277例(0.90%),重度22例(0.07%)。95.7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 min内。行FFA检查患者4125例出现不良反应,轻度3813例、中度277例、重度22例、未记录严重程度13例。FAA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ICGA检查患者73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ICGA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FFA和ICGA患者481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联合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试验无法完全预测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FFA和ICGA的不良反应,不同疾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不同,需要更加重视年轻患者和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疾病在造影开始后1 h内的检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 绿/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3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保护乳房皮瓣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史源 刘家才 +1 位作者 王晶 牛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3-0057,共5页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前治疗。在手术后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随访两个月,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瓣坏死发生几率,经济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几率较低结果显著,P<0.05。观察组经济费用低同时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P<0.05。结论 在对乳房切除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方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血管造影 乳房皮瓣 应用价值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绿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分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左成果 文峰 +4 位作者 黄时洲 罗光伟 阎宏 李猛 陈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 分析黄斑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在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中的不同渗漏亚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确诊为PCV的137例144只患眼进行ICGA渗漏状态的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 在144... 目的 分析黄斑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在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中的不同渗漏亚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ICGA确诊为PCV的137例144只患眼进行ICGA渗漏状态的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 在144只PCV患眼的ICGA中,110只眼出现晚期染料渗漏(渗漏型,76%).渗漏型又可分为三个亚型:息肉灶渗漏型(47只眼,42.7%)、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渗漏型(14只眼,12.7%)和混合渗漏型(49只眼,44.5%).其他34只眼显示出晚期病灶的消退和(或)呈冲刷现象(消退型,24%).在渗漏型中,色素上皮脱离(PED)、最佳矫正视力(BCVA)〈0.1及陈旧性视网膜下出血的比例分别为56.4%(62只眼),19.1%(21只眼)和4.6%(5只眼);消退型相应比例分别为8.8%(3只眼)、50%(17只眼)和38.2%(13只眼)(P〈0.001),同时消退型的病程显著长于渗漏型(P〈0.001).结论 在ICGA中可以观察PCV病灶的晚期渗漏及消退现象,其中以渗漏型居多.混合性渗漏是渗漏型中最常见的亚型.渗漏型多表现PED,较好的BCVA以及较短的病程,而消退型则更易表现视网膜下陈旧性出血、较差的BCVA以及较长的病程.这可能提示前者为活动性病灶或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而后者则为静止性病灶或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绿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兆安 滕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5-436,共2页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986例患者进行混和造影,按体重同时注射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2种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58... 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986例患者进行混和造影,按体重同时注射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2种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58%。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绝大多数在造影开始的5min内。其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造影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造影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轻中度而且不留后遗症,两者合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使用荧光素钠或吲哚菁绿造影不良反应相似。仔细观察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对提高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 绿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庆彬 徐蓉 +2 位作者 龙奎 董文志 孙翊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549-553,共5页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因肝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CG荧...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因肝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组(n=31)及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n=36)。结果 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组比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486.3±215.4)mL vs (918.5±351.6)mL],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更短[(23.5±8.7)d vs (32.7±11.4)d],手术时间更短[(165±52)min vs (216±46)min],住院时间更短[(7.5±2.3)d vs(9.1±1.8)d],住院总费用更低[(3.25±0.74)万元vs (5.29±1.18)万元],膈下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出血及胆漏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4/31 vs 13/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拔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相比,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膈下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出血及胆漏等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肿瘤剥除术 规则性肝切除术 绿
下载PDF
荧光素钠/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义明 于倩 +1 位作者 郭鑫 白凤芝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FFA/ICGA)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荧光素钠""吲哚菁绿""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FFA/ICGA)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寻找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荧光素钠""吲哚菁绿""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7篇文献,得到符合标准的不良反应病例247例,进行资料的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 FFA/ICGA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其中男84例(56.00%),女66例(44.00%);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低;97.17%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5 min内;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45.08%)、呼吸系统损害(32.0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75%),临床表现以恶心(79例次)、呕吐(63例次)及鼻咽部不适(74例次)最常见;轻度不良反应占93.93%,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分别占4.05%和2.02%;过敏试验无法预测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FFA/ICGA是较安全的临床造影技术。FFA/ICGA不良反应发生速度快,必须重视造影开始后1 h内的监测,制订不良反应应对预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绿 眼底血管造影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操作与护理配合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慧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通过397例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nangiographyofthefundus,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的护理操... 通过397例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nangiographyofthefundus,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的护理操作体会,对造影的原理、意义进行了介绍,对造影前的准备、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眼底血管造影 护理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
11
作者 杨洪超 孟超 +1 位作者 聂耳 谢满意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06-810,共5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近闭塞颈动脉(狭窄程度≥95%)患者,共6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近闭塞颈动脉(狭窄程度≥95%)患者,共6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颈动脉切开前是否使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将患者分为吲哚菁绿组(ICG组)和非吲哚菁绿组(非ICG组)。患者术前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有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G组术中在颈动脉切开前使用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观察颈动脉内斑块的近端和远端,剥脱斑块缝合颈动脉后再次造影判断颈动脉斑块清除及通畅情况,术后7 d内再行头颈CTA复查。比较2组识别颈动脉斑块近端和远端的效果和预后。结果 66例患者中,ICG组35例,非ICG组3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中识别斑块近端32例、识别斑块远端29例;非ICG组中识别斑块近端12例、识别斑块远端9例。ICG组识别斑块近端和远端的效果好于非IC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头颈CTA显示7例患者属于高位颈动脉狭窄,62例患者术中切除斑块缝合血管后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斑块清除、血流通畅。术后3例患者出现脑梗塞,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63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症状。结论 吲哚菁绿视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近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识别效果良好,在术中能够判断血管狭窄部位、斑块切除和血管通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手术操作,是一种改善手术效果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近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绿 血管造影 预后
下载PDF
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汉萍 邹桂芬 王峥嵘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44-45,共2页
对 6 5例行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精心护理 ,结果病人配合协调 ,检查顺利 ,使诊断明确 。
关键词 眼底血管造影 绿 护理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辅助下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刁艺 陈永刚 +1 位作者 刘丙丽 董楠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 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分析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下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0月收治入院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基线治疗,均等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 目的 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分析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下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0月收治入院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基线治疗,均等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监测措施,实验组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监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MMT和CBV高于对照组,CBF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够保证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术中辅助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具有实时、精细、可重复、安全性高等特点,是提高动脉瘤夹闭术成功率及改善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荧光造影 脑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树军 杨林青 +1 位作者 王根生 王艳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3期0025-0025,共1页
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3200例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200例患者中,18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9%;其中... 探讨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3200例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200例患者中,18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9%;其中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发生不良反应170例,荧光素钠联合吲哚菁绿同步造影发生不良反应 19例。150例为恶心呕吐,所占比例为79.36%,2例胸闷气急晕厥,所占比例为1.06%,37例皮肤荨麻疹,所占比例为19.58%。从开始注射药物到完成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注射药物1min后,年龄越小,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越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应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前,口服镇静抗过敏药物,做好护理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检查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钠 绿 眼底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宫媛媛 王卫峻 +2 位作者 严正 吴星伟 吴颍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观察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特征。方法 选择交感性眼炎患者6例(6只眼),进行FFA与ICGA的同步造影,并随访3月至2年。结果... 目的 观察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特征。方法 选择交感性眼炎患者6例(6只眼),进行FFA与ICGA的同步造影,并随访3月至2年。结果 初发病者FFA可出现视盘高荧光渗漏或荧光染色,黄斑暗区扩大,ICGA早期有脉络膜血管扩张,中后期有片状低荧光,或环以高荧光带。治疗后,FFA的渗漏灶可以很快消失,有透荧灶出现,ICGA则改变不明显,上述病灶仍存在,可出现多灶性的低荧光区,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交感性眼炎主要表现为脉络膜炎。ICGA可更客观地反映交感性眼炎诊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性眼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绿血管造影 ICGA 荧光渗漏 脉络膜炎 green FFA 同步造影 荧光染色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荧光素和吲哚菁绿同步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韩 萍杭州 王 竞 +2 位作者 莫建峰 李毓敏 李润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明确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在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HRA),对82例RVO患者进行同步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ICGA检查。结果(1)82例RVO在ICGA的全过程中均可清晰地看... 目的 明确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在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HRA),对82例RVO患者进行同步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ICGA检查。结果(1)82例RVO在ICGA的全过程中均可清晰地看到视网膜血管充盈情况,14例因出血较多FFA中看不清血管充盈情况。(2)64例ICGA可见阻塞区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瘤状扩张,其中有12例因出血较多FFA中看不清。(3)分枝静脉阻塞病例,ICGA比FFA更清楚地观察到动静脉交叉压迫情况,有6例在阻塞点静脉内可见到栓子存在。(4)FFA有2例,ICGA有8例可见到脉络膜血管扩张,2例可见脉络膜充盈缺损。结论 将ICGA与FFA结合用于RVO检查比单纯FFA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荧光素血管造影 绿 眼底血管造影 RVO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驰原 吴伟 +6 位作者 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成惠林 谢韡 潘云曦 孙康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术中行ICG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16例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手术切除动脉瘤,3例行动脉瘤切除或孤立+血管重建术。术中造影时,将即时稀...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术中行ICG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16例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手术切除动脉瘤,3例行动脉瘤切除或孤立+血管重建术。术中造影时,将即时稀释的对比剂(25mg的ICG加入到2ml注射用水中)一次性快速注入肘静脉,荧光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造影血管。术后行DSA造影。评价术中ICG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结果16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中,1例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患者,夹闭后ICG造影发现动脉瘤残余,经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ICG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后术中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造影证实无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术中ICG造影发现动脉瘤内完全血栓形成,载瘤动脉近端闭塞,远端通过血管吻合支供血,遂术中决定行动脉瘤切除术。3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血管重建手术患者中,2例术中ICG造影证实吻合口通畅,远端血供良好;1例术中造影发现吻合口功能不良,但同侧额叶脑组织供血良好,故未进一步调整吻合口,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DSA证实同侧大脑中动脉侧支供血。16例术后行DSA检查者,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术中监测动脉瘤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及吻合血管是否通畅的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 绿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驰原 史继新 +4 位作者 王汉东 杭春华 谢伟 孙康健 吴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369-371,378,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术中应用ICG显示畸形血管、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评价术中ICG造影在手术中的作...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术中应用ICG显示畸形血管、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评价术中ICG造影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本组5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其中脑动静脉畸形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5例患者均接受了脑血管畸形切除术。2例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在切除畸形团前进行了术中ICG血管造影,清晰显示出畸形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中应用ICG造影确定了瘘口的位置,成功地阻断瘘口。患者术后复查DSA,证实畸形血管均被完全切除,正常血管得到保留。结论术中ICG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明确脑血管畸形的状况,指导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研究支持在脑血管畸形手术中常规应用ICG脑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绿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笳 熊蕾 +5 位作者 郑玉萍 姚静 刘倩影 廖丁莹 刘子瑶 姚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荧光素血管造影 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缪洪平 唐俊 +4 位作者 牛胤 林江凯 陈志 冯华 朱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785-3787,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50例术中应用荧光血管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后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和(或)...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50例术中应用荧光血管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后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格拉斯哥(GOS)评分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颈残留3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血管狭窄各1例,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假阴性"2例,均根据情况调整动脉瘤夹,再次荧光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复查CTA和(或)DSA证实术中荧光血管造影结果。随访40例患者(3~6个月)GOS评分5分30例,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对于术中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通畅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