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金瓶梅词话》的因果句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许仰民
-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74-80,共7页
-
文摘
汉语的因果复句出现很早,它的发展同其他复句一样主要表现在逻辑关系的复杂化和关联词的使用及其复音化上。从关联词上来考察,《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的因果复句分两类:无关联词与有关联词。无关联词因果词,如:第10回:“众人见花子虚乃是内臣家勤儿,手里使钱撒漫,都乱撮合他,在院中请表子,整三五夜不归家”;第12回:“都是日前和李娇儿、孙雪娥两个有言语,平白把我的小厮扎罚子”;
-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李娇儿
孙雪娥
因果复句
三五夜
李瓶儿
如意儿
孟玉楼
大官人
吴典恩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金瓶梅》人物行为的伦理思考
- 2
-
-
作者
毛忠贤
-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5-70,共6页
-
文摘
《金瓶梅》主人公西门庆及其周围的人物,一个个都是唯利是图、任性纵欲与传统道德文明几乎绝缘的半人半兽。他们的行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剧变,表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共同的规律。作者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现实主义的描写,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想就小说所展示的人物行为,围绕商品交换原则的扩张、传统道德的沦亡及其背景、原因,对《金瓶梅》的思想认识价值,发表一点粗浅看法。
-
关键词
人物行为
伦理道德观念
认识价值
吴月娘
伦理思考
道德文明
宋乔年
吴典恩
韩道国
宋惠莲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 3
-
-
作者
梅桐生
-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67-70,共4页
-
文摘
讽刺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来源久远。先秦寓言中,已有不少讽刺作品。小说方面,《西游记》开始显露了幽默的讽刺锋芒,然而与《西游记》差不多同时问世的《金瓶梅》已相当成功地用了讽刺手法,它为以后《儒林外史》这样杰出的具有强烈讽刺色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
-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
讽刺手法
小说史
王三官
李瓶儿
韩道国
讽刺文学
张二官
吴典恩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应伯爵论
- 4
-
-
作者
林文山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6-82,37,共8页
-
文摘
“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资料。”(郑振铎)诚然,诚然。中国社会史,很大一部分是形形色色的西门庆为非作歹的历史。一朵乌云形成不了一个黑暗的天空。西门庆不是孤立现象。他只不过是黑暗社会中一个不可低估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上面,有杨戬、蔡京、李邦彦这批官僚佞臣做后台;在他身边,又有着一批伙计、媒婆和打手、帮闲之类的社会渣滓为他奔走献策。这些人,加上那一批被西门庆蹂躏而不以为耻的妇女,构成了一张黑黝黝的网,一个使人窒息,使人迷惘的黑幕。在这当中,有一位应伯爵。
-
关键词
文学里
使人
杨戬
中国社会史
李邦彦
李瓶儿
吴典恩
十兄弟
吴月娘
克雷洛夫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金瓶梅》:西门庆发家的营生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郭建
-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教授
-
出处
《法律与生活》
2008年第1期54-55,共2页
-
文摘
西门庆的主业是什么西门庆是《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名著共有的重要角色,已经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恶霸商人的典型形象。西门庆究竟是靠什么营生发的家,《水浒传》里语焉不详。第二十四回首次介绍西门庆时,说他是个"破落户财主",在县衙前开个生药铺,"近来暴发迹",但并没有说明西门庆暴发的缘由。王婆在向潘金莲介绍西门庆时,也只是说他是生药铺铺主,
-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吴典恩
鸳鸯针
孟玉楼
美妾
《歧路灯》
衙前
典史
廷璧
清中期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剖析《金瓶梅》人物的力作——读《金瓶梅人物谱》
- 6
-
-
作者
广田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1期36-37,共2页
-
文摘
对古典说部《金瓶梅》的研究,被人们称为“金学”。近些年来,它已比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显得更有势头。如今,“金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从成书、版本、作者等发展到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的探讨。有关《金瓶梅》的学术新著,在书市中常能见到。 在众多的“金学”新著中,石昌渝和尹恭弘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金瓶梅人物谱》令人瞩目。人所尽知,小说是由人物、环境、故事。
-
关键词
金学
古籍出版社
宋惠莲
李瓶儿
宋乔年
艺术描写
庞春梅
晚明社会
吴典恩
蔡蕴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