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归化策略研究——以余光中、吴劳、海观的《老人与海》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学军 刘晨韵 +1 位作者 吴伊娴 何香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在《老人与海》的汉译本中,余光中的归化程度最强,大致在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出现典型的静态语言且中国文化里有对应物、主语非人、多形容词等情况下使用归化策略,以增加译本的可读性。海观的翻译比较忠实于原文,但掺杂了很多口语化的表... 在《老人与海》的汉译本中,余光中的归化程度最强,大致在暗含因果逻辑关系、出现典型的静态语言且中国文化里有对应物、主语非人、多形容词等情况下使用归化策略,以增加译本的可读性。海观的翻译比较忠实于原文,但掺杂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述,使得译文在更加流畅的同时也弱化了原文本简洁有力的特点。吴劳更加尊崇原文,对原文语言风格的还原较为准确,在塑造硬汉形象上具有明显优势。余光中的译文富含自己的表述风格,词汇丰富,行文细腻,在表现敬畏、热爱自然方面略胜一筹,但是修饰成分过多,比之原文过于华丽,与原文简明扼要的风格韵味有些许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 翻译归化策略 余光中 海观 吴劳 《老人与海》汉译本
下载PDF
吴劳汉译本《老人与海》的译者主体性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玉强 李淑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13期1-4,共4页
谈论起美国著名小说,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老人与海》,它有很多中文译本,在这里笔者选择了吴劳翻译的中文版《老人与海》,以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为依托,进行译者主体性的例证和研究。
关键词 斯坦纳 翻译四步骤 吴劳 《老人与海》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张爱玲、吴劳《老人与海》文化词汇译风比较研究
3
作者 袁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49-50,共2页
富含文化词汇是世界名著《老人与海》的词汇特色。以张爱玲和吴劳翻译版本的《老人与海》文本为研究对象,列举实例,依次从美国文化词汇和西班牙语文化词汇两方面分析两人对其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指出两者的翻译在译本、译风上的异同,探寻... 富含文化词汇是世界名著《老人与海》的词汇特色。以张爱玲和吴劳翻译版本的《老人与海》文本为研究对象,列举实例,依次从美国文化词汇和西班牙语文化词汇两方面分析两人对其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指出两者的翻译在译本、译风上的异同,探寻两者在不同翻译视角下处理文化词汇的不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吴劳 《老人与海》 文化词汇 译风
下载PDF
鲁艺星火 百年沧桑——吴劳的视觉传达与展示设计艺术思想研究
4
作者 姚嘉瑞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6-101,共6页
目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活动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设计艺术工作者,在聚焦沃渣、力群、张仃、王琦、古元等热点对象的研究背景下,开展针对吴劳的视觉传达与展示设计艺术横向拓展研究。方法:“陕北十三年”的战乱与动... 目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活动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设计艺术工作者,在聚焦沃渣、力群、张仃、王琦、古元等热点对象的研究背景下,开展针对吴劳的视觉传达与展示设计艺术横向拓展研究。方法:“陕北十三年”的战乱与动荡导致吴劳的诸多艺术原作或毁于侵略者的炮火,或流离失散于民间,针对保存至今的视觉传达作品与展示设计资料,通过图像学分析的途径梳理其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结果:除《吴劳文集》,以及吴劳去世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个别学者的悼念文稿之外,形成了完善的关于吴劳的视觉传达与展示设计艺术思想的研究成果。结论:吴劳投身鲁迅艺术学院,参加抗日战争,服务解放战争,直至献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服务国家不同历史阶段需求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其艺术思想呈现出由为人民服务向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转型与升华特征,亦从侧面反映出了新中国设计艺术的一代先贤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发展成为功勋艺术家的共性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劳 延安鲁艺 视觉传达 展示设计 艺术思想
原文传递
吴劳年表
5
作者 郭秋惠(整理)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3,共2页
1916年1月16日 生于浙江义乌下湾村。原名吴高炉、吴尚清,号高卢。1924-1929年就读义乌湾水初级小学、平畴萃英小学。
关键词 吴劳 中央工艺美院 教师 个人 生平简介
原文传递
“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5,共9页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载的内容为诸侯国君的辞语。使臣多以衔君命自重,故而外交辞令称为"命"。"命"应该从属于"列国之语"。"吴命"应该属于原始的"吴语",是《国语·吴语》的史料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 “命” “语”
下载PDF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两个译本的比较
7
作者 赵亚珉 伍晨 《现代语文》 2018年第1期156-158,共3页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鉴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迄今为止《老人与海》已经有几十种译本,不同的译本之间风格各异、相映生辉。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鉴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迄今为止《老人与海》已经有几十种译本,不同的译本之间风格各异、相映生辉。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文体等三个层面,就吴劳和海观两位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存在的差异及得失,以期对文学翻译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吴劳 海观 功能对等 比较
下载PDF
“性本善”的先生
8
作者 罗真如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68,共1页
吴劳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善良的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永远怀念他。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菩”,而吴劳先生的一生,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他是从人之初到人之终,一生都是“性本善”。
关键词 吴劳 高校 美术专业 教师 个人
原文传递
至仁至勇的良师
9
作者 冯梅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69,共1页
二零零九年末的冬日,惊闻吴劳先生仙逝的噩耗,顿时倍感痛惜,许多有关先生的往事也——浮上心头。
关键词 吴劳 教师 高校 个人
原文传递
一位锦衣夜行的“乡贤”
10
作者 杭间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1,共2页
吴劳先生活了94岁,去年年底离去了,这是一个民间说的“成仙”的年龄,我听到消息时就想,先生上了天堂。所以我在去看吴师母赵昔先生的时候,没有悲痛而是很平静地对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她说:按我家乡人的说法,吴先生的故去,是一... 吴劳先生活了94岁,去年年底离去了,这是一个民间说的“成仙”的年龄,我听到消息时就想,先生上了天堂。所以我在去看吴师母赵昔先生的时候,没有悲痛而是很平静地对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她说:按我家乡人的说法,吴先生的故去,是一种“喜丧”,师母只需保重自己便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劳 中央工艺美院 教师 个人
原文传递
识途的老马
11
作者 陈汉民(口述) 朱亮(记录整理)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0,共1页
吴劳再次来到中央工艺美院工作是在“反右”的时候,算是临危受命吧。那个时候,“反右”的政治气氛很浓郁,但他来了以后很平静,没有出现那种要清查“右派”的慷慨激昂的腔调。作为党内专家——他是“老延安”嘛——也没有给这场运动... 吴劳再次来到中央工艺美院工作是在“反右”的时候,算是临危受命吧。那个时候,“反右”的政治气氛很浓郁,但他来了以后很平静,没有出现那种要清查“右派”的慷慨激昂的腔调。作为党内专家——他是“老延安”嘛——也没有给这场运动加油添醋,反而处处在淡化。他话不多但很有想法,有自己的观点。虽然做人本分,但决不随声附和,做事做人有自己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劳 中央工艺美院 教师 个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