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所记之吴太伯及寓含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兴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4-38,42,共6页
太伯让国奔荆蛮 ,建立句吴 ,传布北方先进文化 ,为人所称颂。《史记》创立“世家”体例 ,《吴太伯世家》列为第一 ,使太伯事迹之记载更加完善、充实 ,使其形象更加完美、高大。其中寓含了司马迁对“义”、国家、文化等观念之认识。
关键词 史记 吴太伯世家 太伯
下载PDF
《史记》援引《左传》方式及原因-以“吴太伯世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靳超 《俪人(教师)》 2014年第22期213-214,共2页
《史记》作为史书,它的记事源自史实,不能凭空臆造.从《史记·吴太伯世家》的篇章形式来看,这是一篇有着编年体痕迹的文章.本文以《史记·吴太伯世家》取材的角度为例来探究其援引《左传》的方式和思想倾向.《史记》较多的篇幅... 《史记》作为史书,它的记事源自史实,不能凭空臆造.从《史记·吴太伯世家》的篇章形式来看,这是一篇有着编年体痕迹的文章.本文以《史记·吴太伯世家》取材的角度为例来探究其援引《左传》的方式和思想倾向.《史记》较多的篇幅是直接引用,本文主要是就事件的处理方式进行探究,现以吴太伯世家为例来探究其特点.关于援引方式主要从精简、整合、整合三个方面来探究.关于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大一统思想和史料获取途径的角度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左传 吴太伯世家
下载PDF
《史记吴太伯世家疏证》序
3
作者 张学锋 《苏州文博论丛》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司马迁撰《史记》一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外,作为人物传记的本纪、世家、列传计一百十二篇。与后世历代纪传体史书相比,司马迁在作为主权者传记的帝王《本纪》和作为个人传记的《列传》之间安排了《世家》,专门记述封建诸侯的... 司马迁撰《史记》一百三十篇,除十《表》、八《书》外,作为人物传记的本纪、世家、列传计一百十二篇。与后世历代纪传体史书相比,司马迁在作为主权者传记的帝王《本纪》和作为个人传记的《列传》之间安排了《世家》,专门记述封建诸侯的世系。三十篇《世家》中,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西周以来传统的封建世家群体,计有吴、齐、鲁、燕等十六家,这些诸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发展成割据一方的强国;另一类是从第十八篇的《外戚世家》到最后一篇的《三王世家》,记录的对象主要是西汉建国后部分恢复封建制时出现的王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割据一方 个人传记 人物传记 吴太伯 纪传体史书 《书》 封建制
原文传递
论太伯奔吴的历史贡献
4
作者 唐茂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太伯 吴太伯世家 文身断发 荆蛮 生产技术 太湖地区 断发文身 司马迁 越春秋》 江南地区
下载PDF
太伯何曾奔吴立国 被引量:1
5
作者 龚维英 《浙江学刊》 1988年第1期101-102,36,共3页
太伯、仲雍奔吴这件史事,实在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的越的先人是“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一般无稽,顶多见之于民间传说或稗官野史,不足信据。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谓“纵或少... 太伯、仲雍奔吴这件史事,实在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的越的先人是“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一般无稽,顶多见之于民间传说或稗官野史,不足信据。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谓“纵或少康别有子季杼,自当封于中土,如封少子曲烈于鄫之比,奈何屏置蛮荒,令其文身断发乎?”这个疑问是有道理的。太伯、仲雍离开周族“老家”,远徙异土,确有其事。然并非揣摩父亲古公亶父(太王)的心意,打算立老三季历(因为“季历贤,而有圣子昌”,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而是另有原因。太伯兄弟之窜,是避祸,并非让贤。“让”国云云,实在太多沾染了后来儒家的理想色彩,如孔丘所言:“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就是这位老夫子为了宣传自己的一套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仲雍 史记 政治理想 越王勾践 周文王 左传 世家 越春秋 清代学者
下载PDF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与虞山文化的缘起
6
作者 陈启蛰 《当代中国画》 2007年第11期74-74,共1页
巫咸是商初承接上古虞山"神怪"文化的重要人物,而历史上奠定后来虞山文化大体框架的事件却是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朝后期开始的。与巫咸北上传入巫术文化相反的是,这一次却是北人南来,"变易风俗,民化其政"。据《吴越... 巫咸是商初承接上古虞山"神怪"文化的重要人物,而历史上奠定后来虞山文化大体框架的事件却是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朝后期开始的。与巫咸北上传入巫术文化相反的是,这一次却是北人南来,"变易风俗,民化其政"。据《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记载,吴地祖先—吴泰伯(或作太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太伯 仲雍 越春秋 巫术文化 巫咸 北人 季历 古虞 寿梦 晋献公
原文传递
太伯奔吴与先吴史事试探——从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图象文字推论周代吴国前期情况
7
作者 刘蕙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4-78,共5页
吴国前期,即吴太伯至吴王阖闾前后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文献无征”。只有《史记·吴太伯世家》开始有一点记载,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吴太伯传》稍详。此外如《春秋左氏传》、《国语·吴语》以及《越绝书》等仅写吴王阖闾... 吴国前期,即吴太伯至吴王阖闾前后一段历史,可以说是“文献无征”。只有《史记·吴太伯世家》开始有一点记载,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吴太伯传》稍详。此外如《春秋左氏传》、《国语·吴语》以及《越绝书》等仅写吴王阖闾、夫差和越王允常、勾践间的斗争事实,而无先吴史事。 本世纪五十年代,我来到福建师范学院。偶与福建文管会秘书韩阅书同志谈福建省文物普查的情况。说到在福建华安县汰内乡汰溪仙字潭上有一段摩崖石刻,像画又像字,历来认为是仙人的笔迹,故称仙篆,地名取为仙字潭。《漳州府志》记载说此刻石韩愈曾看过,韩文公翻译说是:“诏还视文鲤鱼天公卑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不知何据?也不知何意?直至193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福建华安 民族部落 摩崖石刻 史事 荆蛮 文字 衡山 淮夷
下载PDF
古吴钩稽——兼释太伯奔吴与《天问》“南岳是止”
8
作者 邹立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06-107,共2页
吴国是春秋末年大国之一。按《史记》、《墨子》、《荀子》的说法,吴王阖闾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太伯。《史记》说:太伯、仲雍让国于幼弟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奔荆蛮,自号旬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吴国是春秋末年大国之一。按《史记》、《墨子》、《荀子》的说法,吴王阖闾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开国君主是太伯。《史记》说:太伯、仲雍让国于幼弟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奔荆蛮,自号旬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吴太伯世家》)。太伯所奔之荆蛮,原来一般均解释为今之江南吴地。清人崔述《丰镐考信录》首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仲雍 考信录 史记 荆蛮 部落 周文王 甲骨卜辞 江南
下载PDF
从青铜器铭文论吴国的国名 被引量:8
9
作者 曹锦炎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6期207-208,66,共3页
一、吴国的国名及由来吴国国名,史籍记载历来作“吴”,见于《春秋》经、传和《国语》、《战国策》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他如先秦典籍,也作“吴”,如《周礼·考工记》:“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吴粤之金、锡... 一、吴国的国名及由来吴国国名,史籍记载历来作“吴”,见于《春秋》经、传和《国语》、《战国策》以及《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他如先秦典籍,也作“吴”,如《周礼·考工记》:“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楚辞·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是其例.秦汉典籍也作“吴”,如《吕氏春秋》、《淮南子》等,70年代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也作“吴”.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差 青铜器铭文 吴太伯世家 文物 东南文化 荆蛮 吉金
下载PDF
评王明珂的《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故事》
10
作者 段春娥 《闽台缘》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吴太伯奔吴的记载,吴太伯也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那么太伯究竟是不是吴国的开拓者。针对此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宜候夨簋等出土文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台湾学者王...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吴太伯奔吴的记载,吴太伯也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那么太伯究竟是不是吴国的开拓者。针对此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宜候夨簋等出土文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台湾学者王明珂先生在《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第九章《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故事》中首先对有关"太伯奔吴"的两种考古学证据提出了质疑,进而从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角度对太伯奔吴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苏南吴国曾假借华夏祖先而成为华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宜候夨簋 族群认同 华夏化
原文传递
“句吴”名义考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0-65,70,共7页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蛮句 攻[虚攵] 夷言 吴太伯 王夫差
下载PDF
《吴越春秋》“内吴外越”之我见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其桢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1期50-60,共11页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撰写的一部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史事,特别是关于吴越争霸情况的著作。尽管史家对其有“不类汉文”①、“其字句间或似小说家”②的评说,但由于其史料丰富,具有补充正史不足的价值,且“词颇丰蔚”③,因而仍...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撰写的一部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史事,特别是关于吴越争霸情况的著作。尽管史家对其有“不类汉文”①、“其字句间或似小说家”②的评说,但由于其史料丰富,具有补充正史不足的价值,且“词颇丰蔚”③,因而仍历来颇受重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汉魏丛书》等均收有本书,成为历代学者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春秋》 《国语》 四部备要 历代学者 伍子 遗闻逸事 赵晔 越绝书 吴太伯 汉魏
下载PDF
先秦吴国建立相关问题辨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振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3-158,共6页
本文就史学界对吴国建立的疑义分别作了论证:(1)关于《史记.吴世家》的记载无古籍的依据一说,历举本证、他证十余条确凿的史料,证实《吴世家》所记,是持之有故的,是可信的。(2)太伯的先世,即古公的迁徙周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所得,... 本文就史学界对吴国建立的疑义分别作了论证:(1)关于《史记.吴世家》的记载无古籍的依据一说,历举本证、他证十余条确凿的史料,证实《吴世家》所记,是持之有故的,是可信的。(2)太伯的先世,即古公的迁徙周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所得,都有力地证明今周原存在先周文化,周太王由迁至岐下是无可置疑的。(3)南吴和北虞的关系。周章和虞仲同时受封,一封在夷蛮之吴,一封于周之北故夏虞。各不相干,也没有孰先孰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夏虚 二重证据
下载PDF
虞国、勾吴国、虞族南迁和泰伯奔吴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振康 《江南论坛》 2013年第9期59-61,共3页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伯 南迁 吴太伯 司马迁 史学家 荆蛮 世家
下载PDF
略论吴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德祺 《江南论坛》 1994年第4期48-49,共2页
学术界有言:“无锡是吴学的发源地”①。我们所说的吴学,即吴文化学。自人类出现之日起,地球表面除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外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圈。这个圈层覆盖吴地的部分,就是吴文化,其中包括吴地人民从古到今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学术界有言:“无锡是吴学的发源地”①。我们所说的吴学,即吴文化学。自人类出现之日起,地球表面除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外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圈。这个圈层覆盖吴地的部分,就是吴文化,其中包括吴地人民从古到今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吴地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吴地,可根据历史上政区领土和方言分布,以下列四种界域作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大气圈 圈层 吴太伯 文学艺术研究 地球表面 北至
下载PDF
太伯、季札“让王”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锡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
太伯让王是在审视客观形势后所作的明知决择 ,其核心是让贤 ;季札让王忽视了客观形势的变化 ,拘泥于守节 ,其核心是守礼。值得注意的是当吴国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后 ,季札乃墨守旧礼一味退让 ,最终引起宗室相残 ,政权落于贪者。两相比... 太伯让王是在审视客观形势后所作的明知决择 ,其核心是让贤 ;季札让王忽视了客观形势的变化 ,拘泥于守节 ,其核心是守礼。值得注意的是当吴国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后 ,季札乃墨守旧礼一味退让 ,最终引起宗室相残 ,政权落于贪者。两相比较之下 ,历史的教训是 :太伯让贤 ,让一国而兴两邦 ;季札让贪 ,则让一君至二世而亡。同时在让王的行动中 ,太伯所表现的进退由己 ,所独具的“让贤、开拓、勤奋、创新”的精神 ,已成为吴文化发祥时期的精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太伯 季札 让王精神 宗法制 历史人物评价 让王原因 文化
下载PDF
句吴人姬姓新解
17
作者 周言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1期201-202,共2页
研究吴史吴文化者,多取始于周太伯仲雍东奔立国“句吴”说,因此句吴人姬姓——周室宗亲.(精确地说,句吴统治集团为周家宗亲)由于这是出自史学大师司马迁的笔下(《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人都奉之为圭臬,笔者却不敢视之为信史,略陈管... 研究吴史吴文化者,多取始于周太伯仲雍东奔立国“句吴”说,因此句吴人姬姓——周室宗亲.(精确地说,句吴统治集团为周家宗亲)由于这是出自史学大师司马迁的笔下(《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人都奉之为圭臬,笔者却不敢视之为信史,略陈管见如下:太伯仲雍兄弟奔东吴说是不可靠的.诚然,上古时期民族迁徙是常有的,但少数几个人迁奔如此之远却是绝无“仅有”了.就地理而言,从岐山至太湖之滨即便取直也有三四千里之遥.兄弟二人(至多带少量随从)不要说是出于仁义让位于幼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雍 姬姓 吴太伯世家 周人 宗亲 荆蛮 始祖 要图
下载PDF
有关吴国国君在位年代问题
18
作者 崔恒升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2期241-242,共2页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位年代 国君 中国历史 公元前 《左传》 吴太伯世家 纪年表 历史年表
下载PDF
江南称“吴”考
19
作者 单殿元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中华书局本 江南 《史记·五帝本纪》 吴太伯世家 《论语译注》 《说文解字》 南方方言 杨伯峻 《方言》
下载PDF
吴王僚错金铭文剑
20
作者 刘金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2年第2期49-49,共1页
吴千僚(?-前515年),姬姓,吴氏名僚。其身世诸史记载有所不同,《左传》称他为“州于”,《公羊传》以为他是寿梦庶子,继承了王位。据《史记·吴太伯世家》以及“春秋三传”等历史文献所载,吴王有七位,分别是:吴王寿梦;
关键词 铭文 《公羊传》 《左传》 历史文献 春秋三传 吴太伯 姬姓 世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