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泰昌散文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冬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100,共8页
文章从三部分阐述了吴泰昌散文的价值选择:一是吴泰昌对资料性散文富于历史意义的延续,以资料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手法,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可贵的史料;二是吴泰昌对艺术散文的追求,注重散文我的视角,因而很好地寻找到了散文与小说“写人... 文章从三部分阐述了吴泰昌散文的价值选择:一是吴泰昌对资料性散文富于历史意义的延续,以资料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手法,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可贵的史料;二是吴泰昌对艺术散文的追求,注重散文我的视角,因而很好地寻找到了散文与小说“写人物”的临界角;三是吴泰昌的恋土情结,在大都市唱着村歌,以独特的形式实现“精神返乡”,从而以自己的文化选择,展示着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泰昌 散文 价值取向 文化选择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四千册藏书归乡路——记马鞍山市图书馆“吴泰昌捐书阁”
2
《图书馆工作》 2005年第4期19-19,共1页
五十年前,踌躇满志的十七岁少年吴泰昌,挥别江南的青山绿水,难舍母校当涂中学师友,只身北上,前往全国著名的北大学府攻读……时光如梦,九年后,当年的学子,从北大校园走上了通往文学的路。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回到家乡,怀着一片... 五十年前,踌躇满志的十七岁少年吴泰昌,挥别江南的青山绿水,难舍母校当涂中学师友,只身北上,前往全国著名的北大学府攻读……时光如梦,九年后,当年的学子,从北大校园走上了通往文学的路。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回到家乡,怀着一片赤子之情,带着浓郁、深沉的爱,将自己多年精心收藏的4000册图书无偿捐献给了家乡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图书馆 吴泰昌 马鞍山 捐书 藏书 家乡 深沉
下载PDF
误认钱鍾书的墨迹
3
作者 荣耀祥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6期16-16,共1页
吴泰昌所撰《我认识的钱锺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4月)一书,材料翔实,图文并茂,情感真实,文笔简练,可作传记看。惟其中有一小疵,为存真现作辨正如下。
关键词 钱锺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 墨迹 误认 图文并茂 情感真实 吴泰昌 传记
下载PDF
孙犁与《育德月刊》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宗武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0,共3页
孙犁的文学处女作和他的早期创作,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初中时期完成的,都发表在《育德月刊》上。 晚年,孙犁在回答《文艺报》记者吴泰昌的提问时说:“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保定育德中学的校刊《育德月刊》上,时间大概是1929年。... 孙犁的文学处女作和他的早期创作,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初中时期完成的,都发表在《育德月刊》上。 晚年,孙犁在回答《文艺报》记者吴泰昌的提问时说:“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保定育德中学的校刊《育德月刊》上,时间大概是1929年。……但是那篇小说的题目我忘记了,内容记得是写一家盲人的不幸。我的作品,从同情和怜悯开始,这是值得自己纪念的。第二篇发表的是写一个女戏子的小说,也是写她的不幸的。”在《保定旧事》一文中,又说“我写了韩国志士谋求独立的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德 月刊 孙犁 《文艺报》 早期创作 保定 小说 吴泰昌
原文传递
友人赠书三谈
5
作者 金梅 《文学自由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109,共14页
关键词 叶至善 《我是编辑》 《编辑瘾》 吴泰昌 《梦里沧桑》 散文 徐正伦 《弘一大师诗词全解》 李玲修 《体育之子荣高棠》
原文传递
《我的前辈同辈和晚辈》出版
6
《文学自由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吴泰昌 散文 《我的前辈同辈和晚辈》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一篇不该遗忘的悼文
7
作者 冀勤 《书品》 2001年第6期9-13,共5页
1981年,得知徐调孚先生谢世的消息,我立即告知《文艺报》的吴泰昌同志,他与我同感,认为对这位文学研究会的老成员应当有篇像样儿的悼文。于是他把这一噩耗及时告知叶圣陶先生,不日他便收到叶老的文章《追怀调孚》,遂发表在《文艺... 1981年,得知徐调孚先生谢世的消息,我立即告知《文艺报》的吴泰昌同志,他与我同感,认为对这位文学研究会的老成员应当有篇像样儿的悼文。于是他把这一噩耗及时告知叶圣陶先生,不日他便收到叶老的文章《追怀调孚》,遂发表在《文艺报》1981年的7月号上。中华书局1987年编《回忆中华书局》一书时,可能不知道有此文,故漏收了。今已时隔二十年,我以为它依然是一篇很有深意的悼文,故先照录于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吴泰昌 文学研究会 回忆 文章 发表 叶圣陶 应当 知道 遗忘
原文传递
惜哉! 张恨水
8
作者 邓刚 《海内与海外》 2017年第12期24-25,共2页
多年以前,去黄山参加笔会,路过安徽潜山,同行的作家邓友梅和吴泰昌对我说,走,去看看老同行的故居。汽车开到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前停下,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作家张恨水的故居。也许这里太静太古太偏僻,也许天气有些阴沉要下雨,在此时想... 多年以前,去黄山参加笔会,路过安徽潜山,同行的作家邓友梅和吴泰昌对我说,走,去看看老同行的故居。汽车开到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前停下,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作家张恨水的故居。也许这里太静太古太偏僻,也许天气有些阴沉要下雨,在此时想起已故作家张恨水曾经的辉煌与寂寞,我的心情不仅有点冷缩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吴泰昌 邓友梅 作家 同行 故居 寂寞
原文传递
沈从文的住房问题
9
作者 颜家文 《文学自由谈》 2006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住房问题 沈从文 新华网 吴泰昌 胡耀邦 写信
原文传递
顾景舟的晚年生活
10
作者 徐风 《书摘》 2016年第11期38-41,共4页
顾景舟与文人 1986年,紫砂工艺二厂举办首届紫砂散文节。唐达成、李国文、艾煊、陆文夫、高晓声、林非、郭风、吴泰昌、范培松、苏叶等国内一批著名作家应邀前来,云集蜀山之麓。
关键词 晚年生活 紫砂工艺 著名作家 唐达成 李国文 陆文夫 高晓声 吴泰昌
原文传递
《我认识的朱光潜》出版
11
《文学自由谈》 2008年第4期147-147,共1页
吴泰昌新著《我认识的朱光潜》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新著中,作者怀着深厚的师生之情,追忆与朱光潜几十年的交往,描摹心目中的大师形象。书中还以亲身经历记述了朱光潜与朱自清、沈从文、叶圣陶等人的深厚友谊。在作者的... 吴泰昌新著《我认识的朱光潜》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新著中,作者怀着深厚的师生之情,追忆与朱光潜几十年的交往,描摹心目中的大师形象。书中还以亲身经历记述了朱光潜与朱自清、沈从文、叶圣陶等人的深厚友谊。在作者的家常话语中,美学大师的学术生涯、生活情态与人格魅力得以生动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朱光潜 亲身经历 学术生涯 人格魅力 吴泰昌 朱自清 沈从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