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坤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2-26,共5页
吴芳吉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新诗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较严整的格律。内容丰富,关系国计民生和日常生活,抒情言志... 吴芳吉不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新诗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诗人。他创作现代格律诗52首,分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较严整的格律。内容丰富,关系国计民生和日常生活,抒情言志,情真意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现实主义诗篇,还具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现代格律诗 新诗 齐言体 杂言体
下载PDF
《吴芳吉全集》序——腹有诗书气自华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叔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吴芳吉全集笺注》对著名巴蜀诗人吴芳吉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和笺注,《吴芳吉全集》表现出吴芳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执着追求,抒发了吴芳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当下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不无启迪。
关键词 吴芳吉 作品 民族文化 传承
下载PDF
吴芳吉研究8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杰出的“学衡派”诗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民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吴芳吉的“白屋体”诗歌“以新内容注入旧格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吴芳吉 诗歌 现代文学史 中国 “学衡派”
下载PDF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文学
4
作者 李坤栋 刘国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是卓越的文学革命运动的探索者、革新者,其诗歌理论最为引人注目,在诗歌改革、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要求等几方面都见解独到,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见解具体而精辟。作为一位教育家,在重德育、尊师长、精教法等方...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是卓越的文学革命运动的探索者、革新者,其诗歌理论最为引人注目,在诗歌改革、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要求等几方面都见解独到,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的见解具体而精辟。作为一位教育家,在重德育、尊师长、精教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吴芳吉的理论主张,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新时期文学创作、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爱国诗人 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批评论 诗论 教育论
下载PDF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 被引量:2
5
作者 彭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吴芳吉是20世纪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界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诗歌创作概况、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简析,展示其诗歌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阐释其对于中国现... 吴芳吉是20世纪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界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诗歌创作概况、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简析,展示其诗歌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阐释其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发生的特殊意义及其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现代新诗 发生
下载PDF
胡怀琛与吴芳吉: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
6
作者 卢永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胡怀琛与吴芳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的杰出诗人。改革旧诗、创造新诗的共同志趣,令二人缔结私谊。两人不傍党派门户,共同发出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主张诗不分新旧及文言白话,要在汲取中国古诗的诗学智慧,并借鉴西洋诗歌的艺术精... 胡怀琛与吴芳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的杰出诗人。改革旧诗、创造新诗的共同志趣,令二人缔结私谊。两人不傍党派门户,共同发出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主张诗不分新旧及文言白话,要在汲取中国古诗的诗学智慧,并借鉴西洋诗歌的艺术精髓,使白话新诗走中西融合创新之路。胡怀琛和吴芳吉反对五四早期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张扬新诗的文学本体价值,但两人在五四时期遭遇新旧两派均不认同的尴尬。目前他们的诗学思想价值亦有待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怀琛 吴芳吉 新诗 旧诗 第三种声音
下载PDF
吴芳吉的人生“漂流瓶”
7
作者 程巍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7期79-79,共1页
吴芳吉死于1932年,三年后,其弟子周光午将其1913年回川途中经三峡时所撰《蜀道日记》连载于《国风》杂志第六卷第三四号合刊和第五六号合刊上,并附校阅记云:“此先生民国二年,由宜昌行乞入峡日记,适流落北京之翌年也。先生时年十... 吴芳吉死于1932年,三年后,其弟子周光午将其1913年回川途中经三峡时所撰《蜀道日记》连载于《国风》杂志第六卷第三四号合刊和第五六号合刊上,并附校阅记云:“此先生民国二年,由宜昌行乞入峡日记,适流落北京之翌年也。先生时年十七,笔端情感至富。其所记峡中形胜,及舟行之险,尤可供地理家之参证。先生少年思想,亦可于此窥之。时先生既归白沙,同里有朱葬皇者,方见宠于项城袁氏,声势煊赫,一时无比。乡里为之歇日:‘读书当学朱葬皇,莫学白屋吴家郎。’先生之艰难困顿,盖自此益极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漂流 人生 《国风》 日记
下载PDF
吴芳吉吴宓文学交游论
8
作者 杨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各异,包括刊物的内容、风格、目的各有所重,且吴芳吉是《学衡》重要的撰稿人之一。以二杂志为媒介,两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游:"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以丰硕的文学创作对"新诗"进行探讨;文学批评的"相互琢磨,斯得其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吴宓 现代文学 《学衡》 《湘君》
下载PDF
从吴芳吉白屋体新诗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
9
作者 李坤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关键词 吴芳吉 新诗 白屋体新诗 新诗发展
下载PDF
吴宓、吴芳吉编辑思想比较
10
作者 杨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作为杂志编辑,"学衡派"学者吴宓主编《学衡》和《大公报·文学副刊》,与吴宓"交道义"的"新诗"诗人吴芳吉主编了《新群》和《湘君》。二人基于丰富的编辑实践和对舆论界的熟知,从而其所编辑的杂志有... 作为杂志编辑,"学衡派"学者吴宓主编《学衡》和《大公报·文学副刊》,与吴宓"交道义"的"新诗"诗人吴芳吉主编了《新群》和《湘君》。二人基于丰富的编辑实践和对舆论界的熟知,从而其所编辑的杂志有明确的编辑宗旨和独特的风格,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浸淫,二人非常强调编辑的职业操守,要求以道德为本。当然他们所办的杂志在内容和风格上又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吴宓 编辑思想 比较
下载PDF
民族气骨与传统诗教——论吴芳吉湖南时期的文学活动
11
作者 张弛 《云梦学刊》 2020年第6期116-124,共9页
白屋诗人吴芳吉1920年至1925年在长沙任教,适逢湖南"自治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在湖南发酵。通过追溯屈子遗风,提倡近代以黄兴、蔡锷为代表的湘人气骨,吴芳吉尝试着从湖湘文化传统和精神中寻找补救中国现实积弊的传统资源。同时... 白屋诗人吴芳吉1920年至1925年在长沙任教,适逢湖南"自治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在湖南发酵。通过追溯屈子遗风,提倡近代以黄兴、蔡锷为代表的湘人气骨,吴芳吉尝试着从湖湘文化传统和精神中寻找补救中国现实积弊的传统资源。同时,反思激进政治运动、创办《湘君》杂志等活动,也反映出其以"温柔敦厚"诗教匡正人心、改良文化的努力,并最终以诗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了吴芳吉个人对于现代湖南乃至中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湖南“自治运动” 屈子 湘人气骨 诗教
下载PDF
困败人生新旧诗——白屋诗人吴芳吉简论
12
作者 单正平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1期92-100,共9页
吴芳吉是现代极具代表性的旧体诗人之一,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丰富多样诗作,生前的艰辛困顿和身后的寂寞无闻,都是旧文化、旧道德、旧诗文在百年现代化大潮中日益破败衰亡而又努力挣扎图存的典型表现。吴芳吉的民本主义立场,民族主义情感... 吴芳吉是现代极具代表性的旧体诗人之一,他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丰富多样诗作,生前的艰辛困顿和身后的寂寞无闻,都是旧文化、旧道德、旧诗文在百年现代化大潮中日益破败衰亡而又努力挣扎图存的典型表现。吴芳吉的民本主义立场,民族主义情感,传统儒家的道德操守,力图坚守传统的教育理想以及推陈出新的诗歌创作,都是理解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民本 民族 道德
下载PDF
论吴芳吉的戏剧创作
13
作者 杨钊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1,共3页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今重庆江津人。因其英年早逝和对新文化运动不合时宜的批评.这位在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巴蜀学人.长期被主流批评界所忽略。其文学成就既有“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的文论.如发于《学...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今重庆江津人。因其英年早逝和对新文化运动不合时宜的批评.这位在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巴蜀学人.长期被主流批评界所忽略。其文学成就既有“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的文论.如发于《学衡》和《湘君》上的四论《吾人眼中的新旧文学观》:又有对“新诗”的创作探讨,如《婉容词》和《护国岩词》传唱广远,较有影响。同时代的刘朴、刘永济、柳诒徵、郭沫若、缪钺、吴宓对其皆有好评,如著名的“学衡派”学者吴宓曰:“近世中国诗人.前有黄遵宪.后有吴芳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创作 吴芳吉 现代文学史 新文化运动 《婉容词》 “学衡派” 不合时宜 “新诗”
下载PDF
吴宓与吴芳吉研究丛书总序兼论“学衡派”之文化思想
14
作者 李伟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在全面梳理近30年吴宓与吴芳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吴宓与吴芳吉的文化观、文学主张和伦理道德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吴宓、吴芳吉看到了巩固、保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在他们的道德观、文化观、文学观... 在全面梳理近30年吴宓与吴芳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吴宓与吴芳吉的文化观、文学主张和伦理道德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吴宓、吴芳吉看到了巩固、保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在他们的道德观、文化观、文学观中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他们的道德思想之所寓,人格标准之所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吴芳吉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观
下载PDF
吴芳吉新旧文学观解析
15
作者 黄林非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70-72,共3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对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文学无新旧之分,因此"新文学"、"文学革命"等提法不能成立。他对当时影响甚大的"八不主义"逐条分析反驳,进而从八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吴芳吉对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文学无新旧之分,因此"新文学"、"文学革命"等提法不能成立。他对当时影响甚大的"八不主义"逐条分析反驳,进而从八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旧文学观。吴芳吉有关新旧文学观的系列文章立论公允,文风厚朴,体现了平情立言、慎思明辨的学术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中亦可看出《学衡》诸君在新旧对立的文化语境中试图超越古今中西之争的博大襟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新旧文学观 八不主义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吴芳吉集》前言
16
作者 贺远明 《重庆师专学报》 1992年第4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吴芳吉集》 前言 吴芳吉 诗人 现代 白屋诗人
下载PDF
吴芳吉教育思想的儒学渊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58,共7页
在以质疑和否定儒学为基调的20世纪初期,吴芳吉的教育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儒学色彩。为使儒家"诗教"与"礼教"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吴芳吉对儒家的性善哲学与礼教思想进行了具有时代色彩的阐发与扬弃。在追溯吴芳吉儒学... 在以质疑和否定儒学为基调的20世纪初期,吴芳吉的教育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儒学色彩。为使儒家"诗教"与"礼教"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吴芳吉对儒家的性善哲学与礼教思想进行了具有时代色彩的阐发与扬弃。在追溯吴芳吉儒学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吴芳吉的性善哲学与文学教育观的密切关联,并从道德哲学的层面析解吴芳吉伦理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展示吴芳吉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儒学 性善说 诗教 礼教
下载PDF
郭沫若与吴芳吉的“诗友”交
18
作者 梁雪松 雨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88,共4页
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期的史料并不丰富,所以他在那一时期的经历,至今仍有许多历史空白。近查阅吴芳吉的一些文献资料,发现郭沫若一首佚诗,及几则与二人相关的史料,颇有学术价值,摭拾于此。
关键词 郭沫若 吴芳吉 佚诗 留学日本 文献资料 学术价值 史料
下载PDF
写史即正学——吴芳吉的文学史路径
19
作者 彭敏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7期87-92,共6页
文学不可脱离乎政教,不可独别于经史,如此,则成大错,若又照搬西方所谓科学之划分方法,使文学支离破碎,则不是对文学的解救、创新,而是一场犹如秦火的毁灭。他以学之正俗比政之王霸,“王道永行而无弊,霸图偶用而有功。正学坦荡... 文学不可脱离乎政教,不可独别于经史,如此,则成大错,若又照搬西方所谓科学之划分方法,使文学支离破碎,则不是对文学的解救、创新,而是一场犹如秦火的毁灭。他以学之正俗比政之王霸,“王道永行而无弊,霸图偶用而有功。正学坦荡而迟效,俗学险仄而利踪”,故而他认为,文学史之编写也不免于俗耳。由此看来,吴芳吉此本文学史稿之所以与俗不同,正是因为其正学俗学之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吴芳吉 路径 政教 经史 毁灭
下载PDF
试析教育家吴芳吉教育实践的轨迹——为纪念吴芳吉诞辰110周年而作
20
作者 刘国铭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5-91,共7页
吴芳吉作为爱国诗人早已享誉华人世界,而他作为教育家尚无人为之立论。从吴芳吉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落笔,从人生观、认识论的高度,论述诗人、教育家吴芳吉教育实践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 教育家 吴芳吉 人生观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