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北吴语的数词和亲属名词连用现象类型考察
1
作者 戚灵隆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浙北吴语中数词和亲属名词连用时,宁波话、绍兴话和余姚话中相应的数量成分通常出现在亲属名词前面,形成“数词 亲属名词”结构。此结构是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之一。嘉兴话和嘉善话则与普通话保持一致,形成“亲属名词 数词”结构。杭州... 浙北吴语中数词和亲属名词连用时,宁波话、绍兴话和余姚话中相应的数量成分通常出现在亲属名词前面,形成“数词 亲属名词”结构。此结构是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之一。嘉兴话和嘉善话则与普通话保持一致,形成“亲属名词 数词”结构。杭州话较为特殊,兼具两种结构形式。从类型学角度看数词和亲属名词的连用现象,杭州话、宁波话、绍兴话和余姚话兼有独用型、并列型及对称型三种类型,嘉兴话和嘉善话兼有独用型和并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吴语 数词 亲属名词 类型
下载PDF
融合与演化:先秦古吴语的语言系属嬗变
2
作者 蔡华祥 韩新玉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吴越两地的语言交流和融合发展,该时期的古吴语是古吴越语的次方言。现代吴语发端于晋代的汉语江东方言,跟古吴语的语言性质不同,古吴语经历了从百越民族语言到华夏语分支的演变过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了吴越两地的语言交流和融合发展,该时期的古吴语是古吴越语的次方言。现代吴语发端于晋代的汉语江东方言,跟古吴语的语言性质不同,古吴语经历了从百越民族语言到华夏语分支的演变过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先秦古吴语向华夏语方言的嬗变过程:(1)先秦古吴语具有侗台语的语言特征,吴国人和越国人都是百越部族;(2)先秦古吴语的分布地域比现代吴语分布更广,北界直抵淮河;(3)先秦古吴语受到当时政治、文化、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向华夏语的方向演进,直到汉晋以后才完成汉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吴语 语言系属 融合 演化
下载PDF
吴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
3
作者 张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描写借词指以“洋、番”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该文针对明清以来吴语中的描写借词,考察它们在吴语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基于方言词典的语料,吴语在“洋”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较为统一,在... 描写借词指以“洋、番”等修饰性成分加上本地原有词语构成的、用来给外来事物命名的一类词语。该文针对明清以来吴语中的描写借词,考察它们在吴语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基于方言词典的语料,吴语在“洋”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较为统一,在数量、种类以及词形上近似,表明吴语各地区对外来工商业产品的传播接受快,其进入语言层面的过程非常迅速。吴语在“番”系列描写借词的使用上差异较大,尤其是南部吴语中的“番”系列描写借词较为特殊,在货币用词及称谓词的使用上与北部吴语有明显不同,与闽语、粤语的方言点更相近。这种现象揭示了在吴语方言中“洋”“番”两个系列描写借词有不同的传播路径,北部吴语内部接触更为密切,南部吴语则与闽语、粤语接触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借词 吴语 “洋” “番” 温州方言 货币
下载PDF
从语音理据性角度试析日语与吴语宁波话拟声词的异同
4
作者 贝臻栋 冯亚静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以拟声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理据性角度比较分析了日语和吴语宁波话拟声词的异同。首先详细探讨了日语和宁波话(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异同,进而明确了它们的拟声词在语音理据性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不同点。最后,得出了两种语言其运用的语... 本文以拟声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理据性角度比较分析了日语和吴语宁波话拟声词的异同。首先详细探讨了日语和宁波话(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异同,进而明确了它们的拟声词在语音理据性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不同点。最后,得出了两种语言其运用的语音理据虽相似,但均受本语言(方言)音系规则制约,具备本语言(方言)的民族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吴语宁波话 拟声词 语音理据性
下载PDF
演化观中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案例
5
作者 衣莉 朱晓农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85,共22页
文章根据一手录音材料,从演化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吴语西南部的婺州和处衢片45个方言点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声调和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发声变化大而曲拱丰富。发声变化大主要有两点:有70%强的调系丢失了吴语最重要的气声特征,从而失去下域... 文章根据一手录音材料,从演化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吴语西南部的婺州和处衢片45个方言点的声调类型。西南吴语声调和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发声变化大而曲拱丰富。发声变化大主要有两点:有70%强的调系丢失了吴语最重要的气声特征,从而失去下域;有9个调系增生了假声/张声上域,占总数20%。曲拱丰富表现在:1)包括凹调、弯降和凸升的“拐调”特别多;2)新发现四种拐调调型:三种凹调和一种高凸升;3)作为极端例子,有两个调系中存在四个凹调的对立。确定调型应按类型学标准,而不是以往的音位或区别特征标准。文章对类型学标准的权重问题也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拐调 声域 气声消失 假声增生 西南吴语
下载PDF
论皖南泾县吴语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的音变原因
6
作者 朱蕾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6-399,共14页
本文尝试从外部接触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皖南泾县宣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 本文尝试从外部接触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皖南泾县宣州吴语影母非开口平声字归上这一典型的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音变现象。研究认为该音变的外因是与明清官话标准音阴平调值趋同;音变内因是方言阴阳平调值接近,当在非开口呼前,奉、微、疑、喻、匣等浊声母变为零声母,与影母字声韵相同时,阴阳平字就有混同的趋势,为保持阴阳平字的区别这一汉语方言中的强势规则,从而推动影母非开口平声字的声调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影母非开口平声字 声调演变 方言接触 内部语言结构 泾县吴语
下载PDF
基于吴语和普通话混合的无差别语音识别
7
作者 孟青云 徐滨 +2 位作者 沈宏涛 魏明霞 孟巧玲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针对使用方言的人数多,方言的识别效果较差问题,本文以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语音指令作为识别对象,使用Python的第三方库Keras和Librosa建立了一种DNN-HMM[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对... 针对使用方言的人数多,方言的识别效果较差问题,本文以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语音指令作为识别对象,使用Python的第三方库Keras和Librosa建立了一种DNN-HMM[深层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模型,对吴语方言与普通话混合的语音样本进行无差别语音识别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模型对于吴语方言与普通话混合的语音样本识别率能够达到81%,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且对于单独的吴语方言识别率有65%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的应用于其他地区方言的语音识别,为智能康复外骨骼的控制研究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吴语方言 语音控制信号 无差别 上肢外骨骼指令 PYTHON
下载PDF
吴语ABCD式拟声词研究
8
作者 唐丽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吴语拟声词丰富、细腻,考察52个ABCD式拟声词发现:在语义上,它们一般模拟的是杂乱的、连续不断的声音;关于内部结构,绝大部分ABCD式拟声词的第一、第三音节是主要成分,可抽出来构成一个在语义上与ABCD式有联系的双音节拟声词,第二、第... 吴语拟声词丰富、细腻,考察52个ABCD式拟声词发现:在语义上,它们一般模拟的是杂乱的、连续不断的声音;关于内部结构,绝大部分ABCD式拟声词的第一、第三音节是主要成分,可抽出来构成一个在语义上与ABCD式有联系的双音节拟声词,第二、第四音节是次要成分,声母为[l],韵母分别与第一、第三音节叠韵,是摹声附缀。由于拟声词音义先行,故其字形大多具有很大任意性。在音义关系上,吴语拟声词具有明显方言个性,清音拟声清脆,浊音拟声沉浊,入声所拟声音细碎、短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ABCD式 拟声词 边音
下载PDF
从VP壳假说看绍兴吴语的“V快”结构
9
作者 朱鑫雨 《海外英语》 2023年第8期68-71,共4页
生成语法框架下的VP壳假说从英语的双宾结构出发,提供了可以解释论元与谓词结构在各种论元结构下的句法联系框架。而该假说可应用于绍兴吴语方言中的“V快”结构之中,并且亦能得出该结构中的后置状语副词“快”作为严式VP副词的句法本... 生成语法框架下的VP壳假说从英语的双宾结构出发,提供了可以解释论元与谓词结构在各种论元结构下的句法联系框架。而该假说可应用于绍兴吴语方言中的“V快”结构之中,并且亦能得出该结构中的后置状语副词“快”作为严式VP副词的句法本质。与传统方言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理论框架不同,将理论句法学领域的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相关概念与VP壳假说应用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对于汉语方言的句法研究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 绍兴吴语 VP壳假说 严式VP副词
下载PDF
“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 被引量:24
10
作者 潘悟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关键词 历史层次 历史比较法 吴语 汉语方言 汉越语 小称变调 古层 南部吴语 音韵地位 文白异读
下载PDF
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内外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阮咏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州方言在吴语中的分片问题上一直处于游移状态。文章通过台州方言内部各点与南、北部吴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征项的比较,以及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的分析,表明台州方言与南部吴语的相似度超过了北部吴语。台州方言在吴语中是应该自成一片的。如果非得对吴语进行"非南即北"的划分的话,那么,台州方言属于南部吴语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方言 南部吴语 北部吴语 方言分片
下载PDF
读《明清吴语词典》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惠英 《辞书研究》 2006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文章从实用的角度评价了《明清吴语词典》的收词、收字、义项,认为该词典资料丰富,搜罗广泛,对阅读吴方言文献、方言学研究乃至汉语史研究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 《明清吴语词典》 吴语 词典 实用性
下载PDF
吴语汉族成人围度值及其年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千慧如 李咏兰 郑连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2,共5页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杭嘉湖地区696例(男性为334例,女性为362例)吴语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共12项围度值;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年...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杭嘉湖地区696例(男性为334例,女性为362例)吴语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共12项围度值;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围度值的变化规律;对国内20个族群的围度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吴语汉族头围值在20~岁组最大,上臂围、前臂围及躯干部6项围度值在20~岁组最小.男女躯干部6项围度值、女性和城市男性上肢的3项围度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线性增大,乡村男性和乡村女性的头围、小腿围值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线性减小.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差异多数表现为20~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乡村成人围度值的变化比城市成人更加明显.吴语汉族围度值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测量 围度 年龄 吴语汉族
下载PDF
南部吴语的小称 被引量:81
14
作者 曹志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44,共12页
关键词 南部吴语 小称 类型
下载PDF
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钱乃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吴语中表示方位的“来”起源于动词,逐步应化为介词和语气助词,由介词“采”构成了4个“来”字结构,也能用作动词和介词,进而成为表示进行体和存续体的体动词,再虚化为语气动词。本文试用明清以来散见于各种小说、曲艺和传教士方... 吴语中表示方位的“来”起源于动词,逐步应化为介词和语气助词,由介词“采”构成了4个“来”字结构,也能用作动词和介词,进而成为表示进行体和存续体的体动词,再虚化为语气动词。本文试用明清以来散见于各种小说、曲艺和传教士方言著作中的吴语语料证明“来”和“来”字结构的这些语法功能以及它们的演受过程,着重说明吴语的进行体、存续体与普通话有关用法的异同,并列举了当代普遍流行于吴语各地的这类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来字结构 功能 演变
下载PDF
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4,共9页
文章对吴语太湖片近六十个方言点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作了全面的讨论,指出该片吴语果摄的主体层表现一致,反映了晚唐至北宋的北方官话层次;通过观察各方言的音类分合,可以看到不同方言的果摄字在元音后高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此外... 文章对吴语太湖片近六十个方言点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作了全面的讨论,指出该片吴语果摄的主体层表现一致,反映了晚唐至北宋的北方官话层次;通过观察各方言的音类分合,可以看到不同方言的果摄字在元音后高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该片吴语果摄字的扩散音变层、条件音变层、官话渗透层等各类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太湖片 果摄 演化 历史层次 方言比较
下载PDF
吴语中的“个”和“介” 被引量:19
17
作者 钱乃荣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9,共12页
本文先用明清民国时代的吴语文学、曲艺资料,说明吴语的“个”有量词、定指.词头、指别、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介”有指别、定指、程度、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并指出这些语义之间引申转化的轨迹。“个”、... 本文先用明清民国时代的吴语文学、曲艺资料,说明吴语的“个”有量词、定指.词头、指别、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介”有指别、定指、程度、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并指出这些语义之间引申转化的轨迹。“个”、“介”的语义还有重叠之处。接着又用100年前后的上海话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个”、“介”的语音及上述语义。最后再看当代各地吴语里“个”、“介”两词的使用情况,虽有多种语音差异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 “介” 海上花列传 结构助词 上海话 山歌 用法 吴语 指别词 定指
下载PDF
《当代吴语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汝杰 刘丹青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关键词 吴语 词汇特点 汉语方言语法 述评 “儿”尾 连读变调 语法特点 重叠式名词 赵元任 连读调
下载PDF
吴语的后置副词“添”与有界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骆锤炼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7,共6页
一般认为,吴语后置副词"添"的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反复。文章经过考察认为,"添"与"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当,而且由于后置所产生的句法诱因,使"添"同... 一般认为,吴语后置副词"添"的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或反复。文章经过考察认为,"添"与"再"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当,而且由于后置所产生的句法诱因,使"添"同时还起到谓语的有界化作用。文章并进一步推想,"添"也许还代表着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后置副词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 后置副词 有界化
下载PDF
吴语语音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吴语是我国的第二大方言,吴语研究尤其是吴语语音研究起步早、论著多。吴语的全浊声母、声调、连续变调和小称变调都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吴语的语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吴语 语音 音调 音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