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入性一氧化氮对全猪体外循环模型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王天龙 杨拔贤 Gilbert A Blaise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 :研究吸入性一氧化氮 (INO)是否能够改善心肺转流术 (CPB)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S)的生成和相关肺顺应性 ,并探讨机械通气下肺损伤机制。方法 :30头猪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 (Sham ,n =5 ) ,Sham +INO(n=5 ) ,CPB(n =5 ) ,CPB +INO... 目的 :研究吸入性一氧化氮 (INO)是否能够改善心肺转流术 (CPB)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S)的生成和相关肺顺应性 ,并探讨机械通气下肺损伤机制。方法 :30头猪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 (Sham ,n =5 ) ,Sham +INO(n=5 ) ,CPB(n =5 ) ,CPB +INO(n =5 ) ,CPB +脂多糖 (LPS ,n =5 ) ,CPB +LPS +INO (n =5 )。麻醉诱导完成后 ,将INO(质量分数为 2 0× 10 -6)添加到混合气体中 ,给猪吸入直至实验结束。在INO治疗 2h后 ,采集支气管 肺泡洗出液 (BAL)进行S分析和细胞学检查。另外 ,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肺顺应性。首次采样后 (T0 )实施CPB ,持续 90min。CPB后 4h(T4)和 2 4h(T2 4) ,重复BAL和其它测定。CPB后 90min内 ,输注LPS(4 μg·kg-1)给特定组以便刺激炎性反应。结果 :INO组猪肺血流动力学参数 (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和氧合指数 )在T4和T2 4明显优于对照组。然而 ,各组猪的肺顺应性均随时间呈递减性降低 ,同T0 相比 ,在T2 4呈现显著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INO预治疗组猪的S亚活性成分———大聚体 (LA)含量在T0 明显增加 ,但在T2 4,所有组LA和总S含量均明显下降 ,其中LPS组LA含量在T4后即明显降低。BAL中的总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随时间而增加 ,INO组略低于其它组。结论 :INO吸入对猪S (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一氧化氮 体外循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心肺转流术
下载PDF
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对吸入性一氧化氮的反应
2
作者 何进 何跃 刘皋林 《上海医药》 CAS 2002年第11期497-499,共3页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新生儿 吸入性一氧化氮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吸入性一氧化氮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梁芳 王学东 贾三庆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早在1987年即为人们所认识并获得充分研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吸入性NO是一种决定肺血管床舒张期容量的非常安全有效的物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概述NO的药理... 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早在1987年即为人们所认识并获得充分研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吸入性NO是一种决定肺血管床舒张期容量的非常安全有效的物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概述NO的药理学和生理学,重点综述其对心肺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一氧化氮 临床应用 心肺血管疾病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行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钰玮 刘光辉 +4 位作者 戴立英 郑洪 王燕 王磊 盛卫婷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AH)新生儿行吸入性一氧化氮(iNO)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生后3 d采用iNO治疗的39例PPAH足月及近足月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日龄28 d时是否存活,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0例)。... 目的探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AH)新生儿行吸入性一氧化氮(iNO)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生后3 d采用iNO治疗的39例PPAH足月及近足月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日龄28 d时是否存活,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生期疾病史、治疗史、iNO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iNO治疗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AH患儿行iNO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存活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iNO治疗前动脉血pH值均低于存活组(均P<0.1),iNO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新生儿窒息、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PPAH患儿行iNO治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存在新生儿窒息、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PPAH患儿行iNO治疗后死亡风险增加;应尽可能避免产时窒息并及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以改善PPAH患儿行iNO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吸入性一氧化氮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吸入性一氧化氮气体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周顺利 周小玲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03-30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吸入性一氧化氮气体 危重病人
下载PDF
吸入性一氧化氮在治疗早产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时的剂量反应研究
6
作者 Ahluwalia J. Tooley J. +1 位作者 Cheema I. 刘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20-20,共1页
Background: Inhaled nitric oxide (iNO) is used widely in newborn infants with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despite the known and the oretical toxicity of iNO, and a relative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appropriate doses... Background: Inhaled nitric oxide (iNO) is used widely in newborn infants with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despite the known and the oretical toxicity of iNO, and a relative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appropriate doses.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a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existed for iNO in preterm infants.Design: A four-period, four-dose, cross-over design was used with iNO given for 15 min in a randomised sequence in concentrations of 5, 10, 20 and 40 parts per million (ppm), with a minimum 5 min wash-out period. Data on ventilatory, bloodgas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t the end of each period. The relationship of clinical response with iNO dose and period was analysed using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Subjects: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 34 weeks and < 28 days postnatal age with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ecruited. Outcome measure: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was defined as a rise in the post-ductalarterial oxygen tension (PaO2) of at least 3 kPa. Results:Thirteen infants were recruited. At trial entry, ten were < 3 days of age; 11 were being treated with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gestational age 27 (25-29) weeks; birthweight 983 (765-1120) g; oxygenation index 27.1 (21.8-28.8). Six infants (46%) showed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response. After adjusting for period and patient effect, no evidence for an overall dose effect was identified(likelihood ratio test, p = 0.34). Conclusion: No evidence of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with iNO was found in this study of very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呼吸衰竭 吸入性一氧化氮 剂量反应 氧合指数 高频振荡通气 洗脱期 剂量效应关系 出生时间
下载PDF
低剂量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疗孙氏手术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7
作者 马晓中 张韶鹏 +4 位作者 白云鹏 吴振华 赵丰 陈庆良 姜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2-767,共6页
目的研究应用低剂量吸入性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孙氏手术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孙氏手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21年11月之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应用低剂量吸入性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孙氏手术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行孙氏手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021年11月之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021年11月之后我院开始使用低剂量iNO治疗,作为iN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资料、围术期临床数据及氧合指数变化等。结果对照组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0±10.9)岁;iNO组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52.0±10.6)岁。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均>25 kg/m^(2),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O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在12 h的iNO治疗后,iNO组的低氧状态改善明显,iNO组的氧合指数在12 h、24 h、36 h、48 h、60 h及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iNO治疗孙氏手术术后严重低氧血症安全、有效,可显著提升氧合功能,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有优势,但在改变术后病死率等临床治疗结果方面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一氧化氮 低剂量 孙氏手术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成人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疗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8
作者 丁悦加 贾建伟 葛慧青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天然血管扩张因子。目前吸入性一氧化氮(iNO)已获批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而对于成人患者,iNO治疗已在右心导管术期间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中被证实有明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NO研究的深入,更多的... 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天然血管扩张因子。目前吸入性一氧化氮(iNO)已获批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而对于成人患者,iNO治疗已在右心导管术期间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中被证实有明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NO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疾病能从iNO治疗中获益。本文就iNO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对iNO的生理效应及其在成人中临床应用效果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 吸入性一氧化氮 血管扩张因子 生理效应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吸入性一氧化氮的临床应用指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天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8,共5页
关键词 吸入性一氧化氮 适应证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脉冲电弧放电产生医用一氧化氮的放电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辉 王贺礼 +2 位作者 李劲 何俊佳 何正浩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NO作为救治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的新方法而受到关注。空气中的电弧放电可以产生NO。为满足NO医疗应用对NO2和NO2/(NOx)尽可能小的要求,实验采用负脉冲电弧放电,重点研究了电极间距、放电频率和电极极性等参数对NO和NO2浓度的影响。结果发... NO作为救治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的新方法而受到关注。空气中的电弧放电可以产生NO。为满足NO医疗应用对NO2和NO2/(NOx)尽可能小的要求,实验采用负脉冲电弧放电,重点研究了电极间距、放电频率和电极极性等参数对NO和NO2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NO2/(NOx)的比值在某电极间距范围内有一个最低值,NO和NO2浓度随电极间距和放电频率的提高而增加,电极极性对NO2/NOx比值的影响不明显。可以通过对放电条件的选择与组合,达到降低NO2浓度和NO2/(NOx)比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放电 电极 吸入性一氧化氮 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
下载PDF
西地那非对于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肺动脉压、全身血管压力和氧化氮利用度的影响
11
作者 徐志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吸入性一氧化氮 左心室辅助装置 肺动脉压力 西地那非 血管压力 植入 全身 术后早期护理
下载PDF
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吸入一氧化氮治疗与高铁血红蛋白水平间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史乐洋 黄会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74-178,共5页
通过研究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PPHN) 吸入一氧化氮 (iNO) 治疗与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浓度升高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协助临床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为PPHN并接受iNO治疗的患儿病... 通过研究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PPHN) 吸入一氧化氮 (iNO) 治疗与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浓度升高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协助临床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为PPHN并接受iNO治疗的患儿病例资料,包括围产期情况、iNO治疗详情、血气分析(包含MetHb测量值)以及转归情况等。结果 42例患儿纳入研究,男31例,女11例;顺产19例,剖宫产23例;胎龄38.11±1.98 w,出生体重2971±681g,死亡12例(死亡率28.6%)。开始iNO治疗时间4.99±4.34h(0.5h~14h),iNO治疗总持续时间 78.94±56.67h,平均iNO浓度17±10ppm。所有MetHb浓度平均 4.3±3.3%,最大MetHb对应的平均iNO时间29.62±28.96h,最大MetHb浓度平均5.0±4.7%(1.2%~18.6%)。最大MetHb浓度与时累积iNO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1)。结论 累积iNO量可作为PPHN行iNO治疗中MetHb升高的粗略预测指标,临床可通过监测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来适当调整iNO的浓度以及持续时间,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生,更好地管理PPHN患儿的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吸入性一氧化氮 高铁血红蛋白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