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翁俊良 郑义珊 马琼凤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应用表面激素吸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简称支扩合并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吸入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应用表面激素吸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简称支扩合并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吸入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气雾剂治疗,每天1 000 μg,连续治疗3个月;常规治疗组仅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每月发作频率、痰液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影像学改变、肺功能(FEV1)、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的变化.结果吸入激素组临床症状好转,发作频率下降,肺部感染控制良好,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比较,吸入激素组症状评分由12.75分下降为3.58分,常规治疗组由13.03分下降为12.61分(P<0.001).吸入激素组发作频率由每月9例次降低为1例次,常规治疗组由每月8例次降低为7例次(P<0.001).吸入激素组嗜酸粒细胞由治疗前(8.72±1.25)%降至治疗后(3.45±2.25)%(P<0.001),常规治疗组嗜酸粒细胞由(7.18±1.67)%降至(7.02±0.85)%(P>0.05).吸入激素组治疗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新渗出病灶,常规治疗组有10例出现新的小片状阴影.吸入激素组治疗前24例BHR均为3~5级,治疗后12例转为1~2级;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24例均为3~5级(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Raw分别为(523±95)%和(176±25)%,常规治疗组分别为(534±90)%和(516±81)%(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Gaw分别为(22.5±4.5)%和(89.0±14.5)%,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4.7±4.8)%和(31.0±6.2)%(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FEV1分别为(2.12±0.39)%和(2.86±0.32)%(P<0.001),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25±0.36)%和(2.31±0.38)%(P>0.05).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患者在常规对症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表面激素吸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感染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吸入性表面激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口服和吸入激素联合治疗胸内结节病的肺功能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韦 赖莉芬 冯华松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7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胸内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接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42例,比较A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和B组(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 目的探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胸内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接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42例,比较A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和B组(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与单纯口服泼尼松相比,后者FEFmax%增长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而DLCO%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可能更有利于气道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肺功能 吸入性表面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