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少吸引器械和吸引操作中感染的机会
1
作者 崔淑凤 郑乃智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12期1992-1991,共1页
吸引术是医学实践基本环节之一,其目的是抽吸和收集身体中的液体。它经常用在气管分泌物的抽吸、外科手术时液体的吸引及一种在形式上是低压的持续引流。很多吸引液体是被微生物严重污染并且吸引器械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 吸引器械 吸引操作 感染 交叉感染
下载PDF
旋片式电动吸引器械的使用及改造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军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3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旋片式电动吸引器械 改造方案 医院 旋片式压缩机 医疗器械 故障 继电器
下载PDF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世华 郭立平 +2 位作者 尹忠元 陈怡君 朱丽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3-955,959,共4页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郑东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7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的820件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清洗,研究组在对照组清洗... 目的探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的820件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清洗,研究组在对照组清洗的基础上加入管腔器械清洗架。比较两组的清洗合格率与清洗时间,清洗前后的污染值以及两组器械的返洗与干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目测及细菌培养合格率均较高,而清洗用时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清洗后相比研究组的污染值较低,且研究组污染前后的降低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返洗率较低,而干燥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吸引头类管腔器械采用管腔器械清洗架进行清洗,能够显著提高其清洗合格率,返洗率显著减少,总体清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且能够有效缩短其清洗时间,是一种较为有效且使用的清洗方法,利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 管腔器械清洗架 清洗效果
下载PDF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7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不同质量评价方法对相关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过的300件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在样本选取后,均予以目测借助放大镜检...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不同质量评价方法对相关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过的300件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在样本选取后,均予以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设为A组)、杰力试纸检测法(设为B组),以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设为C组)进行质量评价,对比分析三种检验方法下的整体检验合格率以及器械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返洗率。结果:在采用不同检测方式检查后,三种检测方式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A组99.00%、B组90.67%、C组7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验合格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可见A组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比较不同部位的检验合格率可见,三组检验在器械外表面、螺纹接口处的检验合格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器械管腔内壁检验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检验合格率明显低于A、B组。三种检测方式的返洗率分别为:A组13.67%、B组9.67%、C组1.67%;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返洗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可见A组返洗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在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可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对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进行检验,而在管腔内壁清洗质量检测中需以ATP生物荧光法为首选,或以杰力试纸日常检测,辅助ATP生物荧光法进行定期抽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质量
下载PDF
根因分析法在降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返洗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世华 郭立平 +2 位作者 尹忠元 陈怡君 朱丽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7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降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首次清洗返洗率的效果。方法 利用因果分析鱼骨图对导致管腔器械返洗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验证,针对3个根本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科室组建根因分析小组,制订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标准,...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降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首次清洗返洗率的效果。方法 利用因果分析鱼骨图对导致管腔器械返洗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验证,针对3个根本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科室组建根因分析小组,制订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标准,改变管腔器械机械清洗的水流方式,选择合适的清洗工具和实景图片与质量安全园地公示同步质量控制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目测法、棉拭子擦拭法、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及同一吸引管腔器械不同部位的返洗率。结果实施前目测法、棉拭子擦拭法、ATP生物荧光法返洗率分别为0.89%(2/225)、7.11%(16/225)、27.11%(61/225),实施后分别为0、0.44%(1/226)、3.98%(9/226),实施前后目测法返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8,P〉0.05);棉拭子擦拭法、ATP生物荧光法返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45.999,P〈0.01)。管腔器械的总返洗率由实施前的35.11%(79/225)下降到实施后的4.42%(10/226),其中管腔内壁的返洗率由实施前的32.89%(74/225)下降到实施后的3.10%(7/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28、67.915,P〈0.01);而管腔的螺纹接口及外表面的返洗率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管腔内壁的返洗率效果好;根因分析法显著降低了吸引器械管腔内壁的返洗率,提高了工作及管理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返洗率 根因分析法 持续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浅析医院药房发错药品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凯伟 刘洪凤 《哈尔滨医药》 2011年第1期40-40,共1页
鼻腔及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喉科急诊的常见病.口前异物的取出都足采用耵聍钩或镊子,手术器械比较单一,为制作比较理想的异物钩,我们历经一年目寸间的选材与研究,成功地将16号穿刺长针制作成与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吸引器械相连接、具有... 鼻腔及外耳道异物是耳鼻喉科急诊的常见病.口前异物的取出都足采用耵聍钩或镊子,手术器械比较单一,为制作比较理想的异物钩,我们历经一年目寸间的选材与研究,成功地将16号穿刺长针制作成与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吸引器械相连接、具有吸引功能的多功能异物钩,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药房 外耳道异物 药品 耳鼻喉科 综合治疗台 手术器械 吸引器械 异物钩
下载PDF
手术部吸引器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欧阳光华 何瑾芳 涂婵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92-692,共1页
目的研究吸引器管腔器械的清洁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学检验方法,对医院手术部吸引器管腔器械清洗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该医院此前未按标准清洗程序清洗的内镜,检测64件,有14件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为... 目的研究吸引器管腔器械的清洁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学检验方法,对医院手术部吸引器管腔器械清洗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该医院此前未按标准清洗程序清洗的内镜,检测64件,有14件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为21.88%。采用标准清洗程序清洗168件内镜,其中有15件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未8.93%。结论内镜等管腔类器械清洗困难,经过严格执行标准清洗程序,明显改善了清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器管腔器械 清洁流程 医院感染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