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密尔顿图的必要条件与图的吸收变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慈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6-432,共7页
本文引进面的度数这一概念,给出作为哈密尔顿图的必要条件的伴随定理,提出一个在给定的连通平面图上找哈密尔顿回路的方法──图的吸收变换法。
关键词 度数 吸收变换 哈密顿图 必要条件
下载PDF
试论网络吸收变换定理及其应用
2
作者 何勋杰 《船电技术》 1999年第5期49-53,共5页
阐述建立在双口网络定理基础上的吸收变换定理,这是一种新的网络分析方法。文中举例说明当双口网络的两端口负载及其内部某一特定支路(包括含源支路)元件参数变化时,应用吸收变换法来求解,将使分折过程大大简化。
关键词 电路 多孔网络 吸收变换定理
下载PDF
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循环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学虎 李达 +3 位作者 郝兆龙 兰忠 王群昌 薄守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4-798,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HDAHT)循环系统,该系统在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中再生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第二级再生器.HDAHT系统可以将高温废热源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至有用温位.对HDAHT内各参数... 提出一种新型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的高温双再生器型吸收式热变换器(HDAHT)循环系统,该系统在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中再生器和冷凝器之间增加了第二级再生器.HDAHT系统可以将高温废热源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至有用温位.对HDAHT内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COP随着蒸发温度、低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溶液中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吸收温度、高压再生器温度和溴化锂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本循环的系统性能系数COP达到了0.61,是高温单级吸收式热变换器的1.2倍.所得到的这些规律将为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设计系统优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再生器 吸收式热变换 溴化锂溶液 性能系数
下载PDF
结合制冷的新型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彪 杨勃 +2 位作者 熊伟 范婷婷 李凤雪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8-1375,共8页
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制冷的溴化锂喷射-吸收式热变换器系统。根据热质平衡理论和喷射器理论,对该新型系统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该系统用于回收55℃的废热,解决同时需要制热、制冷场所的冷、热源问题。结果... 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制冷的溴化锂喷射-吸收式热变换器系统。根据热质平衡理论和喷射器理论,对该新型系统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该系统用于回收55℃的废热,解决同时需要制热、制冷场所的冷、热源问题。结果表明:废热先流经蒸发器的串联流程的性能优于其它流程;低压蒸发器内冷冻水出口温度越高、冷凝器中冷却水出口温度越低,系统性能越好;而吸收器中用户供水温度越高,系统制热火用效率ηr越大,系统能效比COP却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吸收式热变换 喷射 回收 废热
下载PDF
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兆龙 马学虎 +3 位作者 兰忠 张卓敏 戴楠楠 白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1-916,共6页
建立了一套5 kW溴化锂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实验样机,其最高输出可用热温度超过200℃,温升大于40℃。实验考察了蒸发温度、再生温度、吸收温度和系统温升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其主要部件在150 205℃以高温高压操作,并辅以表面抗蚀技术... 建立了一套5 kW溴化锂高温吸收式热变换器实验样机,其最高输出可用热温度超过200℃,温升大于40℃。实验考察了蒸发温度、再生温度、吸收温度和系统温升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其主要部件在150 205℃以高温高压操作,并辅以表面抗蚀技术,有效减缓了溴化锂溶液的腐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增加,COP增加;随着再生温度增加,COP先增加后略微减小;随着吸收温度增加,COP先增加后减小;COP随着系统温升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变换 高温 热力学 溴化锂溶液
下载PDF
高温LiBr双吸收式热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郝兆龙 马学虎 +1 位作者 兰忠 白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高温LiBr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学模型.模型考察了系统各操作温度、循环倍率(Rf)、溶液热交换器换热效率(Ef)和系统温升(Tgl)对系统性能(ECOP)、主要部件损失(Ed)和总损失(Et)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了高温LiBr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热力学模型.模型考察了系统各操作温度、循环倍率(Rf)、溶液热交换器换热效率(Ef)和系统温升(Tgl)对系统性能(ECOP)、主要部件损失(Ed)和总损失(Et)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器和再生器是整个系统损失最大的部件;ECOP随着再生温度、蒸发温度、吸收-蒸发温度和溶液热交换器换热效率增加而增加;随着吸收温度、冷凝温度、循环倍率和系统温升增加而减小.为了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系统温升不应该超过7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变换 系统性能 热力学分析 分析
下载PDF
回收合成橡胶凝聚余热的吸收式热变换器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学虎 陈嘉宾 +1 位作者 沙庆云 李淞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1-426,共6页
针对工业化吸收式热变换器装置 ,分析了各单元组件的传热特性系统的性能系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在设计给定的操作状态下运行时 ,装置的性能系数 (COP)平均值为 0 .4 7,投资回收期大约 2a。利用工业吸收式热变换器装置回收胶厂凝聚废热 ,... 针对工业化吸收式热变换器装置 ,分析了各单元组件的传热特性系统的性能系数和技术经济指标。在设计给定的操作状态下运行时 ,装置的性能系数 (COP)平均值为 0 .4 7,投资回收期大约 2a。利用工业吸收式热变换器装置回收胶厂凝聚废热 ,不但节省了能源 ,而且还可减少燃烧废气的排放及对周围的热污染 ,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变换 废热回收 性能 经济分析 工业装置
下载PDF
不同传热规律时不可逆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建立了考虑泵热空间到环境的热漏、工质循环的内部不可逆性以及工质和热源之间传热遵守Qoc△(Tn)传热规律时的不可逆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一般关系:并导出了线性唯象传热定律时循环泵热率和泵热... 建立了考虑泵热空间到环境的热漏、工质循环的内部不可逆性以及工质和热源之间传热遵守Qoc△(Tn)传热规律时的不可逆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一般关系:并导出了线性唯象传热定律时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性能极值、循环中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换热器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传热规律、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传热面积最优分配前后循环的最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变换 传热规律 热漏 内不可逆性 最优性能
下载PDF
涂石蜡大米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璐 王美美 +2 位作者 毕艳兰 吴娜娜 刘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4,共3页
针对11种未涂石蜡大米和18个涂不同量石蜡的大米样品,以石油醚提取的油脂为试样,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并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提取红外特征信息,将2855与1746、1462与1163 cm-1处特征峰的面积比值... 针对11种未涂石蜡大米和18个涂不同量石蜡的大米样品,以石油醚提取的油脂为试样,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并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提取红外特征信息,将2855与1746、1462与1163 cm-1处特征峰的面积比值为坐标,采用Origin 6.0软件作识别分类图。结果表明:特征峰的面积比值与所涂石蜡量成线性变化,大米油脂的特征峰面积比值在一定的区域分布,涂以0.05%以上石蜡的大米,其油脂特征峰面积比值与未涂石蜡米油脂的值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大米 石蜡 识别分析
下载PDF
具有新的溶液循环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火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冬 李健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依据溴化锂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具有一种新的溶液循环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循环相比,新的溶液循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而且吸收蒸发器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当热源... 依据溴化锂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具有一种新的溶液循环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循环相比,新的溶液循环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而且吸收蒸发器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当热源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器的温度分别为70、25和150℃时,普通循环的火用效率是56.2%,而新循环的火用效率是65.7%.当在吸收蒸发器和再生器之间增加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时,新循环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69.6%,而且吸收蒸发器的操作范围进一步增加.同时也讨论了其他操作参数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变换 新的溶液循环 炯分析 炯效率 工业余热回收
下载PDF
TFE-E181双吸收热变换器热力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宗昌 周方伟 李凇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4-608,共5页
以TFE-E181(三氟乙醇-四甘醇二甲醚)为工作流体,采用一种新的溶液循环方式研究了大温升、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相比,该双吸收热变换器不仅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而且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灯用效率,发... 以TFE-E181(三氟乙醇-四甘醇二甲醚)为工作流体,采用一种新的溶液循环方式研究了大温升、双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相比,该双吸收热变换器不仅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而且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灯用效率,发生器产生的单位质量工质在吸收器中输出的热量和输出的灯用也更高,其提高的幅度随吸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当温升为60℃时,其性能系数为0.22,灯用效率为0.45,单位质量TFE的制热量为130kJ/kg.同样条件下,以H2O-LiBr为工质对的双吸收式热变换器,其性能系数为0.32,灯用效率为0.66,单位质量的工质水的制热量为1250kJ/kg.此外,还分析了吸收温度、吸收蒸发温度对系统的性能系数、灯用效率、循环倍率、分流比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E—E181双吸收变换 热力过程 溶液循环 热力循环性能 性能系数 YONG效率
下载PDF
气相色谱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花生油中棕榈油 被引量:14
12
作者 范璐 吴娜娜 +3 位作者 霍权恭 李娟 王美美 樊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利用脂肪酸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针对21种花生油、20种棕榈油及4种调和油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识别.以它们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1 099 cm-1、1 118 cm-1处的吸收峰的面积作为红外特征信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每种植物油... 利用脂肪酸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针对21种花生油、20种棕榈油及4种调和油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识别.以它们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1 099 cm-1、1 118 cm-1处的吸收峰的面积作为红外特征信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每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每种油脂的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百分含量的比值为横坐标,亚油酸(C18∶2)和油酸(C18∶1)的百分含量的比值为纵坐标,用Origin 7.5软件作图;再组合红外特征信息和脂肪酸特征信息,A1099 cm-1/A1118 cm-1为横坐标,AC16∶0/AC18∶0为纵坐标,用Origin 7.5作图.结果显示,花生油和棕榈油信息点均有各自分布区域,调和油的信息点在分布图中呈线性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脂肪酸 花生油 棕榈油 识别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生态学最优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 ,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 ,导出了线性 (牛顿 )传热定律下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以及最大泵热率...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 ,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 ,导出了线性 (牛顿 )传热定律下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以及最大泵热率时的生态学目标和熵产率。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得到了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生态学优化准则。计算发现 ,与最大泵热率目标相比 ,最大生态学目标牺牲了 2 7.3%的泵热率 ,使循环熵产率降低了 77.0 % ,泵热系数增加了 55.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 生态学准则 泵热率 泵热系数 熵产率 传热定律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化器循环模型,分析热变换器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基本性能。导出了牛顿传热定律下循环的比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以及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由此讨论了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化器循环模型,分析热变换器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基本性能。导出了牛顿传热定律下循环的比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以及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由此讨论了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并通过数值算例,得出循环参数对循环特性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对实际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 有限时间热力学 比泵热率 泵热系数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五种植物油的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范璐 王美美 +2 位作者 杨红卫 杨福勤 吴娜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2,共3页
以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光谱预处理后,提取红外特征信息,以1746cm-1和2855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为横坐标,1099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为... 以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对光谱预处理后,提取红外特征信息,以1746cm-1和2855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为横坐标,1099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在Origin6.0上做出二维分布图,对各种油脂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大豆油与其它4种油脂之间有明显区分;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分布效果好,但棉籽油各样品点之间比较分散;能与其它油脂区分开的有以下几种分布花生油明显区别于芝麻油、棉籽油和大豆油;米糠油明显区别于棉籽油和大豆油。分布有交叉的油脂有米糠油与花生油或芝麻油有交叉,棉籽油与芝麻油有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花生油 芝麻油 大豆油 棉籽油 米糠油 识别分析
下载PDF
大豆油和花生油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识别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璐 王美美 +2 位作者 杨红卫 杨福勤 沈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针对不同品种的大豆和花生样品,经溶剂提取,挥干溶剂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70,扫描范围400-4000 cm-1,经光谱预处理后,提取油脂红外吸收特征信息,将1746 cm-1和2855 cm-1处峰面积比值作为横坐标,1099 cm-1... 针对不同品种的大豆和花生样品,经溶剂提取,挥干溶剂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70,扫描范围400-4000 cm-1,经光谱预处理后,提取油脂红外吸收特征信息,将1746 cm-1和2855 cm-1处峰面积比值作为横坐标,1099 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作为纵坐标,用Excel软件作出二维分析图,考察两种溶剂(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提取油脂对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油脂识别效果均较理想,二者相比,红外吸收光谱的识别分析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大豆油 花生油 识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分析的不可逆变温热源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生态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49-2855,共7页
基于分析的观点,建立变温热源、不可逆、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生态学目标,导出其生态学目标、泵热系数、泵热率和基本特性参数的一般关系式。该模型考虑热源热容量有限、热源与环境间的热漏、内部工质循环的不可逆以及热源与循环工... 基于分析的观点,建立变温热源、不可逆、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生态学目标,导出其生态学目标、泵热系数、泵热率和基本特性参数的一般关系式。该模型考虑热源热容量有限、热源与环境间的热漏、内部工质循环的不可逆以及热源与循环工质间的传热热阻。给出热导率和传热面积优化分配后循环的生态学性能,并进一步分析基于能量分析的生态学目标和基于分析的生态学目标性能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温位吸收式热变换 生态学 [火用]分析 性能优化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最优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在恒温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考虑泵热空间向环境的热漏、工质的内部牦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在总换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循... 在恒温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考虑泵热空间向环境的热漏、工质的内部牦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在总换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泵热率和相应的泵热系数、最大泵热系数和相应的泵热率以及最佳工质工怍温度和最佳换热面积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 循环模型 最优性能 不可逆
下载PDF
低品位余热回收的立式降膜吸收式热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隋军 刘锋 +1 位作者 郭培军 金红光 《制冷技术》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90℃~99℃缸套水带走的热量约占系统输入热量的30%,利用吸收式热变换器(AHT)可以有效提升缸套水余热品位。本文提出一种由内燃机缸套水余热驱动的AHT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制热功率为20 k W的立式降膜AHT机组,并提... 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90℃~99℃缸套水带走的热量约占系统输入热量的30%,利用吸收式热变换器(AHT)可以有效提升缸套水余热品位。本文提出一种由内燃机缸套水余热驱动的AHT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制热功率为20 k W的立式降膜AHT机组,并提出集成热变换器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利用烟气和缸套水余热生产过热蒸汽,实现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吸收式热变换 实验装置 分布式能源系统
下载PDF
不同颜色珍珠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雪英 王海增 +1 位作者 孙省利 张际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颜色的淡水、海水珍珠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的颜色与其所含有机成分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与其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颜色越深,微量元素相对越富集。除个别元...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不同颜色的淡水、海水珍珠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珍珠的颜色与其所含有机成分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与其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颜色越深,微量元素相对越富集。除个别元素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外,浙江诸暨和江苏芜湖两地淡水珍珠的微量元素种类大致相同。淡水珍珠中Mn元素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海水珍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