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19,48,共4页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吸收 形态 底泥
下载PDF
植物根系吸收磷的机理模型验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姚其华 刘武定 +1 位作者 陈明亮 谢振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本文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稚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检验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同时探讨了影响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四种机理模型均能较好... 本文通过不同土壤条件下幼稚苗磷吸收实测值与机理模型预测值的比较,检验了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对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的预测能力,同时探讨了影响几种养分吸收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四种机理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玉米与大豆幼苗的磷吸收变化情况;四种机理模型中,以建立于解析解基础上的 S C 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低,两种数值解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当,而以考虑了根毛作用的 C2 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影响机理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土壤供磷与含水量水平、土壤供 N 形态、土壤性质及土壤供 Ca 水平或p H 值。土壤养分与水分胁迫、土壤质地粘重、土壤施 N H+4  N 及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等条件均会使数值解机理模型的磷吸收预测能力降低,其原因可归结于这几种土壤条件均能诱导或加强幼苗根系吸收磷的某种主动适应机制,而这种机制并未考虑在养分吸收机理模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模型验证 幼苗吸收 玉米与大豆
下载PDF
深度氟中毒家蚕幼虫中肠吸收磷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臧荣春 吕顺霖 +1 位作者 姚菊明 徐俊良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595-597,共3页
与健康的5龄家蚕幼虫不同,添食Pi的深度氟中毒家蚕幼虫的血淋巴和中肠内的总Pi,无机+易变Pi,酸溶性磷和类脂磷的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血淋巴 氟中毒 吸收
下载PDF
蚕豆体内光合产物贮存量对蚕豆吸收磷素营养的影响
4
作者 王晋 强继业 王化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蚕豆幼苗在光照条件下所吸收的磷素营养明显大于黑暗条件 ,并随时间延长差异增大。在黑暗处理后 ,即使再让阳光照射植株 ,其对磷素营养的吸收也下降。并且两组的叶、茎、根及整株差异都为显著。磷素在蚕豆植株中的分配为根 >茎 >... 蚕豆幼苗在光照条件下所吸收的磷素营养明显大于黑暗条件 ,并随时间延长差异增大。在黑暗处理后 ,即使再让阳光照射植株 ,其对磷素营养的吸收也下降。并且两组的叶、茎、根及整株差异都为显著。磷素在蚕豆植株中的分配为根 >茎 >叶。光照组叶片吸收的3 2 P量占全株的百分数大于黑暗组 ,两组叶片的吸收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蚕豆 光合产物贮存量 素营养
下载PDF
用^(32)P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吸收磷素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智 《中国茶叶》 1989年第2期26-27,共2页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但在宜茶的土壤pH范围内,水溶性磷很容易被吸附、固定,磷肥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对于加强茶树磷素营养,提高茶园中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但在宜茶的土壤pH范围内,水溶性磷很容易被吸附、固定,磷肥利用率往往较低。因此,研究土壤pH值对茶树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对于加强茶树磷素营养,提高茶园中磷肥利用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同位素^(32)P示踪法,研究了不同pH值土壤上茶树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分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收 ^32P PH值
下载PDF
外源铁对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及磷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阳路芳 陈春秀 +3 位作者 田丽 邓仕槐 胡文 雷建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4,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 为探讨不同磷质量浓度处理下,不同质量浓度Fe^(2+)对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形成及磷吸收的影响,揭示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净化磷污染水体中的作用,以花叶冷水花为试材,构建了基质外源铁(Fe^(2+))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1 000 mg/kg和污水P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50,100 mg/L的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在系统持续运行6周后,分析各处理下花叶冷水花的株高、干质量、根表铁膜含量,以及根系、地上部分和根表铁膜对磷的吸收量.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受基质中Fe^(2+)质量浓度和污水P质量浓度的共同影响,当P质量浓度不高于1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当P质量浓度不低于50 mg/L时,铁膜量随Fe^(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铁膜对磷的吸附量与基质中外源Fe^(2+)加入量和污水中P质量浓度有关,当基质中无外源Fe^(2+)时,P质量浓度增大会抑制花叶冷水花根表铁膜的形成,同时降低铁膜对磷的吸附能力;根表铁膜与花叶冷水花株高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与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和铁膜磷吸附量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0.476^(**).研究表明:在应用湿地植物花叶冷水花净化高磷污染水体时,适当加入外源Fe^(2+)有利于根表铁膜的形成和花叶冷水花的生长,并促进花叶冷水花地上部分对磷的吸收,达到转移污水中磷的作用,对磷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膜 花叶冷水花 吸收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加气对南疆设施无花果生长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
7
作者 崔静 王军武 +3 位作者 赵丰云 王军 白如霄 于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8-45,共8页
以‘布兰瑞克’无花果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地下穴贮灌溉装置对无花果根际土壤通气,设置加气施磷肥(OP)、加气不施磷肥(OF)、不加气施磷肥(NP)、不加气不施磷肥(NF)4个处理,研究其对南疆设施无花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 以‘布兰瑞克’无花果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地下穴贮灌溉装置对无花果根际土壤通气,设置加气施磷肥(OP)、加气不施磷肥(OF)、不加气施磷肥(NP)、不加气不施磷肥(NF)4个处理,研究其对南疆设施无花果植株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磷吸收转化的影响,以期为地下穴贮滴灌注气技术在设施无花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OP、OF、NP在不同程度上均可以促进无花果植株生长,增加各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及调节土壤pH。其中OP在30~80 d、OF在50~80 d均显著促进无花果的新梢生长;在0~20 cm土层中,OP、OF、NP的土壤含水量较NF分别降低15.02%、9.84%、1.98%;OP较NF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各土层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对0~20 cm土层提升效果最佳,提高了157.37%;OP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20、20~40、40~60 cm的3个土层中分别提高了212.82%、160.79%、98.77%。综上,加气处理对‘布兰瑞克’无花果植株的生长及土壤全磷转换为速效磷等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灌溉 设施无花果 吸收转化
下载PDF
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磷含量对断奶仔猪肠-肝-肾轴钙、磷吸收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焱杰 韦洋洋 +7 位作者 苗振彦 熊云霞 吴绮雯 杨雪芬 王丽 蒋宗勇 易宏波 黄艳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3-425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STTD Ca)和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磷(STTD P)含量对7~25 kg断奶仔猪钙、磷吸收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2头)。... 本试验旨在研究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钙(STTD Ca)和标准全消化道可消化磷(STTD P)含量对7~25 kg断奶仔猪钙、磷吸收的影响。选取21日龄、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2头)。第1~6组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比例均为1.2,STTD P含量分别为0.18%、0.26%、0.34%、0.42%、0.50%、0.58%,STTD Ca含量分别为0.216%、0.312%、0.408%、0.504%、0.600%、0.696%。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降钙素(CT)、甲状腺素(T 4)、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D 3]、甲状旁腺素(PTH)含量逐渐升高,且6组显著高于1组(P<0.05)。1组血清中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中2、4和6组的血清钙含量较于其他组更高;1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5组(P<0.05)。2)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对胃内容物及盲肠内容物pH无显著影响(P>0.05)。3)所有组肠道结构完整,1和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5和6组(P<0.05),2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5组(P<0.05)。4)在十二指肠中,2和3组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和5组(P<0.05),1和2组钙磷结合蛋白1(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5和6组(P<0.05),1组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4A1(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空肠中,4和6组的钙离子通道6(TRPV6)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和5组(P<0.05),6组S100钙结合蛋白G(S100G)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P<0.05),4组ATP酶质膜钙离子转运蛋白1(ATP2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P<0.05),5和6组溶质载体家族蛋白34成员A3(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和2组(P<0.05),1组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回肠中,CYP24A1和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1和2组CYP24A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组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结肠中,1组TRPV6、ATP2B1和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肾脏中,甲状旁腺素1受体(PTH1R)和钙离子通道5(TRPV5)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当升高到NRC(2012)推荐STTD P添加量(STTD P含量为0.34%~0.42%)时到达最大;3和4组PTH1R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组TRPV5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肝脏中,2组SLC34A3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组(P<0.05),1组CALB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比例为1.2时,随着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逐渐升高,十二指肠和结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空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肝脏对钙、磷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当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增加到NRC(2012)推荐的STTD P添加量(饲粮STTD P含量为0.34%~0.42%)时,肾脏对钙、磷重吸收的能力最强。结合血清钙、磷含量数据,当饲粮中STTD Ca和STTD P的含量分别在0.216%~0.312%和0.18%~0.26%时,断奶仔猪能有效利用饲粮钙、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STTD Ca STTD P 肠道 肾脏 肝脏 钙、吸收
下载PDF
长期施氮和刈割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傅浩然 胡明欣 +4 位作者 李萌 连小晴 刘涵姿 田雨 李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62-3471,共10页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氮磷比。同时,刈割加剧了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和氮磷比的提升。在氮增加下,植物体内磷浓度降低;而刈割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磷浓度的下降。此外,氮增加还改善了根系形态指标,降低了根际中的无机磷含量,刈割对根系形态的适应性调整也表现出上调作用。这表明在长期施氮导致土壤速效磷减少和氮磷比增加下,植物通过降低磷浓度和调整氮磷比,以及改变根系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磷的相对限制,而刈割则强化了这种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 氮添加 刈割 吸收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及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鹏宇 李佳璞 +2 位作者 何奕成 田大栓 纪宝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氮磷添加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和机理,明确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多样性。【方法】以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氮和磷添加两因子交互试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氮磷添加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和机理,明确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多样性。【方法】以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氮和磷添加两因子交互试验,研究高寒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率对养分添加的响应。【结果】(1)禾本科叶片氮重吸收率随氮添加而增加,但杂类草叶片不受影响;此外,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率均不受氮添加的影响。(2)磷添加对所有植物叶片氮重吸收率和两种杂类草叶片磷重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的磷重吸收率。(3)氮和磷共同添加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叶片氮重吸收率,但提高了发草叶片的氮重吸收率。此外,氮和磷同时添加对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养分富集下高寒植物3种不同的养分重吸收策略,即对外源获取的养分全部重吸收(绿叶养分增加但凋落叶不增加)、部分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同时增加,但凋落叶增加较慢)和不进行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均增加,但凋落叶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绿叶;或绿叶和凋落叶不响应)。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高寒植物养分内循环策略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养分添加 氮重吸收 吸收
下载PDF
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生长与磷吸收的影响
11
作者 周慧颖 祝晓慧 +6 位作者 谭婧琳 田纪辉 王天琪 张兵兵 陆星 梁翠月 田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水平下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探究间作体系内根系形态、构型及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等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2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进行。以2个不同根... [目的]研究不同磷水平下不同根构型大豆与甜玉米间作对作物磷吸收与生长的影响,探究间作体系内根系形态、构型及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等的关系。[方法]田间试验于2022年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进行。以2个不同根构型的大豆品种‘本地2号’(深根型)和‘粤春03-3’(浅根型)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磷(+P:大豆40 kg·hm^(-2)、甜玉米120 kg·hm^(-2))和不施磷(-P:大豆0 kg·hm^(-2)、甜玉米0kg·hm^(-2)) 2种施磷水平,副区为甜玉米单作、‘本地2号’‖甜玉米、‘粤春03-3’‖甜玉米、‘本地2号’单作和‘粤春03-3’单作5种种植模式。测定甜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生物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形态和构型的相关指标,计算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结果]无论施磷还是不施磷条件下,间作大豆显著增加甜玉米产量,平均增产33.4%;不施磷条件下,间作大豆显著增加甜玉米生物量,平均增加62.7%。甜玉米和大豆间作具有间作优势,且受施磷水平影响;施磷条件下甜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08,而不施磷条件下为1.21。种间竞争力分析表明,间作体系中,甜玉米竞争力显著强于大豆(种间竞争力>0),这种竞争优势在不施磷条件下更明显。此外,不施磷条件下间作深根型大豆‘本地2号’显著促进甜玉米磷吸收,平均增加40.6%。进一步分析发现,不施磷间作改变深根型大豆细根(直径≤0.5 mm)占比,同时诱导其根系拓宽,并显著提升甜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对间作体系内大豆和甜玉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甜玉米的生物量与其总根长、大豆根宽和大豆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的生物量与其磷吸收量、总根长、根宽以及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细根占比(直径≤0.5 mm)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施磷条件下,间作深根型大豆可有效促进甜玉米生长与磷吸收,提高甜玉米产量。研究结果为充分挖掘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磷素利用潜力、筛选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实现磷肥减施增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间作 大豆 甜玉米 根构型 吸收
下载PDF
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协同促进稻田土壤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和水稻磷素吸收
12
作者 文中华 陈义轩 +3 位作者 史永佳 朱晓琳 刘赛男 孟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4-1074,共11页
【目的】明确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其协同作用对土壤磷素赋存形态和水稻磷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稻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稻(Oryza sativa L.)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以正常施肥管... 【目的】明确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其协同作用对土壤磷素赋存形态和水稻磷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稻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稻(Oryza sativa L.)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以正常施肥管理为对照(CK),在此基础上设置接种AMF处理(A)、施用生物炭处理(10 g/kg土,B)、同时接种AMF和施用生物炭处理(10 g/kg土,AB)。水稻收获时采样测定土壤pH、电导率(EC)、微生物生物量、磷酸酶活性以及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析了水稻根系菌根浸染率。【结果】与CK处理相比,生物炭、接种AMF及其联合添加处理(AB)土壤pH值分别显著增加了0.16、0.17和0.23个单位;生物炭处理土壤EC增加了7.4%,而接种AMF处理降低了6.4%;AB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9.1%和139.7%。稻田土壤中最主要的磷素赋存形态为稳态磷(HCl-Pi和Res-P),占全磷的75%~77%,其次是中度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占全磷的16%~18%,而活性磷(H2O-P、NaHCO3-Po和NaHCO3-Pi)含量仅占全磷的7%~8%。生物炭、接种AMF及二者联合添加处理(AB)显著增加了土壤活性磷和中度活性磷中无机态磷组分(H2O-P、NaHCO3-Pi、NaOH-Pi)的含量,降低了有机态磷组分(NaHCO3-Po、NaOH-Po)含量,且AB处理对活性和中度活性无机磷组分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接种AMF处理。与CK相比,生物炭、接种AMF及AB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AB处理的增幅最高,分别为25.1%和25.5%,且显著高于单独接种AMF处理。AB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根系菌丝和丛枝侵染率,较接种AMF处理分别增加了7.04(P<0.001)和2.37(P<0.05)个百分点。生物炭和接种AMF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磷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而AB处理显著增加了地下部磷吸收量,相较于CK增加了200.0%。【结论】生物炭和AMF联用提高了土壤pH、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活性和中度活性磷中有机态磷向无机态磷的转化,进而优化了土壤磷素的赋存形态,提高了磷素有效性。生物炭与AMF联用显著增加了水稻根系的菌丝和丛枝侵染率,促进了水稻的磷素吸收。因此,生物炭与AMF联用可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磷素有效性,提高水稻对磷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pH Hedley组分 菌根侵染率 吸收
下载PDF
有机肥增强植物磷素吸收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戈应同 王宇蕴 +3 位作者 徐翔 李兰 高江飞 徐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235,共8页
磷素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但由于土壤中固有的磷形态生物有效性低,植物磷素吸收能力弱,导致磷素利用率低。有机肥施用能有效增强植物的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但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综述了有机肥施用如何增加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 磷素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但由于土壤中固有的磷形态生物有效性低,植物磷素吸收能力弱,导致磷素利用率低。有机肥施用能有效增强植物的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但其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综述了有机肥施用如何增加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增强植物对磷素的吸收能力的机制,并重点强调了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的重要作用。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吸附特性、团聚体形成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加土壤磷素有效性;通过调节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间的关系促进根系生长、改变根系形态,从而增强磷素吸收能力,是以“碳”为核心的植物-微生物-土壤互作的连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吸收能力 素有效性 植物-微生物-土壤连续体
下载PDF
磷水平及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
14
作者 刘欣欣 闫镜帆 +1 位作者 张秀 吴凤芝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9,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3个磷水平,即P_(2)O_(5)施用量分别为0(P0)、100(P100)、200(P200)mg/kg干基质,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主栽作物,分别与油菜、芝麻菜、芥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番茄9种作物伴生,以番茄单株种植为对...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3个磷水平,即P_(2)O_(5)施用量分别为0(P0)、100(P100)、200(P200)mg/kg干基质,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主栽作物,分别与油菜、芝麻菜、芥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番茄9种作物伴生,以番茄单株种植为对照,研究磷水平及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番茄单株种植相比,P0水平下,不同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干鲜重及根系形态均无显著影响,而油菜、莴苣、小麦和大豆伴生对番茄幼苗磷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100水平下,芝麻菜、萝卜、黄瓜、莴苣、小麦、大豆和番茄共7种作物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黄瓜伴生对番茄幼苗磷吸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仅油菜伴生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的磷吸收;P200水平下,萝卜和黄瓜伴生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7种作物对番茄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所有伴生作物对番茄幼苗磷吸收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伴生作物 番茄 幼苗生长 吸收
下载PDF
马尾松优良促磷吸收菌树组合的筛选
15
作者 郝嘉鑫 包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 【目的】筛选优良促磷吸收马尾松菌树组合。【方法】以盆栽马尾松2月龄幼苗为试验对象,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使其形成外生菌根,菌种选择为:彩色豆马勃(P.t)、粘盖牛肝菌(S.b)、浅黄根须腹菌(R.l)、褐环粘盖牛肝菌(S.l),分别进行单接种和4种菌种的混合菌剂接种,同时设置一个接种灭活混合菌剂的处理为对照,育苗基质为纯蛭石。接种3个月后对成功形成外生菌根的幼苗进行三个不同磷浓度处理,分别设置为P1(2 mg·L^(-1))、P2(6 mg·L^(-1))、P3(10 mg·L^(-1)),再培养两个月后检测不同菌树组合的菌根侵染率、苗木生长、生理生化指标,旨在筛选促磷吸收的优良马尾松菌树组合。【结果】P1条件下:S.l处理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苗高、生物量、MDA含量的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均为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全P含量最高。P2条件下: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全P含量、MDA含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R.l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菌根侵染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最优;S.b处理下的马尾松幼苗生物量优于其他接种处理。P3条件下:R.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叶绿素、全P、优于其他接种处理;S.l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苗高、脯氨酸、MDA含量均为最优。【结论】接种褐环粘盖牛肝菌(S.l)显著提高马尾松在磷匮乏环境对磷的吸收能力,褐环粘盖牛肝菌(S.l)与马尾松共生为最优菌树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外生菌根真菌 吸收
下载PDF
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中对紫花苜蓿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亚娟 姜智英 +2 位作者 胡蕊梅 魏洁 刘艳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为对照(CK),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1)、‘陇东苜蓿’(M2)、‘金皇后’(M3)进行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矿粉处理下紫花苜蓿两茬的生长、营养品质、磷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结果表明,第2茬收获时PRⅠ处理下M1和M3的株高明显高于CK,PRⅢ处理下M2的株高明显高于CK。M1两茬干重均表现出PRⅠ磷矿粉处理最高,两茬总生物量干重达到8.61 g,比CK高46.9%,3个磷矿粉处理下M2第1茬、第2茬和总生物量干重均高于CK,磷矿粉处理对M3的生物量没有明显作用。PRⅠ和PRⅢ处理显著提高了第2茬M1的粗蛋白含量,PRⅢ处理M1和M2紫花苜蓿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CK。第1茬磷矿粉处理中PRⅡM3处理的钙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18%,与CKM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第2茬PRⅠM1和PRⅢM2处理的钙含量最高,均为1.56%。PRⅠ和PRⅢ处理可显著提高第2茬M1和M2的磷吸收效率,PRⅠ能显著提高第1茬M1和M2的磷利用效率,而PRⅡ均显著提高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第2茬的磷利用效率。除PRⅡM1处理外,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含量,且3个品种均表现出在PRⅠ和PRⅢ处理下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PRⅡ,相比施肥前,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M3的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低于M1和M2。因此,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营养品质和磷素吸收利用可超过或达到与过磷酸钙相当的水平,其效果因磷矿粉品位和苜蓿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条件下,PRⅠ磷矿粉,M1和M2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施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 紫花苜蓿 石灰性土壤 株高 生物量 营养品质 吸收
下载PDF
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屈小玉 吴娜 +2 位作者 赵匆 陈娟 刘吉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品种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高地型品种Pathfinder),3个供磷水平P0(不施磷,0 mg/kg)、P10(低磷,10 mg/kg)、P1... 为了探究不同供磷水平对柳枝稷干物质量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品种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高地型品种Pathfinder),3个供磷水平P0(不施磷,0 mg/kg)、P10(低磷,10 mg/kg)、P100(高磷,100 mg/kg),分析柳枝稷生长指标及磷吸收利用特性相关指标,综合评价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柳枝稷的磷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量均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3个品种柳枝稷的根冠比随供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16.67%、17.24%、20.69%。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3个柳枝稷品种的叶磷含量、根磷含量、磷吸收量呈增加趋势,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磷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显著下降11.32%、18.31%、18.38%。Alamo加倍体与Alamo的磷转移效率均在P100处理下达到最低值,而Pathfinder的磷转移效率以P10处理为最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P100处理下3个柳枝稷品种的磷吸收利用特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均值最大。综上,100 mg/kg(P100)供磷条件下既可以促进3个柳枝稷品种的植株生长及干物质量增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磷吸收利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柳枝稷 干物质量 吸收利用特性 隶属函数值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幼苗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晓君 李正飞 +1 位作者 郭佩佩 张丽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 为了探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筛选出促进甜玉米生长和氮磷吸收的优良菌种,采用盆栽培养方法,以甜玉米(Zea mays var.rugose Bonaf.)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G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扭形伞房球囊霉(Corymbiglomus tortuosum,Ct)、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epigaea,D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对甜玉米生长及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De处理的甜玉米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磷积累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茎粗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也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接种De菌种综合表现最好。因此,在田间种植甜玉米时,推荐接种De菌种,从而更有利于甜玉米的生长和氮磷养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甜玉米 生物量 吸收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鹏飞 潘新雅 +1 位作者 卫先伟 王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0-1822,共13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 NH4H2PO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 NH4H2PO4)下,测定苗期根系中柱面积、皮层面积、皮层细胞层数等根系解剖结构特性。低磷胁迫抑制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和磷吸收效率,不同品种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吸收效率,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耐低磷、高产磷敏感、低产耐低磷和低产磷敏感型四大类型,这4类品种在低磷胁迫下均表现出皮层面积、中柱面积和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等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相比,高产耐低磷型品种的皮层细胞层数下降幅度较大,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增大幅度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根系横向吸收效率,同时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幅度较低,保证了较强的轴向运输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和皮层细胞层数(P<0.05)、次生木质部面积(P<0.01)与磷吸收效率显著正相关。调控次生木质部面积、皮层细胞层数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是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响应低磷胁迫的主要途径,其中次生木质部面积是影响磷吸收效率最关键的解剖结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耐低紫花苜蓿 敏感紫花苜蓿 根系皮层 根系中柱 次生木质部面积 吸收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新 蒋雨洲 +3 位作者 张吉立 岳志强 黄锐 王鹏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5,共11页
研究6~7 a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为玉米种植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所属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进行田间试验,按全程机械化玉... 研究6~7 a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中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的影响,为玉米种植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于2021—2022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所属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进行田间试验,按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方式,分别设不施磷肥(P0)、当地推荐施磷量80%(P1)、当地推荐施磷量(P2)和当地推荐施磷量120%(P3)4个处理,研究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农场P1、P2和P3玉米产量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差异;磷肥用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影响显著,3个农场中均以P3处理最高,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玉米干物质积累量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2.74%、11.16%、14.63%,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较P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8%、11.02%;玉米磷吸收量整体上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成熟期P3处理玉米磷吸收总量显著高于P1,分别较P1增加了17.75%、17.45%、25.25%,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增加了11.65%、16.96%,但玉米籽粒磷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1显著提高了磷肥农学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61.04%、38.45%、17.84%,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18.37%、19.03%,磷肥偏生产力2021年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30.33%、27.69%、23.57%,2022年大西江和七星泡农场分别较P2处理提高了22.42%、24.31%;3个农场P1、P2和P3磷肥表观利用率整体上无显著差异。经过6~7 a秸秆还田且连续实施大豆-玉米轮作培肥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可较当地推荐磷肥用量降低20%,磷肥用量过多仅增加玉米营养体磷积累,降低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吸收 肥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