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i5(111)表面结构及吸氢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奕新 郑定山 +3 位作者 张怡 蒋龙 黎光旭 郭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92-1698,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贮氢合金LaNi5及LaNi5(111)表面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对H原子在LaNi5(111)表面吸附模型进行构型优化。结果表明:LaNi5(111)表面驰豫结构La原子向外凸出,Ni原子向里收缩,凹凸不平的表面...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贮氢合金LaNi5及LaNi5(111)表面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对H原子在LaNi5(111)表面吸附模型进行构型优化。结果表明:LaNi5(111)表面驰豫结构La原子向外凸出,Ni原子向里收缩,凹凸不平的表面层增加表面原子与H原子的接触面积,表面层的有效体积约增大2.3%,有利于H原子向块体内扩散;表面层有净余的0.5个电子,有利于表面层上的电子转移到H原子上;H2分子解离成两个H原子后在LaNi5(111)表面的平衡稳定结构与氢化物LaNi5H7晶体相同位置的结构极为相似;阐述H2分子在LaNi5(111)表面的解离吸附机理,其反应活化能约为0.27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5 电子结构 吸氢机理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镧—硼体系吸氢机理(英文)
2
作者 范基骏 I.J.麦克姆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4-270,共7页
在氩气电弧炉里熔制的化学计量混合物 Lam Bn,在室温 (约 2 0℃ )和普通气压 (约 580乇 )下 ,能够快速地吸附氢气 .从 X射线粉末分析和显微结构检验中 ,共晶镧是主要吸氢成份 ,容易与氢原子结合形成镧的氢化物 La H1-3 .
关键词 共晶镧-硼体系 吸氢机理
下载PDF
FeTi_(1.3)(Mm)_y合金的贮氢性能及其吸放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建新 潘洪革 +1 位作者 王新华 陈长聘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系统研究了FeTi1.3(Mm)y(y=0,0.013,0.026,0.039,0.052)合金的贮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FeTi1.3合金中添加少量的富Ce混合稀土Mm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使未经任何活化处理的合金在室温下经较短孕育期就能吸放氢.... 系统研究了FeTi1.3(Mm)y(y=0,0.013,0.026,0.039,0.052)合金的贮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FeTi1.3合金中添加少量的富Ce混合稀土Mm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使未经任何活化处理的合金在室温下经较短孕育期就能吸放氢.这主要是因为,在合金中分别以β-Ti和颗粒夹杂形式存在的过量的Ti和少量的Mm在氢化过程中首先与氢反应,伴随着的晶格膨胀导致合金中出现大量的显微裂纹,从而使合金的活化性能明显改善,FeTi1.3(Mm)y合金还具有较高的贮氢量,FeTi1.3(Mm)0.052合金在333K时的放氢量为177.8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性能 活化性能 机理
下载PDF
合金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传铮 《材料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02-1026,共25页
综述了合金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特征。为了探求动力学特征的本质,综述了合金储氢材料在吸放氢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实验研究结果,发现Mg系合金的储氢主体是氢化物,而Ti和稀土系是氢化固溶体。比较了合金储氢材料的原子密堆情况和间... 综述了合金储氢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特征。为了探求动力学特征的本质,综述了合金储氢材料在吸放氢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变实验研究结果,发现Mg系合金的储氢主体是氢化物,而Ti和稀土系是氢化固溶体。比较了合金储氢材料的原子密堆情况和间隙空间数量及大小等结构特征,阐明了吸氢过程的晶体学行为,并从晶体学行为的热力学定性地解释了合金储氢材料的储氢动力学等特征。在适当的氢压下,不同温度下吸氢动力学曲线的特征是:1) 以氢化物为储氢主体的材料(Mg系),初始吸氢速率和饱和吸氢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 以氢化固溶体为储氢主体的材料(Ti系和稀土系)初始吸氢速率和饱和吸氢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储材料 动力学特征 晶体结构特征 机理 化物 化固溶体
下载PDF
轻质金属-铝氢化物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清 赵栋梁 +2 位作者 张羊换 郑雪萍 王新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介绍了几种轻质金属-铝氢化物贮氢材料的吸放氢机理和研究进展。轻质金属-铝氢化物贮氢密度高,但存在动力学性能差、放氢温度高、可逆反应程度低等缺点,目前主要通过掺杂催化剂、降低材料的颗粒尺寸等方法来提高吸放氢的速率和效率。随... 介绍了几种轻质金属-铝氢化物贮氢材料的吸放氢机理和研究进展。轻质金属-铝氢化物贮氢密度高,但存在动力学性能差、放氢温度高、可逆反应程度低等缺点,目前主要通过掺杂催化剂、降低材料的颗粒尺寸等方法来提高吸放氢的速率和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轻质金属-铝氢化物在贮氢方面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金属-铝化物 材料 机理 催化剂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秋雨 邹建新 +3 位作者 任莉 马哲文 朱文 丁文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7,共10页
氢能的有效开发和应用主要需解决氢的安全、高效储运瓶颈问题。MgH2具有高储氢容量、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储氢材料。但是,MgH2较高吸放氢温度和较慢吸放氢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储... 氢能的有效开发和应用主要需解决氢的安全、高效储运瓶颈问题。MgH2具有高储氢容量、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储氢材料。但是,MgH2较高吸放氢温度和较慢吸放氢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储氢材料有助于材料储氢性能的改善,目前已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针对国内外纳米镁基核壳结构储氢体系研究现状,归纳了该类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和总结了其吸放氢热力学动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物相变化,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调控核壳结构镁基材料的纳米尺寸、添加高效纳米催化剂及其综合协同作用是镁基储氢材料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H2 镁基储材料 核壳结构 机理
下载PDF
磁性蓄冷材料Er_3Ni的吸氢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滔 许斌 +3 位作者 李聪航 汤珂 陈立新 陈国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磁性蓄冷材料Fr_3Ni在液氦温区的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以He-H_2混合气体为工质的脉管制冷实验中发现Er_3Ni与H_2会发生反应,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本文基于金属储氢过程的理论框架,分析了Er_3Ni吸氢的... 磁性蓄冷材料Fr_3Ni在液氦温区的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以He-H_2混合气体为工质的脉管制冷实验中发现Er_3Ni与H_2会发生反应,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本文基于金属储氢过程的理论框架,分析了Er_3Ni吸氢的机理,并推算了Er_3Ni的理论吸氢量。对Er_3Ni在室温条件下的吸氢量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显示Er_3Ni经活化后能与H_2充分反应,并生成氢化物Er_3NiH_8,与理论推算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_3Ni 吸氢机理 活化
原文传递
CH_2CO+CN的多通道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成 陈晓霞 +3 位作者 耿志远 高立国 杨晓燕 刘泽玉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CN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H2CN(CH2NC)+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且理论计算结果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结果较好...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CN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H2CN(CH2NC)+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且理论计算结果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酮 CN自由基 加成-消除机理 直接吸氢机理
下载PDF
CH_2CO+NCO多通道反应的理论研究
9
作者 陈晓霞 侯汝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NCO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的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 用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和CCSD(T)理论研究了CH2CO与NCO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揭示了该反应存在的加成—消除机理和直接吸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CO的反应是主反应通道。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主要产物和副产物并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酮 NCO自由基 加成—消除机理 直接吸氢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