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振光谱中的吸电子效应和供电子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翠华 李润卿 +1 位作者 周维义 李玉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06-708,共3页
本文就分子振动光谱中的吸电子效应和供电子效应提出了新观点 :对共价键来说 ,吸电子效应使化学键强度增加 ,因而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供电子效应使供价键强度减弱 ,因而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对于配价键而言 ,如果取代基和配价键中提供电子... 本文就分子振动光谱中的吸电子效应和供电子效应提出了新观点 :对共价键来说 ,吸电子效应使化学键强度增加 ,因而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供电子效应使供价键强度减弱 ,因而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对于配价键而言 ,如果取代基和配价键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相连 ,则供电子取代基使配价键加强 ,因而配价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吸电子取代基使配价键减弱 ,因而其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如果取代基和配价键中的受电子原子相连 ,则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振动光谱 吸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化学键
下载PDF
溴的吸电子效应对Ru-bda(H2bda=2,2′-联吡啶-6,6′-二羧基)型催化剂催化水氧化的性能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昭 高岩 +2 位作者 于泽 张敏 刘建辉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2-1749,共8页
太阳能高效转化和利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光解水制氢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解决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一个理想方法,其中水氧化反应是制约太阳能转化的关键.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 太阳能高效转化和利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光解水制氢是实现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解决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一个理想方法,其中水氧化反应是制约太阳能转化的关键.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以实现高效水分解获得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所需的质子和电子.在众多水氧化催化剂中,基于Ru的分子催化剂因其结构简单、效果突出,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系列Ru-bda类型的单核Ru催化剂,通过在核心配体上进行Br取代,获得三个新催化剂2,3,5,[Ru(Ln)(picoline)2](H2L1=4-溴-2,2′-联吡啶-6,6′-二羧酸(4-Br-bda),picoline=4-甲基吡啶,2;H2L2=4,4′-二溴-bda,3)和[Ru(L1)(isoquinoline)2]5(isoquinoline=异喹啉),并对其结构进行全面的表征.电化学结果表明,在核心配体中引入Br原子导致催化剂氧化中心的氧化电位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取代基Br的吸电子能力降低了中心金属Ru的电子云密度,从而使其氧化电位升高.在催化水氧化反应中,以硝酸铈铵为氧化剂,在p H=1.0的水溶液中对催化剂1-5的催化水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反应随着取代基Br的引入,催化剂催化水氧化活性逐渐降低,说明在核心配体上的引入吸电子基团不利于Ru-bda型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提高.为了深入了解Br取代基效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催化剂1-5的动力学过程和催化水氧化机理.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研究氧化剂Ce(IV)在360 nm处的紫外吸收变化,进而阐明催化剂催化水氧化的反应机理.保持氧化剂Ce(IV)的初始浓度为1.5 mmol/L,改变催化剂的浓度为0.1μmol/L至6.0μmol/L,对反应最初10 s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和对数计算,分别得到的催化剂1-5的反应级数为2.08,1.79,1.61,2.19和1.90,这表明催化剂2和3与催化剂1的反应机理有所不同.由于催化剂1发生二级反应即在催化水氧化过程中发生双分子间的自由基耦合反应,而催化剂2和3的反应级数均小于2,说明核心配体上的Br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导致催化剂2和3的反应机理发生改变,在水氧化反应过程中部分催化剂2和3分子发生了单分子反应,即水分子亲核进攻机理.当轴向配体由4-甲基吡啶替换为异喹啉时,对比催化剂4和5的催化水氧化活性和动力学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但与催化剂2和3相比,催化剂5的反应级数降低不明显,说明催化体系中只有一部分分子发生一级反应,大部分分子发生二级反应.这说明在以化合物5为催化剂的水氧化体系中,除了核心配体上Br的吸电子效应对催化剂机理产生影响之外,轴向配体的异喹啉的π-π堆积效应也有重要影响(异喹啉的π-π堆积效应能够促进单核催化剂发生二级反应),并且后者产生的影响占主导位置,从而导致催化剂5的反应级数降低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氧化 Ru-bda型催化剂 溴取代 吸电子效应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对烷基吸电子效应的探讨
3
作者 李健飞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扼要介绍了烷基的吸电子效应 。
关键词 烷基 偶极矩 吸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
下载PDF
浅谈烷基的吸电子效应
4
作者 李健飞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1997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烷基 吸电子效应 碳氢键 键矩
下载PDF
吸电子基团对5-羟色胺衍生物缓蚀性能的增效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范贵锋 樊保民 +4 位作者 刘浩 赵骁骐 刘梓凝 郝华 杨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9,92,共10页
目的减缓碳钢在盐酸(HCl)溶液中的腐蚀,揭示吸电子基团(羧基)增效5-羟色胺缓蚀性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动态质量损失、动电位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考察1 mol/L盐酸(HCl)溶液中5-羟色胺(5-HT)与5-羟色氨酸(5-HTP)对20#钢的缓蚀性能... 目的减缓碳钢在盐酸(HCl)溶液中的腐蚀,揭示吸电子基团(羧基)增效5-羟色胺缓蚀性能的机理。方法采用动态质量损失、动电位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EIS)考察1 mol/L盐酸(HCl)溶液中5-羟色胺(5-HT)与5-羟色氨酸(5-HTP)对20#钢的缓蚀性能。通过吸附等温拟合,明确两种物质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本质。借助形貌观察,验证5-HT与5-HTP对碳钢的缓蚀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并比较两种物质的差分电荷密度。结果5-HT与5-HTP均可有效减缓20#钢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缓蚀率与添加浓度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298 K下添加1 mmol/L 5-HT与5-HTP时,缓蚀率分别达到92.19%与95.76%。极化曲线结果显示,向腐蚀介质中加入两种物质后,腐蚀电流密度均降低。EIS结果表明,添加5-HT与5-HTP后,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得到提升。两种物质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比动力学与阻抗参数发现,HCl溶液中,5-HTP对20#钢的缓蚀性能优于5-HT。DFT计算结果显示,5-HT质子化位点呈缺电子状态,而质子化5-HTP的电子密度均匀分布于整个分子骨架。结论羧基的吸电子效应可促进5-HTP分子中富电子区域将盈余电荷流入质子化位点,从而使电子密度均匀分布于分子骨架。均匀的电子密度分布有利于5-HTP以平行构型吸附于碳钢表面,最大限度覆盖活性位点,并高效缓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吸电子效应 缓蚀剂 碳钢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查耳酮类化合物的代基效应
6
作者 陈镇东 陈文侃 戴萃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8-333,共6页
查耳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合流型三岔共轭化合物。对于这类三岔共轭体系中的结构效应,前文中已在同系线性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于作为代基一岔的结构效应研究的不多,对于不同电性的取代基引入苯基后,所导致的同系直线斜... 查耳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合流型三岔共轭化合物。对于这类三岔共轭体系中的结构效应,前文中已在同系线性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于作为代基一岔的结构效应研究的不多,对于不同电性的取代基引入苯基后,所导致的同系直线斜率的变化是否与取代基的极性存在一定关系,尚待进行研究。本文合成了5个苯多烯基4'-取代苯基酮系共20个化合物和一个相应的线型体系——苯多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耳酮 三岔共轭体系 吸电子效应
下载PDF
氧化缩合法制备二苯乙烯(烷)类化合物 被引量:4
7
作者 卢俊瑞 张春雪 +2 位作者 刘东志 汤翠祥 吕振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67,共4页
芳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介质中、碱催化下的氧化缩合反应 ,是合成二苯乙烯 (烷 )类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利用 1 H NMR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 ,研究了多种芳基甲烷的氧化缩合反应 .结果表明 :芳基甲烷中 ,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影... 芳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介质中、碱催化下的氧化缩合反应 ,是合成二苯乙烯 (烷 )类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利用 1 H NMR谱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 ,研究了多种芳基甲烷的氧化缩合反应 .结果表明 :芳基甲烷中 ,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影响其氧化缩合反应活性及产物的结构特征 ,取代基吸电性越强 ,吸电基越多 ,氧化缩合越易发生 ,越易于生成二芳基乙烯 (烷 )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甲烷 氧化缩合反应 二苯乙烷 二苯乙烯 制备 吸电子效应 反应活性 产物结构
下载PDF
烷基的极性效应
8
作者 何秉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9年第2期77-88,共12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被引入有机化学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别的原因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在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即所谓极性效应(电子效应)。这个理论把分子中的取代... 本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被引入有机化学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反应活性上的差别的原因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在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即所谓极性效应(电子效应)。这个理论把分子中的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的影响归因于静电性和非静电性的两种电子效应,前者称为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超共轭效应 吸电子效应 极性效应 诱导效应指数 N效应 电子诱导效应 偶极矩 取代基 碳原子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苦味酸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明芹 周红 刘占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7-1519,共3页
苦味酸(PA),又称为黄色炸药,化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分子式为C6H3N3O7,相对分子质量为229.1。苦味酸是苯酚的三硝基取代物,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而有很强的酸性,微溶于热水、二硫化碳、乙醇、乙醚,易溶于丙酮、苯等有... 苦味酸(PA),又称为黄色炸药,化学名为2,4,6-三硝基苯酚,分子式为C6H3N3O7,相对分子质量为229.1。苦味酸是苯酚的三硝基取代物,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而有很强的酸性,微溶于热水、二硫化碳、乙醇、乙醚,易溶于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苦味酸 三硝基苯酚 相对分子质量 吸电子效应 黄色炸药 二硫化碳 有机溶剂
下载PDF
单核钌催化剂化学催化和光催化水氧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毅 李斐 +2 位作者 黄芳 张彪彪 孙立成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9-1495,共7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对位取代基团的吡啶轴向配体的单核钌化合物Ru(bda)(pic)2(H2bda = 2,2'-联吡啶-6,6'-二羧酸; pic =对甲基吡啶),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核磁、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并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研究了这些化...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对位取代基团的吡啶轴向配体的单核钌化合物Ru(bda)(pic)2(H2bda = 2,2'-联吡啶-6,6'-二羧酸; pic =对甲基吡啶),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核磁、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并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以硝酸铈铵为氧化剂, 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 并以[Ru(bpy)3]2+为光敏剂, S2O82 为电子牺牲剂, 在三组分体系中考察了这些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 研究发现, 在化学法水氧化反应中, 化合物1由于其轴向配体4,4'-联吡啶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质子化, 从而增强了吸电子效应, 因此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催化循环数达到4000. 在光催化水氧化反应中, 化合物2因其轴向配体具有最强的吸电子能力而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 反应2h的催化循环数达到270. 结果表明, 轴向配体的吸电子能力明显提高了这类Ru催化剂催化水氧化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水 水氧化 钌配合物 吸电子效应 光催化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1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8-1438,共1页
可溶性支化聚合物该专利公开一种可溶性支化聚合物。制备需要:1)至少一种具有给电子效应的单体;2)至少一种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单体;3)至少一种多功能支化试剂,该试剂含尿素及至少2个N-乙烯基基团。所得支化聚合物至少有20%(w)可溶... 可溶性支化聚合物该专利公开一种可溶性支化聚合物。制备需要:1)至少一种具有给电子效应的单体;2)至少一种具有吸电子效应的单体;3)至少一种多功能支化试剂,该试剂含尿素及至少2个N-乙烯基基团。所得支化聚合物至少有20%(w)可溶于溶剂。由于化学反应性、可溶性及力学性能的范围较宽,该支化聚合物产品可应用于个人护理、医药/营养及化学品。(ISP Investments INC.)/US 20140303313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支化聚合物 吸电子效应 化学反应性 可溶性 力学性能 个人护理 多功能
下载PDF
Negative inductive effect enhances charge transfer driving in sulfonic acid functionaliz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with efficient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被引量:5
12
作者 Min Zhang Yunfeng Li +4 位作者 Wei Chang Wei Zhu Luohong Zhang Renxi Jin Yan X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26-535,共10页
Efficient photogenerated carrier migration/separ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C_(3)N_(4).Herein,sulfonic acid group-functionalized g-C_(3)N_(4)(SACN)was synthesized and ... Efficient photogenerated carrier migration/separ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C_(3)N_(4).Herein,sulfonic acid group-functionalized g-C_(3)N_(4)(SACN)was synthesized and then synchronously strengthened by a facile-solid-state thermal reaction of g-C_(3)N_(4)and sulfamic acid.As a solid strong acid,sulfamic acid can be used to achieve acid etching on the surface of g-C_(3)N_(4)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rmal treatment,leading to an enlarg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increased surface catalytic reaction sites.More importantly,our experiments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driving force generated by the negative inductive effect of sulfonic acid group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charge transfer dynamics and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ir recombination.Moreover,the negative inductive effect can induce charge redistribution,which reduces the conduction band potential of g-C_(3)N_(4)to enhance the reduction ability of photo-induced electrons.As a result,the SACN-400 sample show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H2 generation with an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of 11.03%at 420±15 nm,as well as an efficient photodegradation rate for organic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g-C_(3)N_(4) Negative inductive effect Sulfamic acid Charge transfer
下载PDF
Solvent Effects on Two-Photon Absorption of Alkyne and Alkene π-bridging Chromophores
13
作者 Jing Li Chuan-kui Wang Yu-zhi S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3-70,I0001,共9页
The present work concerns the study of solvent effects on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one- and two-photon absorption (TPA) processes, for two series of alkyne and alkene π-bridging molecules, within the ... The present work concerns the study of solvent effects on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one- and two-photon absorption (TPA) processes, for two series of alkyne and alkene π-bridging molecul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larization continuum model. Particular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olvent effects on the molecular geometrical structures and geometric distortion, which were measured by the bond-length-alternation parameter. The π centres in the compounds are seen to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increasing the TPA cross section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All studied molecules have relatively strong TPA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alkyne π-bridging ones yield larger TPA cross s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optics Two photon absorption Solvent effect Charge transfer Bond length altern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Sulfate Adlayer on Formic Acid Oxidation on Pd(111) Electrode
14
作者 Jing Lei Zhen Wei +3 位作者 Mian-le Xu Jie Wei Yan-xia Chen Shen Y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49-656,I0002,共9页
The kinetics of formic acid oxidation (FAO) on Pd(111) in 0.1 mol/L H2SO4+0.1 mol/L HCOOH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Na2SO4 i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potential step method,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at ... The kinetics of formic acid oxidation (FAO) on Pd(111) in 0.1 mol/L H2SO4+0.1 mol/L HCOOH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Na2SO4 is studi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potential step method,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0.1 mol/L HClO4. It is found that adsorbed sulfate has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 on FAO kinetics. After addition of 0.05 mol/L or 0.1 mol/L Na2SO4, FAO current in the negative-going scan i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at the same potential in the positive-going scan. We speculate that at potentials positive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potential for the (SO4*ad)m+[(H2O)n-H3O+] or(SO4*ad)m+[Na+(H2O)n-H3O+] adlayer, the adlayer structure probably becomes denser and more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potential or with the addition of Na2SO4. The formation of connected adlayer network great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adlayer, and the insertion of positive-charged H+ or Na+ into the adlayer network further reduces the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between partially charged sulfates. As a result, the destruction/desorption of compact sulfate adlayer becomes more difficult, which leaves much less free sites on the surface for FAO, and thus FAO kinetics at higher potentials and in the subsequent negative-going potential scan i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ic acid oxidation Pd(111) electrode Sulfate adsorption Anions effect
下载PDF
铜催化芳基硼酸与元素硫和CF3SiMe3的氧化三氟甲硫基化反应
15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7-1157,共1页
含氟官能团是许多药物和农药的重要结构单元.由于三氟甲硫基(CF3S)的强吸电子效应和高亲脂性,含三氟甲硫基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基三氟甲硫醚化合物)在药物和农药研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芳基硼酸 甲硫基 三氟 元素硫 铜催化 反应 氧化 吸电子效应
原文传递
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NHBC肟氯酯用于脱羧自由基氟化反应
16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0-880,共1页
三氟甲基(CF3)基团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氟官能团,现有试剂大多合成繁琐、价格昂贵.三氟乙酸(TFA)及其酸酐(TFAA)是工业用的廉价氟源,但由于三氟甲基的强吸电子效应,使得三氟乙酸根离子具有很高的氧化电势,很难发生氧化脱羧释放 CF3自由基... 三氟甲基(CF3)基团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氟官能团,现有试剂大多合成繁琐、价格昂贵.三氟乙酸(TFA)及其酸酐(TFAA)是工业用的廉价氟源,但由于三氟甲基的强吸电子效应,使得三氟乙酸根离子具有很高的氧化电势,很难发生氧化脱羧释放 CF3自由基.近期 Baran 和 Sanford 等课题组报道的 NHPI (N-hydroxyphthalimide)类型氧化还原活性酯(RAE)是一种很好的活化羧酸的方法,由此衍生的脱羧官能化反应发展迅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活性 氟化反应 自由基 活性酯 脱羧 三氟乙酸 氟乙酸根离子 吸电子效应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助推氟硅橡胶应用高端领域
17
作者 肖永清 《橡塑机械时代》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以二甲基聚硅氧烷为代表的硅橡胶具有优异的高一低温性能、电性能和弹性性能,但这种橡胶的耐饱和蒸汽性、耐油性和耐溶剂性较差,使得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硅橡胶的碳链上引入含氟基团(如三氟丙基)形成氟硅橡胶后,由于氟... 以二甲基聚硅氧烷为代表的硅橡胶具有优异的高一低温性能、电性能和弹性性能,但这种橡胶的耐饱和蒸汽性、耐油性和耐溶剂性较差,使得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硅橡胶的碳链上引入含氟基团(如三氟丙基)形成氟硅橡胶后,由于氟原子具有极大的吸电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橡胶 技术创新 应用 助推 吸电子效应 低温性能 聚硅氧烷 弹性性能
原文传递
Engineering the electronic and strained interface for high activity of PdMcore@Ptmonolayer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8
18
作者 Haoxiong Nan Ya-Qiong Su +6 位作者 Cheng Tang Rui Cao Dong Li Jia Yu Quanbing Liu Yijie Deng Xinlong Ti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6期1396-1404,M0004,共10页
Alloyed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rovide a favorable model to modul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t the atomic level,which is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 Alloyed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rovide a favorable model to modul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t the atomic level,which is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Herein,core-shell structured Pd3M@Pt/C nanoparticles with binary PdM alloy cores(M=Fe,Ni,and Co)and a monolayer Pt shell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with diverse interfaces.Among these,Pd3Fe@Pt/C exhibited the bes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roughly 5.4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Pt/C catalyst used as reference.Th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ctiv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ain engineering,interfacial electron transfer,and improved Pt utilizatio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imulations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ngineering the alloy core with moderate lattice mismatch and alloy composition(Pd3Fe)optimizes the surface oxygen adsorption energy,thereby rendering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Future researches may use this study as a guid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y effective core-shell electrocatalysts for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Fuel cells Diverse interfaces Pt monolayer Interfac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