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吸痰效果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郑书彬 韩立存 +6 位作者 李法林 刘珺 梁斌 杨洋 胡梦强 肖军 张垚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机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低压舱分别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0、1000、2350、3350 m和4300 m不同飞行高度的机舱内部气压环境,选择同一粘度的人工模拟痰液代替伤病员真实痰液作为试验样本,使用... 目的研究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对机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低压舱分别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0、1000、2350、3350 m和4300 m不同飞行高度的机舱内部气压环境,选择同一粘度的人工模拟痰液代替伤病员真实痰液作为试验样本,使用同一吸痰设备及相同操作步骤和手法开展伤病员吸痰实验,分别记录痰液吸净所用时间。结果在模拟医疗救护飞机在距离地面5个不同飞行高度下,5 ml模拟痰液吸净所需时间随模拟飞行高度的增加而逐步延长,1000、2350、3350 m和4300 m的吸痰用时分别是(5.09±0.30)、(9.37±1.00)、(11.75±0.78)s和(15.54±0.92)s,均高于0 m吸痰用时(4.26±1.13)s。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飞行高度1000 m吸痰用时与0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飞行高度2350 m、3350 m、4300 m吸痰用时分别与0 m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350 m与1000 m(P<0.001)、3350 m与2350 m(P<0.001)及4300 m与3350 m(P<0.001)高度下吸痰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救护飞机飞行高度上升,会增加吸痰用时,导致吸痰效率降低,增加伤病员窒息风险。随着飞行高度增加,需采取增加负压压力、湿化气道等有效措施以确保机上吸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舱 飞行高度 吸痰效果 医疗救护飞机
下载PDF
不同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玉红 梁钰 +3 位作者 冯萍 朱艳萍 任璐璐 顾雨铖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负压与吸痰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综合性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年病人101例,分别采用3种吸痰负压(-75mmHg,-150mmHg,-300mmHg)吸痰,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于吸痰前2min及吸痰后5min、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负压与吸痰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综合性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年病人101例,分别采用3种吸痰负压(-75mmHg,-150mmHg,-300mmHg)吸痰,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于吸痰前2min及吸痰后5min、10min测定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吸痰负压为-150 mmHg时吸痰间隔时间(70.0min±30.0min)明显长于吸痰负压为-75mmHg及-300mmHg时(30.0min±15.0min,50.0min±15.0min)(P<0.05);吸痰负压为-150mmHg及-300mmHg时的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吸痰负压为-75mmHg时(P<0.05);吸痰前不同负压吸痰组SpO_2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痰负压为-300mmHg时,吸痰后10min的SpO_2、HR比吸痰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痰负压为-75mmHg、-150mmHg时,吸痰后5min、10min的SpO_2、HR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在-150mmHg的吸痰负压下吸痰,吸痰后痰鸣音改善良好,吸痰间隔时间较长,且对SpO_2、HR的影响较小,是有效、安全且适合机械通气病人吸痰负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负压 吸痰效果 间隔时间 SPO2 HR
下载PDF
不同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任璐璐 李国宏 +1 位作者 朱艳萍 陈玉红 《护理学报》 2012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寻找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吸痰负压。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年患者20例,均由培训合格后的注册护士采用3种负压(-75 mmHg,-150 mm...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寻找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吸痰负压。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年患者20例,均由培训合格后的注册护士采用3种负压(-75 mmHg,-150 mmHg,-300 mmHg)(1 mmHg=0.133 kPa)行密闭式吸痰,由2名注册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痰鸣音改善状况及吸痰间隔时间);并于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10 min,测定并记录动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吸痰负压为-150mmHg时吸痰间隔时间(76.0±33.3)min明显长于吸痰负压为-75 mmHg及-300 mmHg时(34.5±17.3)min、(55.5±16.7)min,同时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吸痰负压为-75 mmHg时(P<0.05)。不同负压组不同时间点的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吸痰负压为-300 mmHg时,吸痰后5 min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相对于吸痰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150mmHg是安全、有效的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负压 吸痰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吸痰管带负压插入对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钦 邢小红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吸痰管适当深度对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将吸痰管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 目的探讨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吸痰管适当深度对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将吸痰管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后再延长1cm,再次由内向外边退出边转动吸痰管吸引。结果实验组吸痰后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吸痰管带负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再延长1cm吸痰可以达到有效的吸痰效果,同时降低吸痰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深度 气管插管 吸痰效果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引压力、不同深度吸痰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俭欢 江丽嫦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引压力、不同深度的吸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吸引压力分别为-20 KPa、-30 KPa和-40 KPa,再随机将各组患者分为Ⅰ、Ⅱ两个亚组,分别采用浅...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引压力、不同深度的吸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吸引压力分别为-20 KPa、-30 KPa和-40 KPa,再随机将各组患者分为Ⅰ、Ⅱ两个亚组,分别采用浅吸痰和改良式深吸痰。结果各组的Ⅱ亚组吸痰后5 min的生命体征(HR、RR、VT、SpO2、PAP、SBP)均优于Ⅰ亚组(P<0.05)。B组的吸痰效果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吸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在-30 KPa的吸引压力下,应用改良式深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吸痰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吸痰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引压力 吸痰效果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不同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寿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并利于气道雾化、湿化...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并利于气道雾化、湿化及气道内给氧等。传统吸痰方法不易吸净痰液,且反复吸痰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和低氧血症[2-3],以致增加肺部感染机会等,而密闭式吸痰不需要脱离呼吸机及停止机械通气就能轻松达到满意的吸痰效果。本研究比较了2种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吸痰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方法 吸痰效果
下载PDF
吸痰管吸痰次数与吸痰效果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周慧 黄绍晶 +2 位作者 李常鑫 蔡勤妹 黄启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吸痰作为一种重症监护抢救配合技术,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人工气道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亦是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点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临床中因痰吸不尽、咳嗽反射消失、痰多... 吸痰作为一种重症监护抢救配合技术,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人工气道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亦是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点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临床中因痰吸不尽、咳嗽反射消失、痰多黏稠等原因,常存在一根吸痰管无法一次完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情况,护士根据吸痰操作要求重新更换吸痰管,使用吸痰管的数量增加,患者费用也相应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在吸痰操作原有的基础上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的使用一根吸痰管同一部位连续吸痰的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同时减少患者吸痰耗材费用,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反射 吸痰效果 道分泌物 护士工作量 操作 气道分泌物 抢救配合
下载PDF
吸痰体位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斐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最佳的吸痰体位,以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治疗的1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A组67例(采用仰卧位)、B组6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最佳的吸痰体位,以提高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1日接受治疗的1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三组,A组67例(采用仰卧位)、B组65例(采用半侧卧位)、C组66例(采用侧卧位),比较三组吸痰后的生理指标、吸痰耐受性、吸痰评分、24 h吸痰次数及痰液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5、7天吸痰耐受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第1、5、7天吸痰评分和24 h吸痰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第5、7天痰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头抬高15°~30°同时采用半侧卧位的吸痰体位可以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患者的吸痰耐受性与吸痰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体位 气管切开 吸痰效果 护理
下载PDF
不同负压吸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曾维艳 仲玲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1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负压吸引对小儿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选择更安全和有效的小儿吸痰负压,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方法将92例需吸痰的下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男20例,女22例,采用100-200mmHg(1mmHg=0.133kPa)负压吸痰;对照... 目的观察不同负压吸引对小儿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选择更安全和有效的小儿吸痰负压,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方法将92例需吸痰的下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男20例,女22例,采用100-200mmHg(1mmHg=0.133kPa)负压吸痰;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采用200-300mmHg负压常规吸痰。结果两组吸痰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痰中带血率为9.52%,对照组发生率为28%,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采用100-200mmHg负压吸痰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吸痰效果 黏膜损伤
下载PDF
不同插管深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伟珍 邓碧池 罗卫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5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插管深度对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遵循随机等比例原则分为A组(31例)、B组(31例)与C组(32例)。A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与气管插管长度相同;B组吸痰管插入气道内...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插管深度对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9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遵循随机等比例原则分为A组(31例)、B组(31例)与C组(32例)。A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与气管插管长度相同;B组吸痰管插入气道内,遇到阻力后向上提1~2 cm;C组吸痰管插入深度达到气管插管长度后,再插入1 cm。比较三组患者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吸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24 h吸痰次数、SPO2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分别为(6.86±2.24)次、(30.58±3.41)s、(2.55±0.27)分, B组分别为(3.84±2.13)次、(14.26±4.37)s、(1.64±0.43)分, C组分别为(3.32±1.57)次、(12.48±4.56)s、(1.72±0.51)分。B、C组患者的24 h吸痰次数少于A组、SPO2恢复时间短于A组、痰鸣音改善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24 h吸痰次数少于B组、SPO2恢复时间短于B组、痰鸣音改善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分别为19.35%、12.90%、25.81%, B组患者分别为61.29%、70.97%、54.84%, C组患者分别为21.88%、15.63%、28.13%。A、C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呛咳、痰中带血及心率变化发生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管插入深度和气管插管长度相同的基础上再插入1 cm,具有理想的吸痰效果,能够彻底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而且不会对气道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机械通气 插管深度 吸痰效果 影响
下载PDF
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彩儿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1年第7期27-31,共2页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观察组36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38例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 具有可比性,两种吸...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观察组36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38例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 具有可比性,两种吸痰方法从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率、痰阻、工作量四方面比较。结果: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轻护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 开放式 吸痰效果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患者心理状态及吸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姣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5月接收的11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53)给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一般护...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5月接收的11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53)给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一般护理,试验组(n=58)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焦虑恐惧情绪变化及吸痰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吸痰前后焦虑恐惧情绪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依从性显著提高,且恶心呕吐、痰中带血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吸痰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纤维支气管吸痰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 心理状态 吸痰效果
下载PDF
影响未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原因及干预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海燕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S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未建立前影响吸痰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科非人工气道下吸痰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及结论:对吸痰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干预,能提高操作的准确、安全及有效性,防止病...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未建立前影响吸痰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科非人工气道下吸痰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及结论:对吸痰操作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干预,能提高操作的准确、安全及有效性,防止病人因清理呼吸道无效而出现并发症,减少气管插管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工气道 吸痰效果 干预
下载PDF
吸痰深度对成年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张勤 关甜晶 +2 位作者 龚鑫 杨林 蒲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分析深度吸痰及浅度吸痰对成年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华医学期刊全... 目的分析深度吸痰及浅度吸痰对成年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深度及浅度吸痰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应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2项随机对照试验,1795例患者参与研究。深度吸痰更有效,24 h吸痰次数更少[WMD=-2.09,95%CI:-2.61~-1.58,P<0.01],SaO_(2)增幅更大[WMD=-1.22,95%CI(-1.51,-0.94),P<0.001],痰鸣音改善评分无明显差异。浅吸痰有优势,浅吸痰时心率(HR)改变例数少[WMD=3.73,95%CI:2.41~5.77,P<0.00],呼吸(RR)增幅小[WMD=0.89,95%CI:0.64~1.15,P<0.001],血压(SBP)波动更小[WMD=3,95%CI(1.78,4.22),P<0.001],气道黏膜损伤[OR=8.54,95%CI(6.20,11.76),P<0.001]、刺激性呛咳[OR=5.01,95%CI(3.68,6.81),P<0.001]发生率小。结论深度吸痰有效性有效,可减少24 h吸引次数,SaO_(2)上升幅度更大,深度吸痰比浅度吸痰可能引起更大的心率、呼吸、血压的波动,气道损伤、呛咳发生率高,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吸痰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 浅度 人工气道 吸痰效果
原文传递
密闭式气道内吸痰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艾皖平 高瑛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2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道内吸痰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观察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不同吸痰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在SpO2值、血性痰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式吸痰法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道内吸痰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观察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不同吸痰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在SpO2值、血性痰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式吸痰法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合理,对患者更安全,也更能有效防范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 开放式 吸痰效果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气管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津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5期113-,共1页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病人的急救手术.气管内吸痰是已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必须进行的一项护理操作.密闭式吸痰是操作者不直接接触吸痰管,气道与外界不相通,吸痰管被包在透明而柔软、结实的保护套中的一种吸痰方式.……
关键词 密闭式 气管切开 吸痰效果
下载PDF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艺珍 卢月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9期330-331,共2页
目的:探讨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CS)和开放式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OS组各15例,观察吸痰前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 目的:探讨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CS)和开放式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OS组各15例,观察吸痰前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指标的变化,并对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发生率、痰阻发生率及每次吸痰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吸痰后OS组HR、MAP和SPO2的变化较CS组明显,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组不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发生率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组痰阻发生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CS组(平均18秒/次)明显少于OS组(平均30秒/次)。结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CS效果优于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密闭式 急性呼窘迫综合征 吸痰效果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2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小丽 张宏 《新疆医学》 2015年第12期1816-1818,共3页
随着各类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液粘稠或结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 随着各类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液粘稠或结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有效吸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液粘稠 剧烈咳嗽 支气管痉挛 气体交换 时间 重症监护 吸痰效果 肺顺应性
下载PDF
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小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黏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方法 吸痰效果 黏膜损伤
下载PDF
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丹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长度;B组为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时再上提1~2 cm;C组为间歇声门下吸痰:即在喉镜下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后插入吸痰管吸痰。比较3组吸痰安全性及吸痰效果。结果 C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率高于A组(P<0.05),而A组肺部感染高于B组(P<0.05)。C组日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A组、B组(P<0.05)。结论声门下间歇吸痰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降低吸痰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方式 人工气道患者 安全性 吸痰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