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冲击吸能车体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广军 田红旗 姚松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3期50-53,共4页
借鉴两个美国标准提出了列车端部吸能区和中部载人区的评价指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5型车体与刚性墙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表明,耐冲击车体在吸收规定的5MJ的塑性变形能的情况下,仅车体的端部发生了塑性变形,车体的中间部位仅发生弹性... 借鉴两个美国标准提出了列车端部吸能区和中部载人区的评价指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5型车体与刚性墙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表明,耐冲击车体在吸收规定的5MJ的塑性变形能的情况下,仅车体的端部发生了塑性变形,车体的中间部位仅发生弹性小变形;塑性变形位移量较改进前有较大提高,且撞击力明显减小,加速度指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工程 耐撞击 数值模拟 吸能车体
下载PDF
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设计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红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了减轻客运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 ,实现被动安全保护 ,对组成列车的动车、客车车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重新分配车体各部分刚度 ,设计出具有合适吸能结构的耐冲击车体 ,车体结构均按前、中、后三种纵向刚度设置 ,前后两部分为... 为了减轻客运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 ,实现被动安全保护 ,对组成列车的动车、客车车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重新分配车体各部分刚度 ,设计出具有合适吸能结构的耐冲击车体 ,车体结构均按前、中、后三种纵向刚度设置 ,前后两部分为可以产生塑性变形的弱刚度吸能结构 ,中间部分为仅产生弹性变形的强刚度弹变结构。当列车在正常运行时 ,车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强度、刚度要求 ;在较高速下发生碰撞事故时 ,吸能结构能够沿所需方向产生塑性大变形吸收足够冲击动能 ,保证机器间和乘客区不发生破坏 ,并延缓碰撞作用时间 ,降低碰撞瞬间最大减速度 ,使撞击减速度在人体承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列车 吸能车体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北京八通线地铁车体开发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光伟 韩志卫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北京八通线地铁车体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吸能车体设计、有限元分析、静强度试验和模态分析计算。
关键词 车体钢结构 吸能车体 轻量化 设计
下载PDF
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广军 田红旗 +1 位作者 姚松 许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7,共5页
设计了耐冲击吸能车体,其前端司机室控制台前端和尾端为塑性大变形区域,中间载客区为弹性小变形区域。建立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同样工况下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显示等效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变形过程相似,力—位... 设计了耐冲击吸能车体,其前端司机室控制台前端和尾端为塑性大变形区域,中间载客区为弹性小变形区域。建立轻轨列车的等效简化模型。对实际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同样工况下进行了撞击计算,结果显示等效模型和简化模型的变形过程相似,力—位移曲线也基本相同。在简化的轻轨车模型基础上,模拟6辆编组的轻轨列车以25km.h-1速度撞击一列静止的轻轨列车,得到各辆车的动力学响应。计算结果显示,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了多体耦合撞击,每辆车都产生了塑性变形,其中头车前端塑性变形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冲击吸能车体 多体耦合 撞击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北京八通地铁车体开发设计
5
作者 韩志卫 张光伟 《四机科技》 2005年第1期4-10,共7页
介绍北京八通地铁车体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吸能车体设计、有限元分析、静强度试验和模态分析计算。
关键词 车体钢结构 吸能车体 轻量化 设计 有限元 开发 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