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绍一种简易吸药装置 被引量:2
1
作者 龙羽玲 《淮海医药》 2004年第5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简易吸药装置 临床护理 制作方法 吸药方法
下载PDF
儿童哮喘472例吸入疗法技术及辅助吸药装置使用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杜继宇 李艳 +5 位作者 刘蓉 余静 何晓芸 谢丽 刘亚琼 谢坚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1期47-48,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哮喘患者对吸入疗法技术及辅助吸药装置的正确使用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择吸入药物、吸药装置以及如何指导病儿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哮喘专科门诊病儿使用吸入药物及吸入装置情况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哮喘患者对吸入疗法技术及辅助吸药装置的正确使用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择吸入药物、吸药装置以及如何指导病儿正确使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哮喘专科门诊病儿使用吸入药物及吸入装置情况进行观察、指导、随访,分为吸药前有哮喘专科医师指导吸药组和无专科医师指导组。结果吸药前选择正确的吸药装置有哮喘专科医师指导吸药组和无专科医师指导组吸药错误率分别为25.54%、88.52%.经X^3检验P<0.0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经哮喘专科医师指导吸药后,于用药1周、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吸药错误率分别为16.84%、18.33%,6.79%、9.81%,经X^2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吸药前选择正确的吸药装置有哮喘专科医师指导吸药组与直接用压力定量气雾剂吸药组比较:虽经哮喘专科医师指导吸药,并于1周、1个月随访观察纠正,但直接用压力定量气雾剂吸药组吸药错误率在用药当时、1周、1个月分别为88.38%、79.06%、67.44%,两组比较经÷~2检验,P<0.0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无专科医师指导组:采取有活瓣的带面罩的储雾罐吸入压力定量气雾剂常见错误依次为:储雾罐的口鼻罩仅叩住患儿的口,未罩住患儿的鼻占22%;用药前未振荡气雾剂占18%;压力定量气霉剂未朝上占15.6%;空气压泵霉化吸入溶液常见错误依次为:用空气压泵面罩仅叩住患儿的口未叩住患儿的鼻占16%;使用吸入激素,吸药后未洗脸漱口占12%;未定期清洁储雾罐占9%;准纳器常见错误依次为:将准纳器吸嘴放入口中,不知道用力吸气以保证吸入药物占14%;吸药后屏气时间未达10s以上,或口唇屏气但鼻腔呼气占11%。直接用压力定量气雾剂常见错误依次为:不能在深吸气的同时按下阀门占66%,用药前未振荡气雾剂占16%;吸入激素吸药后未漱口占12%。结论根据患者年龄正确选择吸入药物及装置;使用吸入药物前由哮喘专科医师正确指导,井定期随访纠正错误是保证吸入技术正确及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年龄 入技术 吸药装置
下载PDF
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的临床实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洪芬 张琪韵 +3 位作者 刘亚琼 夏咏梅 刘继终 杨国利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3期87-88,共2页
目的解决玻璃安瓿吸药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不安全等问题。方法由同一组护理人员(5人)分别采用自行研制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新装置)及传统方法于1瓶液体中加入20 ml、10 ml、2 ml安瓿共13支,比较两种方法的加药时间... 目的解决玻璃安瓿吸药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不安全等问题。方法由同一组护理人员(5人)分别采用自行研制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新装置)及传统方法于1瓶液体中加入20 ml、10 ml、2 ml安瓿共13支,比较两种方法的加药时间、护士加药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新装置操作法加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方法,护士手疲劳和安瓿损伤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法(均P<0.01)。结论新装置法吸药操作速度快,护士手无疲劳、无损伤,同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安瓿 操作 旋转式安瓿自动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 微粒 损伤
下载PDF
转动式安瓿折断开启吸药操作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洪芬 刘亚琼 张琪韵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9期96-97,共2页
为解决玻璃安瓿开启、吸药不便以及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问题,研制了快速折断玻璃安瓿颈和旋转式抽吸药液为一体的操作装置。该装置由底座、旋转架、折断器和外罩组成。通过握住固定手柄和旋转手柄使折断器快速旋转1周,即能快速一次性折... 为解决玻璃安瓿开启、吸药不便以及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问题,研制了快速折断玻璃安瓿颈和旋转式抽吸药液为一体的操作装置。该装置由底座、旋转架、折断器和外罩组成。通过握住固定手柄和旋转手柄使折断器快速旋转1周,即能快速一次性折断上、中、下三层的大中小安瓿各10支;用双手控制注射器转动该装置抽吸药液。该装置具有安全、快速、不污染、吸药彻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安瓿 折断 吸药 旋转 操作
下载PDF
两种吸药方法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粒污染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珠英 邝惠冰 李雪球 《护理学报》 2006年第2期57-57,共1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吸药方法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粒污染的影响,保证用药安全。方法512支10ml生理盐水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吸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药法,然后分别检测药液内的微粒。结果改进吸药法药液微粒污染明显少于传统吸药法(P&l...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吸药方法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粒污染的影响,保证用药安全。方法512支10ml生理盐水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吸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药法,然后分别检测药液内的微粒。结果改进吸药法药液微粒污染明显少于传统吸药法(P<0.01)。结论把吸药针头固定在安瓿口玻璃突出隆起处吸药,可有效减少安瓿内药液微粒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瓿 吸药 微粒污染 注射液
下载PDF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吸药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天兰 姜丽芳 +2 位作者 罗丽蓉 马君 凡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吸药流程进行改进,降低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锐器伤防范小组,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吸药流程进行改进,降低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锐器伤防范小组,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新进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由75.6%下降到62.7%。结论将FMEA应用于吸药流程中锐器伤的预防,可规范操作流程,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减少直接与锐器接触的机会,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吸药流程 锐器伤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下载PDF
哮喘患儿吸药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惠文 陈新华 潘革 《右江医学》 2004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不同剂型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帮助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方法 对112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及病情 ,分别使定量手控气雾剂 (PMDI)、准纳器 (diskus) ,定量手控气雾剂 +储雾罐 (PMDI +Spacer)进行长...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儿童不同剂型哮喘药物吸入技术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帮助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方法 对112例哮喘患儿按年龄及病情 ,分别使定量手控气雾剂 (PMDI)、准纳器 (diskus) ,定量手控气雾剂 +储雾罐 (PMDI +Spacer)进行长期吸入治疗 ,在指导吸药方法后检查其吸药方法及错误所在 ,总结 3种方法的错误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第一次检查时的错误率PMDI组 78.2 6%。diskus组为 47.0 6% ,PMDI+Spacer组为 2 5 .0 0 %。 3月后复诊检查PMDI组降为 13 .0 4% ,diskus组降为 5 .88% ,PMDI +Spacer组降为 0 %。影响因素中 ,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患儿吸药方法影响最大。结论 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 ,对减少患儿错误的吸药技术起关键作用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 ,可减少患儿吸药方法的错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儿 吸药技术 手控气雾剂 准纳器 储雾罐
下载PDF
风扇形活塞注射器行非传统吸药法安全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晓萍 吴伟元 《护理研究》 2005年第5期808-809,共2页
[目的]研究风扇形活塞注射器行非传统吸药法与使用后放置时间与细菌污染的相关性,探讨一种既省力、省时、省材又更适合于临床大量配制输液的非传统吸药法的安全性。[方法]用2 0mL风扇形注射器行非传统吸药法和传统吸药法连续配制相同液... [目的]研究风扇形活塞注射器行非传统吸药法与使用后放置时间与细菌污染的相关性,探讨一种既省力、省时、省材又更适合于临床大量配制输液的非传统吸药法的安全性。[方法]用2 0mL风扇形注射器行非传统吸药法和传统吸药法连续配制相同液体A、B、C、D、E五组,分别对能量合剂、灯盏细芯、银杏达莫配制液进行细菌培养各90组,对连续配制五组液体后的注射器取即刻及放置1h、2h、3h各组的45个活塞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耗时对比。[结果]配制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 ,连续抽吸2 0次内的注射器放置2h内其活塞细菌培养阳性率为0 ,非传统吸药法比传统吸药法省时。[结论]采取非传统吸药法配制液体后,风扇形活塞注射器在短时间内连续抽吸一定的次数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形活塞注射器 非传统吸药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如何防止抽吸药时瓶塞微粒进入药液
9
作者 樊玲玲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微粒 瓶塞 注射器针头 吸药 临床工作 心理负担 葡萄糖 粉剂 溶解
下载PDF
用热冷槽法对橡胶木进行防腐处理时药液温度对木材吸药量的影响
10
作者 陈达志 赵凤敏 《热带作物科技》 1994年第4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橡胶木 防腐 液温度 吸药 热冷槽法
下载PDF
Sepracor扩展呼吸药业务
11
作者 骆毅(摘) 《国外药讯》 2008年第6期16-16,共1页
Sepracor公司将为Nycomed公司的吸人皮质类固醇环索奈德(ciclesonide)(I)支付其在美国独家开发、销售和商品化的费用。(I)是美国FDA批准的两种药品的活性成分——用以治疗哮喘的新一代吸人皮质类固醇Alvesco以及治疗季节性或是持... Sepracor公司将为Nycomed公司的吸人皮质类固醇环索奈德(ciclesonide)(I)支付其在美国独家开发、销售和商品化的费用。(I)是美国FDA批准的两种药品的活性成分——用以治疗哮喘的新一代吸人皮质类固醇Alvesco以及治疗季节性或是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内剂型Omn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racor公司 皮质类固醇 业务 吸药 过敏性鼻炎 FDA批准 环索奈德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应用消除泡沫吸药法的体会
12
作者 王喜庆 孙慧英 丁艳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4期450-450,共1页
关键词 泡沫消除吸药 物抽 护理操作 泡沫
下载PDF
雾化吸药该注意什么?
13
《中国健康月刊》 2009年第11期56-56,共1页
我爸被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医生开了一些雾化吸药给他。说可以改善通气功能。他以前从未用过喷雾器。请问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关键词 雾化吸药 喘息性支气管炎 通气功能 喷雾器
下载PDF
治疗慢阻肺:吸药是项“技术活”——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功能室副主任顾宇彤
14
作者 赵非一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11期30-31,共2页
进入冬季,由于气温、气压的变化,肺里的血流变慢,痰液增多,气道受阻,极易造成气道感染而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因此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期。在11月17日“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来,临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 进入冬季,由于气温、气压的变化,肺里的血流变慢,痰液增多,气道受阻,极易造成气道感染而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因此冬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高发期。在11月17日“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来,临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功能室副主任顾宇彤提醒,控制慢阻肺,合理用药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慢阻肺 主任 吸药 治疗 气道感染
下载PDF
哮喘定量吸入器罐体旋转时长对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的影响
15
作者 左毅 张治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8-578,共1页
目的定量吸入器是哮喘吸入给药最常用的装置,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未摇晃或摇晃不充分等问题,从而导致单揿药物递送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长期将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拟搭建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实验平台,采用紫外-可见... 目的定量吸入器是哮喘吸入给药最常用的装置,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未摇晃或摇晃不充分等问题,从而导致单揿药物递送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长期将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拟搭建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实验平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万托林定量吸入器罐体旋转时长对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的影响。方法研究首先选取130型直流电机作为旋转设备;然后,选取0.1 m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空白溶剂,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浓度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的吸光度,从而得出其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接着,通过实验定量化分析电机转速在11600 rpm下罐体旋转时长对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的影响;最后,探究罐体全生命周期在特定旋转时长下药物递送剂量的均一性。结果和结论定量吸入器罐体旋转时长对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有显著影响。保持电机转速11600 rpm不变,当罐体旋转时长在10 s及以上时,单揿药物递送剂量均在80~90μg之间;而当罐体旋转时长低于10 s时,大部分药物递送剂量在80~90μg外;当罐体旋转时长为10 s并在电机停转9 s内完成致动时,罐体全生命周期内药物递送剂量在81.3~89.4μg之间,均一性较好。本研究定量化分析了罐体旋转时长对药物递送剂量均一性的影响,可为智能化定量吸入器的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入器 入给 万托林 均一性 氢氧化钠溶液 全生命周期 罐体 旋转设备
下载PDF
口鼻吸入给药系统在GLP体系下性能验证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夏赵云 廖海锋 +3 位作者 吴心如 黄泽鹏 郭健敏 杨威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4期30-34,共5页
目的 建立口鼻吸入给药系统在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体系下的性能验证方法。方法 通过吸入试验相关文献中吸入系统的检测参数、质量控制关注点,以及结合仪器性能要求,在精准气溶胶吸入给药系统上建... 目的 建立口鼻吸入给药系统在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体系下的性能验证方法。方法 通过吸入试验相关文献中吸入系统的检测参数、质量控制关注点,以及结合仪器性能要求,在精准气溶胶吸入给药系统上建立口鼻吸入给药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验证内容包括系统压力、进气流量可靠性、暴露浓度均一性、暴露系统稳定性等。结果 系统压力偏差为-1.52%~1.00%;系统进气流量CV值在-1.84%~3.40%范围内;液态吸入给药暴露浓度孔间RSD为7.70%,粉末吸入给药暴露浓度孔间RSD为15.75%;连续雾化30min,液态暴露浓度RSD为5.50%,粉末暴露浓度RSD为7.22%,温度、湿度、O_(2)浓度、CO_(2)浓度均在合格标准范围内,精准气溶胶吸入给药系统在本实验验证条件下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仪器使用的要求。结论 上述性能指标验证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满足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需要,可以为口鼻吸入给药系统在GLP体系下的性能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系统 入给 入制剂 性能验证 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1
下载PDF
护生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两种吸药方法的效率比较
17
作者 钟婉茜 谭清华 +1 位作者 吕洁梅 肖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7期2817-2818,共2页
目的观察护生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两种不同的吸药方法的效率。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分别用传统的吸药方法和实用方法吸取药液,对比所需的时间。结果用实用吸药方法所需时间明显小于传统方法。结论用实用吸药方法可以提高吸药速度。
关键词 护生 吸药方法 速度
原文传递
鼻吸药氧在中风急性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罗亚晶 黄小丽 +2 位作者 欧素琼 蔡雪咪 曾科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吸药氧疗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药氧组矛口纯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纯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纯氧经鼻吸入治疗;药氧组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治... 目的:探讨鼻吸药氧疗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药氧组矛口纯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纯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纯氧经鼻吸入治疗;药氧组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情况。结果:对于临床疗效,药氧组总有效率91.1%,纯氧组总有效率55.5%,药氧组明显优于纯氧组(P〈0.05);对于MESSS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纽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MESSS与ADL评分比较,药氧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菖蒲液药氧吸入护理法能促进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急性期 吸药氧疗法 复方菖蒲液 护理
原文传递
干粉末吸入环丙沙星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调控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凤前 胡晋红 +1 位作者 朱全刚 陆彬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制备适合粉末吸入肺部定位给药的环丙沙星白蛋白缓释微球 ,探讨热变性对微球体外释药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水溶液系统 ,运用喷雾干燥微囊化工艺一步制得粉末微球 ,分析粉末微球吸入的剂量控制 ,并考察热变性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 目的 制备适合粉末吸入肺部定位给药的环丙沙星白蛋白缓释微球 ,探讨热变性对微球体外释药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水溶液系统 ,运用喷雾干燥微囊化工艺一步制得粉末微球 ,分析粉末微球吸入的剂量控制 ,并考察热变性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粉末微球流动性好 ,不含任何有机溶剂 ,外观呈圆球型 ,粒径为 1~ 5 μm ,给药剂量可控。微球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 ,热变性程度越深 ,药物释放愈缓慢 ,这与白蛋白微球二级结构的空间构像及其降解特性有关。 结论 粉末热变性对喷雾干燥白蛋白微球体外释药具有可调节性 ,所制备的环丙沙星微球适于干粉末吸入肺部定位给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粉末入给系统 环丙沙星 喷雾干燥 缓释微球 热变性 体外释
下载PDF
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廖荣宗 史誉吾 +3 位作者 区锦燕 张习良 李振威 王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663-665,共3页
目的 探讨往返吸注给药法 (barbotage,Bbt)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调控作用。方法 16 0例随机等分四组 :Ⅰ组 (对照组 ) ,单次慢注 ;Ⅱ组 ,慢注加Bbt 2次 ;Ⅲ组 ,快注加Bbt 2次 ;Ⅳ组 ,快注加Bbt 4次。结果 慢Bbt组比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 ... 目的 探讨往返吸注给药法 (barbotage,Bbt)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调控作用。方法 16 0例随机等分四组 :Ⅰ组 (对照组 ) ,单次慢注 ;Ⅱ组 ,慢注加Bbt 2次 ;Ⅲ组 ,快注加Bbt 2次 ;Ⅳ组 ,快注加Bbt 4次。结果 慢Bbt组比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 (达标 )快、作用持续时间 (持效 )短 (P <0 0 5 ) ;运动阻滞达标快、持效短 (P <0 0 0 1) ;阻滞平面固定虽快及其持时虽长 ,但无明显差异。两快Bbt组比对照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更快、持效更短、平面固定更快及其持时更长 (P <0 0 0 0 1)。两快Bbt组比慢Bbt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快、持效短 (P <0 0 5 ) ;阻滞平面固定快 (P <0 0 0 1) ,而其持时长 (P <0 0 5 )。两快Bbt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1)Bbt法阻滞起效快、持效短 ,而感觉平面固定较快、持效较长。 (2 )注药速度比Bbt次数的作用明显。用Bbt法腰麻施行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阻滞 往返注给 布比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