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边形石墨烯氧气吸附与解离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旌贺
丁雅妮
+2 位作者
郭梦雨
陈卫光
史金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O_(2)在五边形石墨烯(PG)上的吸附与解离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G并不能有效地激发O_(2),形成稳定的氧吸附结构需要克服约0.54 eV势垒,并且吸附的O_(2)分解需要克服约0.82 eV势垒.然而,O...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O_(2)在五边形石墨烯(PG)上的吸附与解离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G并不能有效地激发O_(2),形成稳定的氧吸附结构需要克服约0.54 eV势垒,并且吸附的O_(2)分解需要克服约0.82 eV势垒.然而,O_(2)分解后的PG衬底结构却能使后续吸附的O_(2)分子自动分解,破坏C-C键,以致PG在空气中难以稳定存在.基于此,为了避免PG结构在空气中被氧化,我们进一步提出将过渡金属原子吸附PG,使得O_(2)更容易被过渡金属原子吸附与激发,从而避免了PG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边形石墨烯
O_(2)
吸附与解离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层MoS_(2)表面Fe,Ir掺杂对NO吸附与直接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理论计算
3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eV,说明掺杂表面对NO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O分子吸附后,N原子与掺杂原子Fe,Ir的中间出现电荷增加,形成共价键,掺杂原子周围电荷减少;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O在掺杂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主要是N原子的2py,2px与掺杂原子Fe的3d_(xy),3d_(yz),3d_(xz)以及Ir的5d_(xy),5d_(yz),5d_(xz)轨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解离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相对贵金属Ir,掺杂廉价的Fe后,NO在Fe-MoS_(2)比在Ir-MoS_(2)表面解离的活化能小,且在Fe-MoS_(2)表面的吸附能与活化能非常接近,仅相差0.08 eV,表明在该体系中NO的吸附与解离存在相互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Ir掺杂
单层MoS_(2)
一氧化氮
吸附与解离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氢分子在贮氢材料Li_2MgN_2H_2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4
作者
王强
陈志谦
+1 位作者
于文斌
陈云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75-1979,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Li-Mg-N-H体系贮氢材料的放氢产物Li2MgN2H2的吸氢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表面电子态密度和表面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Li2MgN2H2低指数表面中最低能量(100)表面的Mg-Mg-Li穴位吸附位置能够形成最稳定的吸附...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Li-Mg-N-H体系贮氢材料的放氢产物Li2MgN2H2的吸氢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表面电子态密度和表面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Li2MgN2H2低指数表面中最低能量(100)表面的Mg-Mg-Li穴位吸附位置能够形成最稳定的吸附结构并发生解离,氢分子吸附能为-0.1898eV,解离能约为0.84eV(81kJ/mol),表明该反应所需的反应活化能仍较高,吸氢反应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材料
第一性原理
吸附与解离
反应过渡态
原文传递
肼在Ir(100)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肖香珍
杨理
苏晓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2H4在Ir(100)表面上的吸附和脱氢分解.计算了N2H4以及其脱氢中间体(NzHx,x=l,2,3)的最稳定的吸附位置和吸附结构,分析了其电子结构.在Ir(100)面上,N2H4以反式构象的形式优...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2H4在Ir(100)表面上的吸附和脱氢分解.计算了N2H4以及其脱氢中间体(NzHx,x=l,2,3)的最稳定的吸附位置和吸附结构,分析了其电子结构.在Ir(100)面上,N2H4以反式构象的形式优先吸附在顶位,N2H3,N2H2及N2H均以顺式构象吸附在桥位,它们的吸附能均较高,说明N2Hx均能稳定吸附在Ir(100)面上,且均为化学吸附,N2H2吸附能最大.通过N2H4的一系列脱氢反应(N2Hx→N2Hx-1+H),确定了每步反应的反应能量、过渡态的结构以及所需活化能,结果表明,N2H4逐步脱氢得到N2和H2环境友好型产物的反应是可行的,且第三步反应为速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
Ir(100)
吸附与解离
过渡态.
原文传递
题名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148)。
文摘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Keywords
Fe,Ir
Co-doped
MoS_(2)monlayer
N_(2)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Activation energ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边形石墨烯氧气吸附与解离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旌贺
丁雅妮
郭梦雨
陈卫光
史金磊
机构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郑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郑州市低维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共5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312949001)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HN202214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2204431)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4B140012)。
文摘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O_(2)在五边形石墨烯(PG)上的吸附与解离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G并不能有效地激发O_(2),形成稳定的氧吸附结构需要克服约0.54 eV势垒,并且吸附的O_(2)分解需要克服约0.82 eV势垒.然而,O_(2)分解后的PG衬底结构却能使后续吸附的O_(2)分子自动分解,破坏C-C键,以致PG在空气中难以稳定存在.基于此,为了避免PG结构在空气中被氧化,我们进一步提出将过渡金属原子吸附PG,使得O_(2)更容易被过渡金属原子吸附与激发,从而避免了PG被氧化.
关键词
五边形石墨烯
O_(2)
吸附与解离
第一性原理计算
Keywords
Penta-graphene
O_(2)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层MoS_(2)表面Fe,Ir掺杂对NO吸附与直接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理论计算
3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批准号:212102110148)。
文摘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广义梯度近似下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NO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结果表明:与完整MoS_(2)表面的物理吸附(-0.05 eV)不同,Fe,Ir掺杂MoS_(2)表面NO吸附能分别为-3.30,-3.17 eV,说明掺杂表面对NO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O分子吸附后,N原子与掺杂原子Fe,Ir的中间出现电荷增加,形成共价键,掺杂原子周围电荷减少;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O在掺杂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主要是N原子的2py,2px与掺杂原子Fe的3d_(xy),3d_(yz),3d_(xz)以及Ir的5d_(xy),5d_(yz),5d_(xz)轨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解离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相对贵金属Ir,掺杂廉价的Fe后,NO在Fe-MoS_(2)比在Ir-MoS_(2)表面解离的活化能小,且在Fe-MoS_(2)表面的吸附能与活化能非常接近,仅相差0.08 eV,表明在该体系中NO的吸附与解离存在相互竞争.
关键词
FE
Ir掺杂
单层MoS_(2)
一氧化氮
吸附与解离
密度泛函理论
Keywords
Fe,Ir doping
single layer MoS_(2)
nitric oxide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分子在贮氢材料Li_2MgN_2H_2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4
作者
王强
陈志谦
于文斌
陈云贵
机构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出处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75-1979,共5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0BB4119)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SWU109031)
文摘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Li-Mg-N-H体系贮氢材料的放氢产物Li2MgN2H2的吸氢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表面电子态密度和表面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Li2MgN2H2低指数表面中最低能量(100)表面的Mg-Mg-Li穴位吸附位置能够形成最稳定的吸附结构并发生解离,氢分子吸附能为-0.1898eV,解离能约为0.84eV(81kJ/mol),表明该反应所需的反应活化能仍较高,吸氢反应速度缓慢。
关键词
贮氢材料
第一性原理
吸附与解离
反应过渡态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first principle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reaction transition state
分类号
TG139.7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肼在Ir(100)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肖香珍
杨理
苏晓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实验中心
出处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064)
文摘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2H4在Ir(100)表面上的吸附和脱氢分解.计算了N2H4以及其脱氢中间体(NzHx,x=l,2,3)的最稳定的吸附位置和吸附结构,分析了其电子结构.在Ir(100)面上,N2H4以反式构象的形式优先吸附在顶位,N2H3,N2H2及N2H均以顺式构象吸附在桥位,它们的吸附能均较高,说明N2Hx均能稳定吸附在Ir(100)面上,且均为化学吸附,N2H2吸附能最大.通过N2H4的一系列脱氢反应(N2Hx→N2Hx-1+H),确定了每步反应的反应能量、过渡态的结构以及所需活化能,结果表明,N2H4逐步脱氢得到N2和H2环境友好型产物的反应是可行的,且第三步反应为速控步.
关键词
肼
Ir(100)
吸附与解离
过渡态.
Keywords
hydrazine
Ir(100)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transition state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五边形石墨烯氧气吸附与解离特性研究
吴旌贺
丁雅妮
郭梦雨
陈卫光
史金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层MoS_(2)表面Fe,Ir掺杂对NO吸附与直接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理论计算
肖香珍
胡林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氢分子在贮氢材料Li_2MgN_2H_2表面的吸附与解离
王强
陈志谦
于文斌
陈云贵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5
肼在Ir(100)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肖香珍
杨理
苏晓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